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7.68KB ,
资源ID:580695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

1、1.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一、防控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员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2025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已报告多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学校作为特殊的人群密集场所,存在宿舍、教室、食堂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且师生日常户外活动较多,极易成为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区域。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登革热则由登革病毒所致,重症病例可出现休克、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两种疾病均无特效治疗药物,防控的核心在于切断蚊虫传播链。为筑牢校

2、园健康防线,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二、防控目标1 .蚊虫防控目标:校园内蚊虫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安全值),重点区域(如宿舍区、食堂周边)布雷图指数不超过3,彻底清除阳性孳生地。2 .知识普及目标:通过分层分类教育,确保学生对两种疾病的核心预防知识知晓率达100%,教职工知晓率达98%以上,家长知晓率达90%以03 .疫情处置目标:建立“1小时响应、2小时核查、4小时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单个病例出现后48小时内控制疫情扩散,杜绝聚集性疫情发生。三、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全面负责防控工作的战略决策与资源调配;副组长为分管后勤与德育的副校长,分

3、别负责防控措施落地与师生宣教工作;成员涵盖教务处、学工处、后勤保障处、校医院、各院系负责人及年级辅导员。领导小组实行“双周例会+应急会商”制度:双周例会总结防控成效、优化工作流程;出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启动应急会商,同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二)专项工作小组1.孳生地治理专班由后勤保障处主任牵头,成员包括物业保洁团队、绿化养护人员及学生志愿者。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校园划分为8个责任区,每个区域配备3名专职消杀员与5名学生巡查员。每日对下水道、排水沟、空调冷凝水托盘等“隐蔽性积水点”进行排查,建立积水点整改台账,实行“发现-清理-复查”闭环管理。每周五开展“全校灭蚊日”活动,组织师生参与翻盆倒罐,

4、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缓释型灭蚊幼剂。1.健康监测中心以校医院为核心,校医担任组长,各院系辅导员、班级生活委员为成员。开发“校园健康监测系统”,实现晨午检数据实时上传、异常症状自动预警。校医负责制定症状鉴别手册,对发热(体温238。C)伴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的师生进行初步筛查,疑似病例立即启动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查。辅导员每日17点前汇总班级因病缺勤情况,重点追踪“无明确病因的发热病例”。1.宣传教育矩阵德育处牵头组建由生物教师、校医、心理辅导员构成的宣教团队。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内容: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发卡通版防蚊小卫士手册;为教职工开设“蚊媒防控微课堂”;向家长推送家庭防蚊指南电子刊。打造

5、线上+线下”宣传阵地:校园网开设“防疫专栏”,每周更新疫情动态与防控知识;在宿舍楼、教学楼设置“防蚊知识角,摆放驱蚊产品使用样板;利用食堂电视播放防蚊公益短片。1,应急物资储备库由后勤保障处物资管理科负责,建立“三级储备机制”:一级储备(日常用量)包括100O升高效低毒杀虫剂、500套防蚊纱窗、2000片驱蚊贴;二级储备(应急用量)含500套防护服、300支体温枪、100O瓶手消毒液;三级储备(应急扩备用量)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协议,确保4小时内补充2000件应急物资。每月对储备物资进行清点,临近保质期的物资优先用于日常消杀,确保物资周转效率。四、防控措施(一)环境消杀精细化管理1 .孳生地清除

6、标准 硬底化处理:对校园内坑洼地面、闲置空地进行混凝土硬化,坡度不小于3%,防止积水。 容器管理:废弃轮胎钻孔改造成花盆或集中销毁;垃圾桶加盖并每日清空,底部垫置防漏托盘。 水体治理:景观池安装循环过滤系统,每周投放一次苏云金杆菌(BTI),定期打捞落叶等杂物。1 .消杀作业规范时间安排:室外消杀选择清晨5-7点或傍晚18-20点(蚊虫活动高峰),室内消杀在放学后进行。区域重点:宿舍床底、衣柜后方等阴暗处采用滞留喷洒;食堂后厨、卫生间等潮湿区域使用热烟雾机消杀。药物轮换:每月更换一次杀虫剂种类(如氯菊酯与澳鼠菊酯交替使用),避免蚊虫产生抗药性。(二)分层宣教体系构建1 .学生教育必修课融入:在

