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6 ,大小:3.67MB ,
资源ID:44880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智慧园区工程规划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智慧园区工程规划方案.docx

1、智慧园区工程规划方案第一章XX信息化现状分析1.1. XX简介XX(XX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建设是XX省委、省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建设创新型XX,推进XX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重大部署。实验室目前是XX省政府批准设立、XX市政府负责建设的二类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导,以哈尔滨工业大学(XX)为依托单位,与北京大学XX研究生院、清华大学XX国际研究生院、XX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XX)、XX先进院、华为、中兴通讯、腾讯、XX国家超算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2、中国联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实验室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己任,聚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平台,开展区域性多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布局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等研究方向,努力引领未来学术方向,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将积极开展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室建设目标是:2020年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实施重大战略工程和基础研究的科研平台,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机构。2030年建立国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3、解决网络信息领域一批原创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验室迈入国家实验室行列。2050年突破网络信息领域核心前沿技术问题,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承担网络信息领域国家重要战略任务,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1.1.1. 项目定位XX是XX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启动建设的实验室。实验室由政府主导,以哈尔滨工业大学(XX)为主要依托单位,协同多个高校、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建成为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其未来发

4、展规划及定位主要体现在:(1)实验室将聚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在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突破网络信息领域重大核心基础理论问题,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发展,引领未来学术发展方向。(2)实验室将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夯实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基础,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XX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L12总体目标XX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XX)将以服务于网络强国战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南海战略,及XX省创新发展战略为己任,

5、突破网络信息领域重大核心基础理论问题、引领未来学术发展方向、在网络信息与安全等领域形成技术突袭能力。重点在网络通信、信息、安全三大领域展开研究:在网络与通信领域,攻关空天一体化网络、深空通信等核心基础理论,面向未来的高效可扩展、开放可定义、安全可重构的网络体系架构,中轨、高轨卫星数据传输网络架构等。在信息领域,攻关面向空天地海量数据时敏处理的大数据与先进计算模型,多维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全拟真建模呈现的未来多媒体相关理论。在安全领域,推进云安全、量子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面向不同应用的安全服务模型,构建从终端、管道到云端服务器的主动内生性防御网络安全体系。在上述

6、核心前沿基础理论突破的基础上,承接国家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科技计划,牵引未来网络基础试验设施重大工程、空天信息网络重大工程、南海信息网络工程、网络技术验证仿真工程、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工程;信息大数据平台、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卫星宽带互联网平台、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量子加密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深空探测等多项国家级战略任务,满足国家全行业产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需求。通过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研究创新体制、培养顶尖科技精英、培育未来万亿级新兴产业,将XX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打造成为网络、信息与安全领域的一流国际创新中心。省实验室既要顶天支撑国家级的重大战略,也要“立

7、地”服务产业发展,以XX省的一个高端研发平台为出发点,为XX省建设国家实验室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我国在网络空间领域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深空通信未来网箔体系架构卫星数据传输网络架构空天一体化网络云安全与域计算雌人工智能 未来多媒体量子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未来网络安全体系图2-2XX三大重点研究领域1.13.阶段目标到2020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重大战略工程平台,推动前沿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机构;集中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智库型人才,建立完善省实验室人才流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快优秀人才的集聚,产生一批国家科技成果。到

8、2030年,迈入国家实验室行列。解决网络信息领域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培养一批高水平科学家;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战略工程,建立国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为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工程提供大量科技资源支撑和技术服务,为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重要手段和保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强化第三方评估、同行评价和国际比对,加强省实验室科研项目的评估、考核和监管。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远期目标解决网络信息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满足国家和XX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完成

9、多项国家级重大战略任务;在科学前沿方面,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核心技术,率先掌握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确保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技术领先、安全、自主、可控;孕育重大原始创新,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攻克重大科学仪器设备新技术,自主研发、研制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产生一批国际重大科技成果。1.1.4. 整体规划根据XX的定位、发展目标及未来规划研究领域,实验室整体规划土地使用面积136万平方米(约2039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由于建设体量较大,实验室拟分期开发,其中:一期用地规划在南山区石壁龙片区,约19.9万平方米(约298亩)

10、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远期用地约109.7万平方米(约1741亩),建筑面积约IlC)万平方米。图3-3项目效果图1.1.5. 组织机构XX是XX省政府批准设立、XX市政府负责建设的二类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导,以哈尔滨工业大学(XX)为依托单位,与北京大学XX研究生院、清华大学XX国际研究生院、XX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XX)、XX先进院、华为、中兴通讯、腾讯、XX国家超算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XX为独立法人实体,实行新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设行政级别。实验室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

