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防控方案一、防控目标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通过科学防控措施,将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01。以下,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院内其他人员零交叉感染,维护医院医疗秩序稳定,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二、适用范围覆盖医院所有科室与人员,含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儿科等)、医技科室(检验科、影像科等)、行政后勤部门(办公室、财务科等),涉及患者入院挂号、诊疗、住院、出院全流程,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环境维护等辅助环节。三、组织管理I.防控领导小组架构 组长(院长):审批防控方案,统筹资源调配,决策重大防控事宜。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协助组长工
2、作,监督部门任务执行,定期汇报进展。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每周一上午10点前提交防控周报,含病例数、消杀次数、物资消耗等内容。I.部门职责 医务科:每月组织1次全院诊疗规范培训及闭卷考试,合格率需100%;建立多学科会诊绿色通道,响应时间2小时。 护理部:制定护理人员防护操作手册,要求护士熟练掌握7步洗手法等技能,每月抽查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培训。 院感科:3名专职监测人员每日采样检测隔离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次日上午9点前反馈结果。 预防保健科:专人每日登录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下午4点前完成病例上报,与辖区疾控中心每日1次电话沟通。 药剂科:建立药品库存预警机制,抗病毒药物库存低于30天用量时自
3、动触发采购,48小时内补货到位。 设备科:每周抽检防护用品,发现1件不合格产品即追溯整批来源并销毁。 后勤保障科:划分12个消杀责任区,各配1名专职消杀员,每日记录消杀数据,科长每周审核签字。 临床科室:科室主任为防控第一责任人,发现疑似病例30分钟内上报院感科并启动隔离流程。四、防控措施1 .监测与预警病例监测:发热门诊设专用登记本,记录患者体温(精确至0lC)、皮疹部位、关节疼痛程度等;检驹科对疑似病例标本“优先检测”,6小时内出结果。环境监测:每周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虫密度,指数5时启动强化消杀,频次增至每日2次。1 .隔离管理患者隔离:确诊患者安置于单独隔离病房,病房通风良好,有防
4、蚊设施及蚊帐;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后调整。医务人员防护:接触患者时按“口罩一帽子一隔离衣一手套一护目镜”顺序穿戴防护装备,脱卸按反向进行,脱后立即手消毒。1.消毒清洁 环境消毒:含氯消毒剂浓度控制在500-1000mgL,消毒后用试纸检测残留浓度,达标方可使用;紫外线灯累计使用100o小时必须更换,记录存档。 医疗器械消毒:手术器械按“清洗一酶洗一超声清洗一灭菌”流程处理,灭菌后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合格需重新处理并记录原因。 患者用品消毒:衣物洗涤水温60,时间30分钟,晾干后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数20CfU/cm?;餐具单独清洗,煮沸或高温消毒。1 .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性废物用双层包装袋密封,
5、鹏颈式打结,贴“两热感染性废物”及产生时间标签,转运与暂存人员双人核对签字。暂存间设温控系统,保持18-22C,每日用臭氧消毒机消毒1次,每次2小时。1 .蚊媒控制 每周三、周六开展全院环境整治,清理屋顶积水、花盆托盘等孳生地,科室负责人拍照存档并上传至防控工作群。 用0.05%氯菊酯溶液,采用“空间喷雾+滞留喷洒”方式消杀,空间喷雾时关窗30分钟,滞留喷洒后记录作用面积及持续时间。L培训教育 新入职人员完成8学时“两热”防控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在职人员每季度参加4学时复训含最新防控指南解读。 制作宣传手册在门诊大厅、病房走廊摆放,每周安排护士进病房宣讲1次,每次15分钟。1 .应急物资储备建
6、立物资台账,“先进先出”管理,防护用品有效期不足3个月的单独存放并标“优先使用”。备用发电机停电后5分钟内启动,保障隔离病房、检驹科等关键区域供电,燃油储备满足72小时运行。五、应急处置1 .病例响应:发现疑似病例,接诊医师立即填写应急报告表上传医务科,医务科1小时内组织会诊,确诊后2小时上报当地卫健委。2 .隔离管控:对病例所在病房硬隔离,拉警戒线并安排保安24小时值守;科室1小时内统计密切接触者名单,集中安置于观察区,每日早8点、晚8点各测1次体温。3 .强化消杀:病例转出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病房所有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封闭2小时、通风30分钟方可重新使用。六、监督与评估1 .日常监督:院感科联合纪检监察室不定期突击检查,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1项未落实扣减科室当月绩效5%o2 .效果评估:每季度评估防控效果,指标含病例早发现率(95%)、消毒合格率(98%)、医务人员防护正确率(100%),评估报告提交院务会审议。七、保障机制1 .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每月开1次专题会议,突发疫情随时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纪要24小时内下发各科室。2 .经费保障:年度防控专项经费不低于医院总支出的15%,设应急资金池,确保疫情时可随时调用。3 .人员保障:组建20人应急后备队,由各科室业务骨干组成,每年开展2次演练,确保30分钟内响应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