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9.54KB ,
资源ID:51861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法定传染病目录.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法定传染病目录.docx

1、法定传染病目录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共41种。传染病目录甲类ausE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潦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结核病、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筋膜炎、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密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

2、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痛、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发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隔离那空气飞沫生物媒介M:r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鞋套病毒性肝甲型、戊型急性期患者瞪性感染者+炎乙型、丙型、丁型急性和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麻痹麻疹患者+*十水痘水痘患者+4十-+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卜+土行髓灰质炎轻症瘫痪型患看和病毒携带者卜4+流行性出血域齿类动物、+热猫、猪、狗、家兔狂犬病患病或随性感染的犬、猫、家畜和野兽f土十伤寒、副伤塞患者和带曲者*+十细前性痢疾患界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土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4十+白喉患者和带菌者+一+*+百日咳患者、蹈性

3、感染者和带菌者卜+流行性脑脊筋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续)疾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生物媒介口r7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鞋套鼠疫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患者+鼠蚤+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患者+鼠蚤土+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患者+流行性感目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患者SARS患者+HIV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土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健康带毒的禽+注1:在传播途径一列中,“+”: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要传播途径。注2:在隔离预防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4、土”:工作需要可果取的防护措施;“”: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而传播。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疾病名称潜伏期隔离时间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平均)最短量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d15d*45d发病日起21d检按45d,每周查A1.T,观察期间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乙型6Od-9Od28d18Od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转.恢灾期不阴转者按病原携带者处理检疫180d,乙肝接触者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丙型60d15d18Od至A1.T恢复正常或血清ICVRNA阴转丁型至血洁HDVRNA及HDVAg羽转戊型IOd10d-75d发病日起3周检授75d麻疹8d-12d6d-

5、21d自发病日起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诊后IOd易感者医学观察21d,接触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水痘14d-16dIOd24d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医学观察24d流行性腮腺炎I1.d2Id8d30d自发病日起至21d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箔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d脊的灰质炎5d-14d3d35d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IOd,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医学观察35d,观察期间可用减毒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流行性出血热14d-21d4d-60d隔离至热退不需检疫狂犬病1周12周Id10年病程中应隔离治疗被可疑狂犬病或狼咬伤者医学观察并注射疫苗及免疫血清伤寒8d14d3d60d症状消失后5d起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d医学观察601副伤寒甲、乙6dIod2d15d医学观察15d副伤寒病Id3d2415d医学观察15d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