11、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综合办公室 党群工作部科研发展部先进技术部国际合作办人力资源部财务与资产部保障与园区部图10-1XX组织机构图I.1.5.1.研究中心截至2018年年底,在短短九个月内,实验室已建成网络通信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共4个研究中心。启动了未来区域网络幡与应用环境、南海立体通信网络示范验证平台、云脑开源平台与智能应用、网络技术仿真验证平台、自主可控生翻啜精批5个科研项目建设。1.1.5.2.院士工作室XX现有17个院士工作室:分别是虚拟现实院士工作室、多媒体信息处理院士工作室、类脑

12、网络院士工作室、可信群体计算院士工作室、计算金融院士工作室、智能协同院士工作室、工业智能院士工作室、下一代互联网院士工作室、开源芯片院士工作室、磁认知院士工作室、智能激光院士工作室、智慧能源院士工作室、分布式高性能软件院士工作室、海洋信息院士工作室、高性能计算院士工作室、集成电路院士工作室。1.1.6. 人力资源配置截止到2020年1月底,XX各类在岗人员共有1887人(其中科研人员692人、技术人员30人、行政人员106人、实习临聘人员772人)。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实习学生未能到岗,因此,截止到2020年6月底,XX各类在岗人员仅有1538人(其中科研人员801人、技术人员297人、行政人

13、员113人、实习临聘人员327人;高端人才162人)。根据XX建设方案,未来XX将达到5000人。1.1.7. 项目选址区域位置项目选址位于石壁龙片区(石壁龙片区总面积256.5公顷),北面临近成片工业区,周边有百旺工业园、白芒村、牛成村。片区临靠2条主干道沙河西路和宝石公路、1条南光高速路,通往宝安、光明、南山及福田,交通极为便利。片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图4-12项目选址的区域位置关系1.2.实验室总体规划方案总体布局本项目是一个着眼全球科研行业的国家实验室;一个提供科研,工作,会展于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新舞台;一个围绕智能造福社会愿景的科技园区;一个为城市天际线锦上添花的城市新形象;促进未来

1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拥抱城市绿化园区。综合四大愿景,设计团队得到设计概念一“脉,象征叶子的“脉络+生长。脉的建筑概念主要体现如下:实验园区(国际级水平的实验室园区)、建筑模块(高灵活性及可建性的建筑)、环境共容一持续性(与环境共融可持续发展)、汇聚人才(人才陪训人脉汇聚)。脉络的函意既是向外延伸,也能向内汇聚。设计团队一方面把设计XX的关键点列出及深化,另一方面将他们转化成最适合建筑语言,并详细呈现在设计木身当中。围绕现状山体进行集约化布局,靠近丽康路的地块东南侧大门区域附近设置31层的综合楼,主要为院士工作室及对外业务的功能区,裙楼设置实验室的展示展览区,是园区对外展示科技力量的窗口。沿基地中

15、部山体设置环状道路,各建筑沿道路形成带状布局。综合楼向西延伸设置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塑造脉络生长的肌理。基地西南侧为宿舍区,靠近公园绿景,有益于科研人员在休憩时段体验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中部设置活力生活中心,供科研人员休闲、娱乐、运动、饮食;犹如心脏,带动园区的运转;西北侧设置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景观,各建筑群落,以局部轴线、网络、规则、明晰的几何对位构建各场域的秩序,同时又将其嵌入山丘、树林的自然形态之中,形成有机的整体。根据对设计实验室建筑的经验,模块化的设计能最有效提高园区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满足不同产业需要。目标是给跨领域产业提供最大化的互动交流机会.建筑采用U型的平面,在U的中心

16、配置了多个中庭空间,作为研究中心的焦点空间。同时,为实验室提供交流创意的空间也是未来的趋势,在建筑里提供了大小不同的交流区,中庭朝向北侧可有利节能,提供绿化平台连接中庭外的自然风景。考虑到高层建筑结构埋深及停车、设备用房等辅助功能的使用需求,配置合理面积的地下室。为了适应XX气候特点,方便使用,建筑底层留出适当架空层空间。项目总体布局,满足用地规划建设指标,楼体间距遵循有关消防、日照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1.2.1. 交通组织项目基地内交通设计实现人车分流,车辆通过基地南北两侧道路直接进入地下室。各个功能区均可通过广场连接,全步行化交通,没有任何阻挡,方便快捷。广场亦可作为隐形消防车道,并确保每

