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67.48KB ,
资源ID:42647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标准.docx

1、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 189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 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设计;5.制作与检验;6.施工及验收;7.运输、维 修与贮存。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了术语,增加了大 模板各子系统的定义;2.增加了 “构造设计”,将面板材料和制 造工艺的具体要求修改为功能性要求,并补充完善了面板拼接、 支撑、平台、爬梯及施工安全要求;3.修订了配板尺寸及自稳

2、角计算图与计算公式。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61号;邮政编码:065000)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无锡速捷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沪武建设集团有限公

3、司北京矿建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设机械专业 委员会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罗文龙姚金柯方群英王治耀 刘国恩吴纪东于海祥胡长明 杨琳岳鹏崔秀生高峰 王伟(中建三局)王学海张玉成 金凤诚王伟(吉林建工)鲁卫涛 刘承桓王峰石亚明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新玉阎琪孙宗辅张国栋 朱军廖永赵安全潘国钿 李明王凯晖姚圣龙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基本规定 54设计71.1 一般规定71.2 构造设计71.3 配板设计91.4 结构设计H5 制作与检验156 施工及验收176.1 一般规定

4、 176.2 施工准备176.3 安装186.4 安装检查与验收196.5 拆除和存放197 运输、维修与贮存21本标准用词说明 22引用标准名录23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33 Basic Requirements 54 Design 74.1 GeneralRequirements 74.2 Structure Design74.3 Matching Design 94.4 Structural Calculation 115 Production and Inspe

5、ction 156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17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76.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176.3 Installation186.4 Inspectionand Acceptance 196.5 Removal and Stacking 197 Transportation , Maintenance and Storage 2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3 .o.为使房屋建筑和市

6、政工程大模板的设计、制作与施工达 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1. 0. 2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竖向结构现浇混凝 土工程大模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1.0.3建筑工程大模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 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大模板 large-area formwork由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对拉螺栓等组成, 利用辅助设备按模位整装整拆的整体式或拼装式模板。2.1.2 整体式大模板 entire large-area formwork直接按模位尺寸需要加工的大怵。2.1.3 拼装式

7、大模板 assembling large-area formwork以符合建筑模数的标准模板为主、非标准模板为辅,组拼出 模位尺寸需要的大模板。2.1.4 面板系统 surface panel system由面板、肋、背楞等组成,用于混凝土成型并直接承担混凝 土施工荷载的装置。2.1.5 面板 surface panel与新浇筑混凝土直接接触的承力板。2.1.6 肋 rib由主肋、次肋和边肋组成,支撑面板的承力构件。2.1.7 背楞 waling支撑肋的承力构件。2.1.8 支撑系统 support system由承力座、可调长度支撑杆及相应连接件组成,用于保持面 板系统稳定的装置。2.1.9

8、 操作平台系统 platform system固定在面板系统主肋上,由脚手板、支撑、爬梯、栏杆及连 接件等组成,为作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振捣、对拉螺栓安拆等作业 提供安全通行及作业面的装置。2.1.10 对拉螺栓 tie bolt连接构件两侧模板,承受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专用螺栓。2.1.11 自稳角 angle of self-stabilization大模板竖向停放,利用模板自重平衡风载保持稳定时,面板 与垂线的夹角。1.1.1 2符 号1.1.2 作用与作用效应F1 面板对支架垂直作用力;F2 支撑系统对支架系统作用力;F大模板吊装时每个吊环所承受荷载的设计值;P大模板单位面积自重;q- 支架

9、系统自重及活荷载作用效应;Wk风荷载标准值;Wo基本风压;vr3s时距平均瞬时风速;vpIOmin时距平均风速。1.1.3 抗力和材料性能0吊环材料许用拉应力。1.1.4 几何参数a b c d墙体定位尺寸;B1 B2、B3、B4角模边长尺寸;he高;一楼板厚度;Hn-一内墙模板设计高度;Hw-一外墙模板设计高度;L、Lb、L、Ld一模板平面布置配板设计尺寸;L2轴线尺寸;Sa-吊环净截面面积; 一大模板自稳角;预留支拆余量。2. 2.4计算系数k抗倾覆系数;Ka一吊环截面调整系数;s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3基本规定3. 0.1大模板应包含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和对 拉螺

10、栓等(图3. 0.1)。图3. 0.1大模板组成示意1面板系统;2支撑系统;3操作平台系统;4对拉螺栓3. 0.2大模板设计时,应根据其材料特性、结构形式、支撑方 式等特点,按最不利工况对模板结构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计算 结果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3. 0.3大模板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相关 标准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相应的材质证明。3.0.4大模板应能满足现浇混凝土墙体成型和表面质量效果的 要求。3.0.5大模板应按设计和工艺文件加工制作和检验。3.0.6大模板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应安全可靠。3. 0.7当大模板竖向放置时,应能在风荷载作用下保持自身 稳定。3. 0. 8大

