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小学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S背景阐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为发热、关节剧痛、皮疹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球已有众多国家报告过该疾病的本地传播病例,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过输入性病例引发的聚集性疫情。对于中心小学7-13岁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皮肤暴露机会多,被蚊虫叮咬的概率相对较高;虽然相较于幼儿,他们能一定程度表达自身不适,但在症状初期仍可能描述不清,存在延误诊治的风险;且小学班级学生数量较多,集体活动频繁,人员接触密切,一旦出现疫情,极易快速扩散。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
2、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发生与传播,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二、工作目标设定1 .认知普及: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宣传活动,使全体教职工100%掌握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等核心防控知识;85%以上的学生能准确说出至少3种防蚊方法,如涂抹驱蚊液、穿长袖衣裤、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等;家长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o2 .监测响应:建立高效的监测与响应机制,从发现疑似病例到完成报告的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在4小时内完成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3 .环境控制:将校园内的布雷图指数严格控制在2的水平,各类积水清理覆盖率达到100%,
3、成蚊密度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从源头上切断蚊虫滋生和传播病毒的链条。4 .应急处置:若出现单一病例,在36小时内完成疫点的全面消杀工作,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确保不出现续发病例,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三、组织领导架构(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的防控工作。具体成员及职责如下:1 .组长:校长姓名职责:作为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的决策与部署。定期与上级教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最新的防控政策和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每月组织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人力、物资等
4、资源需求问题,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推进。1 .副组长:副校长姓名 职责:协助校长开展日常防控工作,对各项防控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校长汇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每学期组织至少2次应急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1核心成员 校医:姓名(持公共卫生执业证)。职责:负责对全校师生进行病例排查,每日密切关注师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做好师生健康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与分析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向教职工和学生普及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和技能,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 教导主任:姓名。
5、职责: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编写防蚊健康教育课程教案。统筹安排各班级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班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控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防控知识。 后勤主任:姓名(持有害生物防制证)。职责:全面管理校园消杀团队,科学合理安排消杀工作的时间、范围和频次。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与管理,定期检查物资的库存和质量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各类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充足且符合使用标准。班主任。职责: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仔细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体温、皮肤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学生。做好学生缺勤追踪工作,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详细记录原因,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
6、同时向校医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日常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健康状况,宣传防控知识,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家庭防控工作。学生会代表:姓名(各年级1名)。职责:协助老师在学生中开展防控宣传工作,及时反馈学生对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课间、午休等时段,提醒同学注意防蚊,发现校园内有积水等蚊虫滋生隐患及时向老师报告。四、防控措施细则(一)监测与报告体系1 .病例监测校医室配备高精度红外线额温枪(误差0.2C)、清晰的皮疹比对图谱、详细的叮咬痕迹记录表格以及基孔肯雅热症状自查表,为病例监测提供准确、便捷的工具。实行四级预警机制:学生体温在37.3-37.5C时,启动蓝色预警,班主任加强观察并每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7、体温在37.5-38C时,启动黄色预警,将学生送至校医室由校医进一步观察;体温在38-39C时,启动橙色预警,校医对学生进行详细检查并通知家长;体温39C或伴有皮疹、关节痛等症状时,启动红色预警,校医立即联系家长,协助将学生送往定点医院诊治,并做好相关记录。 对于红色预警病例,执行三问三查制度。询问学生发病前14天的旅居史、接触史以及家庭周边蚊虫情况;检查学生全身皮肤是否有皮疹(包括隐蔽部位)、关节是否有触痛、精神状态是否良好,以便准确判断病情。1健康监测 启用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家长每日早晨通过系统上传学生体温等健康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班级和年级健康报表,方便校医和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8、 班主任采用“望、闻、问、切”四步法进行晨检(此处“切”指触摸额头感受体温)。望,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等;闻,留意学生是否有异常呼吸气味;问,询问学生有无身体不适、睡眠及饮食情况;切,触摸学生额头判断体温是否正常。晨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班主任实时录入健康管理系统,校医及时跟进。 设立独立的健康观察室,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用品、口罩等物资。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学生,立即安置在健康观察室,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等待家长接送或进一步处理。学生离开后,及时对健康观察室进行全面消毒。1 .疫情报告明确报告路径:班主任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校医报告;校医核实后迅速向校长汇报;校长接到报告后,按规定在1小
9、时内分别向疾控中心和教育局报告。报告内容包含15项核心信息,即病例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学号等)、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就诊情况、诊断结果、旅居史、接触史、在校活动轨迹等,确保信息完整准确。配备专用疫情报告手机,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确保手机畅通。手机存储疾控中心、教育局、医院等相关部门及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紧急联系方式,保证紧急情况下信息传递及时无误。(二)疫情处置流程1 .分级隔离 确诊病例:学校协助家长联系定点医院,为确诊学生办理住院隔离手续。同时,收集病例的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病历资料,妥善存档,为后续疫情分析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疑似病例:安排疑似病例居家隔离7天,由
