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本社区的传播与流行,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蚊媒孳生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发生。2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3 .科学防控:依据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技术指南,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 .联防联控: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及
2、居民共同参与,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三)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4 .上级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的相关文件和要求(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二、社区概况与风险评估(一)社区概况XXX社区位于具体地址,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乎人,流动人口0人。社区内有居民小区X个、企事业单位X家、学校X所、医疗机构X家。社区环境复杂,绿化面积较大,存在较多易积水区域。(二)风险评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
3、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本社区伊蚊分布广泛,且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孳生繁殖速度加快,居民户外活动增加,感染风险相应提高。此外,社区内人员流动频繁,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三、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公司、学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职责分工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报告和诊断工
4、作,及时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送检。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和健康管理,指导患者做好防蚊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开展社区医务人员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协助社区开展蚊媒监测和消杀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2 .物业公司负责居民小区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清理,定期清扫楼道、楼梯间、绿化带等,清除垃圾和杂物。对小区内的积水容器进行清理和处置,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避免积水孳生蚊虫。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消杀工作,对小区内的绿化带、下水道、地下室等易孳生
5、蚊虫的区域进行定期喷洒药物。在小区内设置宣传栏,张贴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海报,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提局居民的防控意识。3 .学校O负责学校内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师生普及防控知识。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组织师生开展校园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如清理花盆积水、疏通下水道等,减少蚊虫滋生。落实晨午检制度,每天对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对因病缺勤的师生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因,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上级教育部门报告。4 .企事业单
6、位负责本单位内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加强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办公区域、食堂、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组织员工开展单位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如清理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等,减少蚊虫滋生。对单位内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5 .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内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宣传和动员,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QQ群等渠道,向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和措施。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对居民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进行清理和处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和清理。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监
7、测和消杀工作,对社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和健康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内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四、预防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1 .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 .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面对面地向居民讲解防控知识和措施,引导居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3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基孔
8、肯雅热防控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师生和员工的防控知识水平。(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 .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清理社区内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保持社区环境整洁。2 .加强社区内的绿化管理,定期修剪花草树木,清除杂草,减少蚊虫栖息场所。3 .对社区内的下水道、沟渠等进行疏通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孳生蚊虫。4 .督促居民做好家庭卫生,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避免积水孳生蚊虫。(三)加强蚊媒监测与消杀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内的蚊媒监测工作,每周对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一次监测,及时掌握蚊虫密度和分
9、布情况。2 .根据蚊媒监测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蚊媒消杀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对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和易孳生蚊虫的区域进行定期消杀,如绿化带、下水道、地下室、建筑工地等。3 .督促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做好本单位内的蚊媒消杀工作,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喷洒药物,降低蚊虫密度。4 .在社区内设置蚊虫诱捕器,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和嗅觉特性,诱捕蚊虫,减少蚊虫数量。(四)加强人员健康管理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监测,对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的居民,及时进行排查和诊断,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报告并进行隔离治疗。2 .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加强对师生和员工的健康管理,落实晨午检制度
10、和因病缺勤追踪随访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3 .对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的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健康监测,告知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五、应急处置(一)疫情报告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应立即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2 .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核实和排查,如确认为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二)病例隔离治疗与管理1 .对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立即将其转送至定点
11、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 .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病毒。患者出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指导患者做好居家健康管理,继续进行防蚊隔离,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三)疫点处理1 .对病例居住的小区、单位等疫点,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封锁和管理,限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疫点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杀,对病例居住的房间、楼道、电梯等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疫点内的蚊虫密度和病毒传播风险降至最低。3 .对疫点内的居民进行健康排查,对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居民,及时进行采样送
12、检,排查是否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四)疫情防控措施加强1 .在疫情发生期间,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增加宣传教育频次,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加强社区内的环境卫生清理和蚊媒消杀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2 .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应根据疫情情况,适时采取停课、停工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增加医疗资源投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五)疫情解除当划定的疫点连续22天内无续发本地病例,且疫点内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不高于0.9只/(小时),经上级卫生健康部门评估后,