17、栋建筑均有足够的消防登高面。内部交通流线包括私家车日常通勤流线、接驳巴士及大巴日常通勤流线、出租车日常通勤流线、地上人行流线及地下室流线。交通流线图详见5-6-5-14o日常通勤路线私家车及货车:丽康路为主出入口,小汽车经丽康路(双向四车道)进入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西侧地库出入口;货车经丽康路进入西纬一路进入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北侧地库出入口或综合楼裙楼地库出入口。场地南北高差较大,于北侧新峰路(双向二车道)为次出入口,为研究中心提供便利,小汽车、货车合用地库出入口,设置研究中心B座西侧。日常通勤路线-接驳巴士与大巴停靠:园区内设置园区接驳车站点,分别位于综合楼北侧、宿舍楼东北侧广场、活力生活中心北侧

18、研究中心B座北侧;为园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通提供服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北侧设置大巴停靠点,为各界交流人士参加会议提供最短步行的停靠点。日常通勤路线访客车辆停靠:根据各个建筑的功能分区,于成果演示中心、综合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活力生活中心、研究中心分别设置访客车辆停靠点;便于点对点到访、接送服务。日常通勤路线地上人行连接:于综合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活力生活中心、研究中心通道建设廊道;人行按标识指示可达到各个建筑物的功能主体。地下室车行流线:分为南区、北区;经地库出入口沿地库两侧设置流线,南向北沿东侧通道,北向南沿西侧通道。货车于综合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活力生活中心、研究中心地下设置卸货区。

19、消防流线:可通过园区的各个出入口进入园区,通过环绕建筑形成环形消防流线可到达每个建筑,内置消防回车场方便消防车行驶,并于综合楼、宿舍楼、研究中心设置消防登高面。连廊连通白芒站:白芒站风雨廊桥在丽康路口形成U字形天桥,将周边地块和白芒站通过2层连廊联系在一起。白芒站的风雨廊桥同时和XX依山连城活力廊道紧密结合,打造地铁站到园区全天候遮风挡雨的通达路径。风雨廊桥从白芒站到园区东南角广场约300米。先通过引桥将人流带往一层的科创广场,再通过建筑中央的大台阶连接至园区的二层活力廊道系统。连廊待白芒站建成后对接,本阶段不计投资。1.2.2. 规划指标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96043.69平方米(其中建设

20、用地面积165558.45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1960.79平方米、管理用地面积28524.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2640平方米(其中云脑6080平方米独立立项,不含云脑总建筑面积43656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359140平方米(不含云脑建筑面积为353060平方米),包括科研用房、科研辅助用房、配套服务用房、架空层及连廊等。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83500平方米,其中包括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公共通道/坡道。包含机动车位1500个。容积率2.17,建筑覆盖率26.68%,建筑最大高度150米。表5-1建设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用地面积m2196043.691.1建设用

21、地面积m2165558.451.2道路用地面积m21960.791.3管理用地m228524.45公园用地2基底面积?441653总建筑面积?4426403.1计容积率建筑面积m2359140其中科研用房m2227000含避难层4040m2科研辅助用房m216500配套服务用房m292069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备注架空层及连廊m217491云脑m26080单独立项3.2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m283500其地下车库m260000Bl+B2车库面积中设备用房m220000公共通道/坡道m235004绿地面积m2579455容积率2.176建筑覆盖率%26.68%7绿地率%35.00%8机动车位个1500

22、9幕墙高度m-10建筑高度(屋面)m15011最大层数31/-2地上/地下1.2.3. 主要规划图mi一期总平面图表1一期总平面图图表2一期总平面功能分区示意图3一二期整体鸟瞰图I2V2一二期整体鸟瞰图图表1233一期首层平面图表1.2.14一期地下室平面图表6日常通勤路线-私家车及货车1215日常通勤路线私家车及货车I2V6日常通勤路线接驳巴士与大巴停靠日常通勤路线-接驳巴士与大巴停靠DAILYROUTE-SHUTTLEBUS图表7日常通勤路线-接驳巴士与大巴停靠访客车辆落客区VISITORDROP-OFF图表8日常通勤路线-访客车辆停靠货车流线SERVICECIRCULATION图表9日常

