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0.91KB ,
资源ID:50228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4年中学防溺水协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4年中学防溺水协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

1、2024年中学防溺水协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树立“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和“生命至上”的安全观念,深刻认识到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方案旨在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紧密协作,提升学生防溺水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避免溺水事故,确保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校园安全和谐发展。二、工作目标彻底根除因学校管理疏忽导致的学生溺水事故,确保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溺水安全防护网,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三、组织领导鉴于每年5月至10月为学生溺水高发时段,冬季则是滑冰溺水的危险期,溺水已

2、成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学校特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以期在关键时期发挥关键作用。领导小组架构:组长:XX(学校校长)副组长:XX、XX(副校长)成员:XX、XX、XX、XX、XX(各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职责:1 .深入学习并贯彻上级防溺水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强化防溺水教育管理。2 .发挥地方政府、社区、学校三方面协同作用,排查学校周边水域安全隐患,增设警示标识,确保学生上下学路线安全。3 .分析防溺水教育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四、工作措施(一)强化教育,注重实效1 .

3、集中教育:春秋两季召开全校师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大会,提高师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2 .主题班会:各班级每学期举办至少一次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进行宣誓签名,强化防溺水知识。3 .板报宣传:各班制作防溺水主题黑板报,图文并茂展示防溺水知识和技巧。4 .校园宣传:在校门、操场等醒目位置悬挂防溺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防溺水氛围。5 .家校合作:向每位学生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强化家长防溺水意识,收集回执并存档,确保信息传达到位。(二)加强管理,狠抓落实1 .课堂融合:将防溺水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利用晨午检制度,确保学生出勤率,利用上下学前的最后一分钟进行安全提醒。2 .重点关爱:

4、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安全指导。(三)家校联防,确保平安1 .家校沟通:通过定期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溺水风险,明确监护责任。2 .联合巡查:与社区合作,定期对周边水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校外安全。五、工作要求1 .资料管理:详细记录防溺水工作全过程,包括会议纪要、活动照片、宣传资料等,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2 .监督考核: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格按照规定追究责任,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六、工作评估与反馈1 .定期评估:每学期末,组织一次防溺水工作成效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师生、家长的反馈意见。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确保防溺水工作持续有效。七、总结与展望通过实施本方案,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防溺水教育模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