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通线(通武线)腰堡水库大桥项目生态影响专题报告1腰堡水库生态现状调查1.1 腰堡水库基本情况调查腰堡水库位于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内,根据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抚顺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腰堡水库属于11类水域。腰堡水库坐落于抚顺县后安镇腰堡村村南头,是浑河一级支流一社河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库枢纽工程。社河,俗称温度河、温道河,满语称赫图河。社河发源于抚顺县后安镇五龙村西川岭北侧,上游称五龙河,在后安镇南与郑家堡支流汇合后始称社河。经南章党村南向北至西古村东,又北流至夫妻岭,经四家子村北,又西北流经姚家村南,转北过温道村西,经台沟村西北,流入大伙房水库。流域面积468.4km
2、2o河流长度43.4km,河道比降8.1%。,流域内地势为南高北低,海拔高程在10090Om之间,植被良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腰堡水库下游有后安、上马2个乡镇10个村屯以及五龙林场、温道林场等企业。总人口约20000人,耕地17000亩,沈通公路20余km。常住人口约2万人,耕地1.7万亩。此区域内的地形为两山夹一带,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宽约2-8km左右,西侧山地陡峻,东侧山地稍平缓。腰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9km2,占社河流域面积的31%,坝址以上河道长度22km,河道平均比降15.4%oo腰堡水库工程等别为In等,工程规模为中型,枢纽永久性建筑物(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级为3级,永久性次
3、要建筑物(溢洪道尾水渠等)为4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采用Iooo年一遇洪水。腰堡水库设计洪水位为117.51m,相应库容为1368.35万m3;校核洪水位为121.11m,相应库容为2047.89万m3;正常高水位为117.00m,相应库容为1243.32万m3;设计汛限水位为111.00m,相应库容为438.46万m3;死水位为107.00m,相应库容为68.53万m水库的兴利库容为1174.79万m3,防洪库容为1609.43万m30腰堡水库的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122.00m,坝长410.00m;有闸门控制的驼峰堰型溢洪道净宽24.0
4、0m,最大泄量1250.15m3s;输水洞为坝下埋管型式圆形压力洞,洞径1.00m,最大泄量8.38m3s0该水库水文及工情观测设施较为齐全,由县水务局直接管辖。表12腰堡水库基本情况表水库所在地抚顺县后安镇腰堡村所在河流浑河一社河集水面积(km2)139水库分类中型建成日期1979年水库调节性能多年调节类别项目单位数量类别项目单位数量水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800溢洪道形式实用堰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m341.7堰顶高程m111.00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0.243堰顶净宽m24.00特征水位与库容水位校核洪水位m121.11最大泄流量m3s1250.2设计洪水位m117.51输水洞型式圆
5、形压力洞正常高水位m117.00进口底高程m102.00底线水位m111.00最大泄量m3s8.38死水位m107.00主要效益有效灌溉面积IO4亩1.7库容总库容104m320.48鱼产量104kg6设计库容104m313.68年发电量mwh210调洪库容104m316.09大坝特性坝型粘土心填坝兴利库容104m311.74最大坝高m24.00死库容104m30.69坝顶长度m410.00居民地铁岭市找保护MtWl准保护卜MH行界水库,Iftl状河流依状河海图1本项目与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EUT八军r河M梭水咚*.*.;止了、T2类KfhM0水河/图人何r大P水寄中、小型水阵:1.
