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4.13KB ,
资源ID:46643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与论证思路1 .梳理文章层次,明确作者先摆出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点及“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论据。2 .理解作者通过分析对方论据,指出其证明的是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从而反驳对方论证,这是直接批驳。接着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面论点,并列举“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事例进行论证,这是间接批驳。最后得出结论,强调自信力的有无,要看地底下的

2、人民。(二)体会驳论方法的运用1 .驳论证:作者抓住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的漏洞,指出对方以部分中国人的行为(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来推断全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是以偏概全。对方论据不能有效支撑论点,论证过程存在错误。2 .举例论证:在正面论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时,列举了从古至今不同类型的人,如毕昇、李时珍(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岳飞、文天祥(不怕流血牺牲,反抗反动统治或抵御外侮),杜甫、白居易(代表人民利益,为民请命),法显、玄奘(历尽艰辛,探求佛教教理)等,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品味语言特色1 .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性:如“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

3、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通过“总”“只”“一味”等副词,生动地刻画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盲目自大、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2 .巧用修辞,增强感染力:运用仿词手法,由“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不仅使语言幽默诙谐,还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增添了批判的力量。二、学习难点(一)理解文中复杂语句的深层含义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此句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及一些社会名流求神拜佛的行为,是在自欺欺人,让民众陷入长久的精神麻痹,从而忽视现实危机。2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

4、看地底下。”“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他们的言论虚假不可信;“地底下”指处于社会底层,默默抗争、奋斗的广大人民群众。这句话强调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真正有自信力的是广大人民,要相信人民的力量。(二)认识当时社会背景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加紧侵略,国土沦丧,国内悲观失望情绪蔓延,国民党反动派为推卸责任,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了解这一背景,才能明白作者写作的针对性和紧迫性,理解文章中批判与歌颂的深刻内涵。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L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原名,字。他的作品有小说集、等,散文集,杂文集等。2.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玄虚:渺茫:为民请命舍身求法:1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二)阅读理解题阅读文章选段,回答问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

6、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 .作者在选段中摆出了对方的什么论点和论据?2 .作者是怎样批驳对方论点的?3 .“他信力”“自欺力”分别指什么?这两个词的运用有什么妙处?4 .选段中作者说“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

7、的麻醉自己”,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拓展探究题1 .当今社会,也存在一些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缺乏信心的言论。请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看法。2 .请你列举一些当代“中国的脊梁”的事例,并说明他们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四、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鲁迅,周树人;豫才;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且介亭杂文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总”表明时间之长,频率之高,写出国民党政府长期以来盲目自大

8、夸耀“地大物博”的丑态,同时也暗示其底气不足。“只”表示唯一,突出国民党政府在面对困境时,除了寄希望于国联,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一副仰人鼻息的可怜相。“一味”强调专注、不改变,生动地描绘出国民党反动派及一些人沉迷于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不思进取,自欺欺人的状态。(二)阅读理解题1 .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方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2 .作者先承认对方所列举的事实,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事实,指出对方所说的“自信”其实是“他信”,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发展着的是“自欺力”,从而证明

9、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批驳了对方的论证过程。3他信力”指相信和依赖其他事物的能力,在文中具体指信“地”、信“物”、信“国联”。“自欺力”指自己欺骗自己的能力,在文中指求神拜佛等自欺欺人的行为。这两个词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由“自信力”衍生而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及一些人盲目依赖外物、自欺欺人的本质,极具讽刺效果。4.当时日本侵略加剧,国内局势紧张,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安抚人心,转移民众视线,大肆宣扬求神拜佛。鲁迅这句话指出这种行为毫无实际作用,只是让人们陷入虚幻的精神安慰中,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反而会使人们在长期的麻醉中失去抗争的意志,进一步加深民族的困境。(三)拓展探究题1

10、这些言论与文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调相似,都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观点。我们应该像鲁迅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分析问题。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快速发展到科技重大突破,从文化繁荣到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彰显了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实力与发展潜力。我们要坚定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看到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不要被个别消极言论所误导。同时,对于这些错误言论,我们要敢于反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更多人认识到其荒谬性。2 .示例: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他是“埋头苦干的人”,堪称当代“中国的脊梁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四十多年,克服重重困难,创建免费女子高中,让山区女孩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为民请命的人”,是当代“中国的脊梁”的代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地救治患者,他们不怕牺牲,拼命硬干,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脊梁”。这些人都具有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支撑着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发展,所以被称为“中国的脊梁”。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