1、目录关于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某街道村庄规划工作经验材料关于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其关键在于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基于*村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了村庄规划在促进 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村,破解“两个难题”、推动“三 个转变”,以及实施“三清五定”策略,为*村的未来发展 描绘一幅蓝图。正沐浴着政策的阳光,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 的发展快车道。一、破解“两个难题”(一)破解“资金保障难,拿不出钱做规划”的难题资金,是村庄规划的首要难题。*村,作为一个典型的 农业型村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收支紧张。面对这一 困境,*村“两委”采取了 “多方筹措,节流开源”
2、的策略。 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规划资金,利用政策 红利,争取到了一笔可观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村民 自筹、社会捐赠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村”两 委”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 用在刀刃上。此外,*村“两委”还创新性地引入了 “规划 +产业”模式,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收益反哺规 划实施,形成了良性循环。具体而言,*村“两委”利用* 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发展了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 品加工业。据统计,近三年来,乡村旅游年收入增长率达到 了 20%,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15%o这些收益不仅为 村庄规划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还有效带动
3、了村民增收致 富。(二)破解“规划落地难,做出规划不管用”的难题规划落地,是村庄规划的关键所在。以往,一些村庄规 划往往停留在纸面上,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了避免这一 困境,*村“两委”注重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 制定过程中,*村“两委”充分听取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规划内容符合村民的实际需求。同时,*村“两委”建 立了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规划能够落地生根。以*村的道路规划为例,*村 “两委”在规划初期就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根据村民的 出行习惯和需求,合理规划了道路布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村“两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施工,确保了道路的质
4、 量和安全性。如今,*村的道路宽敞平坦,交通便利,不仅 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还促进了村庄的经济发展。二、推动“三个转变”(一)规划主体的转变,解决“谁来做规划”的问题在村庄规划过程中,*村“两委”实现了从“主管部门 主导”到“主管部门引导、村民参与”的转变。*村“两委” 深知,村庄规划的主体是村民,只有让村民真正参与到规划 中来,才能制定出符合村庄实际的规划方案。因此,*村“两 委”积极搭建村民参与平台,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问卷 调查、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 时,*村“两委”还邀请了专业的规划团队进村指导,为村 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在*村的规划过程中,*村”两 委
5、共收到了村民提出的各类意见和建议200余条,其中80% 被采纳并融入到了最终的规划方案中。这种“自上而下”与 “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方式,不仅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还增强了村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规划方式的转变,解决“如何做规划”的问题在规划方式上,*村“两委”实现了从“单一规划”到 “多规合一”的转变。以往,村庄规划往往只关注某一方面 的内容,如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村“两委”注重规划的综合性和系统 性,将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在*村 的规划中,*村“两委
6、综合考虑了村庄的自然条件、经济 基础、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了涵盖土地利用、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不仅明确了村庄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还细化了各项 任务和时间节点,为村庄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规划责任的转变,解决“做出好规划”的问题在规划责任上,*村“两委”实现了从“规划制定”到“规划实施与监督”的转变。*村“两委”深知,制定出一 个好的规划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 效实施。因此,*村“两委”建立了规划实施与监督机制, 明确了各级主管部门和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规划能够按照 既定的时间和要求推进。同时,*村“两委”还注重
7、规划的 动态调整和优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村“两委”密切关 注村庄的发展变化和村民的需求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修订 和完善。这种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不仅提高了规划的适应 性和灵活性,还确保了规划能够始终与村庄的发展保持同 步。三、“三清五定”抓落地(一)理清民意,明确发展思路在村庄规划过程中,*村“两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把理清民意作为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召 开村民大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了解村民的 需求和期望,确保规划内容能够真正反映村民的意愿和利益。 在理清民意的基础上,*村“两委”明确了 *村的发展思路: 以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以生态环境保
8、 护为底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村庄的经济、 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发展思路不仅符合村庄的 实际情况,还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二)盘清资源,科学编制规划资源是村庄发展的基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村“两 委”对*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了全面 盘点和评估,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村充分利用 *村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发展了乡村旅游;利 用肥沃的土地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同时,*村还注重挖掘和传承村庄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村庄 的文化软实力。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为村庄的全面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找清路径,破解发展难