6、英阿丛沟苏华用1类水域Il类水域Ill:、,.IV类水域L图2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系图1.2 项目所在地周边陆生生态现状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项目评价范围无国家保护珍稀陆生植物,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具体现状调查如下:(1)陆生植物本项目陆生植物的调查主要采用目测法,对代表植被垂直带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和主要植物资源出现区采用样方统计法调查其区系组成和相对数量。经过现场调查,现状植被主要为道路两边的自然生长的灌木丛及草地。本区域的草本植物主要有蕨菜、萎陵菜、白羊草、狗尾草、黄背草、蒲公英等。草丛主要分布于山脚、路边。(2)陆生动物在系统查阅国家和地方动物志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植物
7、调查工作对评价区的动物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推测出评价区动物的种类的现存及生境情况。从调查结果看,评价区的野生动物在辽宁省内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华北区。评价区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已很少。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原有已建成公路,人为活动频繁,原始生态已遭受破坏。评价区域内还有大量的昆虫、松鼠、蚯蚓等动物,评价区内无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1.3项目所在地水生生态现状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腰堡水库无国家保护珍稀水生植物,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周边无养殖场、饵料场、繁殖场及越冬场。具体现状调查如下:(1)水生植物藻类随季节变化,春、秋季以硅藻和隐藻为优势,常出现的种类有直链藻、星杆藻、针杆藻
8、隐藻,夏季以蓝藻、绿藻为优势,常出现的种类为微囊藻、浮球藻、四集藻、平裂藻等。(2)水生动物浮游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依次为横足类轮虫、枝角类、原生动物,底栖动物群落特点是种类少而个体数量较多,底栖动物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出现较多的种类有中华颤蚓、霍甫水丝蚓、奥特开水丝蚓、克拉泊水丝蚓、苏氏尾鲤蚓、粗腹摇蚊、细长摇蚊、异腹鳏摇蚊、前突摇蚊、多足摇蚊等。腰堡水库主要鱼类有5种,即白鲤、花鲤、鲤鱼、鲫鱼、草鱼。2项目环境影响分析2.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1.1 本工程占地对陆生生态的影响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设施和施工道路占地对植被的占压、扰动,使部分植物的栖息地减少,造成一部分植株的死亡,另
9、外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出入和物资搬运工作等也对这些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仅限于局部破坏,且损失面积不大。结合现状分析,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植被为野生灌木林及草地,生存能力强,自然恢复速度快,因此施工期对影响范围内物种分布状况和种群生长影响不大。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活动对其栖息环境的影响,如施工占压、扰动植被使陆生动物栖息环境缩小,受影响的陆生动物主要是一些常见的适应人类活动影响的小型啮齿动物。另外,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对其有一定干扰,但是,随着施工结束,植被恢复后,这些影响将消失。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监管部门的正常监督执行,尽量保证所在
10、地的自然状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本项目的实施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2.1.2 本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道路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其中又以桥梁施工影响较为突出,一般来说,施工期时间比较短,不会有长期的明显影响。一般路段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基开挖填筑、土石方的取弃和运输等均会产生扬尘,随风飘落到施工现场附近的水体之中,使其浊度增加。如果遇到雨季,特别是在土方量较大的施工路段将可能在雨季产生水土流失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其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如果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则对水质将带来不利影响。大桥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
11、面:围堰修筑时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加,大型桥梁工程施工使河流底泥沉积物悬浮影响下游水质;钻孔准备阶段(围堰)桥墩采取钢围堰施工时。本项目钢围堰修筑时会产生部分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进水域内,使局部水环境混浊度提高。但随着层层土的压实,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进水域的逐渐减少。本项目修筑围堰时为7-9月份,施工位置水深最高为3m,修筑位置水流流速不大,施工期水质影响很小。钻孔钻孔泥浆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如碳酸钠,掺入量约为孔中泥浆量的0.1%0.4%,竣基纤维素、掺入量普遍在0.1%以下)。在钻孔时,为了回收泥浆和减少环境污染,均应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钻机设在围堰上的工作平台。桥墩施工时的工作平台平
12、面约600m2,且钻孔仅限制在孔口护筒内进行,不与围堰外的河水发生关系。钻进过程中假如遇有钻孔漏浆时,应采取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小水头调度或采取加稠护筒泥浆等措施。据有关桥梁工程专家介绍,在群桩柱中,钻孔漏浆的出现概率小于1%,可能发生漏浆的桩孔概率为1/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应急措施。漏浆将会对局部水域水质产生影响,使局部水域的混浊度与PH值升高而影响水质。清孔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和满足质量要求后,应立即进行清孔。所清出的泥浆均不得倾入河水中,假如清孔的泥浆有泄漏现象发生,也是限制在围堰内不会对流动的河水产生污染。吊放钢筋骨架将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整体制作或部分制作的钢筋骨架,用机械设备中放进已经
13、清孔的钻孔内。此道工序也是限制在钻孔内进行,而钻孔又限制在围堰内,因此,对河水水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灌注水下混凝土将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通过刚性导管进行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与河流水质。在每根桩柱灌注混凝土之后,在群桩的顶面,要筑一个承台,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承台的厚度为6m,其顶面将埋在河底以下,在下好钢筋骨架及模板之后,再灌注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混凝土浆漏出,但仅限制在围堰之内,对河水水质产生污染的可能性不大。灌注水下混土拌和物的拌制和灌注,泵送设备能力达到时,混凝土拌和物可以在两岸固定的搅拌站,
