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8.06KB ,
资源ID:54409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源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源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1、序号事故情景可能造成的污染物主要应急处置措施1水环境污染事件(1)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2)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乙酸乙酯、乙醛、苯、甲:等。(3)重金属(主要为镉、汞、碑、铜、铅、锌、银、铭等)。(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查,查清导致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水体环境污染因子、化学品或含污染的废水进入河流或湖泊的位置、扩散到下游的位置及浓度变化情况等。(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企业或事发地各镇应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米取必要的堵漏、围挡、截污等措施,封闭雨水污水排口,修筑围堰,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继续蔓延扩散。(3)分析研判。专

2、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分析废水排入的河流或湖泊的污染程度,及对下游河流水质造成的污染,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污染清除等应急措施。(4)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附件3: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5)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I64-2004)等要求,对事故企业废水排污口、废水进入河流纳污口处、河流纳污口卜游、河流下游

3、饮用水取水口、河流下游农灌区取水口处等设置米样点,同时在河流纳污口处上游设置对照断面米样点;对湖(库)的采样点布设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按水流方向在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米样,同时根据水流流1可,在具上游适当距禺布设对照断面(点)。监测因子结合水质常规监测及企业的事故废水特征污染因子,主要为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乙酸乙酯、乙醛、苯、甲苯、重金属(镉、汞、神、铜、铅、锌、银、铭、六价铭)等。具体的采样点位及监测因子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确定。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随着稀释、扩散和沉降作用,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掌

4、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事故发生后,往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直至水体环境恢复正常。(6)对已造成跨县流域污染或可能造成跨县流域污染的,应在国家、省级相关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建立应急队伍通报机制、联合监测制度及联防联控制度,上下游实现同时监测、互交监测结果,同时监控污染物的迁移速率、浓度变化趋势等,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7)现场处置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的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合现场处置组的工作。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分别采取必要的隔离、吸附、打捞、转移异地处置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具体如下:1 )若发生石油类超标,应当投吸油毡、围油栏等应急设施,防止石油类向下游扩散

5、然后将围住的石油类拖往河岸,米用泵抽取交有资质单位处置;2 )若发生甲蛉、乙醇、内酮、乙酸乙酯、乙醛、苯、甲苯等环境污染时,其中乙醇、内酮、乙酸乙酯能溶于水中,可以采取投加活性炭、树脂吸附剂等进行吸附,减少水中乙醇、内酮、乙酸乙酯的浓度,少范围内可以米用泉抽取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置;乙醛、苯、甲米不溶于水,且具密度比水轻,可以采用吸油毡、围油栏等应急设施,防止乙醛、苯、甲苯向卜游扩散,然后将围住的乙醛、苯、甲苯拖往河岸,米用泵抽取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置。3 )若发生重金属超标,应当投石灰、苏打灰(Na2CO3)或碳酸氢钠(NaHCO3)等碱性药剂控制水质中的重金属,控制住重金属不扩散并将其沉降;也可

6、以投加重金属吸附剂进行吸附。添加水质处置药剂需在专家咨询组认同的情况下,报请县现场指挥部同意下实施,但是不得影响河流或湖泊周边的水产养殖。如米取上述应急措施后,仍不足以遏制事态发展时,应启动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由现场处置组倜度水体万染上游的水源,缓解水质污染情况,具体调水方案、水量、时间等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确定,直至污染物彻底清除,水质监测指标合格。(8)医疗救护。组织开展伤、病人员医疗救治、心理辅导;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9)后勤保障工作。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

7、警示标识,清理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制订实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资金、物资供应。(10)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11)后期工作。后勤保障组应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损害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做好环境修复、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全面

8、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将事件案件资料、损害评估报告等材料送交检察院追究肇事方相关责任。2大气环境污染事件情景煤气、天然气、氯气等气体;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包括HCL、HFsHzS等。(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直,查清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大气环境污染因子、大气扩散到周边大气环境敏感受体的位置及浓度变化情况等。(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企业或事发地各镇应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米取关闭源头W体阀门切断大W污染源的排放,喷淋消防水降低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等措施,防止大气污染继续蔓延扩散。(3)分析研判。专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

9、行分析研判,分析废气扩散到企业厂界外部或周边环境敏感受体的环境污染程度,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污染清除、应急监测、人员疏散等应急措施。(4)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5)现场处置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的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合现场处置组的工作。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分别采取必要的人员疏散等方法处置。具体如下:1)根据事故污染物类型可对受影响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等)发布健

