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2.04KB ,
资源ID:47066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用“问题引领”催化“内涵”课堂》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用“问题引领”催化“内涵”课堂》 论文.docx

1、用问题引领催化内涵课堂【摘要】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疑则思,思则进。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有效地通过问题引领,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领学生从知识层面走向思维深处。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得到不断提升,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深度,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价值。【关键词】问题引领思维深度学习内涵课堂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内容。在很多案例中,教学流程大多都是先出示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接着揭示一一间隔排列的定义,在理解了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基础上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最后再巩固强化应用规律。这样的课堂看似稳扎稳打,其实学生对于规律的变式了解不够透彻,大多

2、数只是停留在规律的表象,学生对规律的找与悟的过程不够通透。那么,如何重新构建课堂,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如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积聚能量,这些成为我思考的方向。如果把小学阶段的“探索规律”比作一棵树,一二年级的“探索规律”就好比肥沃的土壤,三年级的一一间隔排列就是颗种子,其他年级为枝叶。土壤肥沃了,种子才有可能汲取到更多的养分。种子营养充足,树木才会枝繁叶茂。因此,我想借“一一间隔排列”这粒种子,给创造适合学生生长的条件出一点绵薄之力。一、相同的问题,期待不一样的精彩。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一间隔排列。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生2:一是什

3、么意思?生3:什么是间隔?生4:一一间隔排列是怎么排的?它有什么规律?生5:学习一一间隔排列有什么作用?【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似乎这个问题适用于所有的课题,而我们也总能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这样的重要信息。其实,当孩子在看到一件新鲜的事物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什么呀!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是所有孩子的本能。而我依然在课始引导学生提出“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用意何在?意在期待学生能望文生义,一一间隔排列是不是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意在期待学生能产生类比联想,“为什么不叫一二间隔,一三间隔呢?”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最易调动学生

4、的奇思妙想,而这些源于学生自己真实的问题,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更愿意深入地去思考。】二、开放的问题,经历学习的真发生。师:请仔细找一找,选出你认为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并说明理由。【思考:引出课题之后,我便出示学习材料1。还未开始学习一一间隔排列,为何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而开放的问题?不怕学生找不出来吗?不怕学生找不全吗?不怕学生争执不休吗?基于这样的疑惑,课前对20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很容易识别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只是对三种物体的间隔排列和一二间隔排列有些困惑。之所以能开放,是因为我们对教材的深层把握和解读;之所以能开放,是因为我们对学情的精准诊断和掌握。对学习材料1中

5、的排列现象,有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一间隔排列的,有本质上算起来是一一间隔排列的。通过对丰富素材的整合,让开放的问题成为可能;敢开放,是基于学生对表象的信赖,学生能够找对,源于最初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表面理解;学生找错,是因为又止步于表象,发现不能仅仅通过几个实例看清一一间隔排列的本质。通过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质疑的过程中经历思维的碰撞,让知识从模糊到明晰的过程才是学习的真发生。】三、多变的问题,发现更丰富的内涵。师:仔细观察,请将你选出来的一一间隔排列分一分类?师:通过观察比较,我们根据排列方式分为两类:首尾相同和首尾不同。也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分为两类:个数相同和个数相差Io师:下面学习

6、材料2中的第、组分别属于哪种情况?你知道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吗?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发现了什么?师:第、组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1:第组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A、C、A、C这样的排列,同样第组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圆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这样的排列。师:每种物体的个数能不能确定?生2:不能确定。师:那这里的省略号能不能省略?生3:可以省略,第组里的省略号如果省略,A和C的个数都是5个,省略与否,他们都属于首尾不同的情况。生4:我认为不可以省略,省略号的意思表示这一组每种物体的个数是未知的。如果省略,就表示这一组每种物体的个数是已知的。师:是的

7、这里的省略号是不能省略的,有省略号表示两种物体的个数是不能确定的,如果省略了,两种物体的个数就是确定的。师:既然A和C的个数不能确定,谁有办法知道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4/2生1:可以数一数。生2:不可以,数的方法行不通。师:那有什么好方法?生1:可以一组一组地圈一圈,也可以每两个一组连一连。【思考:理解了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之后,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发现寻找“一一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能找到吗?如何去找?不断寻找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吗?于是,我为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活动操作中感知并发现一一间隔排列里丰富的内涵。仔细观察这几组选出来的一一间隔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8、你能将这几组一一间隔排列分一分类吗?分成几类?你又有什么发现?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研究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发现是经过操作、观察、比较,研究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隐藏的事物或规律,这其实是一个再次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感悟中继续寻找更多的发现,而这一次次地发现,让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理解得更深,思想走得更远,课堂才能绽放得更精彩。】四、巧妙的问题,发展更丰富的思维。师:仔细观察,这是什么间隔排列?生:是一二间隔排列。师:能不能看成是一一间隔排列?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吗?生1:虽然这是一二间隔排列,可以把两个苹果看成是一个空隙,那么香蕉和空隙就是一一间隔排

9、列的。生2:也可以把两个苹果装在一个盘子里,那么一个香蕉和一个盘子就是一一问隔排列。生3:也可以把两个苹果看成一份。师:同学们,猜一猜,有一一间隔,一二间隔,会不会有二二间隔,二三间隔呢?我们又该怎样解决呢?【思考:如何将“一二间隔排列”和“一一间隔排列”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同时,利用及时有效的创生性资源,让学生从正确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到深刻理解感悟,经历概念从内化至U外显的体验过程,全面打开了一一间隔排列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丰富的思维。有一一间隔排列,也有一二间隔排列,那有没有二二间隔排列”“二三间隔排列”呢?将问题贯穿始终,引领学生更多更

10、深的思考,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学习周期排列现象埋下伏笔。】总之,问题是推动和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教学中的问题引领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情而定,有时注重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有时注重引导体验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有效的问题引领为深度学习的推进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时刻强化问题意识,发挥数学问题对思维的引领作用,引领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中,促进深度学习,从而催化有内涵的课堂。【参考文献】吴正宪,张丹.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十讲之四口:内容的方法论重建与教学中的问题引领.小学数学教师,2019(11).尚鹏.问题引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9(36).7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