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模板)一、工作目标1 .针对幼儿园内不同区域的特点,实施精准防控,使重点区域蚊虫密度降低40%以上,为幼儿提供更安全的活动空间。2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主动规避蚊虫叮咬风险的比例达到95%以上。3 .深化家园协同防控,使家庭防控措施的落实率提升至90%以上,形成家园一体的防控屏障。二、重点区域精准防控1 .户外活动区域:每周对户外活动区域进行两次全面的蚊虫滋生地排查,重点清理沙池、水池、玩具器械下方的积水。在活动区域周边种植具有驱蚊效果的植物,如薄荷、驱蚊草等。每天户外活动前,对活动区域喷洒适量的天然驱蚊剂,减少蚊虫数量
2、同时,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时段。2 .室内活动区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对教室、活动室的地面、墙面、门窗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安全环保的消毒用品。在室内放置灭蚊灯,定期清理并检查其工作状态。对幼儿的座椅、玩具等物品,每天用清水擦拭,保持清洁。3 .生活区域:食堂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做好食材的储存和加工,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吸引蚊虫。每天对食堂的厨房、餐厅进行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厨余垃圾并密封存放。卫生间要保持干燥清洁,及时清理地面和便池内的积水,每天定时喷洒消毒药剂。午睡室要定期晾晒被褥,保持床铺整洁,每周对午睡室进行一
3、次彻底的灭蚊处理。三、幼儿行为习惯培养1 .卫生习惯养成: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勤洗手的习惯,在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等关键时间点,督促幼儿用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教幼儿学会保持个人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定期检查幼儿的指甲,及时督促修剪,避免指甲内滋生细菌。2 .防蚊行为引导:在日常游戏和教学中,向幼儿讲解蚊虫的危害和防蚊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蚊虫叮咬可能带来的疾病风险。教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尽量不穿暴露皮肤过多的衣物,选择浅色衣物,因为深色衣物更容易吸引蚊虫。引导幼儿在感觉有蚊虫靠近时,及时拍打或躲避,避免被蚊虫叮咬。3 .活动行为规范: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不追逐打闹,不前往蚊
4、虫较多的草丛、灌木丛等区域。告诉幼儿不要随意触摸或玩弄可能存在蚊虫的物品,如积水容器、垃圾等。在室内活动时,提醒幼儿不将食物带到活动区域,避免食物残渣吸引蚊虫。四、家园协同防控深化1 .家庭防控指导:通过家长课堂、线上教程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如如何清理家中的积水、正确使用蚊帐和驱蚊用品等。每月向家长发放家庭防控小贴土,提醒家长关注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灭蚊处理。组织家长开展家庭防控经验交流活动,让家长分享有效的防控方法。2 .家园信息互通:建立家园防控信息互通机制,家长每天向班主任反馈幼儿在家的健康状况和防蚊措施落实情况。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反馈园内的防控工作进展和幼儿在园
5、的表现,如幼儿的卫生习惯、防蚊行为等。当园内或周边地区出现疫情预警时,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共同做好防控工作。3 .亲子防控活动:组织开展亲子防蚊灭蚊活动,如亲子制作驱蚊香囊、亲子清理家庭蚊虫滋生地等,通过活动增进家长和幼儿对防控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举办家庭防控知识竞赛,设置丰富的奖品,激发家长和幼儿的参与热情,提高家庭防控的效果。五、防控物资精细化管理L物资分类储备:根据防控工作的需求,将防控物资分为日常防控物资和应急防控物资两类进行储备。日常防控物资包括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驱蚊贴、驱蚊手环等,确保每月的库存量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应急防控物资包括防护服、护目镜、急救药品、大量的消毒药剂等,
6、按照幼儿园师生人数的L5倍进行储备,以应对突发疫情。4 .物资使用规范:制定详细的防控物资使用规范,明确各类物资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对教职工进行物资使用培训,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各类防控物资。建立物资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物资的领用、使用情况,避免浪费和滥用。5 .物资质量管控:在采购防控物资时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查看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检验报告,确保物资质量安全。对入库的物资进行严格检查,核对物资的数量、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对不合格的物资坚决不予入库。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过期、变质等情况,及时清理过期物资并补充新的物资。六、防控工作监督与反馈1 .日常监督检查:
7、成立由园长、保健医生、教师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每天对园内的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重点区域的清洁消毒情况、幼儿的行为习惯、防控物资的使用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2 .家长监督反馈:设立家长监督反馈渠道,如意见箱、线上反馈平台等,鼓励家长对幼儿园的防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议。每周对家长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分析,对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并改进防控工作。定期向家长反馈家长监督意见的处理情况,增强家长对幼儿园防控工作的信任。3 .幼儿反馈收集:通过与幼儿的日常交流、游戏活动等方式,收集幼儿对防控工作的感受和意见。了解幼儿是否在园内被蚊虫
8、叮咬,对园内的防蚊措施是否满意等。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防控措施,使防控工作更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七、应急演练与处置优化1 .常态化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演练,模拟园内出现疑似病例的场景,检验应急处置队伍的反应能力和应急流程的合理性。演练内容包括疑似病例的发现、隔离、报告、消毒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2 .应急处置流程细化:在原有应急处置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责任分工。明确在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置措施,如出现单个疑似病例、多个疑似病例等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法。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建立快速沟通渠道,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得专业指导和支持。3 .心理疏导机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关注幼儿、教职工和家长的心理状态,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当出现疫情时,及时向幼儿、教职工和家长通报情况,消除其恐慌心理。对受到疫情影响的幼儿和教职工,安排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通过实施本防控工作方案,幼儿园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精准施策,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家园协同,全方位提升防控效果,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幼儿的成长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