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8.51KB ,
资源ID:43102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docx

1、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窕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

2、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口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H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

3、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IJ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五、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有序的观察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2、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3、培养学生观察

4、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六、教学难点:1、组织学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操作分组实验.认识蒸发时水变化的条件.四、教学准备:仪器、实物、抹布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个水”字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在玻璃片上也写一个水.玻璃片和黑板上的水干了.水到哪里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生观察并记录学生讨论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蒸发现象.教师小结现象2、 认识蒸发会降温.(1)怎样知道现在室温是多少?(2) .再测量一下烧杯中

5、的水温有多少度?哪一处的温度稍低些?(3) .思考;把温度计从低于室温的水中拿出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记录下你的猜想.学生记录学生讨论(4) .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温度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的变化并作记录.(5) .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6) .讲述:刚才看到的温度下降的现象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带走周闱环境的热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同学曾发现,运动后身体出大汗.这时人会感热,但人体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就是因觉很为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上的部分热量的缘故.游泳的同学一上岸就觉得身上冷.也是这个原因.一旦身上的水干了,没有了蒸

6、发现象,就不感觉冷了.三、体会、巩固学生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讨论1、实验探究液体有蒸发现象.学生自己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探究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3、阅读课文四、板节设计:4、水到哪里去了吸收热量变成永蒸质f水蒸气(透明、无色、无味道、无气味)2、给水加热一、教学目标:会实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初步具有“臼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会实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三、教学难点: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四、

7、教学准备:酒精灯、水、烧杯、试管、铁价台、木夹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教师准备小组用:木块一个、硬泡沫盥料一块,乒乓球一个,橡皮泥一块、测力计一个、水和水槽、一杯水、一杯豆子、一杯沙、一个马铃薯、一个大萝卜.学生准备有关学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手把浮在水中的木板、硬泡沫粉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分别想水中压一压,手有什么感觉?放开手,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小组实验.讨论.培养观察能力.2 .报实验感觉.3 .述:在水中浮着的木板、硬泡沫型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二、新授1 .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

8、的浮力呢?2 .你猜想:(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培养猜想能力.3 .定一个实验计划.指定计划.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4 .验.(1)用测力计测量一块橡皮泥,并记录.(2)把橡皮泥放在水面上,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3)把橡皮泥的一部分放进水中,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4)把橡皮泥的完全放进水中,观察测力计上的指针位置,并记录.(5)计算出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位置所受水的浮力各是多少.学生记录并记录浮力的大小.5 .论:通过橡皮泥在不同位置所受水的浮力不同,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学生讨论.橡皮泥浸入水中越多,所受

9、浮力越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6 .一块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沉到水底,把橡皮泥作成船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猜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橡皮泥求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不同?学生猜想.8 .面通过实验来验证H己的猜想.学生实验并记录.培养实验、记录的能力.9行实验.(1)测量橡皮泥球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2)测量橡皮泥做成的船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10.论:橡皮泥的形状不同,受到水的浮力一样大吗?学生讨论.填写实验记录.三、总结1 .用水的浮力,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讨论.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2 .看一段有关的浮力的应用录象资料(或投影片).

10、3 .量木块一个、硬泡沫塑料一一块,乒乓球一个,橡皮泥一块、测力计一个、水和水槽、一杯水、一杯豆子、一杯沙、一个马铃薯、一个大萝卜.IO.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 .知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其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其运动的力,我们把这种力称为滑动摩擦力.2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被拉物体的轻重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1 .亲身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2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设计及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具有对滑动摩擦力进行探究的兴趣.3 .初步具有相互合作的科

11、学精神,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 .初步具有从多个方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与粗糙的程度.被拉物体的轻市有关.教学难点:通过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活动内容活动者(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看课本P75图9-2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八)、(b)、(c)、(d)四个图中的问题吗?教师活动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学生活动(二)、学习新知:提出问题:什么叫浮力?课本上的定义包含哪些意义?学生个别回答.(物