23、通勤路线-地上人行连接I2VO地下室流线图表io地下室流线1南区地下室货车流线2北区地下室货车流线I2VI2消防流线4与白芒站的连接2VIV与白芒站的连接1.3.连廊对接白芒站图表15连廊对接白芒站1.4. 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实验室有新增的过渡场地,已于2018年7月18日正式入驻。XX过渡场所位于大沙河创新走廊的核心发展片区一一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万科云城一期8栋,地处南山区兴科一路与打石一路交汇路口,毗邻XX地铁5号线留仙洞站。万科云城一期8栋总建筑面积约53848.8ma,由三栋塔楼组成。A座共7层,高度31.8米,建筑面积约9252.53m2;B座共24层,高度99.8米,建筑面积

24、约38643.14m2;C座共5层,高度22.8米,建筑面积约5953.19m2o目前,实验室已正式入驻。目前,XX已经引进了17个院士工作室、启动了5个科研项目并开展了系列研讨会、与全国14家知名的科研机构及实验室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并在海内外开展了系列招聘活动。结合鹏城实验以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己任,以XX省的机制体制创新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起点,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开放灵活的管理政策,打造国际超一流的网络空间领域研究基地的定位,及最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的目标。可以预见,XX未来必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必将对科研办公用房、实验用房及办公环境、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提出更

25、高要求。但实验室现状过渡场地仅由三栋塔楼组成,建筑面积仅为5.38万平方米,科研用房、办公用房较少,难以满足院士、科研人员等对科研工作、办公环境的需求,更难以满足各类科研课题、研讨活动开展的需求,因此,亟需新建场地。信息系统方面,过渡区域仅有一套办公系统。所有信息化系统将在一期工程中统一规划建设。C戌城集成电翁OUia计应用产业Bfl一本大图24实验室过渡场地位置图2-5实验室过渡场地现状(一)图2-6实验室过渡场地现状(二)1.5. XX信息化需求分析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园区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参与建设,也要保障满足各方面需求,并且都能享受到智慧园区的价值

26、根据智慧园区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园区包括园区管理方、政府、入住实验室、研究员/访客四大主体。本项目智慧园区平台方案覆盖园区整体需求。并从不同的主体角度满足园区运营方、实验室、研究员/访客对智慧园区平台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产业经济发展GDP税收产业均街发展土地利用率,民生治理改评安全4 人才就业/晟府/I监管机构,园区管理行?J人力成本、能耗成本呢等提高物业、傀产尊管 理话背效率提岛企业和用户满意 度,科研管理科研谈圈管理系统科研人员管理系统科研设瞽资产Ir理系 统智能管理实科研项目雷理系统,科研服务灰枝室公认服务管再 系科技情报晓源管理 系统m识产权厦务系统科 技企业画像系统产业野化系统,生

27、态共生发展艮年的产业生毒健, 助力业务,上下游影 成共生发展I (ToG) 实验室 (ToB) 园区管理白(To O) 研究人员/ /访客 /(ToC)/,健康安全需求缭色低碟、安全可控 的智俺化空间,有益 于身心健康和安全,舒适便捷体救灵活可、使撞简单 地访客来访体检图表16XX用户需求分析(-t)园区主管部门园区的主管部门,更多的是XX管委会,负责指导园区的建设与整体运行,是园区的倡导者、管理者,倡导智慧园区的建设,把握智慧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推进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二)园区管理方园区常规运营管理工作的推进实体,对园区日常的运营与运维等工作负责。园区运营管理方的诉求:增加内部运营管

28、理手段,优化运营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更好的服务入住园区实验室。(三)入驻实验室入驻实验室是XX的主要服务主体,也是直接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和运营的主体。入驻实验室的诉求:以创新发展和产学研协调为目标,降低办公或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获取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强实验室间、产学研协作,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园区需要为入驻实验室提供办公环境,提供仓储服务、配送服务、物业报修、物业缴费、装修服务等。园区还需要对入住实验室提供投资、项目申报、人才咨询等服务。(四)研究员/访客实验室研究员直接体验智慧园区的建设成果,维护智慧园区的环境和形象,丰富和传播智慧园区的文化,提升智慧园区层次。因此园区文化倡导创新