13、可解除疫点封锁,终止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六、保障措施(一)人员保障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合理调配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医务人员等力量,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防控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二)物资保障社区应储备足够的基孔肯雅热防控物资,包括消杀药品、防护用品、宣传资料等。建立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质量和数量。(三)经费保障社区应设立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项经费,用于防控物资采购、人员培训、疫情监测与处置等工作。合理安排经费使用,确保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四)技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作
14、及时获取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导和支持。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七、培训与演练(一)培训1 .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医务人员等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等。2 .邀请专家对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其应急指挥和协调能力。3 .组织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二)演练L定期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病例隔离治疗、疫点处理、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等环节。通过演练,检驹应急预案的可行
15、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八、附则(一)预案的管理与更新本预案由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和更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防控工作要求的变化,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二)奖励与责任追究对在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社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疫情扩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三)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25年小学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
16、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切实做好我校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高师生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有效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扩散,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稳定。二、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校医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决策。副
17、组长协助组长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监督工作进展情况。(二)具体责任分工1 .德育处:负责制定防控宣传教育方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向师生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 .总务处: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组织后勤人员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重点清理校园内的积水容器、下水道、绿化带等易孳生蚊虫的区域,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卫生。同时,负责采购和储备防控所需的物资,如杀虫剂、驱蚊剂、防护用品等。3 .教务处: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遇疫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做好线上教学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18、4 .校医室:负责落实师生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每日晨检、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对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师生,及时进行初步排查和隔离,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协助做好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5 .班主任:负责班级内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班级日常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防控知识学习,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学生因病缺勤的追踪和上报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控工作。三、防控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1 .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防控知识,提高师
19、生和家长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 .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确保每位师生和家长都能了解防控知识。同时,通过家长群等渠道,向家长推送防控提示,提醒家长做好家庭防护工作,如定期清理家中积水、使用驱蚊用品等,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强化校园环境卫生整治1 .建立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制度,每天组织师生对教室、办公室、功能室、走廊、楼梯等区域进行全面清扫,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2 .加强校园绿化管理,定期修剪花草树木,清理绿化带内的杂物和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场所。3 .重点做好校园内积水容器的清理工作,对花盆托盘、水桶、花瓶、下水道等易积水的地方,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无积水
20、存留。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杀蚊幼剂,杀灭蚊幼虫。4 .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如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特别是对门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确保消毒效果。(三)落实健康监测1 .严格执行师生晨检、午检制度,校医和班主任每天要认真检查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学生有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就诊。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2 .加强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因病缺勤的原因,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进行追踪随访,掌握学生的病情发展情况。如发现学生患基孔肯雅热或其他传染病
21、要及时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防控工作。(四)加强疫情应急处置1 .制定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预案,明确疫情报告、应急响应、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2 .如发现疑似或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等工作。3 .对确诊病例所在班级或宿舍进行封闭管理,限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送医诊治。4 .在疫情处置过程中,要做好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引起恐慌情绪,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稳
22、定。四、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各部门、各班级的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严肃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四)信息畅通,及时报告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各部门、各班级要及时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组报告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信息,如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不得
23、迟报、漏报、瞒报。中小学基孔肯雅热校园防控倡议书亲爱的全体师生及家长朋友们: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呈快速上升态势,防控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如下倡议:提高防控意识1 .了解疾病知识: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健康人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1-12天,一般为3-7天。其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2 .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关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了解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增强防控意识。加强个人
24、防护做好日常防护:在校园内,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换洗衣物。在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即日出后(7-9点)和日落前(16-18点),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在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在宿舍、教室等室内场所,可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也可使用花露水、电蚊拍、灭蚊灯或合格的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清理校园积水:各班级、部门要对教室、办公室、宿舍、操场、绿化带等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托盘、空调冷却水、冰箱底部的水盘等处的积水,以及废弃的盆罐、轮胎、瓶罐等容器,避免积水滋生蚊虫。保持校
