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证医学背诵重点范文(一)名词解释I类:背诵等级(*)1、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 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 经验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二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 实用性科学。2、原始研究证据(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 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 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3、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尽可能全面收集某-问题 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
2、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 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包括: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分析、临床证据手 册、卫生技术评估、实拽参数:八曾三:医考侠.4、证据质量:指在多 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5、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6、置信区间:是按照预先给定的概率(l-a,常取95%或999 )去估计未知 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RR或总体OR等)的可能范围,这 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的置信区间。z、置信区间的用途: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多数);用于假设检验(95%的Cl与a为0.05的假
3、设检验等价L8、Meta分析:是对相同主题的一组同质性符合要求的文献量化分析。以 同一主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L,运用适 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9.森林图(forest plot):是由多个原始文献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 绘制而成,纵坐标为原始文献编号,横坐标为效应量尺度,按照-定的 顺序,将各个研究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到图上。最后大 题必考森林图意义:描述每个原始研究的效应量分布及其特征,展示研究间结果的差 异情况。垂直的竖线代表无效线,即模坐标为。或1;.与横华标平行的线条代表-一个研究的95%c;小方格代表
4、研究结果的效应量大小;方块大小代表该研究在合并统计中的权重大小:菱形代表多个研究合并分析的综合效应及其95%Co10、漏斗图(funnel polts ):是基于对干预措施效果估计其准确性岁样本 含量增加而提高的假定设计,以每个研究干预措施效果的估计值或其对 数为横坐标,以每个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或标准误的倒数为纵坐标,而形 成的散点图。11、漏斗图不对称的原因:选择性偏倚,发表偏倚、语言偏倚、引用偏倚、 重复发表偏倚、小标本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差、真实的异质性、机遇、抄 袭。12、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是-.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是针对 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
5、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 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 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13、治疗性研究:考察防治性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14、向均数归现象(regression to the mean):指某些具有异常测量指标 的患者即使不接受治疗,在其后连续测量中这些指标也有向正常值接近 的趋势。15、沾染(CorltaminatiOn):指对照组研究对象有意或无意接受了试验维的 治疗。16.于扰(co-intervention ):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接受了试验措 施以外的其他处理,从而人为地影响试验措施的疗效。17、霍桑效应(H
6、awthorne effect):指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能对自己感 兴趣的研究对象给予更多关注,当研究对象成为被关注的目标时导致有 意或无意地夸大治疗效果。18、基线可比性:是指除干预因素外,其他已知影响预后的因素在试验 组和对照组是否-致19、最差效应分析:即将实验组失访的研究对象全部作为无效处理,对 照组失访的研究对象全部作为有效处理,这样两组的疗效差异将人为的 缩小,此时在进行统计分析。20、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 TT):是指在统计分析中包 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研究对象,而且不论研究对象最终是否接受研究 时分配给他(她)治疗,都按原来分组
7、进行结果分析。也成为“意愿治疗 分析” “既定治疗分析” “意图治疗分析”或“ITT分析”21、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al , PP分析):只分析的那些实际完成整个 治疗的人,即放弃那些失访或脱组的人。22 .预后(prognosis );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病程和结局(痊愈、复发、 恶化、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或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如治愈 率、复发率、死亡率、生存率等.23 .报告偏倚:当-项研究成果的传播受到其自身传播性质和研究结果方 向(如阴性结果)的影响,导致其发表或未发表时,就产生报告偏倚。24、敏感性分析:Meta分析检索到一些小样本研究证据时,应考虑进行 敏
8、感性分析观察meta分析的结果是否会发生改变,以检验是否存在与 小样本研究有关的偏倚。25 .分配方案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 L :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 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 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人患者时产生的选择性偏倚。26 .截尾值:在随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观察到患者的明确结局, 不知道该患者的确切生存时间,所获得自下而上时间信息不完全。I类:背诵等级(*)1、机遇(ChanCe):随机误差,指由于抽样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差 异。人小用统计法进行估计,无方向性,不可避免。2、偏倚(bias):系统误差
9、指由于研究人员、设备或研究方法等因素导 致研究结果系统偏离真实值。有方向性,可以避免。包括: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混杂偏倚。3、依从性(ComPlianCe):指研究对象按研究要求执行医嘱的客观应答程度。4、NNH ( number needed to harm):是指对患者采用某种防治措施,比对 照组多发生1例不良反应需要治疗的患者数。5、盲法(blind):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干预措施执行者、结果测量者)、 资料分析者或研究对象均不知道研究对象所在的组,也不知道接受的是 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6,单盲:只有研究者知道,而受试对象不知道。2、双盲:受试对象和试验执行者(干预措施执
10、行者及结果测量者)双方均 不知道分组情况,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是哪-种干预措施。8、三盲:三者均不知道分组和干预措施的情况。9 预后研究:是关于疾病发生后出现各种结局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意义在于:可以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和后果,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治疗决 策,研究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变疾病的结局,通过预后分析 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10、预后因素(PrOgnOStiCfaCtOrS):指影响疾病结局的一一切因素,预后 因素多种多样,可以影响到疾病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 危险因素: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增加的一-切因素。11统计描述(statistical description)