29、便捷、惠民、人文、绿色的高质量社区化、城市化服务。提供生活配套设施,包括超市消费、食堂消费、停车缴费(月卡、临时停车)、公寓预定、场地预定、饮用水等以解决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第二章指导思想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宗旨,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按照政府引导、园区主体、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为我国高新产业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提供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2.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智慧园区项目涉

30、及到安防、消防、物联设备的建设,系统上涉及到各个软硬件供应商,因而智慧园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厂,要做好这个工作,需要统一领导,从整个智慧化园区总体构思出发,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全面协调、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项目建设。2.2. 管理引领,融合创新在规划中,把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现代化园区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聚焦园区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和难点,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打造新型现代化智慧园区管理模式。2.3. 网络互联,资源共享要充分考虑与园区内所有应用系统的集成整合,并最大限度依托并整合,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可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保证系统建设

31、的经济性,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达成智能集成系统之间的中转控制。建成后要实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2.4. 突出应用,注重实效要进一步深化应用驱动的基本导向,把园区中基础服务应用系统放在建设首位,立足实际,注重实效,优先解决园区信息化建设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在注重实效的同时,突出“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的总体要求。2.5. 导向,体系建设坚持园区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在建设先进、可靠、高性能的智慧应用基础上,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讲求实效、试点先行,重点抓几个示范性应用工程,实现建设与应用

32、的双促进,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选用主流的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国际、国内知名监控品牌,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调试、安装等环节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及公安机关有关安全技术防范的要求,贯彻质量条例,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成熟、稳定、完善和通用的技术设备,系统有升级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有完备的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体系。2.7.安全性本项目的安全涉及到整个系统、网络、设备、中心机房和前端设备,包括防雷击、防过载、防断电和防人为破坏,以及软件系统不受病毒感染,具备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性。28实用性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

33、中文操作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能自动纠错和系统恢复,整个系统的操作简单、快捷、环节少,以保证不同的操作者都能熟练使用。29经济性在先进、可靠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体现高性价比。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系统设计采用支持并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产品,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有利于现在和将来的设备选型及联网集成,便于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便于施工、维护和降低成本。2.10.可扩展性本项目建设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根据系统中心设备的授权,可对其使用、访问、查询等进行授权,结合应用

34、发展的要求,使系统有较大的扩充余地。系统应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可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系统能够提供可靠的传输协议,使各个子系统能够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智能感知系统。第三章总体规划3.1.总体思路N个智恁应用国烧园区、居民、企业、政用建设N个智M应用.打造眼络刍方的生态IB1个智念大脑通过共享Bi区名称数据,建设智蛔区运言大脑,ISR园区决策科学性6个支撑平台 建设园区云计算平台、大致务平台、故于零生平台1个智总园区各种扬联网I知设售通过5G、有妓、无线迸行联网H)时通讯政为献计分析园区CMK各平台物联1知平台最丰富的智达应用最t?能的运营大的最q靠的服务平台无处不在的做或髓开放 应用整

35、合 通用强化 公用图表17总体架构本项目建设思路,智慧XX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基于“N+1+6+1”架构。N个智慧应用围绕园区、科研人员、实验室、政府建设N个智慧应用,打造服务各方的生态。1个智慧大脑通过共享园区各种数据,建设智慧园区运营大脑,提高园区决策科学性。6个支撑平台通过建设园区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感知平台、视频汇聚平台、智慧园区平台、GIS服务平台对上层智慧化应用提供支撑。1个智慧园区整个园区遍布各种物联网感知设备通过5G、有线、无线进行联网。园区专题展示政务Je务门户科员人员门户实骗变网务门户智能园区ApP平台微信公众号园区驾驶舱务应管理MM撑台K化据心通备战备 业及用理 智大

36、支平IDt云R中 数设前设园区运营体系园区管理服务体系科研实验室管理体系3D可视运维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资产建协同办公OA科研课跟科研人员科研项目 管理即识产权 圈务运营及安全管理能源能耗监测消防管理智时党建系统物业管理服务科研设备 资产实聆室公 共服务科技企业 画像IBMS集成管控环境环保监测安防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智能管理 实验室科技情报 资源产业解化依据共享交换数据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Al效据挖掘园区IOC大辨机第汇聚共享平台大数据1务平台数字蜜生平台平台物联网18知平台IrM因区彼RR务平台云睾台瘫务处力监渊/控制传(SH环境监测视频监控H雏垃圾喷智H窈灯智能快递相公告屏门禁一卡通标准服务体系及

