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1.99KB ,
资源ID:42650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的诗意课堂之教学实践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的诗意课堂之教学实践 论文.docx

1、我的诗意课堂之教学实践摘要:诗意是什么?也许每一个语文老师对于诗意都有不同的解读。我认为在 诗意的课堂中,老师用一颗诗心荡涤另一颗诗心,以一份情感动另一份情,一个灵 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儿童在课堂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在流转不息的 生命之轮中,我为诗意语文而来!关键词:诗意,文本,气场,绽放,滋养引言:诗意语文,从教师的角度看,就是要教出诗意;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 要学出语文的诗意。其实诗意的教和学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但最终,诗意的 语文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诗意唤醒和陶冶来实现。一、文本中探寻诗意诗意的语文要求我们对语文的教学锁定在文本奥秘中,开掘出不朽文字背后的 奥秘。文本奥秘就是

2、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不朽的文字,也许这样的思想你也 有,也许这样的情感你也有,但是这样的文字你却无论如何也写不下来。之所以能 够写出这样不朽的文字,缘于文字的背后有奥秘。以吴然的走月亮为例:”细 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一 段话充满诗意,如何阅读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变换形式,把散文形式变 成诗句形式,诗意直观的呈现在眼前;然后,体会写法,按照日常的写法,香味在 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呢?我们把流换成飘散发好不好?也不是不可以,但 是换了之后这句话味道就变了。原句中的流意思是

3、指香味长久不散,如果换成了” 飘或散发这样的词语,证明香味一会儿就散了。这句话中一连出现两次流着,看 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清清的溪水,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飘荡在空中,月光倒映在 水中,水流,它们也在流动。月亮倒映在小水塘里,无数的小水塘就像妈妈一样紧 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可爱,多温馨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 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最后,让学生自读这段文字,并关注用横线画出的词语(四 个词语均押“ang韵),ang韵表达开阔、悠远的意境。让师生通过声韵分析不仅 感受月夜无边及辽远之美,还感受文字背后的浓浓亲情。正是这诗意的语言才将本 无情感的自然之物附着上快乐、温馨、幸福的情绪,如流

4、水绵绵不绝。只要我们细心地去阅读,细细地去品味,就能发现每一个文本都是美的存在, 每一个文本都有它的诗意。我们的语文课因此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充满感染力。 这就是我们要追寻的诗意语文。二、课堂中营造诗意如果说文本本身的诗意,是诗意语文的出发点。那么很显然,课堂上老师的诗 意是关键。如果李白笔下的月亮,在你看来只是一轮普通圆月,那你就难以理解诗 人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就不能把自己对文本解读中体悟到的诗意,巧妙地智慧 地传递和传染给你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诗意的氛围,这个氛围就是 气场。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这个气场我们就像对待空气那样,能够感受到它的 存在。比如:执教小真的长头发一

5、课中,其中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收获到无 与伦比的美妙诗意。”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就能钓到鱼呢。挂上一点儿鱼饵, 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还有呢.要求学生用上“要是就”的句式,先想一想“头发还能有多长”,之 后写一段话,写出小真的长头发。写话的评价标准是:看谁的想象很生动,表达很 清楚,让人感觉很有意思。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我对文段进行了分析,帮助 学生了解这段话的逻辑结构:先写了自己要用头发做什么,之后用准确的动词,例如垂,写怎么做,再写做的效果怎么样,这样就体现了头发很长,很美。学生又进行 了模仿练习,精彩不断呈现一一生1:要是把我的辫子拉直了,就能成为一条拔河的绳子,

6、只不过是我一个人抵 抗一堆人,看谁力气大;生2:要是把我的辫子每一根连起来,就能绕地球三圈半了。那时候,我就沿着 辫子去旅行;生3:要是用我的辫子向天空一抛,就能碰到星星。也许还会捎带下一颗星星呢;生4:要是把我的辫子往海峡那一头一甩,就能成为一座通往海峡对岸的桥,到 时候我们就能直接过海去玩了。其中,语惊四座的莫过于这句:要是想将长头发染 成各种颜色,不如就晒晒彩虹吧。一下子就能拥有七彩的长头发啦。思维的绮丽,一下子让全场学生情不自禁为之鼓掌。我也很佩服,不断追踪思 考:这样的诗意是怎么来的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教出来的。根本也教不出来。也许,是生活滋养的结果吧。在生活中见过彩虹,见过妈妈烫

