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0 ,大小:599.97KB ,
资源ID:48951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266-202x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fortestmethodsofengineeringrockmass(征求意见稿)202-x发布202-x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fortestmethodsofengineeringrockmassGB/T50266-202x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XX出版社前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4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

2、024)4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岩石物理性质试验、岩石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强度试验、岩石蠕变试验、岩体应力测试、声波测试、岩体观测。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增加了“术语和符号”一章。统一了符号表达含义。2 .增加了“基本规定”一章。3 .增加了部分室内和现场岩石试验的安装附图,提出了相关试验的安装要求;增加了部分试验的成果整理附图。4 .增加了岩石孔隙率、饱水系数等计算公式。5 .增加了“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相关内容。6 .

3、增加了岩石“硬度试验”一节,提出了岩石硬度试验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7 .增加了岩石“磨耗性试验”一节,提出了岩石磨耗性试验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8 .增加了“岩石轴向拉伸法抗拉强度试验”相关内容。9 .增加了“岩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一节,提出了现场原位岩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10 .增加了“岩体三轴压缩试验”一节,提出了现场岩体三轴压缩试验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11 .增加了“岩石蠕变试验”一章,包括岩石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岩石直剪蠕变试验、岩体压缩蠕变试验和岩体直剪蠕变试验。12 .增加了“水压致裂法三维应力测试参数计算”相关内容。13 .增加了“岩体表面位移

4、观测”一节,提出了岩体表面位移观测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14 .增加了“岩体锚杆载荷观测”一节,提出了岩体锚杆载荷观测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15 .增加了“岩体锚杆应力观测”一节,提出了岩体锚杆应力观测及相关技术要求。16 .增加了“试验工作管理基本规定”、“岩样采取和管理”及“试验成果整理方法”3个附录。17 .修改了“冻融试验”,提出了冻融质量损失率按冻融前后的烘干质量进行计算。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地址:四川省成都浣花北路1号,邮编:61007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1 总则92 术语和符号102.1

5、术语102.2 符号113 基本规定154岩石物理性质试验161.1 含水率试验161.2 吸水性试验171.3 颗粒密度试验191.4 块体密度试验211.5 耐崩解性试验241.6 膨胀性试验251.7 硬度试验311.8 磨耗性试验345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385.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385.2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395.3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435.4 抗拉强度试验475.5 直剪试验495.6 冻融试验525.7 点荷载强度试验546 岩体变形试验576.1 承压板法试验576.2 钻孔径向加压法试验657 岩体强度试验687.1 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直剪试验687.2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7

6、47.3 岩体直剪试验767.4 岩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787.5 岩体三轴压缩试验807.6 岩体载荷试验858岩石蠕变试验888.1 岩石单轴压缩蠕变试验888.2 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918.3 岩石直剪蠕变试验928.4 岩体压缩蠕变试验968.5 岩体直剪蠕变试验989岩体应力测试1009.1 孔壁应变法测试1009.2 孔径变形法测试1049.3 孔底应变法测试1059.4 水压致裂法测试10710声波测试11010.1 岩石声波速度测试11010.2 岩体声波速度测试11211岩体观测11711.1 岩体表面位移观测11711.2 岩体表面倾斜观测11911.3 围岩收敛观测120

7、11.4 钻孔轴向岩体位移观测12211.5 钻孔横向岩体位移观测12411.6 岩体渗压观测12711.7 岩体锚杆载荷观测12911.8 岩体锚杆应力观测132附录A试验工作管理基本规定134附录B岩样采取和管理137附录C试验成果整理方法138附录D岩体应力参数计算141本标准用词说明149引用标准名录150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92 TermsandSymbols102.1 Terms102.2 Symbols113 BasicRequirements154 RockPhysicalPropertiesTests164.1 WaterContentTes