10、康防护警示。2)疏散受影响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的人群,在疏散的路线上安排人员维持秩序,引导人员有序安全疏散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若事故发生在夜间,则应开启应急照明灯或使用其他照明设备),保证人员撤离至上风向方位,统计好人数,同时确保应急通道畅通。(6)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等要求,对大W的监测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局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

11、位置;针对企业大气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方面,应对大气环境污染的企业周边厂界设置、可能影响到的大气环境风险受体设置监测米样点,监测因子主要为事故废气特征污染因子,主要为煤包(主要为CO)、天然与、氯气、挥发性气体(HC1、H2S)等。具体的采样点位及监测因子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确定。(7)医疗救护。组织开展伤、病人员医疗救治、心理辅导;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8)后勤保障工作。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清理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加强现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

12、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制订实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资金、物资供应。(9)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出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女直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10)后期工作。后勤保障组应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损害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做好环境恢复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将

13、事件案件资料、损害评估报告等材料送交检察院追究肇事方相关责任。3危化品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情景(1)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苯、甲(2)酸碱类化学品(如盐酸、硫酸、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直,查清父通事故位置、事故原因、车辆装载化学品类型、储存量及泄露量。(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涉事车辆、车辆所属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车辆所属企业或事发地各镇应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米取必要的堵漏、围挡、截污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继续蔓延扩散。(3)氧化物、氨等。(3)分析研判。专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分析危险化学品的理

14、化生质、泄漏量及泄漏后进入的水体、农田情况及可能进一步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污染清除等应急措施。(4)后勤保障组应当赶往现场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警小标识,清埋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护道路交通秩序。(5)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6)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等

15、要求,对事故车辆周边、可能流入的农田、水体等设置污染物采样点,同时在事故现在周边明显未被污染的位置设置对照采样点。监测因子结合水体、农田常规监测项目及危险化学品的特征污染因子,主要为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苯、甲苯、酸碱类化学品、氧化物、氨等。具体的采样点位及监测因子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及事件具体情况确定。(7)现场处置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由应急处置组进行围堤堵截或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到安全地点。控制泄漏物后,即时对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对于陆地上液体泄漏物,常用的围堤有环型、直线型、V型等。如果泄漏发生在平地上,则在泄漏点的周围修筑环形堤。泄漏发

16、生在斜坡上,则在泄漏物流动的下方修筑V型堤。泄漏物沿一个方向流动,则在具流动的下方挖掘沟槽。如果泄漏物是四散而流,则在泄漏点周围挖掘环型沟槽;对于水中液体泄漏物,用水泵抽出收集,对于油类可用围油栏和吸油材料收集。对于大型液体泄漏,收容后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待进一步处置。必要时可在下游构筑围油栏等拦截、分流受污染水体。针对不同的泄漏物,应采取的应急处置如下:1)石油类、丙酮。小量泄漏时,用沙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堰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挥发性W体的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17、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为: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2)甲醇、乙醇。泄漏时不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进行堵漏。喷水能够减少甲醇、乙醇蒸发,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合,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后的废水收集后运到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大量泄漏时,建围堰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后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防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火火结束。灭火剂为: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3)苯、甲苯。发生泄漏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

18、行堵漏。可用雾状水扑灭小面积火灾,保持火场旁容器的冷却,驱散蒸汽及溢出的液体,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或沙土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后运到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时,建围堰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后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剂为: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4)硝酸、硫酸、氢氟酸、盐酸等酸性化学品。小量泄漏时,可将泄漏液收集至可密闭容器中或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回收物应安全处置。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堰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

19、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5)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性化学品。小量泄漏时,用干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收集运至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6)氧化物。泄漏时应该不能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进行堵漏。应当对氧化物进行覆盖,防止挥发或四处扩散,收集回收至废物处理场所。7)氨。泄漏时应该不能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进行堵漏。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喷雾状水溶解、稀释漏出气体,防止气体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如果液态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关闭时可浸入水中。高浓度泄漏区,可以喷稀盐酸(对人体尢害)进行吸收。消防措施:在确保安全

20、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水枪或水炮扑救,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时应当立即撤禺。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抗溶性泡沫。(8)医疗救护。组织开展伤、病人员医疗救治、心理辅导;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9)后勤保障工作。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警小标识,清埋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加强现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制1实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并做好后续

