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陪餐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中小学陪餐工作管理,确保学生在校用餐的安全、营养和卫生,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制度。陪餐工作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用餐体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第二章制度目标1 .保障安全:确保学生在校用餐的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2 .提升营养:通过合理的陪餐管理,促进学生健康饮食,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3 .培养习惯:通过陪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文明用餐意识。4 .增强沟通: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第三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陪餐工作,包括但不限
2、于:1 .中小学食堂日常陪餐;2 .校外组织的集体用餐活动;3 .学校开展的特殊节日、活动期间的陪餐工作。第四章相关法规及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 .中小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3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通知第五章陪餐人员的责任与义务陪餐人员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家长志愿者等。每个班级应选定至少一名陪餐人员,确保在用餐期间有专人负责。4 .2陪餐人员的职责1 .监督食品安全:负责检查饭菜的外观、味道和卫生状况,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2 .指导用餐行为:引导学生文明用餐,提醒学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浪费。3 .记录反馈:对学生用餐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
3、反馈给学校食堂及相关部门。4 .处理突发情况:在用餐过程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如学生过敏、呛咳等情况。第六章陪餐工作流程1 .制定陪餐计划:每学期初由学校食堂与班主任共同制定陪餐计划,明确陪餐人员及时间安排。2 .培训陪餐人员:对参与陪餐的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用餐礼仪和应急处理措施。3 .2实施阶段1 .陪餐人员签到:陪餐人员在用餐前签到,记录在册,以备后续管理与评估。2 .监督用餐:陪餐人员在用餐期间,负责监督学生的用餐情况,确保学生按时就餐、文明用餐。3 .记录反馈:用餐结束后,陪餐人员需填写用餐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用餐情况、食品质量及存在的问题。4 .3整理阶段1
4、总结反馈:陪餐人员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用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向学校反馈。2 .问题处理:对于在陪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食堂、校领导反映,并进行整改。第七章监督与评估机制7.1监督机制1 .定期检查:学校应定期对陪餐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及陪餐人员的执行情况。2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征求家长对陪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 .2评估机制1 .定期评估:每学期对陪餐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内容包括陪餐人员的工作表现、学生的用餐情况及食品安全状况。2 .结果反馈: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陪餐人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和指导。第八章附则1 .制度解释:本制度由学校食堂与教务处共同解释。2 .实施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所有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3 .修订流程:如需修订,需由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并及时通知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结语通过制定和实施陪餐工作制度,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环境,培养他们的良好饮食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陪餐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