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9.65KB ,
资源ID:46009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201T+148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服务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201T+148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服务要求.docx

1、ICS03.200CCSA12B5201阳市地方标准DB5201/T148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服务要求ServicerequirementsforintangibIecuIturaIheritagetourismexperiencespace2025-01-01实施2024-10-12发布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形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形态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和产品体验。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类型、不同的体验活动等在建设和服务上均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规范和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建

2、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的服务质量,推进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特制定本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服务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体验空间类型、体验内容、设施要求、服务要求、人员要求及内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服务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总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3、于本文件。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6868商品经营服务质量管理规范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26356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GB/T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31384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316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74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1.B/T021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1.

4、B/T054研学旅行服务规范WH/T99.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第1部分:总则DB52/T911建筑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规范DB52/T1401.11山地旅游第11部分:图形符号DB52/T1401.24山地旅游第24部分:景区讲解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1.ecu1.tura1.heritage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

5、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来源:WH/T99.1-2023,3.1.1,有修改3. 2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presentativeinheritorsofintangib1.ecu1.tura1.heritage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保护、发展等责任,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相应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经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的传承人。简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 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群)intangib1.eCu1.tura1.HeritageInheritors(Group)掌握并承续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知识

6、技艺或技术,积极开展传承活动的传承人及传承人群。包括已获取资格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人群、入门未深的工匠或学徒,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小微企业、老字号企业、作坊、合作社的管理、设计、研发等人群。简称“非遗传承人(群)”。5. 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intangib1.ecu1.tura1.heritagetraveI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的旅游观赏、游览、体验活动。简称“非遗旅游”。6. 5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intangib1.ecu1.tura1.heritagetourismexperiencespace为游客提供非遗项目的展览展示、技艺传习、研学实践等综合性旅

7、游服务活动的相关场所,包括非遗场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等室内或室外空间,以及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文化空间。简称“非遗旅游体验空间”。4总体要求6.1 经营主体应具备合法经营资质。6.2 有固定的非遗项目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的场所,经营用房及主要附属设施系合法建筑,应符合有关房屋质量安全要求。室内外装修与用材应符合GB55037、GB55016的要求。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消防设施设备充足、完好有效,灭火器配置应符合GB50140的要求。6.3 经营项目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取得市场监管、消防应急、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法经营的相关证照。

8、4. 4面向社会公众合法开放。4.5 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吸引物,突出非遗体验活动。4.6 非遗旅游体验主题内容健康,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7 能够开展非遗旅游体验活动。4.8 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应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具体如下:a)应配置与游客接待量相适应的厕所,厕所应符合GB/T18973通用要求的规定。b)应提供公共电话、互联网、通讯信号、无线网络等通讯设施。c)公告类、名称类、警示类、指引类等标识标牌设置齐全、醒目,科学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KGB/T10001.2、GB/T31384、DB52/T1401.11的要求。7. 9非遗旅

9、游体验空间的卫生符合GB37487的要求。5非遗旅游体验空间类型5.1 工厂生产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依托传统技艺(如皮纸制作、酸汤制作、酿酒等)、传统医药(如制剂、苗医药等)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游客提供观览、学习、产品制作等体验服务的工厂或车间。5.2 商品展销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依托传统美术(如苗绣、布依族马尾绣等)、传统技艺(如皮纸制作、酸汤制作、酿酒、芦笙制作、布依族纸染绣花、服装制作等)、传统医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的衍生品及文创产品的展览和销售,给游客提供商品展示、文化介绍、品鉴等体验服务的展销场所。5.3 收藏陈列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依托传统美术(如苗

10、绣、布依族马尾绣等)、传统技艺(如皮纸制作、酸汤制作、酿酒、芦笙制作、布依族纸染绣花、服装制作等)、民俗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衍生品、文创产品等物品,以及历史渊源、工艺流程等史料进行收藏陈列,为游客提供藏品展示、科普讲解、非遗培训等体验服务的陈列场所。5.4 传习作坊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依托传统音乐(如民歌演唱、器乐演奏等)、传统美术(如剪纸、泥塑、刺绣、雕刻等)、传统技艺(如蜡染、印染、银饰锻制、织锦、烹饪等)、传统医药(如制剂、苗医药等)、传统舞蹈、曲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为游客提供工艺流程展示、技艺及文化传习等体验服务的场所。5.5 表演场所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依托民间文学(如苗族古歌