11、是利用统计指标、统计图和统计 表,反映数据资料基本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Inl百上)入。5大12、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是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对总体进行估 计或推断,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3、失访(loss to fllow-up):为了反映研究的真实情况,在理想状态下, 所有研究对象均应完成试验并取得相关数据,但实际上研究对象的迁徒、 流动或死亡等因索可能导致部分研究对象不能完成试验或研究者不能 获得相关数据,叫失访。(二)重点简答I类:背诵等级(*)1、决策的三要素“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12、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2.循证医学遵循的四个原则: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关注实践的结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3、PlCOS 原则:P (population):关注什么样人群/患者:ICimervenim):采取任么样的干预措施:(4)0 ( outcomes):结局指标有哪些;(5)S (study):纳入哪些研究设计;4、PICOS 举例5、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前提;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患者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必要的硬件设备:(4)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原动
13、力。6 .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检索当前最佳研 究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7 .临床问题的来源病史和体格检查;(2)病因;(3)临床表现;(4)鉴别诊断;(5)诊断性实验;预后;治疗;预防。8、问题的种类:背景问题:关于疾病-般知识的问题,可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前景问题:处理,治疗病人的专门知识问题,也涉及治疗有关的病人 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9. GRADE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一)证据等级: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中:对效应估计我们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
14、近估计值,但 仍存在两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 同。(二)推荐强度:强: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2)弱: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10、九级证据金字塔11、证据强度与推荐强度的表达方式:12、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可能降低证据质量的因素: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不-致.间接证据、 精确度不够、发表偏倚;(2)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效应值很大、可能 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剂量效应关系。13.影响推荐强度的因素:(1)证据质量;(2)利弊平衡;(
15、3)价值观和意愿;(4)成本。14、常规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题必考,10分EER:试验组中某事件发生率。EER=a(a+b )CER: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CER=c (e+d)RR湘对危险度。RR=EERCER=PIPOOR:比值比。OR=adbeARR:绝对危险度降低率。ARR= I EER-CERRRR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 I EER-CER I CER=I-RRNNT=1 1 EER- CER 1 =1ARRABI绝对获益增加率。ABI= I EER-CERRB上相对获益增加率。RBI= FER-CER /CERAR: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RI= I EER-CERRR上相刚危险
16、度增加率。RRI= I EER-CER /CER15. Meta分析的目的: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定量估计研究效能的平均水平;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探索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16、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收集文献;筛选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并描述特征;(5)纳人文献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与讨论。17、系统评价与文献综述比较:18、系统评价的生产流程:19.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机遇和偏倚;(2)样木大小:依从性;2向均数间归现象:古染和干扰霍桑效应。20、单项治疗性研究的评价:(一)真实性评价:.研究对象是否进行随机化分
17、组?分配力案是否进行了隐臧?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可比性如何?研究对象的殖访是否完整?随访时间是否足够?统计分析是否按照最初的分组进行?对研究对象、研究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是否采用盲法?除试验措施外,不同组间接受的其他处理是否-致?(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如何评估治疗效果的大小?如何评估疗效的精确度?(三)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适用性评价:自己患者的情况是否与研究中的患者相似?治疗性证据的可行性如何?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潜在利弊如何?对欲采用的治疗措施,患者的价值取向和意愿如何?21、影响预后的常见因素:疾病本身特征;患者的机体状况;干预措施的有效性;(4)医疗条件;患者的依从性;(6)
18、社会及家庭因素22 .预后问题包括:定性:会有什么结局发生?定量:这些结局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定时:这些结局何时发生?定因:影响结局发生的因素有哪些?23、预后研究证据评价:(一)证据(义献结果)是否真实?是否有代表性而且定义明确的患者样本群体,并都在病程相同起点开始随访?(2)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随访是否完整?对结果的评定标准是否客观,没有偏倚?1的有的时公的众号:医考侠(二)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有多好?(重受性)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所研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对所研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是否精确?(三)研究结果对我们的患者是否有帮助?(实用性)(1)文献中的患者是否与我的患者相似?研究结果
19、是否可直接用于临床,有助于向患者解释?R类:背诵等级(*)1、循证医学的产生: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定指标和实践模式;医疗模式转变,俱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与管理;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发展和信息技术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 为可能。2、临床问题的特殊性数量繁多;(2)复杂性;(3)重要性:(4)多样性;(5)多变性。3、GRADE 标准的优势(特点)在于: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清楚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结局;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从证据到推荐过程透明: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就推荐意见的强弱
20、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作了明礁实用的诠释;适用于制定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4、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交叉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CT)RCT特点:随机分配、设立对照选择设计方案遵循的原则: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5、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优缺点:优点:可有效防止选择性偏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可比性好;有标准化的治疗措施和叛效标准。(2)缺点:研究费时费力,同时由于 其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导致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外延性存在局限。6.提高依从性的措施:加强患者依从性的教育;尽量选择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案;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水平:(4)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