12、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一般只能举一些漂浮的例子)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进一步引导:用铁桶吊水,装满水的水桶在水中会下沉.比较水桶露出水面前、后,手用力的大小.说明了什么?活动:9.8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有水的烧杯、细线、橡皮筋等.讨论: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哪一种最合理?最可信?(用手来感觉、用橡皮筋来拉、用弹簧测力计来准确地测量等)分组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提问:当铁块浸

13、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减小的数值布.什么意义?(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活动:9.9浮力的大小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细线、小那料袋等.分组实验: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出装满水(袋内无空气)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分析:装满水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零,说明什么?装水溺料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的水多少与装在那料袋里的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推导:F浮=G排液=m排液g=P液V排液g说明: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状态、在液体中的深度等无关.(三)、课堂小结:I.什么叫浮力?其中“

14、浸在”的含义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怎样?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测量或计免浮力的方法?师生互动(四)、课堂练习:完成边实验边学习P98“科学内容”的基本概念(五)、作业布置:1.家庭实践活动: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中和盐水中,观察并记录你所看到的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P1.oO,16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问题引领,以探究释疑,循序渐进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整节课气氛热烈和谐,经预设和未经预设而生成的动态资源都被有效地利用,学生充满了热情,

15、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但他者有两个遗憾:一是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时有几个动手能力差、不善言谈的学生明显游离于群体之外,没有敢顾到他们.二此课堂是按照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放程度不够,对于部分探究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缺乏更大的发展空间.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只有不断地开展探究研究,才会使新课程下的课堂更精彩.(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16、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师出示: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学生观察认识物体.激发学生兴趣.2 .师问:你们想怎样研究它们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二、新授(一)弹力1 .导学生研究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实践.2 .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培养研究能力.3 .导学生发现物体有弹性.4 .导学生

17、把有弹性的物体归为一类.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弹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把有弹性的物体再仔细观察实验一下,认真思考,看看它有什么相同点?5 .小组探究有弹性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分组指导.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对物体用力后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就是弹性.6 .学们刚才在实验中还有其他发现吗?.7 .生思考、讨论并汇报.8 .生分组实验感受弹力的存在.9 .生共同归纳:物体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弹力是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力.10 .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按要求进行实验.I1.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12 .生共同总结所发现的结

18、果.13 .师根据学生探窕情况灵活总结:弹力与外力的大小相同等,但方向相反.(二)大气压力1 .述: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2 .述:大气压力是很大的.1654年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两个空心的铜半球合在一起,抽掉球里的空气,两个空心的铜半球就紧紧地合在一起了.他用了16匹马分向两边拉,才把两个铜半球拉开.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3 .们下面做一个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4 .读课文资源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资料的能力.5 .论:阅读后有

19、哪些收获?学生讨论.培养交流能力.6 .一个塑料里装满水,把盖拧紧.在瓶底用锥子扎个洞,瓶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7 .果流不出来,你有什么办法让水流出来?学生讨论、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 .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培养实验、记录的能力.9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纸张一、教学目标:1 .知道几种常见纸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要节约用纸.了解造纸的历史和过程.2 .具有探究纸的兴趣和独立研究纸的性质的能力.3 .具有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4 .初步学会用纸浆(或废旧纸)制作再生纸.二、教学篁点:知道几

20、种常见纸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要节约用纸.了解造纸的历史和过程.三、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白报纸、片页纸、图画纸、牛皮纸、白板纸、蜡光纸、宣纸、皱纹纸、卫生纸、餐巾纸.纸杯、纸衣服、纸笔杆、过灌纸、无碳纸、硫酸纸、报纸、水盆、网子、滴管、天平、放大镜等.四、教学过程I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谈话:纸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把你搜集到的纸展示出来,它们各叫什么纸?2 .认识我们常见的纸.(二)探究各种纸的性质1 .用放大镜观察,这些纸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 .摸一摸,它们的光滑程度有什么不同?3 .称一称,同样大小的纸,它们的轻重一样吗?4 .看一看,它们