10、校医每日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体温及健康状况,社区医生定期上门进行健康检查。 密接者: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包括同班级学生、同宿舍同学、共同就餐人员、一起参加课外活动的同伴等。对密接者实施7天健康监测,班主任每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其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通知校医并协助就医。1 .流调配合为流调人员提供详细的学生活动轨迹图,标注学生在教室、食堂、操场、图书馆等场所的活动路线、停留时间及接触人员,助力流调人员快速排查感染风险。整理发病前10天的学生考勤记录、课堂座位表、食堂就餐座位记录、课外活动分组名单等资料,确定风险时段和风险人员,为流调工作提供全面数据支持。1 .分区管控 核心区(
11、病例班级及宿舍):对病例所在班级及宿舍实施停课停宿48小时措施。班级内的课桌椅、门窗、地面等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消毒;书籍、文具等物品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宿舍内的被褥、衣物等进行暴晒或消毒处理;空气进行全方位紫外线消毒。 警戒区(同年级及同楼层):限制同年级及同楼层班级之间的人员流动,取消跨班级的集体活动。每日增加至4次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在楼层出入口设置防蚊设施,如防蚊纱门、灭蚊灯等。 监控区(全校):加强全校范围的消杀工作,增加消杀频次。在学校出入口、教学楼大厅等位置设置防蚊液供应点,为师生提供便利。在校园公告栏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引导师生做好自我防护。1 .媒介防控成蚊消杀
12、采用多种方法杀灭成蚊。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按12%氯菊酯0.6mlm3的比例对校园空旷区域、绿化带等进行喷雾消杀;对建筑物墙壁、门窗等表面采用滞留喷洒方式,使用3%漠富菊酯处理;对草丛、灌木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采用热烟雾消杀,确保消杀效果。幼虫控制:对校园内的积水容器投放毗丙酸缓释剂,按015g升水的比例投放,每周检查并补充,抑制蚊虫幼虫生长。定期清理各类积水,从源头上控制幼虫滋生。(三)环境治理行动1 .积水清理 将校园划分为8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备清理工具包(吸水海绵、疏通器、防蚊网、垃圾袋等),明确责任教师和学生负责人,每日对责任区内的积水进行巡查清理。 建立积水隐患排查台账,重点关注操
13、场排水沟、花坛积水、雨水井、空调外机托盘等易积水部位。每周三对清理后的积水隐患部位进行拍照存档,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积水及时清理。 对校园内的积水容器进行改造利用,如将废弃水缸改造成小型水景(安装循环水泵避免积水)、将塑料桶钻孔后用于种植花草等,既消除积水隐患,又美化校园环境。1 .卫生管理严格执行生活用品清洁消毒制度。学生的水杯每日由个人清洗后,统一进行高温消毒;教室地面、课桌椅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食堂餐具采用蒸汽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公共卫生间每两小时清洁消毒一次。食堂落实防蚊六规范:食材全部密封存放;垃圾桶加盖并每日清理消毒;每15M安装1盏灭蚊灯;操作台面每餐后及时清理擦拭
14、门窗安装防蚊纱网并每周检查;排水系统安装防蚊闸,防止蚊虫进入。1 .生态防蚊在校园绿化带、操场周边等区域种植驱蚊草、薄荷、艾草等具有驱蚊功效的植物,形成生态防蚊带。安排专人定期对这些植物进行养护管理,确保其生长良好。按照每400E安装1台的标准配置二氧化碳诱捕器,实时监测校园内蚊虫密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杀计划和防蚊措施。(四)宣传教育活动1 .分层培训教职工:每两周组织一次防控知识培训,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识别与判断、消杀设备的规范操作、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后进行考核,确保教职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干部:每月开展一次防控工作培训,使其
15、了解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以便在学生中更好地发挥带头和监督作用。1 .学生活动 低年级(1-3年级):开展防蚊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蚊子危害的认识和防蚊方法;组织观看防蚊动画片,在生动有趣的情节中学习防蚊知识。 中年级(4-5年级):举办防蚊知识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制作过程中加深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理解;开展“防蚊小窍门”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防蚊方法。 高年级(6年级):组织“基孔肯雅热防控”主题辩论赛,围绕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等话题进行辩论,提高学生对防控工作的思考和认识;开展校园防蚊隐患排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治理中。1 .家长沟通 每学期召开不少
16、于3次线上家长会,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解答家长疑问,强调家庭防蚊的重要性,如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安装纱窗蚊帐、给孩子使用安全的驱蚊产品等。 通过家长微信群,每周推送4-5条防控小贴士,内容包括季节性防蚊要点、孩子被蚊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基孔肯雅热的症状识别等。及时回复家长的咨询,保持良好沟通。 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介绍学校的防控工作安排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并请家长签字确认回执。五、附件:职责分工表部门/人员职责概述具体工作内容校全面1.整体规划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重要决策。2.与上级长统筹教育、卫生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传达和落实防控政策。3.
17、协调学校各部决策门资源,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每月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副协助L协助校长处理防控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2.监督检查各校管理部门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向校长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组织开展长与监应急演练,提升教职工应急处置能力,每学期至少2次。督校医专业防控执行1.负责开展防控知识培训L定期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2.每日对师生进行健康监测和病例排查,做好健康信息统计分析。3.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联系家长并协助送医,指导校园消毒工作。4.收集和整理疫情相关资料,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汇报疫情情况。后勤任物资与环境保障1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和管理
18、确保物资充足、合格。2.组织开展校园环境清理和消杀工作,合理安排消杀时间和范围。3.维护校园防蚊设施和消毒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监督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和防蚊工作。教导任教学与宣传组织1.组织编写适合不同年级的防蚊健康教育课程和教案。2.指导班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将防控知识融入教学。3.协调安排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的时间与场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4.收集各班级防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班主任班级防控管理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做好记录和上报。2.在班级内开展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防控意识和能力。3.做好班级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班级环境整洁。4.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督促家长配合做好防控工作。5.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校医报告,并协助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学生会代表学生群体协助1.协助老师在学生中宣传防控知识,提醒同学做好防蚊措施。2.收集学生对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3.参与校园积水清理和防蚊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4.在集体活动中协助维持秩序,引导同学遵守防控规定。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