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7 ,大小:1.22MB ,
资源ID:5134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会计计量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会计计量PPT课件.ppt

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第七章第七章 会计计量会计计量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会计计量的含义、模式与会计计量的含义、模式与内容内容 1流动资产计量流动资产计量 2固定资产计量固定资产计量 3收益计量收益计量 42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学习本章应掌握:学习本章应掌握:l1、会计计量的含义及其计量属性、会计计量的含义及其计量属性l2、会计计量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会计计量的原则和基本内容l3、掌握资产的计量方法、掌握资产的计量方法l4、掌握企业存货的盘存制度、掌握企业存货的盘存制度l5、掌握收益计量的依据与基本方法、掌握收益计量的依据与基本方法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第

2、第1节、会计计量的含义、模式与内容节、会计计量的含义、模式与内容 1.1 会计计量的含义会计计量的含义1.2 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模式1.3 会计计量的内容会计计量的内容 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1.1 会计计量的含义会计计量的含义l一、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F对经济交易与事项的价值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衡量对经济交易与事项的价值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衡量的过程的过程l会计计量的实质会计计量的实质F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揭示经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揭示经济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济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F国际会计准则认为:会计计量就是要计算和衡量资国际会计准则认为:会计计量就是

3、要计算和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要素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要素的数量变动,并确定其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金额。数量变动,并确定其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金额。F因此,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财务会因此,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财务会计过程的始终。计过程的始终。5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二、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的关系二、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的关系l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的前提和基础,会计计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的前提和基础,会计计量是会计确认的归宿。确认和计量的结果量是会计确认的归宿。确认和计量的结果都是由会计账户加以记录、并由会计报表都是由会计账户加以记录、并

4、由会计报表加以报告。加以报告。l三、会计计量的要素三、会计计量的要素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基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基本要素,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和运本要素,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和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计量模式。用,会形成不同的计量模式。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1.2 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模式l一、会计计量属性一、会计计量属性 F(一)会计计量属性定义(一)会计计量属性定义F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数量特性或外在表现形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数量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经济活动所表形的价值数量特性。也称式。是企业经济活动所表形的价值数量特性。也称作作“计量基础计

5、量基础”“计价标准计价标准”。F(二)计量属性内容(二)计量属性内容F1、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对于资产来说就是使其、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对于资产来说就是使其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发生的实际全部支出。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发生的实际全部支出。F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势:客观、可验证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势:客观、可验证7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F2、现行成本也称重置成本、现时投入成本,是指、现行成本也称重置成本、现时投入成本,是指在当时生产条件下和市场供应状态下,重新购置某在当时生产条件下和市场供应状态下,重新购置某项相同或类似持有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项相同或类似持有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F现行成本计量属性用于

6、对现有资产价值的重新计量现行成本计量属性用于对现有资产价值的重新计量和表述。和表述。F3、现行市价,现行市场交易价格,也称脱手价值。、现行市价,现行市场交易价格,也称脱手价值。是指处于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企业出售资产的市场价是指处于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企业出售资产的市场价格。企业资产的变现价值。格。企业资产的变现价值。F4、可实现净值、可实现净值“预期脱手价值预期脱手价值”,是指资产在企,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相应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相应现金流出后的净额。现金流出后的净额。F5、现值,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现值,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

7、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扣除相应现金流出现值后的净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扣除相应现金流出现值后的净额。额。8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F6、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F公允价值应用的理想条件是具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公允价值应用的理想条件是具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市场那个经济环境。市场那个经济环境。l二、会计计量单位二、会计计量单位F1、名义货币单位:指以面值表示的流通货币量度、名义货币单位:指以面值表示的流通货币量度单位,不考虑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单位,不考虑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化。F2、

8、不变货币单位,一般购买力单位:指以一般购、不变货币单位,一般购买力单位:指以一般购买力表示的货币量度单位,考虑了不同时期货币实买力表示的货币量度单位,考虑了不同时期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化际购买力的变化l三、会计计量模式三、会计计量模式l是指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方式是指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方式9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模式类型会计计量模式类型 计量属性计量属性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非历史成本非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可实现净值现值现值名义货币单位名义货币单位不变货币单位不变货币单位10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1.3 会计计量的内容会计计量的内容会

