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5.69KB ,
资源ID:58122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 .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 .docx

1、2025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流行态势严峻,对公众健康威胁较大。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依据相关法规与技术指南,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防控目标1 .显著增强我院对基孔肯雅热的早期察觉、精准诊断及高效治疗能力,确保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全力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杜绝疫情在院内传播扩散。3 .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机构,降低疫情社会影响。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组长姓名 职责:全面统筹医院防控工作,制定策略与决策,协调资源,保障防控顺利开展。 副组长:副组

2、长姓名 协助职责:协助组长落实防控措施,监督各科室执行情况,及时汇报进展,组织应急处置。 医务科: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诊疗知识培训,规范门诊、急诊接诊流程,强化疑似病例筛查诊断,协调科室会诊转诊,保障患者及时救治。 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护理防控措施,加强病房管理,做好患者护理,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做好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院感科:制定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监督各科室防控措施落实,开展环境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指导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防院内感染。 防保科: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收集、分析、上报疫情信息,配合疾控机构处置疫情,指导疫点消毒和蚊媒控制。 药剂科:保

3、障基孔肯雅热防治药品和物资储备供应,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建设维护防蚊灭蚊设施,保障防控物资设备供应调配。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长:组长姓名 职责:负责病例诊断、治疗和会诊,制定修订诊疗方案,指导临床科室救治,对疑难病例讨论评估,提出治疗建议。监测与报告病例监测1 .门诊监测:门诊医生对发热(体温,38C)且伴皮疹或关节疼痛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前12天内是否去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边有无病例。对疑似病例,及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验科检测。2 .住院监测:住院部医生对新入院患者全面问诊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4、对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并报告医务科和防保科。3 .实验室监测:检验科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等项目。对临床高度疑似病例,即便实验室检测阴性但不能排除诊断的,应重复检测或送上级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疫情报告1 .医务人员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2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以电话、传真等及时向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及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网络直报。3 .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复核、订正病例

5、信息。明确感染来源后,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境外输入病例在备注栏标注境外国家或地区名称,省外输入病例标注输入来源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名称。病例管理与救治病例管理1 .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患者原则上住院防蚊隔离治疗,防蚊隔离期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降至正常且超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2 .医疗机构落实防蚊灭蚊措施,病区安装纱门纱窗,为患者提供蚊帐,防止院内感染;做好外环境蚊媒孳生地处理。3,若病例不住院,医疗机构告知其防蚊隔离要求,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指导。医疗救治1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2 .发热患者,体

6、温38.5以上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超过38.5C或伴有明显不适,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3 .关节疼痛患者,休息减少关节活动,使用非附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蔡普生等;疼痛严重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密切注意不良反应。4 .皮疹患者,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继发感染,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出现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5 .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病情较重、进食困难或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6 .关节疼痛持续时间长、出现关节畸形的患者,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

7、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医院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诊疗中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避免无防护接触患者血液及血性分泌物和排泄物。2 .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定期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疑似和确诊病例安排单独病房,条件不允许时同类患者安置同一病房,床间距不小于1.1米。3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包装、标识,交有资质单位处理。4 .加强医院内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电梯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对蚊

8、媒易栖息和孳生区域,如卫生间、垃圾桶周围、下水管道等,增加消毒频次。蚊媒控制1 .开展医院内蚊媒监测,定期监测蚊虫密度,掌握蚊虫孳生和活动情况,为蚊媒控制提供依据。2 .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疏通医院内积水容器、花盆托盘、水桶、下水道等,避免积水滋生蚊虫。水培植物每3-5天彻底换水,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或投放灭蚊幼剂。3 .化学灭蚊,蚊媒密度高或疫情发生时,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杀虫剂对医院公共场所、绿化带、下水道等区域喷洒,杀灭成蚊和蚊幼虫。病房、门诊等室内区域采取相应灭蚊措施。宣传教育1 .医院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公众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9、2 .宣传内容涵盖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制作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资料,在医院门诊大厅、病房、走廊张贴播放,也可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3 .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咨询活动,邀请专家讲解防控知识,解答疑问。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医务人员立即按疫情报告要求报告,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病例隔离与治疗发现病例迅速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按医疗救治方案积极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接到疫情报告,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病例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者等信息,为防控提供依据。医院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信息。密

10、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之日起12天。观察期间密切关注健康状况,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送医诊断治疗,并采取防控措施。消毒与灭蚊疫情发生后,立即对患者居住、活动场所彻底消毒,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杀灭病毒和蚊虫。加强蚊媒控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防止疫情扩散。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防控措施、疫情报告等。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效果。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过程,检验医院应急响应、协调配合

11、和处置能力。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督导与评估1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督导检查各科室防控工作,内容包括防控措施落实、疫情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物资储备等。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2 .定期评估防控工作,内容包括防控目标实现情况、防控措施有效性、应急处置能力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工作水平。物资储备1 .药剂科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储备足量基孔肯雅热防治药品,如退热、止痛、抗病毒药物等,确保药品质量合格、在有效期内。2 .后勤保障科储备充足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以及消毒用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同时储备足够防蚊灭蚊用品,如蚊帐、蚊香、杀虫剂等。3 .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定期盘点更新,确保物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质量可靠,满足防控工作需要。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