21、都是什么颜色的?5 .它们都有光泽吗?6 .它们的软硬相同吗?7 .它们的薄厚相同吗?8 .它们的结实程度相同吗?那种纸更结实些?9 .哪种纸的吸水本领强呢?10 .画水墨画用的纸和写钢笔字用的纸一样吗?为什么?(=)了解造纸术1 .你知道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吗?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等做原料,制成了纸.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 .蔡伦的造纸工序有哪些?有原料处理制浆、打浆、抄纸、烘干等.3 .你知道现代造纸的工序吗?4 .现代造纸的主要原料是什么?5 .造纸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6 .怎样保护资源、保护水源?第二课时(一)制造再生纸1 .你见过再生纸吗?2 .动手做一张再

22、生纸的步骤.浸泡:把旧报纸撕碎,浸泡在水盆里.搅拌:用木棍把水盆里的旧报纸搅乱成糊状.用纱网抄出一层纸浆来.喙干后,就制成了一张再生纸.哪个同学做的再生纸薄厚均匀,色泽一致.(二)了解纸的用途1 .纸有哪些用途?2 .你知道宣纸吗?它有哪些优点?做什么用的?补充:宣纸是用青檀树皮,经过复杂的工艺制成的.宣纸纸质细腻、柔软、富有韧性,寿命长、是画图画的一种优质纸.3 .你知道纸的大小论什么吗?什么是“开”,课本是多少“开”的?纸的大小还可以怎样论?(三)小结:你还想研究纸的什么事情,制定一个研究课题;作业:制作再生纸(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4纺织面料一、教学目标1 .知道几种常见纺织面料

23、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织布的历史和过程.2 .具有探究纺织面料的兴趣和初步独立研究纺织面料性质的能力.3 .具有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4 .初步学会用棉线(或毛线)织一块布料.二、教学重点:知道几种常见纺织面料的名称、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织布的历史和过程.三、教具准备(D各种各样的面料:棉布、丝绸、麻布、毛纺布、人造棉、人造丝、锦纶、涤纶、靖纶等(2)钩码、放大镜、钺子、火柴、砂纸、水、滴管、织布机、线等.四、教学过程I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谈话:大家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 .你见过哪些纺织面料?3 .这些不同的纺织面料,是用哪些原料生产出来的?4 .

24、讲解:(1)用棉花可以织成棉布是什么样的?(2)用蚕丝可以织成丝绸么样的?(3)用亚麻可以织成亚麻布.观察亚麻布是什么样的?(4)用羊毛可以织成毛料.观察毛料是什么样子的?(5)人们将农副产品的废料,如甘蔗渣、芦苇等经过处理后,得到人造纤维.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观察人造棉.(6)把石油、天然气进行处理,喷成丝,可以得到合成纤维,制成锦纶、涤纶、腾纶.涤纶俗称的确良,观察的确良.(二)探究不同纺织面料的特点1 .不同的纺织面料,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布料中各取出一根细线.观察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2 .用硅码试一试,它们的承受力一样吗?哪根线结实?哪根线不结实?3 .把细

25、线用火烧一烧,能闻到什么气味?烧过后,变成什么样了?4 .用不同的布料分别用砂纸磨一磨,哪一种布料耐磨?5 .把相同多的水,滴在不同的面料上,哪一种布料吸水性强?6 .你还想研究布料的什么特点呢?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三)探究布是怎样纲成的把布拆开,观察它们的织法一样吗?(D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2)像织毛衣一样,用一根线织成.(3)没有线的无纺布.第二课时(一)学织一块布,用经绿线法织一块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1 .把经线绕在经线架上.2 .将经线每隔一根插入推板齿的小孔内.3 .提起推板,使插入齿内的经线高于其他经线,梭子从左向右穿.4 .放下推板,使插入齿内的经线低于其他经线,

