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XX小学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最新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我校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通过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应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学校和师生的影响。(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把预防基孔肯雅热疫情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消除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隐患。2 .依法防控: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监
2、测、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依法依规进行。3 .快速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4 .协同配合: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防控合力。积极与卫生防疫部门沟通协作,听从专业指导,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基孔肯雅热诊断标准基孔肯雅热防控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控制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五)疫情分级根据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学校的
3、发生情况和影响程度,分为以下三级:1 .一般疫情(11I级):第交内发现1例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尚未确诊,且未出现疫情传播迹象。2 .较大疫情(H级):学校内出现1例及以上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但疫情尚未在校园内扩散,传播风险相对可控。3 .重大疫情(I级):学校内出现多例确诊病例,疫情在校园内有明显传播趋势,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较大影响。二、组织管理(一)防控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主任、班主任、校医、后勤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4、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医务室,由校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二)部门职责分工1 .校长室:全面负责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领导与决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与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学校防控工作。2 .教务处:负责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在疫情期间合理组织线上教学或其他教学形式,确保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协助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的追踪和登记工作。3 .德育处: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负责组织学生
5、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4 .总务处:负责采购和储备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如消毒用品、防护用品、体温计等。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教室、办公室、食堂、宿舍、厕所等场所进行消毒。加强校园内蚊虫孳生地的清理和整治,完善防蚊设施。保障学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后勤支持。5 .校医室:承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出现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初步排查和登记。及时将疑似病例信息报告给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和上级卫生部门,并协助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后续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和教职工的防控知识培训I,指导师生正确做好个人防护
6、6 .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日常健康管理,落实晨检、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措赧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在疫情期间,组织好本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三)应急处置小组由校医、部分教师和后勤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送医等初步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期间,协助做好校园秩序维护和师生生活保障工作。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1 .学生和教职工健康监测: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每天由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体温测
7、量和身体状况检查,校医对教职工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和教职工是否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做好记录并上报校医室。2 .校园环境监测:总务处定期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重点关注蚊虫孳生地的清理情况,如花坛、积水容器、下水道等区域。监测校园内防蚊设施的完好程度,如纱窗、门帘等。在疫情高发期,增加环境监测的频次。3 .疫情信息监测: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关注国家、省、市卫生部门发布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以及周边学校的疫情动态。及时了解疫情发展趋势,为学校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二)监测方法1 .晨检、午检:班主任在每天早晨和中午学生到校后,使用体温计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观察学
8、生的精神状态、面色等。对于寄宿制学校,晚上也要进行晚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给校医。2 .因病缺课追踪:班主任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追踪,了解学生的病因、病情发展情况等。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给校医室,由校医进行汇总分析。3 .环境检查:总务处组织人员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巡查,采用实地查看的方式,检查蚊虫孳生地的清理情况和防蚊设施的状况。记录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区域及时进行整改。(三)疫情报告1 .责任报告人:班主任、校医为学校基孔肯雅热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其他教职工发现疑似病例或疫情相关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班主任或校医报告。2 .报告时限和程序:班主任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即将学生带到校医室,并
9、向校医报告。校医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检查后,如怀疑为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0分钟内报告给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并同时报告给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3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疑似病例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主要症状、发病时间、可能的感染途径等。在疫情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报告疫情的进展情况、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等。(四)预警根据监测结果,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预警机制:1 .学校周边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且疫情有向学校所在区域扩散的趋势。2 .学校内连续出现多例不明原因发热、皮疹或关节疼痛的学生或教职工。3 .
