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优化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助力技能成才实施方案当前,职业技能评价载体及评价方式与残疾人实际不相适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需求日趋迫切。优化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是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遵循国家职业分类和国家职业标准,参照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特点实施分类评价要求,结合残疾人身体机能差异和特殊需求,对残疾人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过程服务、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增强评价科学性、针对性、适配性和引领性。一、区分障碍情形结合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和操作流程,参照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GB/T26341-2010),结合残疾人证管理系统数据情况,评价对象大致分为肢体、视
2、力、听力及言语、轻度智力残疾等具体情形。(一)肢体残疾主要障碍为行动受限,部分人群存在上肢或下肢功能障碍,影响操作能力。(二)视力残疾主要障碍为视觉信息获取困难,全盲或低视力人群难以通过常规视觉方式完成理论考试。(三)听力及言语残疾主要障碍为听力损失或语言沟通障碍,影响信息接收与表达。(四)轻度智力残疾(三、四级)主要障碍为认知与执行能力不足,理解和完成复杂任务存在一定困难。(五)多重残疾主要障碍为同时存在肢体、视力、听力及言语范围内两种及以上残疾类型。二、细化评价方式针对残疾人的职业能力特征和特殊需求条件,制定相应的评价适配优化措施(见附件1)o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
3、中心开发残疾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每个职业(工种)等级理论知识题库试题不少于100O道、操作技能题库试题不少于50道。题库开发和试卷命制,遵循国家职业标准和题库命题技术规程。(一)理论知识科目肢体残疾人考试应当配备轮椅或无障碍扶手等辅助工具。视力残疾人考试应当提供盲文试卷、读屏软件、语音播报设备或助视工具。听力及言语残疾人考试应当配备手语翻译或文字转写服务。考场指令采用文字提示或视觉辅助。轻度智力残疾人考试时应当简化考试指令,提供“读题辅助员”协助理解题目。多重残疾人考试应当结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肢体、视力、听力及言语残疾人的适配措施,提供以上适配范围内的个性化支持服务。(二)操作技
4、能科目操作技能科目根据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适当放宽考试时间(见附件2)o肢体残疾人考试应当配备轮椅操作工位,提供轮椅或无障碍扶手等辅助工具。视力残疾人考试指令应当为语音提示。听力及言语残疾人考试时,考场指令应采用文字提示或视觉辅助,并配备手语翻译或文字转写服务;允许听力残疾人携带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轻度智力残疾人考试时应当简化考试指令,增加实操示范环节,配备读题辅助员协助理解题目。多重残疾人考试时应当结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肢体、视力、听力及言语残疾人的适配措施,提供以上适配范围内的个性化支持服务。(三)综合评审科目技师、高级技师综合评审含答辩、论文及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演示等
5、依据残疾类型和评审场景,实行以下适配措施。1 .肢体残疾人考试现场应当提供轮椅或扶手等无障碍工具;提交论文及技术报告时可用电子设备撰写,重点评估内容逻辑与专业性;案例分析时允许使用辅助工具记录和展示;实际操作演示时依据残疾程度调整操作任务难度,允许使用辅助工具,放宽考试时间。2 .视力残疾人答辩时允许使用语音输入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协助;提交的论文及技术报告接受盲文或电子版论文,关注内容逻辑与知识掌握;案例分析可以提供盲文或语音案例材料,允许通过语音或盲文方式作答。实际操作演示时,考场指令提供语音提示,放宽考试时间,确保独立完成操作。3 .听力及言语残疾人答辩时配备手语翻译或文字转写服务,允许
6、文字或电子设备作答;论文及技术报告以文字形式提交,重点关注内容逻辑性与完整性;案例分析提供文字版案例材料,允许通过文字进行分析和解答。实际操作演示时,考场提供文字提示和操作指导,允许通过文字或手势沟通,放宽考试时间。4 .轻度智力残疾人答辩时简化问题和指令;论文及技术报告注重内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当放宽格式要求;案例分析评审中,提供简单易懂案例材料;实际操作演示过程中增加实操示范环节,放宽考试时间。5 .多重残疾人答辩时综合运用辅助手段,灵活调整答辩方式和时间。论文及技术报告需依照残障类型提供多种提交方式。案例分析可依照残障特点提供个性化案例材料和分析方式。实际操作演示中根据具体残障情况调整
