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96.51KB ,
资源ID:49015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杜甫诗歌欣赏.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杜甫诗歌欣赏.docx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杜甫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诗人出生于“奉儒守节”之书香门第,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

2、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方“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父亲杜闲

3、有奉天令一职。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词语解释】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害I:分

4、割。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决眦:形容竭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会当:一定要。【诗文赏析】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潼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那么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取笑同学翁,非无江海志,生

5、逢尧舜君,叹息肠内热。浩歌弥剧烈。潇洒送日月。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蕾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蟋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I冈裂。天衢阴峥噪,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嵋娱。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熊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土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

6、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 北辕就泾渭, 群水从西下, 疑是蛇洞来; 河梁幸未圻, 行旅相攀援, 老妻寄异县,惆怅难再述。 官渡又改辙。 极目高山卒兀。 恐触天柱折。 枝撑声窸窣。 川广不可越。 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 吾宁舍一哀, 所愧为人父, 岂知秋禾登, 生常免租税; 抚迹犹酸辛, 默思失业徒, 忧端齐终南,幼子饿已卒。 里巷亦呜咽。 无食致夭折。 贫篓有仓卒。 名不隶征伐。 平人固骚屑。 因念远戍卒。 海洞不可掇。天宝五载(746),杜甫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来到长安,渴望“

7、立登要路津”。但事与愿违,屡受挫折,连生活也难于维持,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亲身体验、并广泛接触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洞察了“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的社会矛盾,诗歌创作出现了空前飞跃。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赴奉先县看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写出这篇划时代的杰作。全诗可分三大段。从开头到“放歌破愁绝,紧扣题中的“京”字,“咏”赴奉先县之前,多年来“许身稷契”、“致君尧舜”的壮“怀”。从“岁暮百草零到惆怅难再述”,叙“赴奉先县”的经历,“咏”旅途中的感“怀”。从“北辕就泾渭”至结尾,写到家以后的感受,“咏”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忧“怀”。“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是贯

8、串全篇的主线,也是杜甫的主导思想。孟子赞扬治水的大禹和“教民稼稿”的后稷:“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杜甫完全接受了这一崇高思想。“窃比稷与契”,实质上是自比禹、稷。以“契”代“禹”,是为了押韵的原故。“许身”禹、稷,就是以拯救饥溺为己任,使天下大治;而放眼一看,普天下的“黎元”(百姓)正处于饥溺之中,自然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这个题目带有“纪行”性质,而以“咏怀”为主。作者先从“咏怀”入手,抒发了许多稷契、致君泽民的壮志竟然“取笑”于时,无法实现的愤懑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火一样的激情,其爱祖国、爱人民的胸怀跃然纸上。而正因为

9、穷年忧黎元”,所以尽管“取笑”于时,而稷契之志仍坚持不懈,这自然就把个人的不幸、人民的苦难和统治者的腐朽、唐王朝的危机联系起来了。这种“咏怀”的特定内容决定了“纪行”的特定内容,而“纪行”的内容又扩大、深化了“咏怀”的内容。“纪行”有两个重点,一是写唐明皇及其权臣、贵戚、宠妃在华清官的骄奢荒淫生活,二是写到家后幼子已被饿死的惨象,都具有典型性,而写法又各有特点。华清宫内的情景,宫外的行路人无法看见,因而其表达、描写,全借助于艺术想象和典型概括。这种出于艺术想象和典型概括的大段文字如果处理失当,就难免与“纪行”游离,成为全篇的费疣。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既通过艺术想象和典型概括反映了深刻的社

10、会矛盾,又与前段的“咏怀”一脉相承,构成了“纪行”的主要内容。在前段,他已经提到了“当今”的“尧舜君”和“廊庙具”。而“黎元”的处境之所以使他“忧”、使他“叹息”,就和这“尧舜君”、“廊庙具”有关;他拯救“黎元”的稷契之志所以无由实现,也和这“尧舜君”、“廊庙具”有关。所以当他“凌晨过骊山”之时,一面看见“路有冻死骨”,一面望见“羽林相摩戛、听见乐动殷梭嵋,那“尧舜君”和“廊庙具”在华清宫寻欢作乐的许多传闻就立刻在“比稷契”的思想火花和“忧黎元”的感情热流里同自己对于民间疾苦的体验联结起来,化为形形色色的画面,浮现于脑海,倾注于笔端,形成这一段不朽文字。既具有根高的概括性,又未离开“纪行”的主

11、线。写华清宫的一段,其特点是由所见联想到所闻所感;写奉先县的一段,其特点那么是实写眼前情景。“老妻寄异县,十日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二十字写得凄怆动人。可悲的是“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想和这可怜的孩子一同挨饿受冻,也已经没有可能。“里巷亦呜咽”既表现了邻人的同情心,又说明他们也有类似的遭遇。“岂知秋禾登,贫篓有仓卒”的“贫篓”既指自己,也包括“呜咽”的邻人和普天下的穷人。秋禾丰收,穷人仍不免饿死,其原因已在第二段预作答复。结尾八句,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作者还不免有饿死孩子的“酸辛,那么负担租税、兵役的老百姓们的处境如何,也就可想而知。在结构上,又与第