9、计计量的内容包括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两会计计量的内容包括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两项内容。项内容。l一、资产计价的原则和内容一、资产计价的原则和内容l(一)原则(一)原则F1、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计量属性 F2、保持资产计价方法的一致性、保持资产计价方法的一致性 l(二)内容(二)内容l重点主要是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的计量重点主要是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的计量1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收益决定收益决定F在经济学的角度看,利润实际是净资产期初期末的在经济学的角度看,利润实际是净资产期初期末的价值变动差额。价值变动差额。F会计学的视角看,利润取决于特定期间收入、费用会计学的

10、视角看,利润取决于特定期间收入、费用确认与计量的结果。确认与计量的结果。12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第第2节、流动资产计量节、流动资产计量2.1 债权资产计量债权资产计量 2.2 存货资产计量存货资产计量 2.3 流动资产计量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流动资产计量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2.1 债权资产计量债权资产计量l一、应收账款计量目的一、应收账款计量目的l1、应收账款计量的目的在于确定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计量的目的在于确定应收账款能够收回的实际数额即应收账款净额。能够收回的实际数额即应收账款净额。l2、坏账:是指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坏账:是指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11、l3、应收账款计价模式、应收账款计价模式F应收账款账面数坏账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账面数坏账应收账款净额l4、应收账款计量的核心问题、应收账款计量的核心问题F坏账的确认与计量坏账的确认与计量1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二、债权资产计量方法二、债权资产计量方法 应收账款净额(实际价值)的计量,应以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净额(实际价值)的计量,应以坏账损失数额的确定为基础,坏账损失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数额的确定为基础,坏账损失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下三种:F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F赊销净额百分比法赊销净额百分比法F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 15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一)应收账款余额

12、百分比法(一)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l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内涵、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内涵l企业应以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基企业应以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基础,估计可能的坏账损失占应收账款余额础,估计可能的坏账损失占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坏账率),来计算并确认坏账的百分比(坏账率),来计算并确认坏账损失数额的方法。损失数额的方法。l2、坏账损失的计量公式、坏账损失的计量公式F坏账损失数坏账损失数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坏账率坏账率l3、理论依据、理论依据F欠款越多,坏账越多欠款越多,坏账越多1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例题:某公司例题:某公司2007年年末应收账

13、款的账面年年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余额为2500000元,根据经验估计坏账损失元,根据经验估计坏账损失率为率为0.8%,则年么可能存在的坏账损失数,则年么可能存在的坏账损失数额为多少?额为多少?l坏账损失数额坏账损失数额=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坏坏账率账率=2500000 0.8%=20000元元l会计分录:会计分录:l借: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l 贷: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 2000017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二)赊销净额百分比法(二)赊销净额百分比法l1、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含义、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含义是指企业应以特定会计期间的赊销数额为基是指企业应以特定会

14、计期间的赊销数额为基础,根据企业过去的坏账程度估计每期的础,根据企业过去的坏账程度估计每期的坏账占赊销额的百分比,计算确定各会计坏账占赊销额的百分比,计算确定各会计期间可能的坏账损失额的方法。期间可能的坏账损失额的方法。l2、坏账损失的计算公式、坏账损失的计算公式F坏账损失数坏账损失数=当期赊销净额当期赊销净额坏账率坏账率l3、理论依据、理论依据F赊销越多,坏账越多赊销越多,坏账越多18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例题:某公司例题:某公司2007年度的赊销净额为年度的赊销净额为1000000元,前三年坏帐损失率为元,前三年坏帐损失率为0.1%,则则2007年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为多少?年可能发生的

15、坏账损失为多少?l坏账损失数坏账损失数=当期赊销净额当期赊销净额坏账率坏账率=1000000 0.1%=1000元元l借: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l 贷: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 100019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三)账龄分析法(三)账龄分析法l1、账龄分析法的含义、账龄分析法的含义账龄分析法就是根据每一项应收账款已欠账时间的账龄分析法就是根据每一项应收账款已欠账时间的长短来分别确定其坏账损失数额的方法。长短来分别确定其坏账损失数额的方法。l2、坏账损失的计算公式、坏账损失的计算公式F坏账损失数坏账损失数=(不同欠款期限的应收账款余额(不同欠款期限的应收账款余额相应的坏账率)相应