8、t164.2 Water-absorptionTest174.3 GrainDensityTest194.4 BlockDensityTest214.5 SlakeDurabilityTest244.6 SwellingTest254.7 HardnessTest314.8 AbrasionTest345 RockMechanicalPropertiesTests385.1 UniaxialCompressiveStrengthTest385.2 UniaxialCompressiveDeformationTest395.3 TriaxialCompressiveStrengthTest435

9、4 TensileStrengthTest475.5 DirectShearStrengthTest495.6 Freezing-thawingTest525.7 PointLoadingStrengthTest546 Deformabilitytestsofrockmass576.1 PlateLoadingTest576.2 BoreholeRadialPressureTest657 RockMassStrengthTests687.1 DirectShearTestforConcrete-rockcontactsurface687.2 DirectShearTestofRockDisc

10、ontinuities747.3 DirectShearTestofRockMass767.4 UniaxialCompressionStrengthTestofRockMass787.5 TriaxialCompressiveStrengthTestofRockMass807.6 LoadTestofRockMass858 RockCreepTests888.1 UniaxialCompressiveCreepTestofRock888.2 TriaxialCompressiveCreepTestofRock918.3 DirectShearCreepTestofRock928.4 Comp

11、ressivecreepTestofRockmass968.5 DirectShearCreepTestofRockmass989 RockStressMeasurements1009.1 MeasurementusingBorehole-wallStrainmeter1009.2 MeasurementusingBoreholeRadialStrainmeter1049.3 MeasurementusingBorehole-bottomStrainmeter1059.4 MeasurementbyHydraulicFracturingMethod10710 SonicWaveTests110

12、10.1 SoundVelocityTestofRockSpecimen11010.2 SoundVelocityTestofRockMass11211 Observationsofrockmass11711.1 Displacementobservationonrocksurface11711.2 Tiltimeterobservationonrocksurface11911.3 Observationofconvergencedisplacementofsurroundingrockmass12011.4 Observationofofborehole,saxialdisplacement

13、ofrockmass12211.5 Observationofborehole,stransversedisplacementofrockmass12411.6 Observationofseepagepressureinrockmass12711.7 ObservationofRockBoltsLoad12911.8 ObservationofRockBoltsStress132Appendix A BasicRequirementsforTestManagement134Appendix B RockSamplingandManagement137Appendix C MethodsofT

14、estResultProcessing138Appendix D CalculationofRockMassStressParameters14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49ListofQuoted1501.0.1为统一工程岩体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提高试验成果的质量,增强试验成果的可比性,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地基、围岩、边坡以及填筑料的工程岩体试验。1.0.3工程岩体试验对象应具有地质代表性。试验内容、试验方法、技术条件等应符合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和特性。1.0.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15、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单一或多种矿物或碎屑物的集合体。2.1.2 岩体rockmass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被其所切割的岩石构成的地质体。2.1.3 岩样rocksample未经加工的岩石样品。2.1.4 试件blockspecimen按照试验目的加工或选取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岩石样品。2.1.5 试体rockmassspecimen在现场岩体中制备的作为试验对象的短柱状岩体,或浇筑在岩面上的混凝土块。2.1.6 岩石含水率watercontentofrock岩石试件在规定温度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

16、与试件干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2.1.7 岩石颗粒密度particledensityofrock岩石在105。C110C温度下烘至恒量时岩石固相颗粒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2.1.8 岩石块体密度blockdensityofrock岩石试件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2.1.9 岩石吸水率waterabsorptionofrock岩石试件在一定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烘干固体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小。2.1.10 岩石蠕变rockcreep在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岩石变形或位移随时间延续而增大的现象,是岩石流变的一种特殊形式。2.1.11 岩体应力rockmassstress岩体初始应力场或工程岩体经开挖

