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KC01000469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32讲授学时:16实验学时:O上机学时:O实践学时:16先修课程机械设计与创新、电工电子技术、PLC高级应用、传感器技术开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专业及招生类型)高职专科毕业生、五年一贯制高职毕业生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运动控制技术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高职专科毕业生、五年一贯制高职毕业生生源的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开设,培养学生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运动控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典型控制系统的基本应用与设计能力,区分运动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掌握机电控制系统中运动控制的常用分析方法及其调试方法
2、和控制器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典型机电设备控制的应用实例。运动控制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动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如自动机、生产自动线、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现代物流设备等)的工程应用、设计制造、调试维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岗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运动控制技术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机械设计与创新、电工电子技术、PLC高级应用、传感器技术等。后续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等。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运动控制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紧密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专项能力进行。我们对实践教学的总
3、体设计思想是:是以基于案例、资源库等项目作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运动控制技术课程的内容,特别是应用特点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基本达到课程专项应用能力目标要求。运动控制技术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围绕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实践内容。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应用能力为具体目标,让学生在现场或案例、项目等中进行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针对机电行业特点,以专项应用能力为目标,理实一体,实施“课堂与实践场所合一”教学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制订考核标准,针对每一个专项应用能力制订出考核指标和分值比重。(1)不强调自动控制的
4、高深理论,以理论够用为度,着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注重知识与技术的重新组合,将知识融入案例中,突出实用性。(2)精选应用实例,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合理分配知识点,考虑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将理论知识和重点内容融合到项目中,提高感性认识,培养应用思维。(3)以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并安排项目任务内容。二、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为:以能力为导向,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学做合一”,掌握理解运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的基本技术、专业技能和相关理论,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综合技术。培养从事项目运行活动的行为能力,培养项
5、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和能力。具体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能力目标(1)能读懂并说明运控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2)能掌握运控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的制图标准;(3)能设计直流控制系统方案;(4)能辨别直流电机铭牌;(5)能熟练选择直流电机;(6)能设计、选择直流控制电路;(7)能在闭环系统中选择、应用光电编码器;(8)能用控制理论分析直流调速系统模型;(9)能熟练应用PlD控制方法;(10)能设计交流调速系统方案;(三)能分析与选型交流电机;(12)能熟练分析与选型变频器;(13)能分析与选型断路器;(14)能分析与选型继电器、接触器;(15)能分析与选型变
6、压器;(16)能分析与选型开关电源;(17)能分析与选型按钮与指示灯。(18)能熟练应用PLC等控制器相应编程软件;(19)能熟练设置变频器参数并调试设备;(20)能进行交流调速系统联调。(21)能设计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方案;(22)能分析与选型步进电动机;(23)能分析与选型步进驱动器;(24)能熟练设置步进驱动器参数并调试设备;(25)能设计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方案;(26)能分析与选型伺服电动机;(27)能分析与选型伺服驱动器;(28)能熟练设置交流伺服驱动器参数并调试设备;(29)能分析与调试一般复杂程度的运动控制系统。(30)能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运动控制系统。2 .知识目标(1) 了解运
7、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概念、分类与特点;(2)掌握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应用;(3)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开环与闭环控制。(4) 了解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5)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物理概念与定律;(6)掌握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起停及调速原理与方法。(7)掌握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调速性能指标与常用PwM调速方法。(8)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分析与建立方法。(9)掌握光电编码器等检测器件的原理;(10)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PID控制方法。(三)掌握交流电机主流调速的原理;(12)掌握交流电机的分类、交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13)掌握交流电机的起停和调速原理;(14)掌握变频器的分类、变
8、频器的原理与应用方法;(15)掌握PLC的软件编程与调试方法;(16)掌握变频器的参数分类及应用;(17) 了解常见交流调速系统故障排除方法。(18) 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19)掌握步进电动机的分类、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及原理;(20) 了解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指标;(21) 了解步进驱动器的原理;(22)掌握步进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方法;(23)掌握步进驱动系统编程及调试方法。(24) 了解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应用。(25)掌握伺服电动机的分类、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及原理;(26) 了解伺服电动机的性能指标;(27) 了解伺服驱动器的原理;(28)掌握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方法;(29)掌握交流
9、伺服系统编程及调试方法。(30)掌握一般复杂程度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3 .素质目标(1)规范的机电设备安装的职业素质;(2)查阅资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作风。(3)善于自学、善于归纳分析、勇于创新。(4)良好的道德品质、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敬业精神。(5)严谨、全面、高效、负责的职业素质。(6)经济、安全、环保的职业素质。4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毕业要求包括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现代工具的使用、工程师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十个方面。本课程主要培养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现代工具的使用、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等方面的能力。三、课程内