14、需要灌注混凝土时,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后通过混凝土泵进行灌注;另一形式是采用混凝土拌和船,在工作平台附近拌制混凝土后进行灌注,这种工艺是先进的,对水质不会产生污染。桥梁施工不会造成水体有毒有害污染,且影响范围有限,施工结束,其影响即消除,不会对水环境造成长期明显影响。2.1.3 本工程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1)对浮游植物影响施工过程对上游水质影响不大,不会导致来水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而受施工的影响,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对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及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悬浮颗粒的增加,导致施工一段范围内的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下降,光照强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2
15、)对浮游动物影响悬浮物含量增多对浮游动物尤其是滤食性的浮游动物带来影响,研究表明楼足类的存活和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过量悬浮物使其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堵塞,大量的悬浮颗粒黏附在动物的体表,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施工期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对底栖生物影响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施工,施工区域原有底质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对摇蚊、软体动物等种类影响较大,蜉蟒目等游泳型所受种类影响相对较小,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整体分布较前将有所减少。(4)对鱼类影响施工期间人员、机械、车辆产生的大量噪音将迫使鱼类往上下河段迁移,生存空间减小。另外,工程对鱼类的影响还表现在施工期间形成的底层悬浮物沉积物
16、高浓度扩散场,悬浮物颗粒将直接对鱼类仔幼体造成伤害,影响胚胎发育,堵塞生物的呼吸器官使其窒息死亡。另外,工程造成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损失,也会影响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饵料的鱼类的摄食。2.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建成后,水体透明度和流速变化不大,下游水文情势变化不大。水库中动植物种类变化不会太大,仍是以适应静水生活的浮游类动植物为主。项目运营期主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大。道路在营运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由于交通噪声对沿线的野生动物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鸟类容易受到强频震动和噪声的影响,交通噪声可能影响鸟类的繁殖率,噪声级大小是影响鸟类繁殖密度的重要因素。汽车
17、在夜间用光往往对动物产生光污染。大部分野生动物是昼伏夜出的,适应了晚间的黑暗,而夜间突来的强光照射会影响它们的视线。而许多以月光为导向的昆虫,在路两侧其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本项目建设路线现有环境为环山公路,周边动植物资源已经适应现有环境。通过对一些道路调查,本地区动植物多数种类能够适应环境,交通量的增加不会对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工程建成后,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与现状仍然相当,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工程建设前后相关不大,因此,工程引起的干扰是可以承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3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3.1 建设方案优化措施在工程设计阶段,重点掌握腰堡水库涉及的重要生态生
18、态特点、重点保护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动植物的详细分布情况,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合理选址及布局。3.2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由于项目位于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工程建设施工期基本不会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影响,但是为了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境防治措施。3.2.1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路基工程在路基工程的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修建以前,为防止路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降雨径流冲刷,导致水土流失,本方案侧重于临时措施的设计,在路堤填筑及路堑开挖施工之前,坡底两侧距离路基50Cm处先修筑临时性的排水沟,以拦截因降水带来的坡面水土流失,及时排导坡面径流。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临时排水沟开
19、挖的土方沿外侧堆放,修建成土坡形式,并进行修整拍实,待施工结束后,将临时排水沟土填处的土方回填并压实。桥梁工程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钢板围堰,带来的泥浆正常情况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但是施工期间一旦发生围堰坍塌和泥浆泄漏,围墙内物料发生外泄将污染腰堡水库水质。因此,施工过程中同时做到快速施工,及时抽排泥浆水,弃渣弃渣弃土及时清运,可以最大成度降低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为避免上述影响,本评价要求采取如下措施: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员滥采植物资源。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施工工区等临时建筑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
20、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用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运至市政制定地点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引路与桥基施工时,所产生的弃渣机废弃物必须运到指定地点,不允许向河流或灌溉渠中倾倒,河道桥墩施工时,采用围堰封闭施工,以保护水质、防止河道淤积。3.2.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程在保护区边缘施工时,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环节为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的尾气。根据其他项目施工的类别分析,尾气一般不超过线路和施工便道两侧200m,对鸟类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使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限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参与施工的
21、各种车辆和作业机械,应该具有尾气年检合格证。运输车辆使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在使用期间要保证其正常运行,经常检修保养,防止非正常运行造成尾气超标排放。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造成的交通阻塞,减少运输车辆怠速产生的废气排放。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施工期对其大气环境影响较小。3.2.3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噪声将扰乱鸟类的安静栖息环境,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夜间禁止施工。根据同类项目施工类比分析,工程施工期噪声在建设区域I(XX)m基本上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45dB(八))o(施工机械噪声
