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给出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L夏启起兵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A.甘誓B.召诰C.禹刑D.汤刑2 .商朝商王之下的最大司法官被称为()。A.司徒B.司寇C司马D.司空3 .西周时期德的内涵核心是()。A.敬天B,厚土C孝祖D.保民4 .审讯中的五听制度最早形成于()。A.夏B.商C.西周D.秦5.人有小罪,非雷,乃惟终中的惟终”是指人A,过失犯罪B.故意犯罪C偶犯D.惯犯6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G德主刑辅学说D
2、三纲五常学说7 .汉朝把向被告人及家属宣读判决书称为()。A.读鞫8 .乞鞫C.爱书D.语书8 .将八议制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正式载于律文的是()。A.周礼B.九章律C.曹魏律D.唐六典9 .首次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法律是()。A.魏律B.晋律C唐律D.宋刑统10 .疑罪从轻及从无的观念最早出现在()。A.西周B.春秋C.秦D.西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1 .中国法起源的途径主要有()。A.刑起于兵B.祭祀产生的礼C.习惯法D.氏族首领个人特权12 .以下属于商朝的
3、罪名的有()。A昏墨贼B.颠越不恭C.弃灰于公道D.不从誓言13 .秦律的主体部分包括()。A.秦律十八种B.效律C.秦律杂抄D.法律答问14 .唐律对犯罪权贵减免刑罚或适用特殊审理程序的制度包括()。A议B请C.减D.赎15 .唐朝被审人确有重大冤抑而不被平反,可以向皇帝直诉的形式包括()。A.挝登闻鼓B.邀车驾C.上表D肺石之制16 .以下属于封建制五刑的有()。A徒B.笞C.副D.鞭17 .下列关于经济社会的法律观念与制度中,能够体现中国古代仁政爰民思想的有()。A.轻税思想B.均田思想及制度C.优抚弱势群体的观念与制度D.重视官员道德的思想及制度18 .大清新刑律设置的主刑有()。A死
4、刑B,无期徒刑C.有期徒刑D.罚金19 .唐律规定的禁止结婚的情形包括()。A.同姓同宗B.有血缘关系的尊卑之间C.与逃亡妇女之间D,良贱之间20 .夏代监狱的名称有()。A姜里B.圜土C.夏台D均台三.判断正误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1 .廷杖在中国古代出现时间较早,东汉、北周时就有皇帝当廷刑杖大臣,隋唐时期偶用,到明朝成为常制。答案V22 .充军刑最初是作为死刑减死的替代刑,后来还作为徒刑的加等刑。答案V23 .元朝条格是刑事法律,断例是非刑事法律。答案x24 .辽、西夏、金在法律思想上的共同特征是:各依本俗,唐法为宗,参的宋制,融合
5、国俗与汉法。答案V25 .开皇律所定徒刑为五等,分别为:一年、二年、二年半、三年、三年半。答案26 .明朝在化外人法律适用上采用属人主义为主,属地主义为辅的原则。答案x27 .元朝是第一次把诉讼作为专门法律独立立法的王朝。答案V28 .中国的传统律学着眼于实用,是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的特色。答案V29 .大清会典又称作五朝会典,包括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咸丰五朝所修的会典。答案x30 .唐律中规定的回避情形有:婚姻关系,师生关系。答案V四、名词解释体题共4介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 .阿党附益罪:阿党附益罪是汉代的一项罪名。阿党指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反
6、而和诸侯勾结,以之为是,为阿党;附益指中央朝臣外附诸侯,为附益。32 .重罪十条:即后世封建法典的十恶,始于北齐律。它是将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的名例律,强调这十种犯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33 .监候:监候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刑罚制度,即对判处斩刑或绞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而是暂时监禁,等候秋审或朝审复核。34活卖:活卖是中国古代田宅买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出卖人在保留对所卖田宅的某种回赎权利的情况下,将田宅出卖给他人。五.问答题体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5 .简述中国近代对西方民法制度的移植与调适。答:清末时期移植:1907年开始编纂大清民律草案,主要参考
7、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制定的日本民法典,同时也借鉴了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制度。调适:在亲属、继承等篇章中,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礼教民俗的内容,如服制、宗桃继承等,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定妥协。但因清朝灭亡,该草案未正式施行。北洋政府时期移植:以大清民律草案为基础,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了民国民律草案,继续借鉴西方大陆法系民法的原则和制度,如物权、债权等规定。调适: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对一些法律概念和制度进行了本土化的解释和应用,但整体上未完成全面系统的调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移植:1929-1931年,陆续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采用了德国民法的编制体例和许多重要制度,
8、如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结构,同时也吸收了瑞士、日本等国的民法内容。调适:在亲属编中,对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婚姻权利等,但在一些具体规定上仍保留了部分传统习俗的影响,如在继承制度中对宗桃继承观念的部分保留。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植:在民事立法思想和一些具体制度上受到苏联民法的影响,如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控在民法中的体现,重视公有制经济的保护等。调适: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苏联民法模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如在土地制度等方面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确立了土地公有制等制度。中国近代对西方民法制度的移植与调适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不断探索和适应
9、的过程,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法律理念和制度,又努力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和文化传统相结合,为中国现代民法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6 .试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可为当代法律借鉴的内容。答:一、法律思想方面L德主刑辅,礼法结合:中国古代强调道德教化与法律惩罚相结合,以道德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如唐律疏议开篇就体现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当代法律可借鉴这种理念,在注重法律强制力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通过道德的引导作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2 .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古代法律中存在一些体现对民众关怀的规定,如矜老恤幼原则,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法律适用
10、上给予一定的宽宥。当代法律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立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二、法律制度方面L家族本位的法律规范:古代法律重视家族伦理关系,以家族为单位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权利义务,如亲亲相隐制度,一定程度上允许亲属之间在某些犯罪行为上相互隐瞒而不被追究法律责任。当代法律在处理一些家庭纠纷、亲属关系等问题时,可以适当考虑家族情感和伦理因素,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2调解息讼的纠纷解决机制: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以调解为主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民间调解、官府调解等多种形式。这种机制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纠纷,减少
11、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当代社会可以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的发展,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减轻司法负担,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三、法律实施方面L以吏为师,重视法律职业群体培养:古代中国重视法律官吏的培养和选拔,要求官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以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当代法律建设同样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应加强法律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3 .法贵有恒,强调法律稳定性:古代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如唐律在较长时
12、间内保持了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稳定,使得社会成员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当代法律也应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频繁修改法律,使民众能够更好地学习和遵守法律,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四、法律文化方面4 .法不阿贵,追求法律平等:中国古代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虽然在封建专制社会难以完全实现,但这种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具有积极意义。当代法律应坚决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身份地位、财富多寡,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确保法律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体现。4,和谐无讼,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古代社会倡导和谐无讼的法律文化观念,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当代社会可以在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借鉴这种和谐理念,引导公民通过合法、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营造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