17、扰动后应力场的总称。2.2 符号A试件截面积;CAI耐磨指数值;CAh第i根钢针的岩石耐磨值;CAh采用金刚石锯片切割面作为测试面时岩石耐磨指数值;CAk采用洛氏硬度为X值时计算的耐磨指数值;Cs结构面长期抗剪强度参数;C黏聚力;D试件直径或边长;D上下锥端发生贯入后,试件破坏时的加载点间距;De等价岩心直径;d实测钻孔直径;di第i根钢针针尖直径的初值;小2第i根钢针针尖磨损后的直径终值;E弹性模量;Eav岩石平均弹性模量;Ed岩石动弹性模量;E5O岩石割线弹性模量;F轴向载荷;Fs岩石径向自由膨胀率;f摩擦系数;结构面长期抗剪强度参数;Gd岩石动刚性模量或动剪切模量;H试件高度;Hm在标准

18、钢砧上测试10次的回弹硬度平均值;Hsf回弹硬度校正值;Hs回弹硬度实测值的平均值;h试件厚度;Ta岩石点荷载强度各向异性指数;(50)d2岩石二次循环耐崩解性指数;/0刚性承压板的形状系数;Kf岩石冻融系数;Ki测量元件率定系数;KW岩石饱水系数;KV基准基床系数;KZ与承压板尺寸、测点深度和泊松比有关的系数;Ki测量元件修正系数;L轴向测量标距或试件高度;Li基线观测长度;Lo基线基准长度;M岩石冻融质量损失率;m湿试件质量;md冻融前烘干试件质量;mt冻融后烘干试件质量;mp试件经强制饱和后的质量;mr残留试件烘干质量;ms烘干后的试件质量;MW强制饱和试件在水中的称量;mo烘干前的试件

19、质量;mi蜡封试件质量;m2蜡封试件在水中的称量;n有效测点数;P试件破坏载荷;Pa围压压力;Pd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总法向载荷;Pf冻融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破坏载荷;Pn试验开始时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总法向载荷;P1不等侧压条件下的试件第i主应力方向的载荷;P按刚性承压板计算的压力;Pb破裂压力;Pe体积不变条件下的岩石膨胀压力;Pr压裂缝重张压力;PS压裂缝瞬时关闭压力;PO岩体孔隙压力;Q作用于剪切面上的剪切载荷;R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d岩石烘干试件单轴抗压强度;见岩石烘干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Rf岩石冻融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f岩石冻融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RW岩石饱和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天W岩

20、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a中心测试钻孔半径;Fc解除岩心半径;Sh、Sh分别为钻孔横断面上的最大、最小平面主应力;T温度;Ti收敛计观测时的环境温度;Tb收敛计第一次读数时的环境温度;t时间;to仪器系统的零延时;tp直透法纵波的传播时间;ts直透法横波的传播时间;U剪切位移;Vd岩石径向自由膨胀率;Vh岩石轴向自由膨胀率;Vhp岩石侧向约束膨胀率;Vi试样在水中膨胀稳定后的体积;Vp岩石纵波速度;Vs横波速度;W通过两加载点最小截面的宽度或平均宽度;We岩体弹性变形;航岩体残余变形;Wz深度为Z处的岩体变形;WO岩体总变形;攻岩石含水率;X钢针洛氏硬度值;Z测点深度;a斜向剪切载荷施力方向

21、与剪切面的夹角;EjJ测试方向中心测试孔的相对孔径变形值;&对应压力下轴向应变量;次对应压力下周向应变量;0i测重兀件i的初始应变值;软化系数;Ad一岩石动拉梅系数;一泊松比;d岩石动泊松比;P岩石密度;Qd岩石块体干密度;PS岩石颗粒密度;PW水的密度;i不等侧压条件下的第,主应力;t一岩石抗拉强度;作用于剪切面上的剪应力;工8长期剪切蠕变强度;应变片与。轴的夹角;Ga岩石自由吸水率;Sa岩石饱和吸水率。3基本规定3.0.1工程岩体试验应包括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体的变形和强度试验、岩石蠕变试验、岩体应力测试、声波测试,以及岩体观测。3.0.2工程岩体试验设计应在了解工程区的地质条件、设

