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95KB ,
资源ID:49630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十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

1、论语十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U)也。”(孟子尽心下)

2、孟子日:“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日:“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日:“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书:指尚书。杵(CMI):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深造:高深的造诣。资:积累。原:同“源”。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OA.好之者不

3、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8 .(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

4、时间。10 (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广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广此盖为

5、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棺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欹:倾斜。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恶(wu):哪里,怎么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思而不学则殆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4)诲女知之乎女:(5)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覆:6 .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2)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7 .(甲)(乙)两文都谈及学习方面的哪些问题?8 .(乙)文中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之”,是想借此告诉弟子什么道理?(甲)子曰:“学而

6、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节选自论语)(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

7、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游息:玩耍休息。下帷: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迨:至J,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 3)士不可以不弘毅O(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8、自省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 .宋代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其为上联,对出下联。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12 .语段乙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语段甲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甲)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赞)(注释)低回:徘徊,留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9、o(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高山仰止()(2)不能去云()(3)没则已焉()(4)人不知而不愠()1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O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惮然若神人C.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1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 .请结合(乙)文中

10、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7 .

11、请解释下边加点的字。学而不思则罔()静以修身()遂成枯落()18 .翻译下列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19 .甲文中强调“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两句是:20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甲文选文侧重谈,乙文侧重在O21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故器

12、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日:“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鼓,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破。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一一(韩诗外传)(注解)鼓(qi):倾斜。宥(yo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iI):哪里,怎么。22 .论语是_(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2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O(2)择善而从之O(3)博学而笃志O(4)满则覆O2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孔子喟然而

13、叹日:“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_25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所受的启发。【甲】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

14、语八价)【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6 .在【乙】中,与【甲】文段第句意思最为接近的语句是(限填4个字),在【甲】中,与【乙】文段中划线句意义比较一致的一则是(限填序号)。27 .在【甲】中,谈及学习的语句有A.B.C.D.28 .请在【甲】中两则里任选一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夏日:“博学而驾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十则)(乙)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

16、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9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见贤思齐()饭疏食()(3)不义而富贵也()(4)百川东到海()30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仁以为己任A.以君之力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太医以王命聚之D.以尽吾齿33 .对以上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三则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B.(乙)诗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种写法被称作象征。C.(甲)文“逝者如

17、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乙)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表达了这种意思。D.(甲)文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乙)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出言警策,催人奋起。34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乙)诗前四句所表现的画面。(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回也!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见贤思齐焉,子日:“贤哉,回也!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子日:“饭疏食饮水,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子日:“士不可以

18、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则)(乙)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35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OA.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尽心竭力)B.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话语)C.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D.徒自抱贞心(白白地)3

19、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7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8.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A.尚思为国戍轮台B.腊之以为饵C.乡为身死而不受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9 .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OA.(甲)文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B.(乙)诗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C.(甲)文第三、四则赞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乙)诗中的“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表达了同样的意思。D.(甲)文运

20、用了语录体的形式,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乙)诗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40 .结合全诗,赏析“梢云耸百寻”一句。(甲)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

21、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注)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箧(qi4):书柜、书箱。薨(ho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41 .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OA.学而时习之普少习吏事B.可以为师矣及为相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D.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43 .翻译下面的句子。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4 .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甲)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日:“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日:“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

23、表敬意)。一似:很像。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4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3)不逾矩矩:(4)使子路问之使:(5)何为不去也去:4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47 .(甲)文讲述了学习方法和两个方面的问题;(乙)文中,孔子明白了的道理。48 .人物的精神品质体现在其言行中。(甲)文中的曾子、(乙)文中的孔子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24、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节选)(乙)回年二十有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回:颜回,又称颜渊。鲁哀公:鲁国国君。迁:转移。贰:重复。亡:通“无”。4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25、人不知而不愠()(2)不逾矩()(3)人不堪其忧()(4)二十有九()50 .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自吾有回,门人益亲。51 .(甲)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52 .(甲)文第则中孔子讲颜回“不改其乐”,称赞他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从(乙)文看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1. D(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快乐。B.第一个“焉”,作兼词时一般放动词末,句末。这里可译为“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L突然。D项,两个“

26、矣”都是助词。)2. C(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乙】文中“策”指竹简。)3. C(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4.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参考译文:(乙)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