11、模板施工流程及总体结构设计应满足不破坏模板即可 顺利装拆、吊运的要求。3. 0. 9大模板施工应编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施工方案 执行。4设计1.1.1 一般规定4.1.1 大模板应根据工程类型、荷载大小、质量要求及施工设 备等结合施工工艺进行设计。4.1.2 大模板设计时,板块规格尺寸宜标准化,并应符合建筑 模数的要求。4.1.3 大模板各组成部分应根据功能要求,采用概率极限状态 设计方法进行设计。4.1.4 大模板设计应符合道路运输限值要求,在运输、存放、 使用和装拆过程中均不应产生塑性变形。1.1.2 设计4.2.1 面板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板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

12、技术 规范JGJ 162的规定,并与周转次数要求相适应;2面板拼接不应有漏浆缺陷,接缝处理应满足混凝土外观 质量要求;3当面板采用焊接拼接时,面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4当面板采用插接拼接时,面板应有插接企口;5肋与面板应贴合紧密;6肋的间距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时面板局部变形不超出设计 限定范围的要求;7主肋与背楞连接后应无相对运动。4.2.2 拼装式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以符合模数的模板为主板,排板中不符合模数的尺寸 可填充非标模板;2模板长度方向宜与构件长度方向一致;3当齐缝排板时,应在接缝处对模板刚度进行补偿;4背楞的布置方向应与模板排板方向垂直。4.2.3 支撑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

13、模及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支撑应安全可靠;2应设置可调整面板垂直度及前后位置的调节装置,面板 垂直度调节范围应满足安装垂直度和调整自稳角的要求,前后位 置调节范围不应小于50mm;3支撑杆应支在主肋或背楞上;4承力座应支撑在刚性结构上,且应与支撑结构可靠固定;5支撑的数量应与背楞刚度相适应,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4.2.4 模板顶部应设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台宽度不宜大于900mm;2平台外围应设置高出平台板上表面不小于18Orn的踢 脚板;3平台外围应设栏杆,栏杆上顶面高度不应小于120Omm 且中间应有横杆,栏杆任意点上作用IkN任意方向力时不应有 塑性变形;4平

14、台脚手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 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的规定;5模板上宜设置上下平台的爬梯;6操作平台系统与面板系统间的连接应可靠,且应便于检 查与维护。4.2.5 当对拉螺栓中心离地高度大于2m时,螺栓紧固操作部 位宜设操作平台。平台上表面与对拉螺栓中心的垂直距离宜为 1. 2mL 6m,操作平台应符合本标准第4. 2. 4条的规定。4.2.6 大模板对拉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B的钢材制作,规格尺寸应由计 算确定,且不应小于M28;2位置应设置在背楞上;3清水混凝土施工用大模板对拉螺栓孔的位置布置应符合 装饰设计要求。4.2.7 大模板钢吊环应

15、符合下列规定:1钢吊环应设置在肋上;当正常吊装时,吊环及肋不应产 生塑性变形;2吊环数量及布置应满足吊环、模板承载能力及模板起吊 平衡要求;3应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B且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 制作;4当采用焊接式钢吊环时,应合理选择焊条型号,焊缝长 度和焊缝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当吊环与大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双螺母。4.3配板设计4.3.1 配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济、合理地划分流水段;2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模板的周转次数选择合理的模板 体系;3当大模板平面布置设计时,应使模板在各流水段的通用 性最大;4应根据结构形式与辅助设备起重能力综合确定模位划分;5当大

16、模板配板设计时,应采用对称设计;6当大模板配板设计时,宜选用以角模定板的设计方法。4. 3.2配板设计文件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模板配置及周转流程;2配板平面布置图和支模剖面图;3支模节点图和特殊部位模板支拆设计图;4拼装式大模板的排板设计图和拼装节点图;5模板和配件加工图;6大模板构配件明细表;7大模板设计、模板单重及对支撑点作用等的施工说明。4.3.3配板设计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模板配板高度尺寸宜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 3. 3-1):图4 3.3T大模板配板高度尺寸计算简图Hn=heh1 +a(4. 3. 3-1)Hw=he+a(生 3. 3-2)式中:Hn内墙模板设计高度(mm);

17、Hw外墙模板设计高度(mm);he建筑层高(mm);K 楼板厚度(mm);a接尺寸(mm),内模设计取值为1 Omnr30mm,外模设计取值大于或等于50mm。2大模板配板设计长度尺寸宜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 3. 3-2): La=L,+(a+d)-(B3 +B4 )(4. 3. 3-3)图4.3.3-2配板平面尺寸计算图Lb=L, (b+c)-(B +B2 )-(4.3.3-4)Lc=L2 +a-c-(B2 +B3 )0.5(4.3.3-5)Ld=L2 +d-b(Bl +B4 )O.5(4.3.3-6)式中:L2轴线尺寸(mm);a b c、d墙体轴线定位尺寸(mm);La、Lb L、Ld