22、计方案、施工方法等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岩体试验的内容和数量,应根据工程地质、工程规模、工程部位、设计阶段、建筑物类型及特点等确定。3.0.3工程岩体试验前宜编写试验大纲,试验大纲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工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主要的岩石力学问题。3试验目的、内容、数量、位置、方法和技术要求。4仪器设备、人员安排和工作条件。5计划进度。6试验质量、安全、环保的保证措施。7提交的试验成果内容。3.0.4室内岩石试验试件加工完成后,应将表面粘附的尘渣和碎屑颗粒清除干净;对于规则试件,还应按试验项目要求量测试件尺寸并记录,检查试件尺寸、加工精度是否达到本标准对试件的要求。对于不合格试件应废弃,并重新

23、加工补足试件。3.0.5岩石试验工作管理的基本规定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3.0.6岩样采取和管理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3.0.7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3.0.8试验结束后,应编制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正文、附图和附件。3.0.9岩体试验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工作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4岩石物理性质试验4.1 含水率试验4.1.1 岩石含水率试验应采用烘干法。4.1.2 岩石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定天然含水率的试件应在现场采取,不应采用爆破法试件,在采取、运输、储存和制备过程中,应保持天然含水状态。2试件尺寸应大于组成岩石最大矿物颗粒直径

24、的10倍,每个试件的质量宜为40g200g,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5个。3测定结构面充填物含水率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有关规定。4.1.3 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4.1.4 、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性质等。4.1.5 件天然含水状态所采取的措施。4.1.6 王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1烘箱和干燥器。2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1g。4.1.7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称量试件烘干前质量。2将试件置于烘箱内,在105C110C的温度下烘24h。对含有结晶水的岩石,宜在55C65C温度下烘24h。3将试件从烘箱中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25、至室温,称量烘干后试件质量。4称量应准确至0.01g。4.1.8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石含水率应按下式计算:w三mm100(4.1.6)ms式中:w岩石含水率();mo烘干前的试件质量(g);ms烘干后的试件质量(g)o2计算值精确至0.01。4.1.9 岩石含水率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岩石名称、试件编号、试件描述、试件烘干前后的质量、试验后试件变化情况、试验人员、校核人员、试验日期。4.2 吸水性试验4.2.1 岩石的吸水性试验应包括岩石吸水率试验和饱和吸水率试验,适用于遇水不崩解、不溶解和不干缩膨胀的岩石,并应符合下列要求:4.2.2 吸水率试验应采用自由浸水法测定。2岩石饱

26、和吸水率试验应采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强制饱和后测定。岩石饱和吸水率应在岩石吸水率测定后进行。4.2.3 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宜采用规则形状,在试件制备困难时可采用不规则形状。2规则试件应采用圆柱体或方柱体边长宜为48mm54mm,试件高度与直径或边长之比宜为2.002.50。3采用不规则试件时,其边长宜为40mm60mm的浑圆状岩块或近似立方体。4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应为3个。4.2.4 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1.1 、颜色、矿物成分、风化程度等。1.1.2 发育的情况及其分布。1.1.3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1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和砂轮机等。2烘箱和干

27、燥器。3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4水槽。5真空抽气设备或煮沸设备。1.1.5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除试件表面的尘土和松动颗粒。对软岩和极软岩,试件应采取保护措施。2将试件置于烘箱内,在105。C11OC温度下烘24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应称量。3当采用自由浸水法测定岩石自然吸水率时,应将试件放入水槽,先注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注水至试件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全部浸没试件。试件应全部浸入在水中自由吸水48h后,取出并沾去表面水分后称量。4当采用煮沸法饱和试件时,煮沸容器内的水面应始终高于试件,煮沸时间不得少于6h。经煮沸的试件,应放置在原容器中冷却至