10、容与要求1.项目一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支撑课程目标19)教学要求(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概念、分类与特点;(2)掌握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应用;(3)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开环与闭环控制。(4)理解运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概念与定律;(5)掌握直流电机起停与调速原理及方法;(6)理解直流电机调速性能指标;(7)掌握PWM调速原理与方法;(8)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的具体应用实例;(9)掌握运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与建立方法;(10)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方法;(三)掌握直流电机的机正确选择方法;(12)掌握PID控制原理与方法;(13)掌握直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1、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概念、分类与特点;(2)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应用;(3)运动控制系统的开环与闭环控制。(4)直流电机的应用及特点;(5)直流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6)常用的物理概念与定律;(7)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结构及分类;(8)直流电机的起动;(9)直流电机的制动;(10)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三)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指标;(12)PwM装置;(13)速度检测模块简介;(14)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认知;(15)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16)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17)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8)系统方块图;(19)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20)直流调速
12、系统的PlD控制;(21)直流电机的接线、运行与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运动控制系统组成;运动控制系统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直流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常用的物理概念与定律;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PwM装置;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直流调速系统的PlD控制。教学难点:直流电机的制动;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指标;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方块图;直流调速系统的PID控制。考核点与要求识记:运动控制系统概念、分类与特点;运动控制系统组成;运动控制系统
13、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直流电机特点;常用的物理概念与定律。领会:运动控制系统应用;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结构及分类;直流电机的起动;直流电机的制动;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指标;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直流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PWM装置;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方块图;直流调速系统的PlD控制;直流电机的接线、运行与分析。2.项目二交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支撑课程目标1020)教学要求(1)理解控制系统的电源相关知识及应用;(2) 了解交流电机主流调速的应用;(3)理解电气原理图绘制的标准。(4)了解交流电机的分类;(5)理解交
14、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6)掌握交流电机的起停和调速;(7)了解变频器的分类;(8)掌握变频器的原理与应用;(9)掌握开关电源的原理及应用。(10)掌握PLC的软件编程方法;(三)掌握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方法;(12)掌握系统联调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运控控制系统电源电路设计;(2)电机控制电路设计;(3)PLC输入输出控制电路设计;(4)交流电机的分类及应用;(5)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6)三相异步电机转矩与机械特性;(7)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与制动;(8)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9)三相异步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10)变频器的分类与现状;(三)变频器的基本原理;(12)变
15、频器的选型;(13)其他元器件的选型;(14)编程与调试;(15)变频器的设置与调试;(16)变频器的维护与检修。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电机控制电路设计;PLC输入输出控制电路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机转矩与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与制动;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三)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变频器的选型;编程与调试;变频器的设置与调试。教学难点:电机控制电路设计;PLC输入输出控制电路设计;三相异步电机转矩与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与制动;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变频器的设置与调试;变频器的维护与检修。考核点与要求识记:交流电机的分类;三相异步电机转矩与机
16、械特性;变频器的分类;变频器的参数。领会: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与制动;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三相异步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应用:运控控制系统电源电路设计;电机控制电路设计;PLC输入输出控制电路设计;变频器的选型;其他元器件的选型;编程与调试;变频器的设置与调试;变频器的维护与检修。3 .项目三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支撑课程目标2124)教学要求(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发展与应用。(2)掌握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方法;(3)了解步进电动机的分类;(4)掌握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原理;(5)理解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指标;(6)掌握步进驱动器的原理
17、与应用;(7)掌握PLC的软件编程及程序调试方法;(8)掌握步进驱动器的参数及应用方法;(9)掌握系统的联调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图;(2)设计I/O控制电路图;(3)步进电机的分类及特点;(4)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5)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运行特性;(6)步进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7)步进驱动器的选型;(8)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9)步进驱动器的参数设置;(10)常用步进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图;I/O控制电路图;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运行特性;步进驱动器的选型;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