16、的坏账率)l3、理论依据、理论依据F欠款时间越长,坏账率越高欠款时间越长,坏账率越高F欠款时间越短,坏账率越低欠款时间越短,坏账率越低20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l1、直接转销法: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将其、直接转销法: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将其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l借: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l 贷:应收账款贷:应收账款l2、备抵法:平时分期计提坏账损失计入各、备抵法:平时分期计提坏账损失计入各期损益,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抵已提的期损益,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抵已提的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l借: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l 贷:

17、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2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2.2 存货资产计量存货资产计量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的准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的准备出售或耗用的各种货物,包括各类材料、备出售或耗用的各种货物,包括各类材料、产成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产成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存货计价包括以下两个问题:存货计价包括以下两个问题:l 1、取得存货的价值计量、取得存货的价值计量l2、期末持有存货与期内耗用存货的价值计、期末持有存货与期内耗用存货的价值计量量 22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一、一、取得存货的价值计量(初始计取得存货的价值计量(初始计量)量)2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18、一)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一)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l1、采购成本计算的目的:确定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计算的目的:确定各种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l2、采购成本构成、采购成本构成F买价(购货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交易价格)买价(购货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交易价格)F采购费用(采购材料发生的材料运费、采购费用(采购材料发生的材料运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材料保险费、专设装卸费、运输途中的材料保险费、专设机构经费、挑选整理费等)机构经费、挑选整理费等)2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3、成本费用计量基本原则、成本费用计量基本原则 F直接费用直接费用w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

19、购成本F间接费用间接费用w分配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采购分配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采购几种材料共同发生的费用几种材料共同发生的费用)w分配的标准可以是材料的重量、体积、分配的标准可以是材料的重量、体积、价格等,具体看费用计量的标准价格等,具体看费用计量的标准25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4、采购费用分配计算公式:、采购费用分配计算公式:l分配标准分配标准=采购费用总额采购费用总额/分配标准值和分配标准值和l以材料重量为分配标准为例:以材料重量为分配标准为例:l分配标准分配标准=采购费用总额采购费用总额/各种材料重量之各种材料重量之和和l个材料分摊的采购费用个材料分摊的采购费用=各材料重量各

20、材料重量分配分配标准标准l129页例题页例题2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二)、生产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二)、生产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l1、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构成F直接材料直接材料F直接人工直接人工F制造费用制造费用l2、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F直接费用直接费用w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F间接费用间接费用w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w分配标准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的发生具有与制造费用的发生具有“显著关系显著关系”的项目的项目例题例题126-127页页27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二、二、期末持有存货与期内耗用存货期末持有存货与期

21、内耗用存货的价值计量的价值计量l(一)存货盘存制度(一)存货盘存制度F含义含义w确定企业在某一时日(如期末)存货持有数确定企业在某一时日(如期末)存货持有数量的方法量的方法F方法方法w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w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28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1、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l含义含义F亦称亦称“账面盘存制账面盘存制”,指通过设置存货(如材,指通过设置存货(如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等)明细账户,逐日或逐笔料、产成品或商品等)明细账户,逐日或逐笔记录存货的收入和发出数,并随时记列其结存记录存货的收入和发出数,并随时记列其结存(持有)数量的方法(持有)数量的方法l存货结存数量计算公式存货结存数量计

22、算公式F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 期末期末结存数结存数l优点优点F能加强对存货的控制与管理能加强对存货的控制与管理例题:例题:130-131页页29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2、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l含义含义F定期盘存制称定期盘存制称“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它是在期末通过现场,它是在期末通过现场(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的结存(持有)数量,并据(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的结存(持有)数量,并据以计算存货耗用(或销售)数量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以计算存货耗用(或销售)数量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称之为有的称之为“以存计耗(或销)制以存计耗(或销)制”或或“盘存

23、计耗(或盘存计耗(或销)制销)制”l本期存货发出数的计算公式本期存货发出数的计算公式F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结存数本期发出数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结存数本期发出数l优点优点F可以简化核算工作量可以简化核算工作量例题:例题:131页页30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3、永续盘存制与定期盘存制的比较、永续盘存制与定期盘存制的比较盘存方法盘存方法工作量工作量对存货的监控作用对存货的监控作用使用范围使用范围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大大强强除了那些价值低廉、除了那些价值低廉、在管理上使用永续盘在管理上使用永续盘存制确有困难的存货存制确有困难的存货外,一般都采用永续外,一般都采用永续盘存制。盘存制。定期盘存制

