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一、学习重点(一)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南方水稻:两宋时期,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辽夏金农业:辽夏金的统治者对农业也相当重视,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例如,辽在今内蒙古、辽宁等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西夏在河套地区弓I黄河水灌溉农田。1.经济作物茶树:宋元时期,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茶树的种植范围进
2、一步扩大,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茶叶产区。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南粮北运运河: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元朝运河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截弯取直,缩短了航程,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海运: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海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促进了南北物资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3、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这些地区的丝织品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如蜀锦以其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而闻名。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促进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毛纺织业:毛纺织业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毡毯、毡靴、毡帽等成为党项人的生活必需品。西夏的毛纺织产品以其质地优良、保暖性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1制瓷业宋代辉煌: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瓷
4、窑,如景德镇窑、龙泉窑、哥窑等。景德镇瓷器以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特点,闻名天下,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辽金元特色:辽金的制瓷技术也相当进步,辽的瓷器鸡冠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反映了契丹族的游牧生活;金的耀州瓷以青瓷为主,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远销海外。1.采煤业: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提高了金属冶炼的质量和效率。金的煤产量和使用也相当可观,煤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2造船业领先世界:宋朝时,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这些地区制造的海船规
5、模宏大,设计科学,结构坚固,能够适应远洋航行的需要。先进技术: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为造船提供了便利条件。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海船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增强了船舶的抗沉性。金还造出了撞冰船,适应了北方寒冷水域的航行需求。(三)商业的繁荣1商业城市的兴起唐宋元大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这些城市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商品种类丰富,吸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例如,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热闹的商业街,店铺、酒楼、茶馆等应有尽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东
6、京城的商业繁华景象。辽夏金城市:辽的上京、西夏的兴庆府和金的燕京,商业也都很繁盛。这些城市是各民族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1商业活动的变化突破时空限制: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人口聚集或流动性大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例如,北宋东京的马行街,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复开张,热闹非凡。乡镇商贸发展: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这些草市和市镇成为农村与城市之间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贸易媒介的变化交子出现:商业的繁荣促进了
7、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方便了商品交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纸币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纸币的广泛使用,减少了金属货币的使用量,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二、学习难点(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社会环境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相比之下,北方在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等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
8、工具。2 .自然条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3 .人口南迁因素: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提高了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南迁的人口还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4 .统治者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元朝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推
9、动了农业的发展。5 .民族融合因素: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技术传播等,丰富了经济发展的内容,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 .东晋南朝奠定基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 .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五代时期,南北方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持续南移。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3 .两宋时
10、期完成南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至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两宋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2 .元朝时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而采取的措施有()开凿会通河开凿通惠河开辟海运航线修筑驰道A.B,C.D.3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B,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11、C.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D.政府的大力推广4 .下列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于海南岛C.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D.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逐渐衰落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唐朝中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的是哪些地区?这句谚语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经济重心南移
12、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三)简答题1 .简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2 .说一说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四、答案(一)选择题1 .Do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主要是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等,不是水稻产量跃居首位的直接主要原因。占城稻弓I进推广、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种植技术提高都直接促进了水稻产量提升。2 .Ao元朝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航线,修筑驰道与南粮北运无关。3 .Ao商业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便促使“交子”出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是技术条件,不是主要原因,当时政府未大力推广。4 .Do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并
13、非衰落。5 .Co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二)材料分析题(1) “苏湖”指的是苏州和湖州(或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这句谚语反映了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3)启示: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重视人才,弓I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注重可
14、持续发展;要重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等。()简答题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粮食作物: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占城稻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辽夏金统治者重视农业,东北和西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经济作物:宋元时期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区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南宋后期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南方植棉逐渐普遍。粮食运输:元朝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开辟海运航线,便利南粮北运。1.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商业城市兴起: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众多商业城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辽的上京、西夏的兴庆府和金的燕京商业也繁盛。商业活动变化: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城市和乡村交通要道成为重要商贸区。贸易媒介变化: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元朝时纸币在全国作为主币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