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0.85KB ,
资源ID:53291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对比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对比分析.docx

1、大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对比分析一、首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政策频出,科技信贷规模高速增长现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有赖于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首篇大文章意味着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2024年1月12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率先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提出

2、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4月7口,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的一致性得到保证。4月1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重点任务,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

3、力度。着力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企业等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科技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括结算、融资、投资顾问、风险管理等各种类型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2023年,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显示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基建、房地产和服务业等领域都

4、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工业领域尤其是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继续成为银行贷款的重点投放对象。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1.83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增速较各项贷款高出17.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12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此外,监管部门还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专营组织架构、专门风控制度、专业产品体系、专项考核机制,推动信贷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二、科技金融业务模式仍以科技

5、信贷为主,信贷结构更加优化长期以来,国有大行是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更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近期,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继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多家国有大行发力支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相关的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超过了平均增速。六大行中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最多,中国银行增速最高。工商银行2023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普惠、涉农等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超3.8万亿元,增量超8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量近9500亿元。两项贷款余额指标均位于六大行之首。中国银行主要业务

6、实现较快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2023年,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投向制造业的贷款、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4.35%、28.05%.30.94%,为超1.5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为六大行之首。农行融资供给创历史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仅次于中国银行。2023年,农行贷款总额22.6万亿元,年增量2.85万亿元;金融投资余额11.2万亿元,年增量1.68万亿元。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贷款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制

7、造业贷款余额2.95万亿元,增速28%;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1万亿元,增速5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规模突破2万亿元。建行积极加大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信贷投放。投向制造业的贷款2制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596.37亿元,增幅20.47%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4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510.31亿元,增幅45.25%6.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7.68亿元,增幅52.15%。科技贷款15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68.78亿元,增幅24.14%。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远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速,贷款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集团公司类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681.80亿元,增幅9.94%O其中,制造业中长期、绿色信贷、涉农贷款增幅分别为39.41%.29.37%s24.80%,均显著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幅。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1.2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1,12%,在对公贷款中占比较上年末提升2.56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专业服务体系。全年科技型贷款余额增速为37.65%,邮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服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8.38%.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