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4KB ,
资源ID:520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和谐与矛盾的关系研究论文.doc)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和谐与矛盾的关系研究论文.doc

1、和谐与矛盾的关系研究论文摘要:和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矛盾主要是指辩证思维下的矛盾,即对立统一。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达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这几对关系中的矛盾,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矛盾;和谐社会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靠科技 随着人类产生,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应运而生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这一矛盾也不断加深了,特别是科技革命以后到现代社会,矛盾表现更为明显。看似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充分,加之人们对自然

2、认识能力的限制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异化,进而给世人造成了科学技术是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加深的罪魁祸首的印象。 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科学技术越发达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这种能力的提高势必加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程度,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明显了。我们知道,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了改造自然的方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的。没有了科技的发展,一切好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失去其支撑、失去其基础。另一方面,从认识的角度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本质,摸清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服务,同时,科学技

3、术也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可以更便于人们制定相应制度以适应自然界的发展,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 总之,人与自然要达到和谐,到目前为止来看,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历史,如果要摒弃科学技术那将意味着近千年的人类文明的基础将被否定,这显然是偏激的,也是倒退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科学技术也将是空谈。因此,我们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与人的矛盾,靠道德 当前随着社会阶层的出现,利益主体逐渐多元化,利益矛盾也随之扩大,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现象

4、层出不穷。在这些不良价值观指引下,为一己私利,做伤天害理之事比比皆是,诚信和道德的缺失的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1997年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1995年是0.38,到90年代为0.458,另据有关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仍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1年为0.459,2002年为0.460。学者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推算我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由此可见,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不平等问题日趋严重,这引起广大处于中下层的社会成员的严

5、重不满,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出现逐渐增加的迹象,严重践踏了社会公正。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应当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三、人与社会的矛盾,靠法治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由此,不难看出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即法与利益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法的存在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是维系某种社会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从历史上来看,一个国家基本的社会制度都是借助法的力量法治,即对破坏或颠覆社会制度的行为加以惩罚以此来维护这个制度的稳定。在现代社会建设中,法以保障基本人权和约束公共权力为价值追求,为公共权力的获得、行使和运行确定基本的规则、程序,建立和维护宪政构架下的社会制度以及由此达到社会的稳定人与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3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