11、米花古歌等)、传统音乐(如土歌、木喷呐等)、传统舞蹈(如花鼓舞、猴鼓舞、花棍舞等)、传统戏剧(如阳戏、地戏、傩戏、木偶戏、文琴戏等)、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非遗项目展示,为游客提供现场表演、非遗解说及互动等体验服务的场所。5.6 其他类型主要为以上类型之外,集上述两种及以上类型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多种方式的非遗旅游体验服务的场所。6体验内容6.1 应至少包含1项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非遗代表性项目。6.2 展示、展演等环节宜广泛运用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6.3 类型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旅游体验需求。6.4 非遗旅游体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传统表演艺术类:游客可在活动中观看

12、传统表演艺术剧目并与演员进行互动,或参与传统表演艺术服饰装扮、道具制作等相关流程的体验;b)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游客可参与亲手制作完成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部分工序相关作品的体验;c)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游客可在活动中亲自参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相关项目的体验;d)民俗类:游客可在活动中参与节庆相关风俗习惯或传统礼仪的体验;e)民间文学类:游客可在活动中通过观摩、剧本游戏等形式,充分感受体验非遗的人文内涵、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6.5 体验项目设计应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6.6 体验项目活动形式上包括但不限于参观体验、手工实践、课程培训等,特色上包括但不限于突出地

13、域历史文化内涵、人文生活气息、生产生活方式等,通过手工、游戏、心得汇报、即兴讲述等方式凸显参与性。6.7 宜面向不同群体设计非遗体验项目,并根据非遗体验内容和游客需求特征开发旅游体验产品。中小学生研学服务项目应符合1.B/T054中对教育服务项目的规定。6.8 项目实施流程设计科学,体验形式多样,体验者参与度高。6.9 可制作非遗体验项目指导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非遗旅游体验空间总体介绍、体验活动整体介绍、体验活动具体流程。6.10 可制作非遗体验项目相关数字视频,非遗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应符合WH/T99.1规定。6.11 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或APP等数字平台进行在线体验。7设

14、施要求7.1 交通设施7.1.1 具备游客通行的基础条件,导向清晰,进出便捷。如有内部交通,应安全、通畅。7.1.2 有停车条件或提供停车服务。7.1.3 宜充分利用公共交通资源。7.2 接待设施7.2.1 非遗旅游体验空间面积符合规定,总体布局合理,满足项目展示及体验活动的需要。7.2.2 非遗旅游体验空间整体环境应保持舒适美观,陈设、氛围营造应与非遗主题相符合。7.2.3 2.3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内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导向系统设置合理。7.2.4 宜配备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50763的规定。7.2.5 宜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或咨询点,服务功能符合GB/T31383的要求。7.2.6

15、宜配备智能交互、电子导览等相关信息化设施设备,信息化服务符合1.B/T021的规定。7.2.7 可配备食宿设施。7.2.8 如设置与非遗相关的文创产品及休闲购物场所,应符合GB/T26356中对购物场所的基本要求。8服务要求8.1 应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表演、展示等传习活动。8.2 可举办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公益性质体验活动。8.3 宜根据非遗旅游体验空间提供的非遗体验活动售卖配套主题纪念品、文创衍生品、非遗体验材料包等商品,所售商品应符合GB/T16868的规定,商品质量应确保人体健康与安全。8.4 宜使用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载体发布信息。8.5 所有服务项目及商品应明码标价。8.

16、6 有现金和非现金支付方式。8.7 宜支持线上、线下、电话等多种预约方式。9人员要求9.1 应有常驻非遗旅游体验空间的非遗传承人(群),并熟练掌握非遗知识和核心技艺,具备开展活动的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9.2 应配备经营管理人员,提供规范服务。_9.3 现场服务人员应通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9.4 应配备至少1名安全管理人员。9.5 宜聘用本地居民为从业人员,培育当地非遗传承人(群)。9.6 从业人员应按规定体检,讲解人员的素质及服务应符合DB52/T1401.24的规定。涉及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餐饮服务人员,其健康与卫生应符合GB31654的规定。9.7 应定期组织全员开展非遗技艺交流学习,每

17、年不少于2次。10内部管理要求10.1应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明确服务质量标准和岗位职责。10. 2宜有健全的内部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W10.3宜建立游客满意度调查制度,明示投建道,及时处理投诉意见。参考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On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3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4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2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5贵州省非遗旅游体验空间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2023年12月14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6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2月5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IZNoN8/5cx1.980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