12、二段“聚敛贡城阙、“路有冻死骨”相照应。广阔人民饥寒交追,有的已经冻死、饿死.而那位“尧舜君”和他的“廊庙具”却正在华清宫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毫不吝惜地挥霍着人民的血汗。诗人深感唐王朝岌岌可危,而又徒唤奈何,于是以“忧端齐终南,源洞不可掇”结束全篇。作者抵奉先之时,安禄山正在范阳发动叛乱,证明了他的政治敏感性。这篇杰作是用传统的五言古体写成的。五古是汉魏以来盛行的早已成熟的诗体,仅就“咏怀”之作而言,杜甫之前已有阮籍的咏怀、左思的咏史、庾信的咏怀、陈子昂的感遇、张九龄的感遇等著名组诗。“转益多师”的社甫当然从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创作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但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宇和所有前人的五

13、言古诗相比拟,就立刻发现在体制的宏伟、章法的奇变、反映现实的深广和艺术力量的惊心动魄等许多方面,都开辟了新天地。正如杨伦在杜诗镜铮里所说:“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长安水边多丽人。肌理细腻骨肉匀。蹙金孔雀银麒麟。三月三日天气新,态浓意远淑且真,绣罗衣裳照暮春,头上何所有?翠微橘小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被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 紫驼之峰出翠釜, 犀箸厌馀久未下, 黄门飞腔不动尘, 箫鼓哀吟感鬼神, 后来鞍马何逡巡, 杨花雪落覆白频, 炙手可热势绝伦, 丽人行:乐府广题 名曲”赐名大国虢与秦。水精之盘行素鳞。銮刀缕切空纷纶。御厨络绎送八

14、珍。宾从杂递实要津。当轩下马入锦茵。青鸟飞去衔红巾。慎莫近前丞相嗔。注:“昔人行人,善雅歌,后因以三月三日:此日为古代上巳节,人们多于水边洗除不祥,后面为到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水边长安:指长安东南风景区曲江池,以池形曲折而得名。花卉环周,烟水明媚,为京都第一胜景。蹙:绣法之一种,使刺绣品的纹路绐缩起来,多用金线刺绣。橘1叶:古代妇女头发上的花饰。注1:该字为“勺”框,里边一个“盍”字。被:又作裙腰、后襟解。云暮:汉成帝设云暮于甘泉紫殿。椒房:本指汉未央宫椒房殿,后世称后妃的居所为椒房。虢与秦:杨氏姊妹分别被赐为虢国夫人(三姊)与秦国夫人(八姊)。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皆系杨贵妃的姐妹。久未下

15、筷子伸不下去,言没有什么可喜欢吃的。鸾刀:系有小铃铛的厨刀。缕切:细切。纷纶:忙忙碌碌。黄门:官宦。汉代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以宦者充任,故称。鞍:马笼头,借指马。御厨:皇帝的厨房。八珍:多批龙肝、凤髓、豹胎、鹃炙、猩唇、熊掌、酥酪、蝉。此处泛指各种珍肴。杂遇:又多又乱。要津:重要的岗位。逡巡:欲进不进貌。杨花雪落:形容洁白的杨花飘落如雪。“杨花雪”句隐喻杨国忠为张易之之子,冒姓杨。杨花,又影射杨华。唐姚思廉梁书载:“杨华,少年勇力,容貌雄伟,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及率其部曲降梁。胡太后思之,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连臂踏足歌之,声甚凄惋。其歌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回,杨花

16、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此处杨花又寓意杨氏,故以胡太后与杨华韵事暗合杨氏兄妹苟合之丑行。覆白演: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频”之说,暗指杨氏一家“杨花水性”之意。青鸟: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于殿前,后常用为男女之间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红巾:古时常作定情的信物,故青鸟衔巾那么指信使暗递信物。炙手可热:手一接触就感到烫人,比喻权势熏灼,气焰逼人。丞相:指杨贵妃之从兄杨国忠,传说他曾与从妹虢国夫人通奸。嗔:发怒。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或次年。杨妃得宠于明皇,杨氏满门辄权倾于天

17、下。诗的主旨是对杨贵妃兄姐妹们嚣张气焰的指斥和鞭笞。对朝政的腐败与黑暗予以淋漓尽致的鞭挞。虽示作剧烈的评击,而讥讽之味却极为辛辣。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引起了广阔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主国。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前,以杨氏兄姐妹为题材的诗就已经不少,但都没有杜甫这首深刻。本诗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到达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图)杜甫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题解】唐玄宗天宝

18、十五载(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后的一个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改元至德。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邮州,把家人安置在羌村之后,只身奔往灵武,想为国效力,不料在途中被安禄山叛军所俘,押往长安。因官职卑微,也没有什么名声,未被囚禁,但身陷叛军占领之地,安危难测。当此之际,亲情最难释怀,于是写下这首五律,表达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月夜诗意图句解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廓州闺中独看。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解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思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虽违常规,但细细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内。正是因为诗人

