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前些天,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一一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新教材思维品质培养教学研讨活动。在那两天的时间里,观摩了责友林、强震球,罗鸣亮老师等八位名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几位教师的精彩专题讲座。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幽默风趣、巧妙、睿智让我记忆犹新。名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不同之下却透漏着相同的魅力,他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他们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他们真正把学生们当作课堂的“主人”。他们用自己的课诠释了“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每听一位教师的课堂和讲座,我就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固守陈旧”与老师们的“改
2、革创新”做对比,心里思索着怎样才能把这些实用的“师生相处之道应用到我的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学生说,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仅仅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并没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行为都必须以学生为主,换言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做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我对名师课堂的分析以及自己课堂的反思,尤其是近期观摩的名师课堂对我的冲击,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显的见解。一、营
3、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就像是舞台,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才是最好的舞台。孩子们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畅所欲言,遵从本心。这样的课堂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记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罗鸣亮老师与学生重复问好的方式。同学们好!“老师好!“谢谢!“谢谢!“不客气!不客气!在这样重复的问好方式中,学生们“乐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课堂就气氛就活跃了起来。除了幽默风趣的罗老师外,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平易近人的刘延革老师。他是我最喜欢的女老师,她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看!这就是
4、她的开场白:“你们知道我来自哪吗?北京能听懂我说话吗?能“我说的可是最标准的普通话。这一系列的对话缓和了课堂氛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从陌生变得熟悉起来。二、教师不批判、不否定,让课堂“多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了揣摩教师的意图,学生只说“对的、“老师让说的,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不会表达。课堂转型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课题。理想的课堂是“多声”的课堂。课堂不是懂得人向不懂的人告知现成的“知识,而是相互倾听、共同探究未知问题。多声的前提是学生独立思考,产生想法并接纳自己的想法;课堂,就是我们交流想法的平台,只要是自己真正思考的,就是有价值的想法;对“错误的重新认知
5、建立“每一种想法都有价值的”观念,课堂中形成这种氛围,学生也就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这一方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贲友林老师带来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贲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一块地,黄瓜占这块地的1/2,番茄占这块的的1/4.问: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第一个学生就说:“1/2+1/4=2/6”为么呢?2+4=6,1+1=2这一个算式引发一系列问题,此时,老师并没有评批和否定,而是让更多的学生去说,并说出理由。当学生提出多种解题方式后,教师追问:“哪一种方法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在教师引导下生开始了思考,随后,贲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证明自己的想法,结果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
6、问题(先画出立,再画出在然后加在一起),证明了方法是错的。整节课,老师就是一引导者,让学生畅所欲言,即使错了,也不直否定,而是让学生续续说说为什么,甚至让更多的学生说,然后再以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使学违自己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多声”出现在课堂中,首先教师还需要克服身上的那种高傲自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其次,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想法,但也不是所以的问题都要“放手”。这样才能让真正的“多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三、少问一点,多等一会儿,把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看似流畅、精彩的课堂教学背后,学生真的经历探究和思考了吗?细碎且浅显,甚至无需思考就给出了
7、结论。真正有效的“多声课堂还需要学生经历深度探索的过程,学生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留足思考说理的空间。我记得张齐华老师在他的讲座揭开共同学习的秘密中提出40分钟教学学习”脑电图。学生的课堂活动一般分为听、做、说,从图中可以看出听的效率是30%、做可以达到60%、说达到90%o由此可见,听的效率不如做和说,“说”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数学的过程。反思我的课堂,主要还是让学生听做,每节课只有几人有机会说,而且每次不足1分钟。我们还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观摩优秀老师们的课堂,他们都是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交流。“你会做吗?”“你还有什么想法?”“你同意吗?”“为什么呢?在一次次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老师一次次的追问,还让学生追问,在问一一答一一思考一一再追问一一再思考、讨论中解决一系列问题。如果教师能慢一点、放一点、静一点;学生能多想些、多体验、多做些、多说些。相信这就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多声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从舞台的配角变为“主角是课堂改革的“质变。这也是课堂“多声”的必然改变。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师生一起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