26、梭子从右向左穿.5 .用推板将已织好的纬线梳紧.6 .换用其他颜色的线或者依旧用刚才的线,依照3、4、5步骤继续重旦下去、直至织好一块布.7 .大家把织好的布展示出来.了解布的发展历史(二)讲述:1 .古代,人们用来做衣服的材料是丝和麻,用丝织成的叫“帛”,用麻织成的叫“布”.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桑蚕和生产丝绸的国家.在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把精美的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各国.3 .元代江南的棉花种植业发展起来了,黄道婆从海南黎族那里学得纺织技术,回乡后改革纺织工具,织出又细又匀的布来.4 .现代,人们开始生产能杀菌的、能变色的、能保温的、能耐火的各种新型面料.5 .人们还利用大豆、牛奶

27、等制作面料.(三)小结:我们研究了关于纺织面料的科学,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你还想研究布料的哪些问题?作业:上网查有关纺织面料的资料.(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煲料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2 .具有搜集塑料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3 .具有爱护环境,不乱扔废弃翔料袋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4 .学习密封塑料袋的方法.二、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性侦和用途.知道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三、教学难点:探究塑料的特性.四、教具准备I

28、蝌料袋、特殊的塑料制品:电木、导电、导磁等.酒精灯、旧锯条或铁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周围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的?(二)探究密封塑料袋的方法把装有物品的塑料袋,比如装有精或者书本、证件的塑料袋密封起来,有哪些方法?1.用塑封机.2.用封口机.3.用电烙铁.4.用小锯条加热:(1)把小锯条一端用棉布缠好.(2)戴上手套.(3)点燃酒精灯.(4)把小锯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热要均匀.(5)找一块玻璃纸.(6)布塑料袋的封口处,放上玻璃纸.(7)把烧热的小锯条,按在玻璃纸上刻后,拿起小锯条.看看,塑料袋的口,是否封好.(8)反复几次,找到小锯条加热的最佳时机.(=)介绍塑料的相关

29、知识1 .人们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原料,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各样的塑料.2 .塑料的种类很多:(D有的塑料轻如羽毛.(2)有的塑料重如铁块.(3)有的塑料绝缘.(4)有的塑料导也(5)有的塑料耐高温.(6)有的塑料耐腐蚀.(7)有的塑料传热好.(8)有的塑料导磁好.(9)有一种塑料叫塑料工,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表面光滑、无毒无害,在食品、医药、电器、化工等工业上广泛应用.(10)有一种那料叫工程那料,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可以制机器零件、水暖P生设备.(11)有一种塑料叫泡沫塑料,它重量轻、抗震动,既能保暖又能隔音.在包装、家庭装修中广泛应用.(四)介绍塑料的害处1 .理科的发明是20世纪材料科学

30、的重大进展.然而,那科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2 .人们已经开始研制在自然条件卜.没有污染而又保持原有塑料的优点的新材料,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3 .有一种生物降解塑料,它在自然条件下能被生物分解,己开始应用.4 .回收废旧塑料,生产其他物品的研究正在进行.5 .减少诩料袋的使用,提倡使用布兜、纸兜.(五)小结: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拾拣废弃的塑2 .仿做月球月相圆缺变化的实验.3 .培养探索月球秘密的兴趣.教学重点I月相变化教学难点:月相变化教学仪器I三球仪、蜡烛、月相示意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引入我们小学学过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或歌曲

31、我们平时所说的月亮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月亮的知识.单人回答自由回答新授1.月相刚才我们说到的月亮有好多种形状,这就是月相.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月亮的月相都有哪些?(满月、弦月、蛾眉月、凸月)听讲2.月相的变化我们刚才看到了月相有很多种,那么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1:请你观察三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则绕地球转动,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连线的位置一直在发生变化.观察听讲观察单人回答听讲笔记5、过渡:那么月食乂是怎么发生的呢?四、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32、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理又是如何的呢?2、学生思考推测.(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5、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7、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会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五、总结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对于口食和月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模拟场景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发生日食和月食的位置,思考:边模拟边提问:月球围绕