28、室温,取出并沾去表面水分后称量。5当采用真空抽气法饱和试件时,饱和容器内的水面应高于试件,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当地大气压值。抽气直至无气泡逸出为止,但抽气时间不得少于4h。经真空抽气的试件,应放置在原容器中,在大气压力下静置4h,取出并沾去表面水分后称量。6称量准确至0.01g。1.1.6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石自由吸水率、饱和吸水率、饱水系数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m0-ms(4.2.6-1)(426-2)(4.2.6-3)a=-L100ms式中:a岩石自由吸水率();sa岩石饱和吸水率();mo试件浸水48h后的质量(g);ms烘干试件质量(g);mp试件经强制饱和后的质量(g);

29、KW岩石饱水系数。2计算值应精确至0.01。1.1.7 岩石吸水性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岩石名称、试件编号、取样位置、试件描述、试验方法、烘干试件质量、浸水后质量、强制饱和后质量、强制饱和试件在水中称量、试验人员、校核人员、试验日期。4.3颗粒密度试验4.3.1 岩石颗粒密度试验应采用比重瓶法或水中称量法。比重瓶法适用于各类岩石;水中称量法适用于符合本标准第4.2.2条规定的各类岩石。4.3.2 岩石试件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比重瓶法试件制备,应将岩石用粉碎机粉碎成岩粉,使之全部通过0.25mm筛孔,并应用磁铁吸去铁屑。对含有磁性矿物的岩石,应采用瓷研钵或玛瑙研钵粉碎,使之全部通过0.25

30、mm筛孔。2水中称量法试件制备,应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4.3.3 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石粉碎前的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2岩石的粉碎方法。4.3.4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1粉碎机、瓷研钵或玛瑙研钵。1.1.1 分析筛:孔径0.25mm。3磁铁。4天平:量程不宜小于1000g,分度值不应大于0.001g。1.1.2 燥器。1.1.3 或真空抽气设备。1.1.4 。1.1.5 瓶:容积100mL9温度计:量程050,分度值不应大于0.5。1.1.6 量装置。4.3.5 比重瓶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应将制备好的岩粉,置于105。C11

31、0C温度下烘干,烘干时间不应少于6h,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2应用四分法取两份岩粉,每份岩粉质量应为15g。3应将岩粉装入烘干的比重瓶内,注入试液至比重瓶容积的一半处,摇动比重瓶,使岩粉分散。对含水溶性矿物的岩石,应使用煤油作试液。4当使用蒸储水作试液时,可采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当使用煤油作试液时,应采用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5当采用煮沸法排除气体时,在加热沸腾后煮沸时间不应少于1鼠6当采用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时,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当地大气压。抽气至无气泡逸出时,继续抽气时间不宜少于Iho7应将经过排除气体的试液注入比重瓶至近满,然后置于恒温水槽内,应使瓶内温度保持恒定并待上部悬液

32、澄清。8应塞上瓶塞,使多余试液自瓶塞毛细孔中溢出,将瓶外擦干,应称瓶、试液和岩粉的总质量,并应测定瓶内试液的温度。9应洗净比重瓶,注入经排除气体并与试验同温度的试液至比重瓶内,应按本条7、8步骤称瓶和试液的质量。10称量应准确至0.001g,温度应准确至0.5。4.3.6 水中称量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应按本标准第4.2.5条第1款第4款的规定对试件进行烘干、自然吸水和强制饱和。2在水中称量装置上对饱和试件进行称量,并测量水温。3称量准确至0.01g。4.3.7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比重瓶法试验岩石颗粒密度应按下式计算:iPSPwt(4.3.7-1)m1+ms-m2式中:PS岩石颗粒

33、密度(g/cm3);ms烘干岩粉质量(g);mi瓶、试液总质量(g);mi瓶、试液、岩粉总质量(g);分与试验温度同温度的试液密度(g/cn?)。2水中称量法试验岩石颗粒密度应按下式计算:iPS=pw(437-2)ms-mw式中:ms烘干试件质量(g);mw强制饱和试件在水中的称量(g);PW水的密度(g/cn?)。3比重瓶法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应大于0.02,试验结果应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4计算值应精确至0.01。4.3.8 岩石颗粒密度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件编号、试件描述、比重瓶编号、试液温度、试液密度、干岩粉质量、瓶和试液总质量,以及瓶、试液和岩粉总质量、试验人

