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9.65KB ,
资源ID:48309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质量不合格品控制执行不合格现象纠正措施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质量不合格品控制执行不合格现象纠正措施模板.docx

1、质量不合格品控制执行不合格现象纠正措施模板第1章总则第1条措施制定要求纠正措施的制定要视该不合格品对企业的综合影响程度而定,主要应考虑企业宗旨、市场形象、信誉、成本、经济效益等。要处理好风险、利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第2条措施制定原则1 .重视“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事前预防”措施,将不合格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2 .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现象,企业应本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缺陷的顺序,完成对不合格品的管制循环。3 .对于预防、纠正措施,必须在“实施前加以评价,实施中加以跟踪,实施后加以验证”。第3条纠正措施的范围1 .纠正措施的实施随发现质量问题而开始,并涉及采取措施,消除、减少问题的重复发

2、生等方面。2 .纠正措施也包括对不能令人满意的产品的返修、返工、追回或报废。第4条人员职责1 .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各工位员工等均有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现象的责任。2 .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生产部相关人员负责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3 .不合格监审小组负责分析审定不合格的原因与纠正措施的提出。4 .纠正措施的实施由产生不合格的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例如设计、采购、工艺、加工和质量管理部。第2章不合格现象纠正措施的提出第5条严重性评价出现不合格现象,质量管理部、生产部、技术研发人员等应根据质量问题对加工成本、质量成本、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潜在影响的程度来评价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严重

3、性,包括体系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不合格,特别应注意由于不合格所引发的顾客抱怨。第6条可能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查明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各种潜在的原因)和所造成影响之间的关系,记录调查结果。第7条问题分析原因调查结束后,应仔细分析产品的规范以及所有相关的过程、操作、质量记录及服务报告和顾客意见。不合格原因分析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不合格原因分析要素表可能产生不合格的方面不合格的现象产品开发、设计1.产品设计的制作方法不明确2.图样、图纸绘制不清晰、标码不准确3.产品设计尺寸与生产用零配件、装配公差不一致4.废弃图样的管制不力,造成生产中误用废旧图纸机器与设备管理1.机器安装与设计不当2.

4、机器设备长时间无检验3.刀具、模具、工具品质不良4.量具检测设备精确度不够5.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影响6.设备加工能力不足7.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当材料与配件控制1.使用未经检验的材料或配件2.错误地使用材料或配件3.材料、配件的质量变异4.使用让步接受的材料或配件5.使用替代材料,而事先无精确验证生产作业控制1.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2.操作员未经培训即上岗3.未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4.对生产工序的控制不力5.员工缺乏自主质量管理意识质量检验与控制1.未制订产品质量计划2.试验设备超过校准期限3.质量规程、方法、应对措施不完善4.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5.高层管理者的质量意

5、识不够6.质量标准的不准确或不完善第8条不合格现象纠正措施的制定通过调查分析,经相关人员确认后,质量监审小组针对不合格现象提出纠正措施,并下发通知,由相关责任部门实施。第3章不合格现象纠正措施的实施第9条原因消除相关责任部门应采取适当步骤消除产生实际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第10条过程控制为避免不合格现象再次发生,质量管理部及生产技术部门应对相关过程和程序进行必要的控制,在实施纠正措施时,应监视其效果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第11条跟踪评审质量管理部人员应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1 .对于取得预期效果的纠正措施,应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或规定中将构成不合格现象原因的内容予以修改。2 .由纠正措施产生的永久性更改应纳入作业指导书、生产过程文件、产品规范和质量体系文件中,也可能需要对查找和排除潜在问题的程序进行修改。第4章附则3 12条本措施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起草和修订。4 13条本措施经总经理审批后生效实施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