18、模板平面布置配板设计尺寸(mm);Bi、B2、B3、B4模边长尺寸(mm);模位预留支拆余量(mm),取值为3m5mm04.4结构设计1.1.1 4.1支撑系统结构计算方法、强度及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1.1.2 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大模板的支撑方式及混凝土 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计算大模板的承载能力。当按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1.1.3 大模板操作平台应根据其结构形式对结构、连接件和焊 缝等进行计算。操作平台上施工活荷载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当实

19、际情况不明确时,可按2kNm2计算。4. 4. 4 风荷载作用下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大模板自稳角验算 (图4. 4. 4):图4.4.4大模板自稳角验算简图1大模板的自稳角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X aram A(4.4.4-1)JTf,(4.4.4-2)IKOO式中: 一大模板自稳角。;P大模板单位面积自重(kNm2);k抗倾覆系数,取值大于或等于1.3;Wk风荷载标准值(kNm2);s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为1.3;y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取值,大模板地面存放时取值为1;Vr3s时距平均瞬时风速(ms),按表4. 4. 4取值。表4.4.4基本风压、3s时距平均瞬时风速

20、vr、Iomin时距平均风速v,与风力等级对应关系基本风压WO (Wm2)Vf (ms)Up (ms)风级0. 08-0. 1511.315.57.5-10.350. 15-0. 2515. 620. 010. 413.360. 25-0. 3520. 123. 713. 4-15. 870. 35-0. 5023. 828. 315. 918.980. 500. 6028. 431.019. 0-22. 190. 60-0. 8031. 1 35. 822. 2-25. 6100. 80L 2035. 9-43. 825. 731. 3H1.20-1. 5043. 9-49. 031. 43

21、5.0121.50-1.8949. 1 55. 035. 1 39. 3132当验算结果小于10时,应取a=10。;当验算结果大于 20。时,应取a=20。,同时应采取辅助安全措施。4.4.5 大模板钢吊环截面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钢吊环应按2个截面计算,大模板钢吊环净截面面 积可按下式计算:S I 八. -(4. 4. 5)2 I式中:Sa 吊环净截面面积(mm?); 当Sa314mm2时,取值为 314mm2;Fx大模板吊装时每个吊环所承受荷载的设计值(N);Ka一吊环截面调整系数,取值为2. 6;Eo吊环材料许用拉应力,取值为小于或等于 50Nmm2o2当吊环与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时,

22、应验算螺纹强度;当吊 环与模板采用焊接时,应验算焊缝强度。4.4.6 对拉螺栓应根据其形式及分布状况,在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下进行强度计算。5制作与检验5. 0.1大模板零部件下料的尺寸应准确,切口应平整;面板、 肋和背楞等部件组拼、组焊前应调平和调直。5.0.2大模板组焊应采用减小内应力的焊接顺序和方法。5.0.3钢吊环、操作平台架挂钩等构件应采用热加工成型。5.0.4大模板的焊接部位应牢固,焊缝应均匀,焊缝尺寸应符 合设计要求,焊渣应清除干净,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规定。5.0.5 模板板面应涂刷隔离剂,其余部位金属表面应除锈并涂 刷防锈漆,构件活动部位应涂

23、油润滑。大模板加工完成后,应按 配板设计的编号在背面进行标识。5.0.6整体式大模板的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 0.6的规定。5.0.6整体式大模板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模板高度+3 0卷尺量检查模板长度0-2卷尺量检查模板板面对角线差3卷尺量检查模板板面平整度+202m靠尺及塞尺检查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阶差0.5平尺及塞尺量检查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间隙0.8塞尺量检查5. 0. 7拼装式大模板的组拼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 O. 7的规定。表5. 0.7拼装式大模板组拼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模板高度+30卷尺量检查模板长度0-2卷尺

24、量检查模板板面对角线差3卷尺量检查模板板面平整度+202m靠尺及塞尺检查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阶差1平尺及塞尺量检查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间隙1寒尺量检查6施工及验收6.1 一般规定6.1.1 大模板安装不得扰动工程结构及设施。6.1.2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大模板的安装进行专项检查,并应 I己 O6.1.3 浇筑混凝土时应监控大模板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应及 时处理。6.1.4 大模板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吊装大模板应设专人指挥,模板起吊应平稳,不得偏斜 和大幅度摆动;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可靠处,严禁施工人员随同 大模板一同起吊;2被吊模板上不得有未固定的零散件;3当风速Vi达到或超过15ms时,应停止吊装;4