33、地球一圈,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口食和月食了吗?实际情况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3、出示我国近儿年(2012-2020)能观察到的月日食情况表.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台湾等省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主要城市广州.福州.台北.香港.澳门可见环食.6月4口月偏食(初亏18:01,食甚19:03,复圆20:07)2013年:4月26日月偏食(初亏3:52,食甚4:08,复圆4:25)2014年:10月8口月全食(初亏17:14,食甚18:54,复圆20:34)2015年:3月20日日全食.新播部分地区可见偏食.4月4日月全食.(初亏18:16

34、食甚20:01,复圆21:46)2016年:3月9日日全食.我国南部地区见偏食.2017年:8月8日月偏食(初亏1:23,食甚2:21,复圆3:19)2018年:1月31日月全食(初亏19:48,食甚21:30,熨圆23:11)7月28口月全食(初亏2:25,食甚4:22,复圆6:20)8月11日日偏食.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雨昌只见初亏,大部分地区带食日落,西部可见偏食全过程.2019年:1月6口口偏食.北京.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地带食日出,不见初亏,其他地点可见偏食全过程.7月17日月偏食(初亏4:02,食甚5:31,复圆7:01)12月26日日环食.我国可见偏

35、食.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四川.西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上述表格得出结论:口食和月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让学生了解全食、偏食、环食:了解月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环食.以及今年能观察到得一次日全食.板书设计:.19、日食和月食(学生画的口食示意图)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地球月球太阳(学生画的月食示意图)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月球地球太阳20太阳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36、作能力、F1.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利用互联网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与操作实践,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国内外布关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通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及辩论活动,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市他人意见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趣1、媒体播放:神舟七号飞入太空2、谈话: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件什么事件?生I: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生2:地点在甘肃酒泉发射基地.生3:师:看了神舟七号飞入太空,

37、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交流.生1: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真了不起!生2:我为咱们的祖国感到骄傲.生3:我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这样的科学家!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把探索和游览的目光集中到了神奇的宇宙,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师:我们所在的星球属于宇宙中的太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太阳系更多的奥秘吧!(板书:太阳系)3、交流已有准备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生1: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生2: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热发光.生3:月亮本身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师:看来大家对太阳系有了一些认

38、识.(二)、初步构建新知1、收集资料师:为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老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名为“太阳系”的课件,让我们点击“星体知识”,从中获得关于“太阳系”更多的知识,学生操作观看.2、交流新知师:谁来交流一下,你对太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播放.学生交流:生1:太阳会发光,地球和月球不会发光.生2:在太阳系中,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生3:像太阳这样自己发热发光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三)、提出探究问题I、课件播放:太阳系景观提问:师: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面对太阳系你

39、心中有哪些疑问?2、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生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离太阳最近的走哪一颗?最远的是哪一颗?我们居住的地球排在第几位?生2:八大行星中,哪一个自转的最快?哪一个公转的最快?生3:太阳周围的这些天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4: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怎样运行?.生5:地球有卫星,那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有卫星吗?个数一样多吗?生6:彗星和流星体有什么特点?生7:流星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能发出光芒?生8: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3、教师适时评价(四)、开展专题研究1.幻灯片出示研究步骤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两个或儿个H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对太阳系进行探

40、索研究I好,接下来,请大家按照科学家的研窕方式展开课题研究,我们可采取以下步骤:幻灯片演示:专题研窕步骤一是教师分发有关课题资料袋.二是围绕研究专题,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填写“研究报告单”.三是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去探索神奇的太阳系吧!2、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播放媒体,出示学生所需资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举手求助,资源共享.3、交流,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师:同学们的研究方法很正确,确定了研究的目标,收集了有用的资料研究自己的项目.下面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注重汇总、整理.(五)、进行研究小结1、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1、学生谈自己今天的收获生1:我知道了什么叫恒星,什么叫卫星,什么叫行星.生2:我知道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我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生3:我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生4;我知道,八大行星是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围绕太阳公转的,它们公转的航道都是椭圆的.2、课堂评价小结.生5:我知道流星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能发出光芒?生6:我知道在八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生7:我知道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帝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乂扁乂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2、课堂评价小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