19、在长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只独看”,虽是描写想象中妻子孤独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时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凝重。妻子如此,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寓主观于客观,以客观写主观的手法,新颖而别致。“廓州”,今陕西省富县。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上一联写思念妻子,这一联写思念儿女,抒发无言的悬念之苦。诗人在远方怜爱着小儿幼女们,想着他她)们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还不理解母亲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儿女幼小,不懂世事,诗人自是无限怜爱。同时,也进一步显出妻子之“独”。她携儿带女,独处荒村,自是苦不堪言。“遥怜”一词,道出诗人无限的忧思和怜爱,同时也反衬出妻子的遥念和伤悲。清

20、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须溪(刘辰翁)云愈缓愈悲是也。”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散发着芳香的头发已为雾气所湿。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应该感到凄寒。这两句描绘出清幽的夜景,更勾勒出妻子笼罩在清光夜雾中的倩影,真切地描绘了一个似乎近在身旁却又远在天边的幻象,诗人神思恍惚的情态也可以想见。明末王嗣杜臆云:“语丽而情更悲”。“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香雾”,夜雾本无香,香是从云鬟中散出。“云鬟”,妇女如云一样的鬓发。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何时能团聚,双双依偎在薄帷前,共赏和今天一样的月光?让

21、月光照干我俩两地相思的泪痕!妻子担忧丈夫的安危,不免黯然泪下。诗人想到妻子忧心不寐,自己也忍不住伤心落泪。这是补足前面未曾说出的忧思之泪。两地“独看”,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指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与“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诗以结尾为难,既要收得住,又要宕开去,给人以遐思。此诗结句可谓深得其中三昧。评解这首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思念的至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全诗语浅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紧密,而不失流畅清丽,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五律至此,无愧诗圣矣!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缘景物而发,或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望月怀人,自古皆然,

22、但以此法写相思,用多了往往有失僵滞。一代诗圣,落笔见奇,因情造象,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将相思之情幻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设想妻子望月思念自己,又以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子的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这类景象,都是诗人意中之景。其写法之妙,正如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

23、得。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岂意贼难料,就粮近故垒,掘壕不到水,日夕望其平。 归军星散营。 练卒依旧京。 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清楚。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婚别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辞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清楚,何以拜姑婶?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24、人事多错迁,与君永相望。题解: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别之一,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中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头天结婚,第二天新郎就去当兵,这完全违背当时新婚者不服兵役的常理和习俗。一想到丈夫就要到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去,新娘悲哀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抑悲怨痛楚,在离情别绪中,平静而深情地鼓励丈夫,同时炽热坚决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这首诗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以及他们对正常人生和亲情的留恋,他们为国家承当责任的勇

25、气。句解: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兔丝附在又短又矮的蓬麻身上,它的蔓儿自然不会很长。把女儿嫁给出征打仗的人,还不如把她扔在路旁!“兔丝”,一种蔓生植物,多缠附在别的植物上生长,古人用以比喻女子之依附男子。这里是新娘用以自比。“蓬麻”,两种低矮植物,用以比征夫。开篇以“兔丝附蓬麻”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婚后女子依附丈夫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比中有兴,贴切巧妙,恰到好处,不仅准确地把握了结婚仅一天的新嫁娘的特定身份、语气口吻、感情色彩及心理动态,也符合诗歌进程的需要。比兴意义并不局限于表示夫妇的依存关系,而是更形象深刻地表达了新娘对新郎那种依依不舍、缠绵怫恻的情意,这样婉转入笔,比

26、开门见山效果更佳,而且从新妇的角度表达,不宜直截了当。丈夫应征入伍,吉凶难卜;自己依托无着,生活前景难料。一想到此,她又怎能不痛断肝肠,无奈悲伤?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辞别,无乃太匆忙?自从结发作了你的妻子,到现在还没坐暖你的床。昨晚成婚,今晨你就辞别,这岂不是过于匆忙?这里语气由重加急,以通俗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画出一位爱怨交织、感情细腻的新嫁娘形象。“结发”,古时婚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因以指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清楚,何以拜姑婶?你此行虽说不甚遥远,但奔赴河阳也是去守卫边防。我的身分尚未明确,叫我如何去拜见公公和婆婆?前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守边守到了河阳,

27、边境竟在自己的家门口。昔日强大的唐帝国穷兵罢卖武去开边,现在战火都打到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这是何等辛辣的挖苦!后两句是感怨嫁与征夫为妻的痛苦。新婚竟成生离死别,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还是刚过门的新娘子,所以态度不免矜持,语带羞涩,备极吞吐,这是完全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和精神面貌的。“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当时为郭子仪的驻防地。“姑嫦”,即公公和婆婆,丈夫的父母。古代儿媳妇称婆婆为姑,称公公为章,“章”即“嫦”。古时礼制,女子出嫁三天,要先告家庙,上祖坟,再拜公婆。春夜喜雨诗意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

28、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

29、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30、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说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衬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

31、炼,含意极为丰富,表达自己远离故土,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单独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宣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铮),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诗薮)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