22、控制距离估算情况表见表3.1)0表3.1典型施工机械控制距离估算表施工机械场界限值(dB(八))作业时间(h)影响范围(m)推土机4581000载重汽车458700装载机、发电机458495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部分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虽然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但为减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在施工边界,设置临时隔声屏障,以减少噪声影响。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减少
23、交通堵塞。由于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鸟类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建议建设项目18:006:00之间禁止施工作业。同时建议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强对保护区内鸟类分布集中地段和项目重点施工地段的巡护频率,加强鸟类和其它动物的监测。3.2.4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为减少弃土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施工单位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弃土期应尽量集中并避开暴雨期,要边弃土边压实,弃土完毕后应尽快复垦利用。3.2.5 人为
24、干扰影响为减少施工期间,施工作业、施工人员活动等人为行动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进度报告制度,在施工前期及整个施工过程中接受地方环保部门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等部门的监督。在施工人员进入保护区边缘进行施工之前,在工地及营地四周设立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牌。(2)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主动接受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监管,确保工作人员不会越界施工,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对周围土壤植被的破坏。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采取明确的奖惩措施,鼓励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员;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员。对于受伤、病弱、饥饿、受困的鸟类,要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减少施工噪声、灯光等对鸟类的
25、干扰。(3)由于每年45月、910月是鸟类繁殖、迁徙相对集中期,建议施工避开此时段。尽量缩短施工的时间,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鸟类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建议建设项目18:006:00之间禁止施工作业。同时建议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强对保护区内鸟类分布集中地段和项目重点施工地段的巡护频率,加强鸟类和其它动物的监测。3.2.6 灯光影响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鸟类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期,施工场地灯光光照强度较强,施工车辆大灯光照也比较强,而且照射距离较远,这些将会扰乱部分鸟类昼夜生活节律,将对保护区内的鸟类产生影响。建议建设项目18:006:00之间禁止施工作业。同时建议自然
26、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强对保护区内鸟类分布集中地段和项目重点施工地段的巡护频率,加强鸟类和其它动物的监测。3.2.7 生态恢复方案按道路绿化设计要求,及时实施道路边坡、沿线绿化方案,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环境空气等目的。在道路沿线除架桥、河流处外,其它区域均种植树木,乔木每隔5m一株,乔木中间种植灌木。在填挖方护坡处也以绿草、灌木及地被植物覆盖增加绿地面积,在护坡每隔5m有绿化带,并在护坡骨架内绿化,增加绿地面积及减少水土流失可能性。还有在弃土场加大绿化力度。路界外的临时用地,除农田还耕地外,凡是裸露处均应植树、种草。要做好道路防护工程及绿化工程的养护,以使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3.3
27、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1)公安部门应严格控制装载危险品在此路段行驶的车辆,必耍时应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有隐患的车辆在隐患排除前不准上路。(2)充分发挥路政及道路巡警的监督、检查及管理作用,对各种未申报又无危险品运输标志的罐车、简装车进行检查,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的车辆禁止进入本桥梁和道路。(3)在不良天气状况下,禁止运输危险品。(4)在桥梁段应加固防护栏,并设置危险品车辆通过警示牌。(5)配备必要的警力,加强警戒,实施监控,防止危险品运输车辆超速、违章行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在过桥路段禁止司乘人员乱扔垃圾污染水体。(6)事故风险的应急对策,包括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抢救队伍、制订应急计划、配备
28、应急设备与器材并定期进行应急教育、培训及演习,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将事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4结论本项目生态影响专题评价对腰堡水库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调查分析和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针对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对植被、湿地、鸟类等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避免、减缓和保护措施,并制定项目的生态恢复、治理方案。4.1 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建成后,水体透明度和流速变化不大,下游水文情势变化不大。水库中动植物种类变化不会太大,仍是以适应静水生活的浮游类动植物为主。项目运营期主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大。4.2 对动物资源及其生境的影响分析道路在营运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9、主要表现为交通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由于交通噪声对沿线的野生动物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鸟类容易受到强频震动和噪声的影响,交通噪声可能影响鸟类的繁殖率,噪声级大小是影响鸟类繁殖密度的重要因素。汽车在夜间用光往往对动物产生光污染。大部分野生动物是昼伏夜出的,适应了晚间的黑暗,而夜间突来的强光照射会影响它们的视线。而许多以月光为导向的昆虫,在路两侧其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本项目建设路线现有环境为环山公路,周边动植物资源已经适应现有环境。通过对一些道路调查,本地区动植物多数种类能够适应环境,交通量的增加不会对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4.3 总结通过本次生态专题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项目评价段无国家保护珍稀陆、水生植物,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周边无养殖场、饵料场、繁殖场及越冬场。(2)通过对项目实施建设影响分析,发现项目建设对腰堡水库水文连通性没有影响。(3)项目开发建成后,腰堡水库内及其周边生态植被类型基本不会受到破坏,能继续保存。对保护区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总之,建设项目总体上合理,在采取生态减缓及恢复措施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周围及腰堡水库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