18、步进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教学难点: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运行特性;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常用步进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考核点与要求识记:步进电机的分类及特点;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步进驱动器的参数。领会: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步进电动机的主要运行特性;步进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步进驱动器的选型。应用: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图设计;I/O控制电路图设计;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步进驱动器的参数设置;常用步进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4 .项目四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支撑课程目标2528)教学要求(1) 了解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应用。(2)掌握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
19、方案设计方法;(3)了解伺服电动机的分类;(4)掌握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及原理;(5)理解伺服电动机的性能指标;1 6)掌握伺服驱动器的原理与应用方法;(7)掌握编程软件的应用;(8)掌握交流伺服驱动器参数的设置与设备调试方法;(9)掌握伺服系统联调与故障分析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伺服电机驱动电路设计;(2)伺服系统I/O控制电路设计;(3)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点;(4)伺服电动机的应用;(5)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控制;(6)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技术指标;(7)交流伺服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比较;(8)伺服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9)伺服驱动器的选型;(10)程序设计与调试;(11)伺
20、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12)典型伺服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伺服电机驱动电路设计;伺服系统I/O控制电路设计;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技术指标;伺服驱动器的选型;程序设计与调试;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教学难点: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控制;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技术指标;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典型伺服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考核点与要求识记:伺服电机特点;伺服电动机的种类及应用;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技术指标。领会: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控制;伺服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伺服驱动器的选型;交流伺服
21、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比较。应用:伺服电机驱动电路设计;伺服系统I/O控制电路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典型伺服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5.项目五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支撑课程目标2930)教学要求(1)掌握运控控制系统总体性能要求和任务设计方法;(2)掌握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方法;(3)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与元器件的选择方法;(4)掌握程序设计过程与编译软件使用方法;(5)掌握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运控控制系统总体性能要求和任务设计;(2)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与元器件的选择;(4)程序设计和编译软件的使用;(
22、5)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与部件的选择;程序设计。教学难点:编译软件的使用;系统的调试。考核点与要求识记: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一般步骤。领会:运控控制系统总体性能要求和任务设计。应用: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与部件的选择;系统调试与故障排除。四、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点讲授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学时习题课线下总学时线上总学时其他项目1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任务1控制方案分析与电机选择1.1.1运控控制系统简介1.L2项目控制方案设计运控控制系统简介。结合中国制造发展,主要成就,教育学生坚持
23、四个自信”。2O211.1.3直流电机的应用及特点1.1.4直流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1.1.5常用的物理概念与定律1.1.6直流电机工作原理1.1.7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分类任务2驱动电路设计1.2.1直流电机的起动1.2.2 直流电机的制动1.2.3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追求性能优化,学会灵活变通,并追求卓越。11211.2.4 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指标1.2.5 PWM装置1.2.6 6电机驱动电路设计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分析利弊,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1121任务3直流电机的闭环控制与实施1.3.1闭环控制方案设计1.3.2速度检测模块简介1.3.3直流调速系统的
24、数学模型认知1. 3.4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1.3. 5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理论的重要性,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攻克难题。20221.3.6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3.7系统方块图1.3.8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1. 3.9直流调速系统的PID控制1.3. IO直流电机的接线、运行与分析PID控制。介绍PlD模拟和数字形式的发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弯道超车”,做到世界领先。1121项目2交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设计。体1121调试任务1控制方案设计2.1.1控制方案设计2.1.2电源电路设计2.1.3主轴电机控制电路设计2.1.4冷却电机控制电路设计2.1.
25、5强电控制电路设计2.1.6PLC输入控制电路设计2.1.7PLC输出控制电路设计现解决问题尝试多种方法,开拓创CWro任务2元器件的选型2.2.1 交流电机的分类及应用2.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2.2.3 三相异步电机转矩与机械特性2.2.4 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与制动交流电机的分类及应用。国情观念、民族团结、国际视野。11212.2.5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2.2.6三相异步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2.2.7变频器的分类与现状2.2.8变频器的基本原理2.2.9变频器的选型2.2.10其他元器件的选型变频器的分类与现状。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复兴而学习的责任和担当。1121任务3程序设计
26、与调试2.3.1PLC的I/O地址分配2.3.2程序设计2.3.3编程与调试2.3.4变频器的设置与调试2.3.5变频器的维护与检修编程与调试。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提升故障排除能力。0221项目3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3.1.1设计控制方案图3.1.2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图3.L3设计I/O控制电路图任务3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3.3.1PLC的I/O地址分配3.3.2梯形图设计3.3.3程序上传3.3.4步进驱动器的参数设置3.3.5常用步进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步进驱动器的参数设置。科学严谨、标准规范的治学与工作态度。1121任务2元器件的选型3.2.1步进电机的分类及特点3.2.