34、员、校核人员、试验日期。4.4块体密度试验4.4.1 岩石块体密度试验可采用量积法、水中称量法或蜡封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量积法适用于能制备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2水中称量法适用于符合本标准第4.2节规定的各类岩石。3不适用于量积法或水中称量法进行测定的岩石,宜采用蜡封法。4本标准用水应采用洁净水,水的密度取为1.00gc114.4.2 量积法岩石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尺寸应大于岩石最大矿物颗粒直径的10倍;最小尺寸不宜小于50mmo2试件可采用圆柱体、方柱体或立方体。3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应大于0.3mm。4试件两端面不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0.05mmo5试件端面应垂直试件轴线

35、最大偏差不得大于0.25。6方柱体或立方体试件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最大偏差不得大于0.25。4.4.3 蜡封法试件宜为边长40mm60mm的浑圆状岩块。4.4.4 测湿密度每组试验试件数量应为5个,测干密度每组试验试件数量应为3个。4.4.5 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构造、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4.4.6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1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和砂轮机等。2烘箱和干燥器。3天平,分度值不应大于0.01g。4测量平台。5熔蜡设备。6水中称量装置。7游标卡尺,分度值不应大于0.02mm。4.4.7 量积法试验应按下

36、列步骤进行:1应量测试件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应按平均值计算截面积。2应量测两端面周边对称四点和中心点的五个高度,计算高度平均值。3应将试件置于烘箱中,在105C110C温度下烘24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应称烘干试件质量。4长度量测应准确至0.02mm,称量应准确至0.01g。4.4.8 蜡封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测湿密度时,应取有代表性的岩石制备试件并称量;测干密度时,试件应在105C11(C温度下烘24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应称烘干试件质量。2应将试件系上细线,置于温度60左右的熔蜡中约ls2s,使试件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蜡膜,其厚度约1mm。当

37、试件上蜡膜有气泡时,应用热针刺穿并用蜡液涂平,待冷却后应称蜡封试件质量。3应将蜡封试件置于水中称量。4取出试件,应擦干表面水分后再次称量。当浸水后的蜡封试件质量增加时,应重做试验。5湿密度试件在剥除密封蜡膜后,应按本标准第4.1.5条的步骤,测定岩石含水率。6称量应准确至0.01g。4.4.9 水中称量法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4.3条的规定。4.4.10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量积法,岩石块体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m夕d=j(4.4.10.dAH式中:Pd岩石块体干密度(g/cn?);ms烘干试件质量(g);A试件截面积(Cm2);H试件高度(cm)o(4.4.10-2)(4.4.10

38、3)2采用蜡封法,岩石块体干密度和块体湿密度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m1-m2m1-mim1-m2m1-m式中:岩石块体湿密度(g/cm3);m湿试件质量(g);mi蜡封试件质量(g);m2蜡封试件在水中的称量(g);/W水的密度(g/cm3);PP蜡的密度(g/cm3);W岩石含水率()。3采用水中称重法,岩石块体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4.4.10-4)4岩石块体湿密度换算成岩石块体干密度时,应按下式计算:l+0.01w(4.4.10-5)5计算值应精确至0.01。4.4.11岩石密度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件编号、试件描述、试验方法、试件质量、试件水中称量、试件尺寸、水的密度、蜡的密度、

39、试验人员、校核人员、试验日期。4.5耐崩解性试验4.5.1 岩石耐崩解性试验适用于遇水易崩解岩石。4.5.2 岩石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现场采取保持天然含水状态的试样并密封。2试件应采用干法加工成浑圆状,且每个质量应为40g60g。3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应为10个。4.5.3 试件描述应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4.5.4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1烘箱和干燥器。2天平。3耐崩解性试验仪(图4.5.4),由动力装置、圆柱形筛筒和水槽组成,其中圆柱形筛筒长100mm直径140mm筛孔直径2mmo4温度计。图454耐崩解性试验仪示意图1试验圆筒;2电

