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乡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一、工作目标1 .打造灵敏高效的基孔肯雅热监测网络,做到疫情早察觉、早预警、早处置,为防控工作争取先机。2 .对乡镇内基孔肯雅热病例实行规范化的全程管理与转运,完善救治环节,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出现。3 .深入推进乡镇环境治理与蚊虫防控工作,精准找出并清除蚊虫滋生的地方,降低蚊虫数量,从根本上阻止疾病的传播。4 .开展多样化、全方位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基孔肯雅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民参与防控的良好局面。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指挥部1 .指挥长:指挥长姓名,统领乡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全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和详细
2、计划,妥善处理防控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对整体防控工作承担主要责任。2,副指挥长:副指挥长姓名,辅助指挥长开展各项工作,推动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配合,及时向指挥长反馈防控工作的进展情况。3成员:由乡镇卫生院医疗科、预防保健科、健康教育科、后勤科、行政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构成。严格依照自身职责,认真执行防控工作指挥部的各项决策,全力做好本部门的防控相关事务。(二)病例诊疗与转诊组L组长:病例诊疗与转诊组组长姓名,组织制定乡镇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规范和转诊准则,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和安全转运,保障诊疗工作的质量。2 .成员:由乡镇卫生院经驹丰富的全科医生、护士组成。负责对乡
3、镇内有发热(体温38。C)且伴随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严格筛查,对疑似病例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快速转诊,同时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健康指导和随访服务。(三)疫情监测与信息报送组1 .组长:疫情监测与信息报送组组长姓名,构建并完善乡镇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体系,制定严谨的疫情信息上报制度,组织开展疫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及上报工作。2 .成员:由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信息管理员组成。每日精准收集乡镇内的病例信息、蚊虫密度监测数据等,进行汇总分析,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送疫情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四)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组1 .组长: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组组
4、长姓名,制定乡镇防蚊灭蚊和环境整治的具体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蚊虫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做好家庭防蚊措施。2 .成员:由后勤科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保洁人员组成。定期对乡镇的公共区域、绿化带、下水道、积水容器等进行清理和消杀,消除蚊虫生存的环境;向居民宣传防蚊灭蚊知识,发放防蚊用品,指导居民做好家庭内部的防蚊工作。(五)健康教育与宣传动员组L组长:健康教育与宣传动员组组长姓名,制定乡镇基孔肯雅热健康教育和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成员:由健康教育科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组成。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
5、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知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六)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组L组长: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组组长姓名,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和管理,确保防控工作所需的药品、器械、防护用品、消杀药品等物资充足供应,同时做好乡镇卫生院的后勤保障工作。2.成员:由后勤科、财务科工作人员组成。根据防控工作的需求,及时采购和储备各类物资,建立物资台账,严格物资的发放和使用管理;保障乡镇卫生院的水电供应、设备维护等,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三、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内容L病例监测:重点关注乡镇内出现发热(体温38。C)并伴有皮疹或
6、关节疼痛的患者,详细询问其发病前12天内的旅行经历、是否被蚊虫叮咬过、是否与类似病例有过接触等流行病学史。2.蚊虫密度监测:在乡镇合理设置多个蚊虫监测点,定期监测蚊虫密度,详细记录蚊虫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及时掌握蚊虫的活动规律和密度情况。(二)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对符合监测条件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报告,填写基孔肯雅热病例监测登记表。对于疑似病例,及时采集血液标本送往上级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2 .蚊虫密度监测:运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指数法等科学方法进行监测。每周对监测点监测一次,及时汇总和分析监测数据。(三)报告流程1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基
7、孔肯雅热病例后,要在2小时内通过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并同时告知当地疾控机构和乡镇防控工作指挥部。2 .疫情监测与信息报送组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日报表,按要求上报给上级部门。如果发现有聚集性病例或疫情有暴发的趋势,要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响应。四、病例管理与转诊(一)病例管理1 .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要指导其进行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为发病后7天或者直到体温恢复正常。隔离期间,患者要避免外出,做好家庭防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后将病毒传播给他人。2 .医务人员每天对居家隔离的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其体温和症状变化,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治疗建议。如果患者病情加重,要及