24、定期盘存制小小弱弱价值低、品种杂、交价值低、品种杂、交易极其频繁的存货和易极其频繁的存货和损耗大、数量不稳定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的鲜活商品。3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二)期末持有存货与期内耗用存货的计(二)期末持有存货与期内耗用存货的计价方法价方法l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l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l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l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l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32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l含义含义F假设每个单位量的期末持有存货或耗用存货的实际假设每个单位量的期末持有存货或耗用存货的实际成本能够确知,并据此计算其实际价值的一种存货成本能够确知,并据

25、此计算其实际价值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计价方法l要点要点F逐一记录每一特定存货单位的取得价格逐一记录每一特定存货单位的取得价格F了解耗用或出售的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或批次)了解耗用或出售的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或批次),或者了解期末持有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或者了解期末持有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3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特点特点F存货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情形完全相同,存货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情形完全相同,存货成本价值比较准确存货成本价值比较准确F工作量大工作量大F适用于种类及数量较少且单位价值较大适用于种类及数量较少且单位价值较大的存货的存货F永续盘存制与定期盘存制的结果完全相永续盘存制与定期盘存

26、制的结果完全相同同3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l含义含义F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l要点要点F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F库存为后购进的存货库存为后购进的存货 l理解理解F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情形基本相符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情形基本相符F先进先出的成本流动是假设的流向,与存货的实际先进先出的成本流动是假设的流向,与存货的实际流动无关流动无关F两种盘存制度下对存货价值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两种盘存制度下对存货价值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35会计学基础第

27、七章会计计量3、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l含义含义F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l要点要点F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F库存为先购进的存货库存为先购进的存货 3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理解理解F是会计上计算存货成本的一种假设是会计上计算存货成本的一种假设F存货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可能脱节存货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可能脱节F两种盘存制度下对存货价值计算的结果两种盘存制度下对存货价值计算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37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4、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l含义含

28、义F按当期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持有存货及本按当期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持有存货及本期耗用或销售存货价值的方法期耗用或销售存货价值的方法l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本期可耗(可售)存货总成本本期可耗(可售)存货总成本本期可耗(可售)存货总数量本期可耗(可售)存货总数量=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成本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成本=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数量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数量加权平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均单位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期末存货数量加权平

29、均单位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8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5、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l含义含义F在结账日将持有存货的市价与其成本进行比较,在结账日将持有存货的市价与其成本进行比较,并选择较低者作为期末持有存货计量属性的方法。并选择较低者作为期末持有存货计量属性的方法。w如果期末持有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则存货按如果期末持有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则存货按市价计量市价计量w如果期末持有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则存货按如果期末持有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则存货按成本计算成本计算l注意注意F在这种方法下,存货的实际成本仍按前述个别计价在这种方法下,存货的实际成本仍按前述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

30、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确定计算确定39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2.3 流动资产计量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流动资产计量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息的影响 计量方法计量方法 资产信息资产信息 利润信息利润信息 决定决定 资产价值资产价值 影响影响 利润数量利润数量 影响影响40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第第3节、固定资产计量节、固定资产计量3.1 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模式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模式 3.2 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计量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计量3.3 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计量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计量4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3.1 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模式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模式 l1、

31、固定资产的含义、固定资产的含义F固定资产是企业作为生产条件、劳动工具的房屋、固定资产是企业作为生产条件、劳动工具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l2、固定资产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特点F使用期限较长使用期限较长F单项价值较高单项价值较高F使用中实物形态基本不变使用中实物形态基本不变 l3、固定资产的计价模式、固定资产的计价模式F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42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3.2 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计量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计量l1、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构成

32、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构成F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F包括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缴包括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缴纳的税金纳的税金l2、固定资产的某些后续支出会改变其原价、固定资产的某些后续支出会改变其原价4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3.3 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计量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计量l1、折旧的含义、折旧的含义F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步转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步转移掉的那部分价值移掉的那部分价值l2、折旧的原因、折旧

33、的原因F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l3、应计折旧总额、应计折旧总额F应计折旧总额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应计折旧总额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或:或:F应计折旧总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应计折旧总额原值预计净残值4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4、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折旧旧方方法法平均折旧法平均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 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平均法工作量平均法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45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固定资

34、产月折旧额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1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额原始价值原始价值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月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月折旧额原始价值原始价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12124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工作量平均法工作量平均法 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预计的工作量总数预计的工作量总数=单位工作单位工作量折旧额量折旧额月折旧额月折旧额=月工作量月工作量单位工作单位工作量折旧额量折旧额年折旧额年折旧额=年工作量年工作量单位工作单位工作量折旧额量折旧额47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 尚可使用年数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