7、操作任务和要求,提供个性化操作设备和指导。综合评审全过程,评审人员需尊重残疾人特殊情况,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准确评估技能水平与能力。三完善评价载体残疾人技能评价工作,突出服务导向,彰显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统筹组织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工作,依托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和各地特教学校,健全完善评价场地和设备设施,面向残疾人群体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残疾人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可按有关要求并参照本方案操作技能考核实施。其他评价机构受理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可参照本方案评价方式实施。四、优化评价服务(一)报名环节1 .市县残联部门进行宣传动员,残疾人根据自身意愿和实际需要,可通过
8、官方线上报名渠道提交报名申请,也可到评价机构公示的地址现场报名(报名流程见附件3)。2 .报名时需提供残疾证及职业能力自述材料,作为评价适配依据。(二)考务环节1 .每个考场至少配备1名具有残疾人服务资质的考务人员,确保考试过程无障碍支持;考点配备应急小组和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为肢体残疾人提供轮椅借用服务,为听力及言语残疾人配备手语翻译,为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辅助设备。2 .评价全过程完整记录无障碍服务使用情况、设备运行状态及突发问题处理结果,存档备查。3 .考试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短信、电话或残联服务窗口向考生反馈结果。(三)命题环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分职业(工种)和等级制定组卷计划书,统一
9、评价时长、题型题量、分值配比、考评方式等内容。初中级工理论知识考试主要为单选和判断(分值配比一般为4:1),高级工主要为单选、多选和判断(分值配比一般为,技师及以上主要为单选、多选和简答、案例分析(含制图、计算等)、论述。高级工及以下理论知识考试,标准规定考试时间为60分钟的,设置90题,规定90分钟的,设置120题,规定120分钟的,设置150题;技师及以上理论知识考试客观题设置60题,主观题分值占比为40%o操作技能考核,依据标准规定的评价时长和考评方式命题,试题内容应覆盖标准对“工作要求”和“权重表”的规定。主观题和操作题配分评分粒度一般为3分以下,扣、得分应明确尺度,保证评分客观性、精
10、确性。(四)考评环节L落实考评组制度,每个考评小组设1名考评组长、2名考评人员(含1名残联系统专业人员);考评人员应具有考评资格证卡,残联系统专业人员需熟悉残疾人身心特点。残疾人技能评价的考评人员,每年需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专项培训,培训时长不少于16学时,涵盖残疾人心理沟通、应急处理等内容。2.重点考核其掌握核心知识、完成工作要求的能力,对使用辅助工具或替代性操作方式的考生,评分时仅评估技能达标情况,不因工具使用差异扣分。对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考生,市县级残联统筹安排人员陪考和保障服务,陪考人员相关费用可由单位报销。(五)颁证环节评价合格后,经办人员可采用电话或书面形式联系残疾考生,经本人
11、授权,由经办人员代签领证书,并提供证书邮寄服务。证书签领过程中保存相关佐证材料,确保证书可全环节追溯。五、有关要求(一)完善无障碍式考场参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1)配备无障碍考场和设施。评价前,由省残联委派相关无障碍环境督导人员对无障碍考场和设施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开考。支持承接残疾人技能等级认定的评价机构依托市县具备条件的特教学校,建立分支考核点(评价站点),就地就近为残疾人提供技能评价服务。(二)强化评价技术服务省残联业务部门会同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组建技术指导组,对人数较为集中的评价批次赴评价现场进行技
12、术指导。针对常见问题(如XXX残疾人读题技巧、考场应急处理等)编制简易操作指南,供考评人员参考。利用视频会议,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业务知识和方法技巧培训指导,组织线上答疑,解决基层技术应用中的共性问题。(三)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残疾人初次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费用,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初次参加职业技能评价费用免除有关事项的通知(皖人社秘202175号)执行,后续有新规定的从新规定。市县残联统一组织残疾人赴有关评价机构参评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1名领队负责组织协调,领队相关交通费、食宿费可回当地残联报销。(四)营造技能成才氛围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的关心关怀,解读“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提高政策知晓度。认真总结推广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价典型做法,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大力宣传残疾人技能成才故事,激励引导广大残疾人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附件:L残疾人技能评价方式具体适配措施2 .残疾人技能评价操作技能科目时长优化方案3 .残疾人技能评价报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