10、校园内蚊虫密度明显增加,蚊虫孳生地清理不彻底,防蚊设施损坏严重。预警发布后,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疫情形势,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加大防控工作力度,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做好疫情应对)隹备。四、应急响应(一)应急响应原则学校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响应遵循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疫情的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甥蜘疫情的发展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响应级别和防控措施。(二)应急响应措施1.一般疫情(In级)应急响应。校医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通知家长将学生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同时,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的学生和密切接触的教职工进行体温监测
11、和健康观察,观察期限为14天。总务处对疑似病例所在教室、宿舍等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重点对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清理周边环境的蚊虫孳生地,加强防蚊灭蚊工作。德育处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班级群等渠道,向全体师生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校医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健康监测,增加晨检、午检的频次,密切关注师生的身体状况。及时收集和分析因病缺课学生的信息,发现异常及时报告。1.较大疫情(11级)应急响应。在一般疫情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情况,请求专业指导和支持。对确诊病例所在班级及相邻班级实施
12、停课措施,停课时间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确定。组织开展线上教学,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校园内所有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每天至少消毒2次。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增加垃圾清理频次,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加大防蚊灭蚊力度,在校园内全面喷洒杀虫剂,对蚊虫停留的场所进行药物处理。增加对蚊虫孳生地的巡查和清理频次,确保无积水容器等孳生地存在。德育处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线上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等形式,缓解师生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1.重大疫情(I级)应急响应。在较大疫情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
13、学校全面停课,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或其他教学形式。配合政府部门实施校园封闭管理,产格控制人员进出校园。只保留必要的工作人员,保障校园的基本运转。全面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按照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如大规模核酸检测、环境采样检测等。加强对师生的生活保障和心理关怀,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心理支持。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告知家长学校的防控措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协助社区做好疫情宣传、环境整治等工作,共同维护社区的疫情防控秩序。(三)应急响应的终止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21天无新发病例
14、出现,经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后,可终止应急响应。学校在应急响应终止后,逐步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反弹。五、医疗救治(一)病例诊断一旦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校医应立即通知家长,由家长带学生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医疗机构依据基孔肯雅热诊断标准,通过询问流行病学史、观察临床表现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病例进行科学诊断。学校应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病例的在校活动信息等资料。(二)病例治疗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方法。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发热、关节疼痛等
15、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解热镇痛药等进行对症处理。重症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学校要关注患病学生和教职工的治疗情况,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三)学校感染控制在疫情期间,学校要严格落实感染控制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园内传播。加强教室、办公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这些场所进行消毒,尤其是对高频接触部位要增加消毒频次。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校医和参与疫情处置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六、蚊媒防控(一)环境治理1 .组织师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定期清理校园内的
16、杂物、垃圾,保持校园环境整洁。重点清理花坛、绿化带内的落叶、杂草等,减少蚊虫栖息场所。2 .对校园内的积水容器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如花盆托盘、水桶、沟渠等。及时倒掉积水,无法倒掉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定期清理空调托盘、饮水三盘等易积水部位。3 .填平校园内的树洞、洼地等,防止积水形成。对校园内的下水道进行定期疏通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避免污水积聚。4 .加强校园内绿化荆户管理,合理修剪树枝,避免树枝过于茂密,为蚊虫提供藏身之处。(二)化学消杀1 .在疫情高发期或校园内蚊虫密度较高时,聘请专业的消杀公司对校园进行全面的化学消杀。重点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走廊等场所进行喷雾消杀,杀灭成
17、蚊。2 .对蚊虫孳生地,如积水容器、下水道口等,投放杀虫剂进行灭蚊幼处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确保消杀效果的同时,保障师生的安全。3 .在进行化学消杀前,学校要提前通知师生,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消杀过程中,要确保人员撤离消杀区域,避免杀虫剂对师生造成伤害。消杀后,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杀虫剂残留浓度。()物理防蚊1 .在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场所安装纱窗、门帘等物理防蚊设施,阻止蚊虫进入室内。定期检查纱窗、门帘的完好情况,如有破损及时更换。2 .在校园内设置灭蚊灯,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吸引并捕杀蚊虫。合理分布灭蚊灯的位置,确保其覆盖范围广泛,提高灭蚊效果。定期清理灭蚊灯内
18、的蚊虫尸体,保证其正常运行。(四)生物防治1 .在校园内的池塘、水池等水体中放养食蚊鱼等有益生物,通过生物捕食的方式减少蚊虫滋生。定期观察食蚊鱼的生长情况,确保其数量充足,发挥有效的灭蚊作用。2 .考虑在校园内适当种植一些具有3区蚊作用的植物,如薄荷、艾草、薰衣草等。这些植物散发的气味能够驱赶蚊虫,同时也能美化校园环境。(五)效果评估1 .定期对校园内的蚊媒防控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等指标,监测蚊虫孳生地密度。通过人诱停落法等方法监测成蚊密度。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蚊媒防控策略和措施。如果蚊媒密度较高,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增加化学消杀频次
19、完善物理防蚊设施等。确保校园内的蚊媒密度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降低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七、宣传教育(一)宣传内容1 .普及基孔肯雅热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潜伏期等。让师生了解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伊蚊喜欢在积水容器中繁殖。2 .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方法,强调防蚊灭蚊的重要性。教育师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指导师生如何正确使用防蚊用品,如蚊帐、蚊香、驱蚊液等。3 .告知师生在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情况和接触史。同时,宣传在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
20、交通工具等。4 .宣传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如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校园环境消毒制度等。让师生了解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防控工作。(二)宣传方式1 .线上宣传: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健康提示和疫情动态等信息。制作生动有趣的防控知识科普视频、图文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提高师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2 .线下宣传: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场所张贴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向师生面对面宣传防控知识。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健康讲座等活动,邀请专业人员或校医为师生讲解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