35、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 1)2 2=年折旧率年折旧率某年折旧额某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该年折旧率该年折旧率48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年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年初账面净值折旧率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额年折旧率年折旧率=2 2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49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第第4节、收益计量节、收益计量 4.1 收益计量的理论依据收益计量的理论依据 4.2 收益计量模式收益计量模式 4.3 企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企业利润的计算方法 4.4 收益计量与资产计量的关系收益计量与资产计量的关系 50会计学基础

36、第七章会计计量4.1 收益计量的理论依据收益计量的理论依据l一、资本保全观念一、资本保全观念F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通过其经济活动,而使得其期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通过其经济活动,而使得其期末资本与期初资本保持一致的状况末资本与期初资本保持一致的状况F期末资本数期末资本数期初资本数,实现利润期初资本数,实现利润F期末资本数期末资本数当期费用,净收益(利润)当期费用,净收益(利润)w当期收入当期收入期初净资产,净收益(利润)期初净资产,净收益(利润)w期末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亏损期初净资产,亏损w基本模型基本模型:利润(收益):利润(收益)=期末净资产期末净资产 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52会计学

37、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4.3 企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企业利润的计算方法l1、营业利润的计算、营业利润的计算 F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营业税金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l2、利润总额的计算、利润总额的计算 F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l3、净利润的计算、净利润的计算 F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5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例例7-16l1、借:银行存款、借:银行存款540000l 贷: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540000l借:主营业务成本借:主

38、营业务成本 420000l 贷:库存商品贷:库存商品420000l2、借: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207600l 贷: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l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7600l借: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l 贷:库存商品贷:库存商品1400005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3、借:销售费用、借:销售费用 4000l贷:现金贷:现金 4000l4、借:销售费用、借:销售费用200000l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200000l5、借:预收账款、借:预收账款100000l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100000l 贷: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55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

39、计量l6、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8000l 贷:应缴税费贷:应缴税费 8000l7、借:银行存款、借:银行存款 200000l 贷:其他业务收入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000l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00l 贷:应缴税费贷:应缴税费 20000l 借:其他业务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 120000l 贷:原材料贷:原材料 1200005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8、借:现金、借:现金 10000l贷:其他业务收入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l9、借:应付利息、借:应付利息12000l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6000l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18000l10、借:制

40、造费用、借:制造费用l管理费用管理费用l贷:累计折旧贷:累计折旧l11、借: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6000l贷:现金贷:现金6000l12、借: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40000l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4000057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13、借:财务费用、借:财务费用3000l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3000l14、借: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4000l贷:固定资产清理贷:固定资产清理4000l15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39750l贷:应缴税费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应缴所得税3975058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计算营业收入计算营业收入=5400000+200000+20000

41、0+200000+10000=1150000l营业成本营业成本=420000+140000+120000=680000l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8000+20000=28000l管理费用管理费用=20000+4000+40000=66000l销售费用销售费用=4000+200000=204000l财务费用财务费用=6000+3000=9000l营业利润营业利润=1150000-680000-28000-66000-204000-9000=163000l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4000l利润总额利润总额=163000-4000=159000l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159000*25%=397

42、50l净利润净利润=159000-39750=11925059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4.4 收益计量与资产计量的关系收益计量与资产计量的关系l1、收入的计量结果直接体现在相应资产的、收入的计量结果直接体现在相应资产的计量结果上计量结果上 l2、费用的计量以相应资产的价值计量为基、费用的计量以相应资产的价值计量为基础础 l3、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特定、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特定期间企业的收益(利润)数额期间企业的收益(利润)数额 60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本章到此结束本章到此结束61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l153页页5题题l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8530

43、0-(1600-400)*1/6=l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年数年数折旧基数折旧基数折旧率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额累计折旧累计折旧额额185200-12006/21240002840005/21200003840004/21160004840003/21120005840002/2180006840001/21400062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年数折旧基数折旧基数折旧率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额累计折旧累计折旧额额1852002/62840028400285200-284002/618933.3347333.33385200-47333.332/612622.2259955.55485200-59955.552/68414.8168370.36585200-68370.36-12001/27814.82685200-68370.36-12001/27814.8263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64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65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66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67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