9、题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村“两委”注重找准发展路径和 破解发展难题。针对村庄存在的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基础 设施落后等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村申报项 目投资修建了通往村庄的主要道路和村内道路,改善了村庄 的交通条件;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推广农业现代化种 植方式,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村还加强了 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为村 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五方共定,推动规划落地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落地生根,*村“两委”建 立了 “五方共定”机制。即:主管部门、规划团队、村民、 村企和社会组织五方共同参与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主 管部门负责规
10、划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规划团队负责规划 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村民负责规划的参与和监督;企业 负责规划的产业支撑和资金投入;社会组织负责规划的社会 动员和公益支持。这种“五方共定”机制不仅提高了规划的 民主性和科学性,还增强了规划的实施力和执行力。在“五 方共定”机制的推动下,*村的规划得到了顺利实施。如今, 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 逐步形成。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村“两委”持 之以恒地推进。通过本次调研,村“两委”成员深刻认识到 村庄规划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坚持 科学规划
11、精准施策的原则,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 为*村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希望各级 主管部门和部门能够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村乡 村振兴事业再上新台阶。某街道村庄规划工作经验材料村庄规划是科学引领村庄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乡村振 兴的基石。按照省、市、区的统一安排,XXX街道坚持以党 建为引领,突出“党建+村庄规划”,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 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舞龙头,干部带好头,群众鼓 劲头,围绕破解“两个难题”,推动“三个转变”,抓实“七 个环节”的工作思路,现行先试,把“干部规划家乡行动” 开展的有声有色,成功闯出一条“村庄规划在基层,三清五 定抓落地”的路子,
12、既顺民心、合要求、接地气、可实施、 能落地,又省钱。一、破解“两个难题”一是破解“资金保障难,拿不出钱做规划”的难题。村 庄规划编制工作,财政拿不出钱、基层更没有钱。街道党工 委、办事处按照“集体经济凑一点、街道自筹出一点、市区 财政补一点、回乡干部捐一点”的思路,多方筹措经费,推 动村庄规划工作走深走实。二是破解“规划落地难,做出规 划不管用”的难题。以前,我们做过很多的村庄规划,都是 技术人员就规划而做规划,基层干部没有参与,出现了 “两 张皮”的情况,导致规划脱离实际、规而无用、划而无果。 虽然花了钱,但结果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二、推动“三个转变”一是规划主体的转变,解决“谁来做
13、规划”的问题。改 变以往由技术单位主导,转变到由“五方人员”(街道、社 区、小组、回乡干部、群众)主导,做到规划让群众做主、 规划让群众监督、规划让群众落实、规划让群众满意,提升 了规划质量。二是规划方式的转变,解决“如何做规划”的 问题。“五方人员”因地制宜,自己的村子自己画、自己的 产业自己谋、自己的发展自己想,自己动手画草图、征求意 见想办法。“自下而上做规划”改变了以前“自上而下画规 划”,既能降低规划成本,又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理解、 支撑和认可,提升了村庄规划的生命力、执行力和落地力。 三是规划责任的转变,解决“做出好规划”的问题。把村庄 规划编制工作强化组织到基层、责任压实到基层
14、成果谋划 到基层,改变以前请技术单位”干部坐等规划”的责任缺位, 大幅提升村庄规划质量,使规划能够真正顺民心、合要求、 接地气、可实施、能落地、又省钱。三、“三清五定”抓落地(一)理清民意,明确发展思路一是成立三班人。街道、社区、小组分别成立村庄规划 编制组,三班人相互协调,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二 是开好“四个会”。召开党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发动 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共计召开党员大会6次。召开宣传动 员会。面对面和群众沟通交流,讲清村庄规划的政策、意义、流程和工作内容,激发广大村民“我的家乡我规划”的热情。 共计召宣传动员会8次。召开意见征求会。小组召集“五 方人员”和技术人员召开意见
15、征求会,对规划草图、近 期项目建设计划、民居方案、村规民约进行审议修改完善。 共计召开意见征求会12次。规划成果表决会。组织“五 方人员”、乡贤能人、规划编制技术人员召开规划成果表决 会1次,对规划成果进行审议、表决,签字认可后,在村内 公示30日。(二)盘清资源,科学编制规划一是盘清“十件事”。梳理出村庄资源、人口、经济、 产业、设施、用地、风貌、灾害、消防、发展定位等十件事, 为手工绘制规划草图、近期项目建设计划、民居方案、 村规民约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画好“两张图”。画好 自然村规划草图(优化村庄建设边界、宅基地布局、完善村 庄“三网”建设、明确基础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空间布局、 预
16、留弹性空间、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村庄风貌管控、人居 环境等九方面的内容);画好村域综合规划草图。分析研判 村庄发展的方向,并从确定村庄类型、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和 建设用地规模、村域基础设施配置、土地综合整治、防灾减 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7方面编制村域综合规划草图。三 是谋好“一个库”。围绕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公服设施、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人 才发展等十个方面包装项目,形成近期建设项目库27个。 四是形成“一民约”。由居民小组召集居民共同研究制定并 表决通过村规民约,把刚性管控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解决“法 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住、自治有点软”的问题。五是纳入“一 张图
17、规划编制技术单位把好技术关、政策关、红线关, 按照编制指南形成标准、规范的村庄规划成果图。(三)找清路径,破解发展难题一是盘活土地资源,严管“三线”,破解乱占耕地、无 序建房;拆除村内无人居住老房、危房21户3041. 77平方 米。规划23亩土地用于新村建设,逐步腾退节约土地140 亩。二是硬化通村道路,破解出行难。硬化通村道路3300 米。“白改黑” 760米。三是新建“两污”设施,破解农村 污水横流。新建雨污分流管道720米。四是“三堆”变成“三 园” 12840平方米,破解“脏乱差”。五是统一规划生产生 活用房,破解人畜分居难;六是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破解公 服难。新建设公厕1座、民
18、族特色文化广场1000余平方米、 文化长廊400余平方米、红白理事会和党员活动室300余平 方米;七是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支柱产业,破解群众致富难。(四)五方共定,推动规划落地一是汇聚民意定规划。“五方人员”共同制定并签字认 可村庄规划,真正做到规划让群众做主。二是聚焦短板定项 目。围绕乡村振兴短板,谋划包装项目,形成重点项目库。 三是规划引领定审批。规划成果经街道审核上报、区级规划 审查、社区“四议两公开”表决通过,“五方”人员签字认 可后公示,最后按照程序入库备案。四是齐抓共管定责任。 小组及时制止私搭乱建、未批先建等行为,掌握群众建设诉 求,社区将合理诉求及时上报,街道及时进行审批。五是共 建共享定监管。及时制定村规民约,“五方人员”适时监管 规划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