8、时协助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二)转诊流程L对于疑似或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关节疼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重症表现,或者乡镇卫生院不具备救治条件,要立即启动转诊程序。3 .转诊前,医务人员要与接收医疗机构沟通,说明患者的病情和诊断情况,确保转诊过程安全、顺利。同时,填写基孔肯雅热病例转诊单,随患者一起转诊。五、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一)环境整治1 .定期组织乡镇环境大扫除,彻底清理公共区域的垃圾、杂草和积水,消除蚊虫滋生的场所。重点对下水道、排水沟、垃圾桶、绿化带等容易积水的地方进行清理和疏通。2 .督促乡镇居民做好家庭内外的环境清理,及时倒掉花盆、水缸等容器里的积水,定期清
9、洗饮水机、空调托盘等,防止蚊虫滋生。(二)防蚊灭蚊措施1.在乡镇公共区域定期进行消杀,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洒蚊虫,重点对绿化带、垃圾桶周边、下水道等蚊虫较多的区域进行消杀。每月至少开展2次消杀工作,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期适当增加消杀次数。2-向乡镇居民发放蚊帐、蚊香、电蚊拍等防蚊用品,指导居民正确使用防蚊设施,做好家庭防蚊工作。在乡镇的公共场所,如活动室、宣传栏周边等,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六、健康教育与宣传(一)宣传内容1 .基孔肯雅热的基本常识,包括传播方式、发病症状、易感染人群等。2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方法和措施,如防止被蚊虫叮咬、清理蚊虫孳生地、及时就医等。3 .乡镇防控工作的进展
10、和成果,提高居民对防控工作的认识和支持。(二)宣传方式1 .在乡镇宣传栏设置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专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2 .借助乡镇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相关信息。3 .举办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居民现场讲解和解答疑问。4 .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确保每个家庭都能了解到相关信息。七、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1 .物资储备: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组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消杀药品等。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和更新,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2 .物资调配: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
11、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组合理调配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及时送到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和关键岗位。建立物资调配审批制度,规范物资调配流程,保证物资使用合理、安全。3 .后勤保障:后勤科做好乡镇卫生院的后勤保障,包括水电供应、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等。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八、培训与演练1 .培训计划:防控工作指挥部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I。培训内容涵盖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等知识和技能。2 .演练方案:防控工作指挥部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演练方案,定期组织疫情防控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疫
12、情监测与报告、病例管理与转诊、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健康教育与宣传、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检验并提高防控工作的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九、督导与评估L督导机制:防控工作指挥部建立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督导机制,定期对各工作组、各部门的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内容包括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物资储备和调配情况、疫情监测与报告情况、病例管理与转诊情况、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情况、健康教育与宣传情况等。3 .评估指标:防控工作指挥部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防控工作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疫情发生率、重症率、死亡率、疫情处置及时率、蚊虫密度下降率、居民知晓率、居民参与率
13、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和措施。十、附则1 .本方案由XX乡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指挥部负责解释。2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XX乡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职责分工表组别职责负责人成员防控工作指挥部统筹防控全局,制定策略计划,解决重大问题指挥长:指挥长姓名乡镇卫生院医疗科、预防保健科等部门负责人病例诊疗与转诊组制定诊疗和转诊标准,指导相关工作开展组长:病例诊疗与转诊组组长姓名乡镇卫生院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护疫情监测与信息报送组建立监测体系,做好信息收集与上报组长:疫情监测与信息报送组组长姓名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信息管理员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组开展环境清理和消杀,指导家庭防蚊组长:防蚊灭蚊与环境整治组组长姓名后勤科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保洁人员健康教育与宣传动员组开展宣传活动,提局居民防控意识组长:健康教育与宣传动员组组长姓名健康教育科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组负责物资保障和后勤工作组长: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组组长姓名后勤科、财务科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