25、应确认大模板固定或放置稳固后方可摘钩。6.1.5 当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时,不得进行 大模板安装施工;当混凝土结构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拆 除大模板;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拆除大模板时不得损坏混凝土 表面及棱角。6.2 施工准备6.2.1 大模板安装及拆除前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6.2.2 模板进场后逐项检查项目应符合表6. 2. 2的规定。表6. 2. 2模板进场检查项目项目内容面板系统数量、型号、编号、外形尺寸、焊缝、表面处理、吊环连接支撑系统数量、质量与连接操作平台系统平台、栏杆、爬梯质量与连接对拉螺栓质量、数量、规格6.2.3 当拼装式大模板现场组拼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6、6.2.4 平整坚实、排水流畅的场地上进行;2拼装精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 0. 7条的要求;3拼装完成后,应采用醒目字体按模位对模板重新编号。6. 2.4宜进行样板间的试安装,验证模板几何尺寸、接缝处理、 零部件等的准确性后,方可正式安装。1.1.5 面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刷过隔 离剂的模板遇雨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应补刷。使用的隔离剂不应 影响结构工程及装修工程质量。1.1.6 墙体根部模板安装部位楼板面应清理干净并找平。1.1.7 模板安装前应放出模板内侧线及外侧控制线作为安装 基准。1.1.8 大模板起吊前应进行试吊,当确认模板起吊平衡、吊环 及吊索安全可靠后,方可正式

27、起吊。6.3 安 装6. 3.1模板安装时宜按模板编号,按内侧、外侧及横墙、纵墙 的顺序安装就位。7. 3.2大模板安装调整合格后应固定,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移位。8. 3.3大模板应支撑牢固、稳定。支撑点应设在坚固可靠处, 不得与作业脚手架拉结。9. 3.4当紧固对拉螺栓时,用力应得当,不得使模板表面产生 局部变形。10. .5大模板安装就位后,对缝隙及连接部位可采取堵缝措施, 防止出现漏浆、错台现象。6.4 安装检查与验收1. 4. 1大模板安装完成后,应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 浇筑。6. 4.2大模板安装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复查确认:1模板支撑系统的固定;2操作平台系统的固定;3拼装

28、模板的接缝;4模板竖向支撑的固定。6. 4.3大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 4. 3的 规定。*6.4.3大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4尺量检查截面内部尺寸2尺量检查层高 垂直度全高5m3线坠及尺量检查全高5m5线坠及尺量检查相邻模板板面阶差2平尺及塞尺量检查平直度4 (2OnI 内)上口尺量检查,下口以模板定 位线为基准检查6.4.4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前风速Vr达到或超过20ms时,应对 已安装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6.5拆除和存放6.5.1 大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模板的拆除应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2当拆

29、除对拉螺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倾覆;3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模板上口晃动、撬动或锤击模板;4拆除的对拉螺栓、连接件及拆模用工具应妥善保管和放 置,不得散放在操作平台上;5起吊大模板前应确认模板和混凝土结构及周边设施之间 无任何连接;6移动模板时不得碰撞墙体。6.5.2 大模板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模板现场存放区应在起重机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大 模板现场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不得存放在松土、冻土或凹凸不 平的场地上。2大模板存放时,有支撑架的大模板应满足自稳角要求;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稳定措施。无支撑架的大模板,应存 放在专用的存放架上。3当大模板在地面存放时,应采取两块大模板板面相对放 置

30、的方法,且应在模板中间留置不小于60Onn的操作间距;当 长时间存放时,应将模板连接成整体。4当大模板临时存放在施工楼层上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 不得沿外墙周边放置,应垂直于外墙存放。5当大模板采用高架存放时,应对存放架进行专项设计。7运输、维修与贮存7. 0.1模板运输应根据模板的长度、高度、重量选用适当的 车辆。7.0.2模板在运输车辆上的支点、伸出的长度及绑扎方法均应 使模板不发生变形,不得损伤表面涂层。7. 0.3大模板连接件应码放整齐,小型件应装箱、装袋或捆绑, 避免发生碰撞,连接件的重要连接部位不得受到破坏。7.0.4使用后的大模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租赁模板脚手架维 修保养技术规范G

31、B 50829的要求进行维修保养,合格后方可 再次使用。7.0.5大模板贮存应分类码放。零、配件入库保存时,应分类 存放。7.0.6大模板存放场地地面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7.0.7当大模板叠层平放时,在模板的底部及层间应加垫木。 垫木应上下对齐,垫点应使模板不产生弯曲变形。大模板叠放高 度不宜超过2m,并应稳固。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O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O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3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5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GB 50829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