27、2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3.2.3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运行特性3.2.4步进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3.2.5步进驱动器的选型3.2.6其它元器件的选型步进驱动器的选型。科学严谨、标准规范;优胜劣汰,历练自我,成为强者。1121项目4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任务1控制方案设计4.1.1设计控制方案图4.1.2设计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图4.1.3设计I/O控制电路图任务3程序设计与调试4.3.1PLC的I/O地址分配典型伺服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培养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解决问题尝试多种方法,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团队合作。11214.3.2梯形图设计4.3.3程序下载4.3.4伺服驱动
28、器的参数设置4.3.5典型伺服驱动系统联调与分析任务2元器件的选型4.2.1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点4.2.2伺服电动机的应用4.2.3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控制4.2.4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技术指标4.2.5交流伺服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比较4.2.6伺服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伺服电机的铭牌分析与选型。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只要坚持就能胜利的信息。1121项目五自动冲压机床运动控制系统设计5.1运控控制系统总体性能要求和任务设计5.2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5.3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与元器件的选择方案设计。举一反三,能合并同类项、排列组合、统筹管理,从而做到有条不紊、提高效率。112
29、15.4程序设计和编译软件的使用5.5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系统调试。记录、总结和融会贯通能力;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提升故障排除能力。O221机动与复习复习过程。学会举112一反三、融会贯通,提升创新创造性学习与总结能力。合计16163216总计线下32学时,线上16学时五、课程实施2 .教学条件(1)软硬件条件校内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与多媒体(运控控制实训室)。建议按小班授课,配置多媒体综合实训室。配置一定数量(按2至5人一台)的运动控制系统装调实训设备,配置每组一台调试电脑,个人准备笔记本电脑,供课程项目理实一体化教学使用。学生所在的机械工程学院应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室,方便
30、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O(2)师资条件机电教学团队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大学教师资格,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具有自动控制、机电控制等运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背景,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3 .教材选用和建议(1)教材选用教材选用高职本科或应用型本科机电类教材,不要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的教材和高职专科教材。教材:甄久军、陈涛、马涛,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Mo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参考书目:熊田忠,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班华,运动控制系统EMO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阅读材料:无(2)
31、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所选用教材为项目化教学教材,打破了知识章节体系,理论融合到项目中,理实一体,适合于职业教育。但教材也有缺点,最后需要一个综合应用项目。参考书目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为应用本科教材,但不是项目化教学,有些地方也没有讲透彻。参考书目运控控制系统为老本科教材,理论性强、知识讲解透彻。所以三本书结合,以所选教材为主线,以两本参考书为辅助,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定能达到良好效果。4 .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力为导向,学生分成小组,理实一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完成和讲解储备知识、技术报告。5 .教学评价(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为
32、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过程考评、按照教学项目中学生的表现给学生进行打分、并记录。过程评价方式可以为:考勤+(综合)作业+实训(实验)过程+提问等方式。(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进行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综合评价方式,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3)评价手段和形式要体现多样化学期教学评价应该包括过程评价与应用能力评价,课程理论与应用综合评价两大部分。6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学习资料资源实训指导书、PPT、动画等多媒体材料。(2)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专业网站利
33、用。(3)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学习论坛、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学习从个人独自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4)课程资源的使用建议要遵照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制定工作任务单,理实一体。建议任课教师应在开学第一节课向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信息,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动性好;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各种教学资源的配合使用,不可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对教学课件应每年应有所更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六、其它说明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学生自行进行线上学
34、习,自行进行参考书内容的查阅。是否双语教学:否实践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1)设备采用220VAC电源,特别注意用电安全。(2)穿戴规定服装,严禁穿凉鞋、背心、短裤、裙子等进入实训场地。(3)使用绝缘工具时,认真检查工具绝缘是否良好。(4)停电作业时,必须先验电确认无误后方可工作。带电作业时,必须在教师的监护下进行。(5)仔细阅读每个部件的数据特性,注意器件安全规则。(6)安装各个部件时,保证底板平齐,否则要加垫片,以避免零件被损坏。(7)只有关闭电源后,才可拆除电气连线,(8)通电试验时,要首先经过教师检查,正确操作,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9)试运行时,不要再用手去触碰元件,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教学内容应该随电力拖动和运控控制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