40、机转轴;3水槽;4水4.5.5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应将试件装入耐崩解试验仪的圆柱形筛筒内,在105。C11OC的温度下烘24h,取出后应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2应将装有试件的筛筒放入水槽,向水槽内注入蒸储水,水面应在转动轴下约20mmo筛筒以20rmin的转速转动IOmin后,应将装有残留试件的筛筒在10511OC的温度下烘24h,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3重复本条2的步骤,求得第二次循环后的筛筒和残留试件质量。根据需要,可进行5次循环。4试验过程中,水温应保持在20C2C范围内。5试验结束后,应对残留试件、水的颜色和水中沉淀物进行描述。根据需要,应对水中沉淀物进行颗粒分析、界限含

41、水率测定和黏土矿物成分分析。6称量准确至0.01g。4.5.6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石二次循环耐崩解性指数应按下式计算:r氏=二Xloo(4.5.6)ms式中:d2岩石二次循环耐崩解性指数();ms原试件烘干质量(g);mr残留试件烘干质量(g)o2计算值应取3位有效数字。4.5.7岩石耐崩解性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取样位置、试件编号、试件描述、水的温度、循环次数、试件在试验前后的烘干质量、试验人员、校核人员、试验日期。4.6膨胀性试验4.6.1 岩石膨胀性试验包括自由膨胀率试验、侧向约束膨胀率试验和体积不变条件下的膨胀压力试验。不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

42、应符合下列要求:1遇水不易崩解的岩石可采用不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2遇水易崩解的岩石应采用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3各类岩石均可采用岩石侧向约束膨胀率试验和岩石体积不变条件下的膨胀压力试验。4.6.2 试样应在现场采取,并应保持天然含水状态,不得采用爆破法取样。4.6.3 岩石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应采用干法加工。2不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的圆柱体试件直径宜为48mm65mm,试件高度宜等于直径,两端面应平行;正方体试件的边长宜为48mm65mm,各相对面应平行。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应为3个。3侧向约束膨胀率试验和保持体积不变条件下的膨胀压力试验的试件高度不应小于20mm,且应大于

43、组成岩石最大矿物颗粒直径的10倍,两端面应平行。试件直径宜为50mm65mm,试件直径应小于金属套环直径0.0mm0.1mmo同一膨胀方向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应为3个。4.6.4 试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2膨胀变形和加载方向分别与层理、片理、节理裂隙之间的关系。3试件加工方法。4.6.5 主要仪器和设备应包括下列各项:1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等。2测量平台。3自由膨胀率试验仪(图465-1)。图465-1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仪示意图1不锈钢板;2试件:3上透水板;4下透水板;5薄铜片;6有机玻璃盛水容器4量土杯、无颈漏斗、搅拌器(图4

44、65-2)。图465-2漏斗和量土杯示意图I-漏斗;2-支架;3-量土杯图465-3侧向约束膨胀率试验仪示意图1盛水器;2金属环:3金属荷载块;4千分表;5表架;6试件;7底座;8底盘6膨胀压力试验仪(图465-4)。图465-4岩石膨胀压力试验仪示意图1螺母;2平垫圈;3横梁;4螺母;5摆柱;6接头;7力传感器;8一上压板;9金属透水板;10试件;H套环;12调整件;13容器7温度计。4.6.6 不易崩解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应将试件放入自由膨胀率试验仪内,在试件上、下端分别放置透水板,顶部放置一块金属板。2应在试件上部和四侧对称的中心部位安装千分表,分别量测试件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四侧千分表与试件接触处,宜放置一块薄铜片。3记录千分表读数,应每隔IOmin测读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