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1.25KB ,
资源ID:51910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教案.docx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描述地形、气候特征,了解黑土地及农业生产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图表资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及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保护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黑土地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分布。2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候等)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与发

2、展的影响,理解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概念等,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地图分析法:运用东北地区地形图、气候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读图用图能力,直观理解地理特征空间分布。小组讨论法:针对农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等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合作探究,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多媒体演示法:展示东北风光、农业生产图片视频,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帮助学生感受区域特色。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东北冰雪大世界、广袤黑土地、丰收农田等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这些震撼美景、富饶物产来自我国哪个地区?”引导学生回答,引出东北地区主

3、题,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新授(30分钟)1 .地理位置与范围展示中国政区图,圈出东北地区,引导学生描述其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20E135oE,40oN53oN)、海陆位置(地处中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东、北、西三面环山,与朝鲜、俄罗斯相邻),明确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强调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奠基意义。2 .地形特征切换至东北地区地形图,学生自主观察颜色、等高线分布,教师引导归纳:以平原、山地为主,西部大兴安岭、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部长白山环绕,中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广阔,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地形格局影响农业类型分布与交通布局。3 .气候特

4、点呈现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小组讨论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教师总结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低温冻害频发挑战农业稳定性,对比同纬度地区,分析气候差异成因,深化对区域气候独特性理解。黑土地与农业(20分钟)介绍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东北的肥沃馈赠,阐释其形成过程(有机质积累),展示黑土厚度、肥力数据图表,凸显土壤优势。结合农作物分布图,讲解玉米、大豆、春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适配:平原地势、夏季热量种玉米,高纬冷凉区植春小麦,山区坡地种大豆固氮养土;举例北大荒到北大仓开发历程,辩证探讨大规模开垦利弊,强调生态保护下农业

5、可持续发展路径。课堂小结(10分钟)与学生共同回顾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关键特征,梳理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全方位影响,绘制思维导图,强化知识关联,以抢答形式提问知识点,巩固记忆。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5-6道选择、填空题,如“东北三省濒临海洋有哪些”“黑土地分布的主要平原”等,检测知识掌握;给出“分析五常大米质优的自然原因”简答题,考查知识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后互评讲解错题。课后拓展(5分钟)安排学生课后收集东北特色农产品资料,制作手抄报,探究新兴农业模式(如观光农业)在东北实践案例,拓宽视野,为下节课分享交流做准备。五、教学资源教材、教案、教学课件(含高清地图、动态演示、图片

6、视频)、填充地图册、课堂练习题集、地理模型(东北地区地形),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分享资料、布置线上拓展任务。六、教学反思优点:教学方法多元结合,激发学生主动性,多媒体素材直观呈现区域魅力,小组讨论活跃氛围、深化思维;地图贯穿始终,有效培养读图技能与空间分析能力,知识讲解逻辑连贯,从自然到农业,紧扣人地关系主线。不足:课堂练习时间把控略紧,部分学生简答题分析不透彻;小组讨论少数学生主导,个别参与度低;拓展环节引导较宽泛,学生资料收集方向偏娱乐化,深度不足。改进措施:优化练习设计,分层设置难度,预留充裕讲解时间;小组讨论细化分工,教师加强巡视引导,鼓励全员参与;拓展任务前置指导,明确学术性、实践性要求,精准推荐资料源,提升探究质量,让教学更扎实高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