21、安置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资金、物资供应。(10)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11)后期工作。后勤保障组应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损害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做好环境修复、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将事件案件资料、损害评估报告等材料送交检察院追究肇事方相关责任。4固体废物环境污染事件情景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22、一般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主要为炉渣、钢渣、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废石膏、脱硫灰等。危险废物主要为:腐蚀性(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查,查;青固体废物转移及倾倒的位置、固体废物类别、毒理性、倾倒量及环境污染范围。(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采取必要的堵漏、围挡、截污等措施,控制住固体废物,避免其渗滤液排入周边水体及农田。(3)分析研判。专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根据描述情况判定事件级别、预警级别及提出应急处置技危险废物、毒性危险废物、易燃性危险废物、反应性危险废物、感染性危险废物等5种,具体危险废物名录详见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术方案建议

23、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4)现场处置组封锁固体废物可能污染的农田或水体等区域,对倾倒的固体废物进行查处和管理,对实施倾倒或非法处置等行为的人员予以控制,并查处涉事相关工具,如运输固体废物的车辆等。(5)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6)属性鉴别。委托相关的危险废物鉴别专家,采取现场经验鉴别、或通过便携式检测仪鉴别、或通过采样进行实验分析,鉴别出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若属于危险废物,则应当鉴别危险废物的理化生质,确定危险废物是否属十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及感染性等一种或多

24、种理化性质。(7)应急监测。应急监测组依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s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等要求开展应急监测。根据危险废物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主要采样点为危险废物泄漏处可能污染到的农田、土壤及水体等范围。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结合土壤常规监测项目、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固体废物理化。生质等制定具体监测因子,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县现场指挥部。(8)一

25、般固体废物现场污染处置。在一般固体废物堆放处周围修筑环形堤进行IB堵,用雾状水喷淋减少恶臭气体扩散,盖以塑料膜避免雨淋,防止渗滤液排入周边水体及管网中,通知相应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到现场运走处置。一般固体废物应采取密闭运输,控制运输坏出一次污染,处置完毕后用雾状水喷淋,并处置残留物,降低环境污染及减少蚊虫滋生风险。应急处置期间设置雨水收集池、防护棚等应急设施。(9)危险废物现场污染处置。根据泄漏的危险废物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及感染性等化学性质,实施拦截、收集、稀释、中和等措施进行处理,主要分为几类:1)腐蚀14危险废物处置:应急处置人员应戴防毒面具,穿耐酸碱工作服;用水、砂土扑救,防止危险

26、废物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用泡沫、雾状水喷淋覆盖抑制挥发性气体的产生。对危险废物进行围堵、收集,并通知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到现场收集处置。2)毒性危险废物处置: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收集毁损容器或泄漏物;必要时用泡沫、抗醇泡沫喷淋覆盖、抑制有毒气体产生;喷雾状水抑制、改变有毒与体流向;禁止喷水处理泄漏物或将水喷入危险废物容器或堆放处,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周边农田。3)易燃14危险废物处置:小量泄漏时,进行TB堵,通知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到现场收集处置。大量泄漏时,进行甚!堵、收集,防止一次事故的发生。若该类危险废物遇火源发生火灾时,可用泡沫、干粉扑救、砂土扑救。尽量避免用消防

27、水扑救,鉴于部分危险废物(比如废矿物油)密度比水小,当用水扑救时,可能造成易燃性危险废物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若泄漏物是四散而流,则在泄漏点周围挖掘环型沟槽,然后收集、转移。4)反应性危险废物处置: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禁止触及毁损容器或泄漏物。小量泄漏时,用千土、干砂或其他不燃材料覆盖后,盖以塑料膜以减少扩散和避免雨淋,通知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到现场收集处置。大量泄漏时,用干土、干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覆盖后,盖塑料膜减少扩散和避免雨淋,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周边农田。5)感染性危险废物处置: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避免皮肤接触漏损的物质、或吸入有毒W体,对泄漏品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泄

28、漏物进入水体、周边农田。通知卫生部门或相应应急处置单位运走处置后,对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O(10)医疗救护。组织开展伤、病人员医疗救治、心理辅导;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11)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制订实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资金、物资供应。(12)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三制造社会恐慌

29、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13)后期工作。后勤保障组应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损害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做好环境修复、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管控及应急管理,特别是靠近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县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将事件案件资料、损害评估报告等材料送交检察院追究肇事方相关责任。公开方式:主动公开抄送:县纪委,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委工作部门,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各群团组织,省、市驻县各单位。和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2月21日印发(共印180份)-24-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