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83KB ,
资源ID:47815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五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五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x

1、十五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目录第一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4第一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持续稳步推进7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日益完善9第四节“十五五”面临的形势10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2第一节指导思想12第二节基本原则13第三节主要目标14第三章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5第一节发挥碳强度控制引导作用15第二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15第三节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17第四节提升生态碳汇能力19第四章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能力20第一节加强城市气候风险评估与应对20第二节提高城市气候韧性22第三节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推进生态修复23第四节保障城市水安全24第五章加强

2、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26第一节大力开展低碳前沿技术创新26第二节推动工业节能增效技术应用27第六章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试点示范项目27第一节开展协同创新27第二节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28第三节推动气候友好型项目实施28第七章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9第一节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统计体系29第二节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体制创新30第三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机制30第八章强化规划系统衔接和组织实施31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1第二节监督考核32第三节统筹协调32第四节财政投入33第五节宣传引导33附件区“十五五”应对气候变化重点项目表34范区15个,全面推动了全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氧化亚

3、氮等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区以国土绿化提升三年行动、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为主要抓手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累计完成营造林49.1万亩,其中新造林33.5万亩,营林15.6万亩。截至2020年底,区林地面积增至102.06万亩(含可变林地和复合林地),可纳入森林覆盖率计算的森林面积增加到89.1万亩,林木蓄积量增长至23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9.1%提升到“十四五”末的41.7%,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持续稳步推进水安全格局初步构建。“十四五”期间区建成大石桥水库、老鸦山水库工程,实施大

4、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14处,防汛抗旱和应急供水能力不断增强。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5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2800处、水厂巩固提升工程8处,城乡供水安全进一步保障。截至2020年底,区总共治理河道长度105.34公里,新增保护人口16.2万人。区现有水文站12个,水位站97个、雨量站121个,基本建成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洪水防御体系。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88平方公里,预防保护面积达到208.6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比2016年减少69.47平方千米,水土流失率比2016年降低4.38%。区域水土保持和水资源涵养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河湖面貌持续改善、非法采砂基本绝迹,水生态环境得到有

5、效保护和修复。城市基础设施弹性能力强化。“十四五”期间区修复江心岛自然生态,启动市五桂山楠木园创建市级公园建设,建成人民生态公园、福山公园、大佛寺湿地公园、金福岛湿地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和时光长廊景观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达1.71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16年39.1%增力到2020年43.7%,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0.68万亩,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6年10.07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17.52平方米。重点领域适应性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间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种养植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果菜质量效益提升,柠檬、花椒等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7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6、98%,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o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座中型灌区建设任务,耕地灌溉面积达到33.3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01,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累计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l117个;进一步完善区疾控中心物资储备和高温中暑、火灾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灾害应急系统持续完善。“十四五”期间区统筹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治理河道8长度41.94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建立了以堤防护岸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洪水预测

7、预报预警,完善防洪预案体系,加强河道保护与治理,保证防洪物资储备。持续推进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培训、应急避险演练,新设视频监测站,完成自动雨量监测站、自动水位雨量站升级改造工作。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基础统计体系日益完善。区已完成2019年度、2020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统计全区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准确掌握全区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关键类别,识别重点排放领域,把握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为下一步配合碳达峰行动,制定切合实际的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实施方案提供支撑。试点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强化。“十四五”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

8、设部列为气候适应型建设试点地区。区制定印发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方案,以维护城市安全和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以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为目标,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完成35项重点示范工程,圆满完成城市规划、水资源、地下管网、城市建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建设等6大类24项试点指标。第四节“十五五”面临的形势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趋明显。区属东亚内陆季风区,地处气候敏感区域,受地形条件影响,属气象灾害影响显著区域,气象灾害每年均不同程度发生。有气象监测资料以来,全区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35和37C等级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35、37C以上年平均高温日数为20天、6天,最多分别

9、达50天、37天。年平均降水量整体上呈弱的增加趋势,但区域暴雨强度呈增加趋势,导致高温热浪时间、暴雨日数和干旱事件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防控点多面广战线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风险防控难度大。境内涪琼两江横贯14个镇街,过境洪水常发易发,中小河流、突发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现有水库等设施滞洪、缓洪能力不足。森林火灾风险点散而多,且防控基础、防控力量还比较薄弱,火灾风险隐患突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大。自然灾害更具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防灾减灾面临新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区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系统性、统筹性、紧迫性认识还不

10、够深刻,部门间协同推进机制有待完善,保障体系暂不能满足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要求。区内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等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理解不到位。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10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有机肥生产。到2025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秸秆生产食用菌基质等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鼓励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堆讴腐熟还田,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强化养殖粪污治理。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o控制农田和畜禽养殖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新基建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重点产业培育发展