25、园清洁: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及时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对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区域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蚊虫滋生。做好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或送医,并做好登记和报告工作。及时就医治疗:师生及家长如出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蚊虫叮咬史等情况,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做好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关于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26、预案一、总则(一)目的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为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为有效防控这两种疾病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通过明确防控目标、工作原则与具体措施,提升医院应对此类疫情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二)防控目标1 .显著增强医院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早期识别、诊断与治疗能力,确保病例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2 .严格落实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措施,杜绝疫情在医院内部传播与扩散,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安全的就医与工作环境。3 .积极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疾
27、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形成防控合力,有效控制疫情在社会层面的传播范围,降低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普及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疾病传播风险。2 .科学防控:依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规律与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与方法,确保防控措施精准、高效。3 .责任明确:清晰界定医院各部门、各岗位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层层压实责任,保障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4 .联防联控: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二、
28、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L组长:全面负责医院防控工作的统筹规划与决策,调配医院各类资源,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对防控工作的整体效果负责。5 .副组长:协助组长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各科室防控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组织协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6 .成员:医务科: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提升诊断与治疗水平。规范门诊、急诊接诊流程,加强对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病例的筛查与诊断。协调多科室会诊与转诊工作,保障患者得到及时
29、有效的救治。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开展防控知识培训,监督护理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病房管理,做好患者护理,特别是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协助医务科做好患者转运与交接工作。院感科:制定并监督执行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措施,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止职业暴露。对医院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隐患。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置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及时将医院疫情上报给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开展疫情监测与分析,为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普及防控知识。总务科:保障防控物资的充足供应,包括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
30、疗器械等。负责医院环境清洁与卫生管理,定期开展蚊虫孳生地清理与消杀工作。加强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药剂科:确保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治疗药品的及时供应与合理储备。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保障药品使用安全有效。(二)医疗救治专家组由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医疗救治专家组。1 .负责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会诊与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2 .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提升全院救治水平,确保治疗规范、有效。3 .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4 .参与疫情防控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医务人员与公众的防
31、控意识。三、监测与预警(一)病例监测1 .门诊和急诊医务人员接诊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患者时,详细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居住史、蚊虫叮咬史等流行病学信息。对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检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2 .住院部医务人员收治患者时,开展常规传染病筛查,对疑似病例迅速组织会诊与排查。确诊病例按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疫情。3 .检验科在日常检测中,如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血清中检测出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标本,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和预防保健科。(二)媒介监测1 .总务科定期组织人员排查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的蚊虫孳生地,重点
32、检查绿化带、花坛、下水道、积水容器、垃圾堆放处等区域。发现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消杀,定期更换花盆托盘、花瓶积水,疏通消毒下水道、沟渠。2 .院感科定期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指数法等监测医院环境蚊虫密度。当蚊虫密度超过预警阈值,及时通知总务科加强消杀,并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三)疫情预警1 .预防保健科密切关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发布的疫情信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暴发或流行趋势时,迅速向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预警。2 .医院内部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疫情预警:3 .短时间内门诊或急诊接诊的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病例显著增多。4 .医院内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达到3例及以上
33、或出现重症、死亡病例。O医院环境蚊虫密度连续2周超过预警阈值。四、疫情报告(一)报告程序L医务人员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提交给预防保健科。2 .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卡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24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及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3 .聚集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保健科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二)报告内容1 .病例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2 .临床表现,
34、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出血倾向等症状体征。3 .流行病学史,涵盖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居住史、蚊虫叮咬史、接触史等。4 .实验室检测结果,包含血常规、血生化、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结果。5 .疫情发生地点、范围、波及人数等信息。(三)病例订正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复核、订正病例信息。明确可能感染来源后,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境外输入病例在备注栏标注境外国家或地区名称,省外输入病例标注输入来源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名称。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L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对症、
35、支持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6 .重症病例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救治,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全力抢救患者生命。7 .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例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床安装蚊帐,病房、值班室安装纱门、纱窗,对院内和周边环境灭蚊。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的住院病例,解除防蚊隔离。8 .医疗机构告知非住院病例自我防蚊隔离期间注意事项,包括安装防蚊隔离设施、合理使用驱蚊剂、杀灭室内成蚊、清理积水容器、避免伊蚊活跃时段外出等。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的病例,解除防蚊隔离。自我防蚊隔离期间病情加重及时就诊。辖区疾控机构、社区
36、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非住院病例做好自我防蚊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二)医院感染控制1 .加强病房管理,对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设置明显隔离标识。病房保持通风良好,定期空气消毒和环境消毒。2 .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穿戴工作服、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有创操作采取更严格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3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性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标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4 .定期清洁消毒医院公共区域,如门诊大厅、住院部走廊、电梯间等,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三)媒介控制1 .发现疫情,总务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全面蚊虫消杀。采用超
