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2.13KB ,
资源ID:50489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劳动者之歌听课记录.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劳动者之歌听课记录.docx

1、劳动者之歌听课记录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者之歌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教材版本:冀美版二、教学过程记录(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展现不同劳动者辛勤工作场景的视频,视频中有建筑工人在高楼大厦间忙碌,农民在田野里耕种,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医护人员在病房中照顾病人等。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劳动者的辛苦与伟大。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劳动者之歌,开启对劳动者在美术作品中呈现的探索之旅。(二)知识讲解(10分钟)L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如米勒的拾穗者、列宾的伏尔加

2、河的纤夫等。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拾穗者描绘了法国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在田间拾穗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劳动的艰辛;伏尔加河的纤夫则展现了俄国底层纤夫们拉纤的沉重劳动场景,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2.讲解美术作品中劳动者形象的塑造方法,包括人物的姿态、表情、服饰以及周围环境的烘托等。例如在拾穗者中,画家通过描绘劳动者弯腰拾穗的姿态,专注的表情,破旧的服饰以及广阔的田野背景,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形象和劳动的场景。同时,介绍色彩在表现劳动者情感和劳动氛围方面的作用,如暗淡的色调可能用于表现劳动的沉重与辛苦,而明亮的色调则可用来体现劳动者的乐观与希望。(三)作品赏析(10分钟)1 .教

3、师再次展示多幅劳动者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赏析。在赏析一幅现代油画建设者时,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建筑工人的肌肉线条、坚毅的表情以及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正在建设的高楼框架,体会画家如何通过这些元素表现建设者的力量感和使命感。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某一幅作品中劳动者形象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感受。学生们积极交流,有的从人物刻画的细腻程度分析,有的从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角度阐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劳动者的尊重与理解。(四)创作引导(10分钟)1 .教师进行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绘画创作示范。以“校园劳动者”为主题,首先确定构图,将画面分为前景和背景,前景描绘校园清洁工在清扫校园道路,背景是

4、校园的教学楼和树木。然后用铅笔轻轻勾勒出人物的轮廓,注意人物的比例和姿态,如清洁工弯腰扫地的动作,身体的重心要把握准确。2 .接着刻画人物细节,画出清洁工的面部表情,表现出其专注认真的神情,再描绘其工作服和清洁工具。在色彩选择上,用较深的颜色表现工作服的耐脏,用明亮的颜色描绘校园的背景,形成对比,突出劳动者的形象。同时,教师展示如何用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物体的光影和质感,如在人物的背光面用密集的线条,受光面用稀疏的线条。(五)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确定创作主题,如“社区志愿者”“工厂工人”等,然后开始创作。有的学生专注于描绘劳动者的手部动作,以体现其劳动的细节;有的

5、学生则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烘托劳动者的形象,如在画农民时,添加田野里的庄稼和农具。2 .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对于人物造型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观察人物照片或实际人物,修改人物的比例和姿态;对于色彩搭配不协调的学生,教师提供色彩搭配的建议,如暖色调可表现劳动者的热情,冷色调可用于表现劳动环境的艰苦;对于构图不合理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调整画面元素的布局,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L学生们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想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运用的绘画

6、技巧。例如,一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社区志愿者作品时,讲述了如何通过志愿者帮助老人过马路的场景,用温暖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表现志愿者的善良和爱心。2.教师首先对学生们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表扬学生们对劳动者的关注和对绘画技巧的运用。然后,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作品的主题表达、劳动者形象的塑造、色彩运用、画面完整性等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提出一些共性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学生作品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加生动,一些作品的背景可以更加丰富等,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方向。(七)总结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了劳动者主题美术作品的

7、知识讲解、作品赏析、创作过程以及学生们的创作成果,强调劳动者是社会的基石,他们的形象和精神值得在艺术作品中不断歌颂和传承。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劳动者,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劳动场景和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文字内容创作一幅简单的素描作品,进一步加深对劳动者的认识和对美术创作的理解。三、教学优点1 .导入富有感染力:通过播放劳动者工作场景的视频,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者的辛苦与伟大,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课程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更有兴趣去深入了解劳动者在美术作品中的呈现。2 .知识讲解系统深入:从美术作品的展示到创作背景、人物塑造方法、色彩运用等知识的讲解,系统全面且深入细

8、致,使学生不仅能欣赏到经典作品,还能学习到作品背后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3 .注重实践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创作时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及时有效,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四、教学建议L在知识讲解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当地劳动者题材美术作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中劳动者形象的艺术表达,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 .在作品评价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角度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深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层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