11、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改造,推广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用能控制等低碳技术,推动能源互联网创新。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鼓励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途径。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3。控制废弃物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强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构建“两网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7.5%。加快气田污废水综合处理及回用项目的实施,启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论证工作。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有效控制污水处理厂、垃

12、圾处理过程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展模式推进荒山荒坡生态修复。加强生态退化区保护和管控,实施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科学修复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退化区。增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定期开展生物物种普查评估。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严控如“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和扩散。第四节保障城市水安全加快水源地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水资源配置网络。全面贯彻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推动长征渠引水工程、涪江大灌区水利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铜车坝水库、明镜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坚持“水源保障、设施配套、管护长效”的建设模式,完善城区“涪江为主水源地

13、大石桥水库为备用水源地”的供水格局。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与周边区域协调调度合作,提高水资源监控水平和防汛抗旱能力。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构建多源互补、区域互通、集约高效的水资源供应体系。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水厂能力补短板工程,建设一批骨干水厂。实施城市供水水质提升工程,推进处理工艺改造升级。持续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加强供水互联互通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升城市供水充足性、第一节大力开展低碳前沿技术创新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主导产业领域,聚焦减碳、零碳、固碳、

14、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循环利用等技术方向,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孵化器。依托现有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类创新平台,大力争取国家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区开展延展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探索新产业、新技术融合发展场景,推动与传统产业碳中和需求深度融合,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建立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推广目录。进一步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探索建立商务型、保障型、技术型科技平台,提档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大院、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众创孵化平台,搭建线上科技交流共享云平台。第二节推动工业节能增效技术应用推动水电、地热能、太阳能等零碳电力技术以及电化学、超级电容等储能

15、技术,加快研发智慧能源、智能电网、微电网等关键技术与设备,先进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依托化工园区的优势,开展化工的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示范应用。推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利用、二氧化碳高效转化燃料化学品、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生物炭土壤改良负碳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示范零碳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重点提升化工、电镀、建材、造纸、电力等传统行业节能降耗水平,发展工业节水、综-27-与生态环境修护。探索建立气候影响、风险及脆弱性评估机制,识别关键敏感、脆弱领域并开展气候风险评估。提升气候变化基础研究、观测预测和影响评估水平,构建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完善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健全防

16、汛抗旱应急工程体系,提高灾害应对水平。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合理进行城市建设,综合运用NBS、EOD等模式手段,协同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利用有利条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行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第三节推动气候友好型项目实施对标两江新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制定投资负面清单抑制高碳投资,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减排,发挥碳排放标准预期引领和倒逼促进作用,做好气候项目的储备,进一步完善资金安排的联动机制,为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提供良好条件,带动低碳产业发展。推进气候友好型项目库建设。制定气候友好型项目评价标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服务平台

17、做好入库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入库项目激励机制,形成“策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完工一批、投运一批”的滚动推进机制。整合各类气候变化支持政策,发挥绿色发展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吸引国内外各类气候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品的价值实现体系。第三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协同。编制统一源分类体系和源排放特征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摸清重点排放源空间布局。开展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协同减排及空气质量协同改善评估,推动建立协同、联动的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目标。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协同。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环境影响评价与

18、排污许可领域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规范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建立排污许可证核发(换发)同碳排放信息披露同步办理、同步生效、同步管理“三同步”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和引导区内碳排放重点企业参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在控排主体、第三方核查和履约管理方面实现协同管理。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协同和统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脆弱性与气候脆弱性的关联研究,推动韧性减碳、生态固碳,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在绿色基础设施、森林和陆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可持续农业和粮-31-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

19、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9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控制装配式绿色建筑生产集采建设项目占地约280亩,新建12万成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钢混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筑示范、办公、研发为一体的产业基地。8.42021-2023区工投集团规划纲要项目10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控制装配式建筑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占地600亩,新建25万成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PC预制构件、钢结构、轻质墙板、玻璃幕墙、爬架等生产线。302022-2026区工投集团规划纲要项目11农业农哥领域温室气体控制遂潼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项目以涪江沿线的桂林、梓潼、双江、玉溪、上和等地为重点,与遂宁共同改建或建设

20、5万亩高标准规模化、绿色化示范基地,与遂宁共同打造遂潼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带。22021-2025区农业农村委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12农村温室气体控制项目实施农村区域管道建设,新增农村居民管道天然气用户数6000户。/2021-2025区经济信息委规划纲要项目14林业系统碳汇提升“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森林数量提升3万亩,森林质量提升3.53万亩。3.032021-2030区林业局林业发展规划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15林业系统碳汇提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对“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实施范围之外区域实施森林抚育1.5万亩;实施低效林改