7、发、染发,有生 活经验的储备;也许,是因为童心的自由与敞亮。有储备却表达不出的例子很多, 正是因为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诗意才得以驰骋,想象才能够大 胆地得到表达与展露;也许和诗意的气场有关,在同伴关注下,催发了自己的灵感, 所以在课堂上的一瞬间,产生了让人惊叹的表达结果,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 意。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话充满诗意。儿童写下的, 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三、研读中绽放诗意如果说文本的诗意是出发点,教师的诗意是关键,那最终的落脚点既不是文本, 也不是教师,而是孩子的内心。诗意的语文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的心灵

8、 进而感染和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那么,这样的诗意语 文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才是有境界的语文。比如执教柳宗元的江雪时,在疏通文句之后,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老师, 天那么冷,雪那么大,柳宗元为什么要去钓鱼啊?我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而是 向同学们介绍了柳宗元生平: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政治革新运动,由于反动势 力的压迫,改革失败。一起参与改革的朋友不是被皇帝赐死就是被贬至偏远的地方。 柳宗元也被贬了,他被贬到离京城很远的绍州,这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 悲的是,柳宗元还没到绍州呢,第二条贬令又下来了,这一次是比绍州更偏更远更 荒凉的永州。这更是一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9、灭的地方啊。公元806年,柳宗 元的好友林准,他因为受不了生活的压迫,更受不了皇帝对他的不信任于是愤然自 杀。同年,跟随柳宗元从长安到永州万里奔波的老母亲病逝。还是这年,柳宗元在 永州的住所接连遭遇了两次大火灾朋友自杀,亲人病逝,住所失火,柳宗元就 是遭遇了这些苦难之后,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 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江 天雪景中这样一位孤独清傲的渔翁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心里。此时,我反问同学们: 天那么冷,雪那么大,他真的在钓鱼吗? 一一生1:老人不是在钓鱼,他是借钓鱼掩饰他的痛苦;生2:老人不是在钓鱼,他是借钓鱼掩饰他内心的

10、孤独;生3:老人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像他一样为国效力的仁人志士;生4:老人不是在钓鱼,他钓的是一个春天,因为寒冬虽至,春天必不会远了。这不经意的一问,直指心性,抵达每个孩子们的心灵,这才有每个孩子们诗意 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课,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诗意课堂吗?四、生活中滋养诗意三年级上册中有篇非常有趣的童话一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它以合理的丰 富想象,塑造了一个慈祥的乐于助人的老屋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续编故 事。让学生沿着故事中的思路想一想:1.还会出现需要老屋帮助的小动物吗? 2.老屋 会帮助他们从而不再倒下吗?在这样既定思维的限制下,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与原故 事逻辑非常符合。例如,有同学

11、说来的是兔子,猎人用他的皮毛做衣服,请求老屋 不要倒下,在他房子里藏身;有同学说来了一只小鹿,有狮子追赶她,希望在老屋 这里躲避危险;也有同学说,来的是一只松鼠,树被人们砍伐了,没有地方过冬, 希望在老屋这里过冬乍一看,每个想象都不错,符合续编的要求,延续着“乐于 助人的老屋”这一思路进行着。这样的续编未尝不可,但仔细思考,也许不是这样的。在众多的童话故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常用的创作规律:“3”的反复。故 事中的情节,反复出现三次,三次中,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中,也有明显的“3”的反复。如:要倒下,遇到小猫;要倒下,遇到母鸡;要倒下, 遇到蜘蛛。“3”的反复之后,也许不应

12、该无限度地重复下去。再往下复制,作者写 得不耐烦,读者更感觉无聊。必须说明,学生编写的故事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就按照学生编写的,完全可 以。可是,如果看到3的反复规律,就不能眼睁睁地忽视,而是要更为慎重地思考: 也许,故事到这里,要有个转变,或者要深入的挖掘。蜘蛛会老去,故事总有讲完 的一天,那时没有需要老屋帮助的动物出现,老屋又将何去何从呢?于是我在课堂 上出示这样的结局:当老屋只剩下一堆破木头,杂草长得很高很高,没有人请他等 一等的时候,他却竖起耳朵,在心里告诉自己等等吧,再等等吧在我配乐讲完 这个结局时,很多同学眼含泪花,我和孩子们沉浸在这诗意中。同学们,老屋为什 么总也倒不了呢?三年级

13、的孩子齐刷刷的举起了手:生1:课文中的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生2:文中的老屋像一个垂暮的老人,在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还想帮助别人。生3:文中的老屋像是我的奶奶,每天辛苦的照顾家人,不求回报。生4:老屋就像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每一天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是啊!老屋是一首诗,垂暮的老人是一首诗,我的奶奶是一首诗,我们每一个 人都是一首诗!新课标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 需要诗意课堂,诗意课堂成就学生的人生。我想,未来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充满 诗意情怀,都能用自己的诗意感悟去唤醒孩子“心灵中的诗人”;未来的孩子如果 都能拥有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那是多么好。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