37、框架图表18总体架构图备注(红色部分科研实验室管理体系单独立项建设)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园区安全、管理、经营和服务环节,打造管理数据化,应急主动化、设备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的新型智慧园区,解决传统园区长期面临的“服务体验差、综合安防弱、运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难”等痛点,建设完善移动信息化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物联网、集管理和救一体化的园区综合指挥中心,做到智能设备、视频监控等系统的全覆盖,全面提高园区安全管理水平、综合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3.3.网络架构物业办公内M条统拓扑用办公外网系统拓扑图*能化匕M条统拓扑用视总世旧网系统柘扑图图表19网络架构

38、图在本项目中,所有网络采用双链路设计,分办公内网、办公外网、智能化专网、视频监控网。34部署架构3.5.安全架构信息系统安全分为5个等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

39、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的关系如下:受侵害的客体对客体的侵害不呈度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一级第R第三级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国家安全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图表20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关系XX信息安全要求需要按照三级以上标准建设。第四章分项建设方案4.1. 弱电工程(基建配套)本项目的各建筑单体的弱电工程分布如下:这部分内容已在基建工程中的配套设施中进行规划设计,此部分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部分,要一并调研和考察,并纳入总体规划。在

40、此不单独列计经费。4.1.1. 智能信息设施系统(1)通信接入系统在国际交流中心地下室靠近室外市政通信井处,设置通信接入机房,将本项目的通信基础设施与电信运营商连接,提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有线电视的通信接入服务。在园区北区,从松柏路沿新锋路至云脑已设置通信进线,本次智能化系统将增加此处市政通信井至数据中心地下室机房的通信管路,作为备用进线路由。在研究中心屋顶预留卫星通信条件。(2)电话系统本项目采用IP网络电话系统,由综合布线统一考虑。后期由用户根据需求向运营商申请开通服务。(3)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为建筑物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信

41、息的传输。根据建筑物的业务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条件和其他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根据缆线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满足对防火的要求,选择相应类型的缆线和路由。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4)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管理者及建筑物内的各个使用者提供有效可靠的各类信息的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的综合处理,并提供决策支持能力与服务,满足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系统组成:整个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等设备,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通讯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

42、络应用软件和网络信息软件等。(5)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可用来弥补有线宽带网络系统的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无线网络系统采用无线AP+无线控制器的组网架构,主要由服务器、核心交换机、无线控制器、接入层交换机和无线AP接入点等组成。无线控制器采用两台高性能设备在WiFi网核心交换机进行旁挂,实现冗余热备,管理该汇聚层下连交换机所接的AP,无线设备通过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6)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本项目同时设置5G信号覆盖系统,由运营商实施,本设计仅预留管线路由。(7)有线电视系统系统功能:有线电视系统接收当地有线电视运营商信号,播放电视节目。系统组成:整个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前端接

43、收部分2)传输网络部分3)用户终端部分。有线电视运营商机房接收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各用户末端。(8)背景音乐系统背景音乐系统主要用途是播放背景音乐、业务宣传、广播公共寻呼等功能。较少使用或对背景音乐音质要求不而的区域如宿舍、综合楼、研究中心,可与消防广播共用。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音源、功率放大器、扬声器、传输线路及其它传输设备、管理/控制设备等组成。4.1.2. 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本项目需要设施综合安保系统。综合安保系统通过图像监控、探测报警等收集建筑内相应区域的视频、警报等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1)智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是综合安保系统的重要部分,系

44、统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非法进入,监视各出入口、人员聚集的公共区域、上下行电扶梯、停车场等区域。一方面起到对不法分子的威慑作用,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出现意外或报警时能协助保安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保障建筑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前端图像采集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显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五大部分组成。(2)智能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门禁系统是对建筑物内外的出入通道进行智能化控制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控制人员的出入,还能控制人员在建筑物内及其相关区域的行动。系统采用全电子化的自动控制方式,解决了人为疏忽、钥匙的丢失、被盗和复制等传统保安防范存在的问题。门禁系统能对所有持卡人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其身份确定各门的通行权。门禁系统能实现对各通道门锁启闭时间的设定。门禁系统能对各类事件和故障的信息进行实时记录,记录的信息内容包括:每次门锁开关的时间、开门卡的编号、各种报警的原因和位置。(3)无线对讲系统本系统为一个400450MHZ专用于无线对讲信号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