37、低容量喷雾、滞留喷洒等方法,对蚊虫孳生地、栖息场所重点消杀,降低蚊虫密度。2 .疫情防控期间,增加蚊虫消杀频次,每天至少全面消杀1次,连续3-5天。之后根据疫情和蚊虫密度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消杀频次。3 .加强医院内积水容器管理,及时清理或倒置闲置积水容器,定期更换水培植物水,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四)流行病学调查1 .县(区)级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会同医疗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可能感染地点,搜索可疑病例,评估感染和流行风险。对重点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重点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省外输入病例,聚集性疫情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首发病例、指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为查明疫情
38、性质和波及范围需要确定的调查对象等。个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发病、就诊及实验室检测情况、发病前后活动情况等,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填写基孔肯雅热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时间为确诊后72小时内,病例死亡后及时订正。2 .医院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病例诊疗资料、活动轨迹等信息,协助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五)疫情评估与总、结1 .疫情处置过程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疫情评估会议,评估疫情发展态势、防控措施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疫情有效控制。2 .疫情结束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总结疫情处置工作,分析疫情原因、防控工作存
39、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I1 .医务科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涵盖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等。2 .培训对象为全体医务人员,重点是门诊、急诊、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人员。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网络培训、案例分析等,确保培训效果。3 .定期考核培训效果,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绩效挂钩,督促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防控知识,提高防控能力。(二)演练1 .院感科定期组织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内容包括病例发现与报告、会诊与诊断、隔离与治疗、医院
40、感染控制、媒介控制、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环节。2 .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医院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疫情防控水平,发现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问题与不足,及时修订完善。3 .演练结束后,评估总结演练效果,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整改。七、物资保障(一)防护用品储备充足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等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诊疗时正确使用,防止职业暴露。(二)消毒药品和器械储备足量消毒药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以及喷雾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消毒器械,满足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需求。(三)治疗药品和器械药剂科根据医院诊疗需求,
41、储备足够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治疗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补液药品等,以及血糖仪、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医疗器械,保障患者及时有效治疗。(四)其他物资储备一定数量蚊虫消杀药品和器械,如杀虫剂、蚊香、诱蚊灯、喷雾器等,用于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蚊虫消杀。同时储备必要生活物资,如食品、饮用水等,应对突发情况。八、健康教育(一)对医务人员的教育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医务人员普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诊断、治疗病例,做好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二)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1 .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防控宣传资料,介绍疾病防治知
42、识,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防蚊灭蚊。2 .对出院患者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再次强调防蚊灭蚊重要性,指导居家康复防护工作。(三)对公众的教育1 .利用医院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防控知识和健康提示,向公众普及疾病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 .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防控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发放资料,解答群众疑问,倡导公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同做好防蚊灭蚊。九、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变化,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需要,适时修订完善。(二)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学校预防基
43、孔肯雅热实施方案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二、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三、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发热:持续17天;关而1/关节炎/关节肿胀:多累及小关节(如手指、腕、踝和趾关节等),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疼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皮疹:常见于面部、四肢;伴随头痛、恶心、结膜充血等。四、如何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需重点做好防蚊措施。以下是针对校园场景的防蚊指南
44、帮助学生科学规避蚊媒疾病风险。防控措施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共筑安全校园,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强化校园卫生管理,清除蚊虫孳生地1 .组织后勤人员、教职工及学生定期对校园进行全面清扫,重点清理教学楼、宿舍、食堂、操场、绿化带等区域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等),做到“翻盆倒罐、排清积水”,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2 .定期检查校园内下水道、排水沟等排水系统,确保畅通无积水;对校园内的水池、景观水体等,采取投放灭蚊幼虫药物等措施,防止蚊虫孳生。(二)开展蚊媒消杀工作,灭杀成蚊1 .联系高毋镇疾控中心指导消杀工作的开展,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绿化带等)进行
45、成蚊灭杀,确保消杀频次和效果,降低蚊虫密度。2 .为值班室、门卫室等重点场所配备蚊香、电蚊拍、灭蚊灯等防蚊灭蚊工具,及时灭杀侵入的蚊虫。(三)落实晨午检制度,加强健康监测1 .班主任负责每日对本班学生进行晨午检,重点监测学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蚊媒传染病相关症状,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2 .教职工由所在年级组或各处室负责人负责健康监测,发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3 .对出现疑似症状的师生,立即安排其到隔离观察室休息,并通知家长或家属带其就医,同时做好追踪随访,待痊愈后方可返校。(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防控意识1 .通过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多种渠道,向师生及家
46、长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2 .引导师生及家长做好家庭卫生,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做好防蚊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涂抹驱蚊液等);告知家长非必要不携带学生前往有疫情的地区,如确需前往,务必做好防蚊措施,返回后密切观察自身及学生健康状况。(五)做好重点人员跟踪观察1 .排查从疫区返回的师生(包括学生家长),建立重点人员台账,由班主任或处室负责人进行跟踪观察,每日了解其健康状况,为期14天。2 .对重点人员出现的异常症状,及时督促其就医,并按要求上报相关部门。基孔肯雅热防治方案一、疾病概述1 .病原学: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47、染病,该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的增殖周期约为8-10天。2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12天,平均3-7天。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CTC,持续1-7天)、剧烈关节疼痛(多为对称性,累及手、足、膝等关节,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伴有关节肿胀、皮疹(多为斑丘疹,分布于躯干、四肢)、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出血倾向等,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或早产。3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等地区,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暴发疫情。我国云南、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因存在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存在输入性病例弓I起本地传播的风险。流行季节与蚊媒活动季节一致,多为夏秋季(5-10月)。二、监测与预警1 .病例监测医疗机构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急诊科、感染科、儿科)对符合以下条件的病例进行报告:发热伴关节疼痛,且发病前14天内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无明确旅行史,但出现聚集性病例(同一地区1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符合临床表现的病例)。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送当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