21、造项目2.3万亩(包括2万亩低质花椒基地改造)对现有低质低效花椒基地、成效较差的退耕地、枝树林、麻竹林进行改造。0.492021-2030区林业局林业发展规划16城乡公园绿地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定明山-大佛坝、鹭鹭溪-鲁家沟2处生态公园;在龙形、崇龛、塘坝、古溪、柏梓等重点乡镇建设5个集镇生态公园。1.352021-2025区林业局林业发展规划17湿地系统碳汇提升大佛寺片区虎溪河河道整治工程大佛寺片区虎溪河沿线,占地面积约350亩,长约2.3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护脚护坡、堤防工程、污水干管、堤顶道路,配套建设旅游景观、照明等基础配套设施。12021-2025区旅投集团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18

22、区琼江河小渡段水质达标综合治理工程在琼江河小渡段、平滩河、复兴河实施河道水体修复总面积为40万n?,底泥原位消解25万n?,建设生态驳岸共200011A种植垂直生物滞留带2500110.0762021-2025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38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19湿地系统碳汇提升双江古镇景区浮溪河、猴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整治约4.4公里,主要内容包括清淤、污水干管、驳岸、生态修复等。0.722021-2025区旅投集团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20区琼江平滩河段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在寿桥镇建设人工湿地17800m;配套新建500m

23、7d的提升泵站2座。0.182021-2025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21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公园建设项目建设马鞍山运动休闲森林公园,建设名贵树木博览园,拓展开发大岭山、小岭山特色经果林,建设观景平台,配套完善景区接待设施。12021-2025塘坝镇规划纲要项目22建设琼溪湿地一柠檬主题湿地公园,占地约400亩,打造园区内水生网基地,种植兼净水性、观赏性和食用性的水生蔬菜和花卉,建设邻水悬空生态湿地餐厅,开凿湿地迷宫,设立自驾车营地。1.22020-2025柏梓镇规划纲要项目、适应气候变化(共13个)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23设域

24、能升础领应提基施适力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一期)12个新建改建项目:包括7个污水管网工程、3个污水处理工程(含10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2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涉及7个镇自来水厂改造工程和1个河流整治工程。2个存量项目:7个镇自来水厂和沿线场镇一期污水管网经营权收购;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约510km,建设污水处理设施7160m7d,改造自来水厂15800m%l,配套改造供水管道总长度约31kmo12.272020-2025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水务集团规划纲要项目2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建筑与小区LlD工程、绿地与广场LID工程、城市道路LID工程、城市污水管网完

25、善与提升工程、城市雨水管网完善与提升工程、城市河湖流域综合治理、海绵城市管理平台等七大类共132项。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122021-2025区住房城乡建委规划纲要项目25领应提业适力升农域能智慧农业及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智慧农业:建成集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水肥一体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生产基地2万亩;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集人口、土地、土壤、作物、畜牧、设施、物联网、农机、农资等数据为一体的数据中心。22021-2025区农业农村委规划纲要项目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26农业领

26、域适应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29万亩。主要进行土石方挖填,并配套田填、土坎、机耕道、排水沟、下田坡道及土壤改良等。62021-2025区农业农村委规划纲要项目27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姚市河、哑巴河、石岗河等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1.132021-2025区水利局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28水资源领域适应能力提升水利工程项目铜车坝水库基本建成;明镜水库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12.292021-2025区水利局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9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松林水厂(二期)建设、田家水厂管网延伸工程等12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992

27、021-2025区水利局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30水资源领域适应能力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区鹭鹭溪河防洪达标综合治理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建成场镇段。0.272021-2025区水利局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31智慧河长建设应用支撑系统、智慧河长信息系统、智慧感知体系建设、指挥调度中心建设、IT基础配套建设等。0.42021-2025区水利局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32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领域适应能力提升林业生态保护项目(1)生态资源监测项目:完成区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林地

28、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2)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项目:完成3处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自然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新建管护站3个、防火通道10千米、消防水池20口、视频监控系统10套。(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遂潼川渝毗邻地区林业有害生物一体化防治。(4)森林防火体系工程:完成林火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森林火灾应急防御体系建设。(5)涪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程:建湿地管理机构办公场所10011f,购置宣教中心设施设备,建立试点公园矢量化数据库,设立界桩、界碑、标识牌等。0.712021-2025区林业局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规

29、划纲要项目42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五资1-3投算元了估亿五I实施年度牵头单位备注33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领域适应能力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国土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宜林荒山荒坡及无立木林地绿化、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封育补植、森林抚育、“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工程,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km2o0.52021-2025区水利局规划纲要项目34健域能升体领应提人康适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两级平台、两个智慧医院和六大集约化资源共享中心。1.102021-2025区卫生健康委规划纲要项目35气化减系全变灾体健候防灾“生态云”平台建设(1)加强走航车、小微站、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和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天眼系统工程”视频监控等环境监测物联网的建设。(2)整合水、大气环境数据管理平台。(3)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开展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分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0.32021-2025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项目库三、治理能力提升与试点(共1个)36治理能力提升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项目推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常态化,持续推进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温室气体统计体系。0.022021-2025区生态环境局44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