7、生物、健康教育等课程中设置2课时的蚊媒防控专题,采用案例教学法解析疫情传播链。实践活动:开展“防蚊小发明”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防蚊装置;组织“校园孳生地排查”志愿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积分奖励”。1 .教职工培训入职培训:将蚊媒防控知识纳入新教职工入职考核内容,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岗位演练: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疑似病例处置演练”,考核内容包括症状识别、隔离流程、信息上报等。1 .家校协同家长课堂: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举办线上家长课堂,邀请疾控中心专家讲解家庭防蚊要点。共享机制:通过家长群实时推送校园消杀计划,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每月环境检查。(三)健康监测全链条覆盖1 .晨午检流程优化学生

8、端:采用“宿舍长一生活委员-辅导员”三级上报制,宿舍长每日7:00前在系统上传同宿舍成员体温;生活委员汇总班级数据,8:30前提交辅导员。教职工端:校医院在办公楼、院系办公室设置10个体温检测点,教职工每日上下班各测一次体温并记录。1 .病例筛查机制校医院设立发热诊室,配备蚊媒传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对疑似病例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与属地疾控中心的“绿色通道”,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由疾控中心进行专业流调,学校配合开展轨迹排查。(四)个人防护精准指导1 .场景化防护指南 课堂场景:靠窗座位安装防蚊纱窗,课间开窗通风时关闭纱窗。 运动场景:体育课安排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学生穿透气长袖运动服

9、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宿舍场景:推广使用蚊帐,定期检查床沿缝隙,避免蚊虫进入。1 .防护用品发放新生入学时发放“防蚊礼包”(含驱蚊液、防蚊贴、知识手册);雨季来临前为绿化工人、保洁员等户外作业人员配备防蚊帽、驱蚊手环。五、应急处置流程(一)病例响应分级1. 一级响应(单例疑似) 校医院立即将患者转至隔离观察室,穿戴二级防护装备采集标本送检。 消杀专班对患者活动轨迹涉及区域(如教室、宿舍)进行强化消杀,重点区域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辅导员对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行健康监测,连续7天每日测温2次。1 .二级响应(单例确诊) 启动应急会商机制,1小时内上报教育局与疾控中心。 配合疾控中心划定疫点范

10、围,对密切接触者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发放健康监测告知书。 暂停疫点周边50米内的聚集性活动,食堂实行错峰就餐,避免人员密集。1 .三级响应(聚集性疫情) 经疾控中心评估后,报请教育局批准暂停线下教学,启动线上授课预案。 对疫点进行封闭管理,专业消杀团队开展全方位终末消毒,连续3天检测布雷图指数,达标后方可解除封闭。 心理辅导组开通24小时热线,对隔离师生进行情绪疏导。(二)停课与复课标准 停课条件:14天内同一宿舍区出现3例及以上关联病例,或布雷图指数连续3天超过10。 复课评估:最后一例病例治愈后7天内无新发病例,且校园布雷图指数连续2天低于5,经疾控中心验收合格方可复课。六、保障机制1

11、经费保障设立专项防控资金,年度预算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的3%,用于物资采购、人员培训、专业消杀等开支,实行专款专用,审计部门每季度进行专项审计。2 .考核问责将防控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未按要求开展孳生地清理导致布雷图指数超标的责任区,扣减该部门年度绩效分10%;对瞒报、漏报疫情信息的个人,按学校规章制度严肃处理。3 .技术支撑与当地疾控中心建立“一对一”技术帮扶关系,每月邀请专家到校指导1次,对消杀效果进行专业评估,动态优化防控方案。4 .长效管理将蚊媒防控纳入校园精细化管理体系,制定校园防蚊标准操作流程(SOP),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防控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根据疫情变化及上级要求适时修订。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