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基本技能操作手册I临床医学技能操作一、一般洗手技术二、穿脱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三、穿脱隔离衣四、换药术五、吸氧术(单侧鼻导管法)六、吸痰术七、插胃管术八、导尿术九、胸腔穿刺术十、腹腔穿刺术十一、腰椎穿刺术十二、骨髓穿刺术十三、心包穿刺术十四、环甲膜穿刺术十五、中心静脉穿刺术十六、静脉切开术十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与包扎(下颌伤)十八、脊柱损伤的搬运十九、心肺复苏(单人)二十、除颤术二十一、气管插管术(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二十二、呼吸机的使用二十三、四步触诊二十四、双合诊二十五、骨盆外测量二十六、精神检查II影像医学技能操作一、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二、上消化道气根双对比造影技术11I检验医学
2、技能操作一、白细胞计数二、尿沉渣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三、脑脊液细胞计数四、骨髓涂片铁染色五、细菌革兰氏染色及形态识别IV麻醉医学技能操作一、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二、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术三、蛛网膜下腔阻滞四、硬膜外间隙阻滞五、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置管术V临床病理学技能操作一、病理标本大体观察及取材二、病理标本接收、登记及处理三、常规病理切片诊断VI临床药理学技能操作一、门诊处方调剂二、处方审核三、处方调剂判断四、药品采购入库五、药学服务相关提问附录一:影像学检查报告书写规范一、X线诊断报告二、CT或MRl诊断报告附录二:影像片质量评价标准一、X线片平片质量评价标准二、CT或MR质量评价标准I临床医学技
3、能操作一、一般洗手技术【准备】1 .个人准备:换好洗手衣裤,将手表等物品摘掉,剪短指甲,戴好口罩、帽子。2 .物品准备:肥皂或皂液、毛巾或干手器、无菌毛刷等。1.洗手前将衣袖向上拉至距肘上约12cm。【操作】1 .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冲洗手部至肘上约12cm,取适量肥皂或皂液作一般洗手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2 .刷手(肥皂水刷手法):用无菌毛刷蘸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指尖到肘上IOCm,两侧交替,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蹊等处,一次完成后指尖朝上肘朝下用清水冲洗手臂肥皂水,反复刷洗3遍,共约10分钟。3 .泡手:将双手和前臂浸泡在70%的酒精中5分钟,浸泡到肘上6cm处。4 .无菌巾擦干:用无菌毛巾从
4、手到肘擦干手臂,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一般用两块毛巾。5 .洗手完毕后穿手术衣之前的正确姿势;洗手完毕后要进入手术间,保持拱手位,手臂不能下垂,上不过肩,下不过腰,不能再触及未经消毒的物品。6 .操作过程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2 .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3 .洗手后,手上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4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进入和离开病房前;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伤口前后;护理任何患者前后;上厕所前后。二、穿脱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准备】1 .个人准备:戴好口罩、帽子,剪短指甲,摘去手
5、表等饰物。2 .物品准备:无菌手术包、手套、滑石粉、生理盐水。3 .手术人员洗手消毒晾干后,保持洗手姿势待穿手术衣。【操作】1 .从已打开无菌手术包内取出无菌手术衣。双手抓住衣领两角,里面朝向自己,找宽敞处将其充分抖开,看准袖筒入口,向上轻抛,双手迅速伸进衣袖,两臂向前平举伸直,由巡回护士进一步系好领部、背部系带,双手交叉提起要带,巡回护士在背后接过腰带并协助系好。2 .穿好手术衣后,双手半伸置于胸前,避免触碰周围的人或物。不可将手置于腋下、上举过肩或下垂低于腰部。3 .取出手套包内的无菌滑石粉纸包,将滑石粉撒在手心,然后均与地涂在手指、手掌和手背上,再取无菌手套一副。4 .取手套时只能捏住手
6、套口的反折部,不能用手接触手套外面。5 .对好两只手套,使两只手套的拇指对向前方靠拢。右手提起手套,左手插入手套内,并使各手指尽量深的插入相应指筒末端。再将已戴手套的左手指插入右侧手套口反折部之下,将右侧手套拿稳,然后再将右手插入右侧手套内,最后将手套口反折部翻转包盖于手术衣的袖口上。6 .戴好手套后,应将翻边的手套口翻转过来压住袖口,不可将腕部裸露;翻转时,戴手套的手指不可触及皮肤。7 .用消毒外用生理盐水洗净手套外面得滑石粉。8 .手术完毕还有接台手术时,巡回护士协助揭开身后衣带,绕向前方抓住手术衣衣领,向前脱下衣袖,手术人员顺势将手套套在腕部,右手指抠住左手手套反折部将其脱下,左手指抠住
7、右手手套内面将其脱下。【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注意无菌操作。2 .手术过程中,无菌手套如有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三、穿脱隔离衣【准备】1 .个人准备:戴好口罩、帽子,剪短指甲,摘去手表等饰物,卷袖过肘、洗手。2 .物品准备:隔离衣一件,刷手及泡手设备。3 .环境准备:清洁、宽敞。【操作】L取衣: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将隔离衣清洁面朝向自己,污染面向外,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肩袖内口。2 .穿衣袖: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一侧袖内,举起手臂使衣袖上抖过腕,穿好衣袖;换手持衣领,同法穿好另一袖。3 .系衣领:两手持衣领中央,沿着领边由前向后扣好领扣。4 .扎袖口:将双侧袖口对齐扣好袖口后
8、系上袖带,需要时用橡皮圈束紧袖口。5 .系腰带:将隔离衣的一侧逐渐向前拉,见到衣边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两手在背后将衣边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再回到前面打一活结系好。6 .解腰带: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7 .解袖口:解开两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裤子塞入工作服衣袖内,使两手露出。8 .消毒双手:刷手,消毒双手,擦干。9 .解领口:双手解开领扣,向前下方拉至过肩。10 .脱衣袖: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遮住手),再用衣袖遮住的手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两手在袖内使裤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IL挂衣钩:双手持衣领,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
9、面向外两边对齐,挂在衣架上(病室内);不再穿的隔离衣脱下后反折,清洁面向外,卷了投入污衣袋中。【操作后】1 .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将隔离衣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污衣袋内;夹子、手刷、洗手用具等物品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2 .洗净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为患者实施的护理操作时间、内容等,并签名。【注意事项】1 .隔离衣长短要合适,如有破洞应补好。穿隔离衣前,准备好工作中一切需用物品,避免穿了隔离衣到清洁区取物。2 .穿隔离衣时,避免接触清洁物,系领子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穿着隔离衣,须将内面工作服完全遮盖。3 .穿隔离衣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不得进入清洁
10、区。4 .在半污染区挂隔离衣时,不使衣袖露出或衣边污染面盖过清洁面。5 .隔离衣应每天更换,如有潮湿或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四、换药术【准备】1 .个人准备:了解病人伤口情况,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换药器械,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洗净双手。2 .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盘2个,无菌敷料,镶子2把,剪刀1把,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胶布等。3 .病人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伤口。【操作】1 .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镶子,用手压住胶布一端,缓慢拉起另一端),再用镇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连的里层敷料应用盐水浸湿后揭去,揭下时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2 .双手执镶子操作,应注意一只镶子直接接触伤
11、口,而另一只镇子专用于从换药碗内夹取无菌物品,而且两镇不能相碰,先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两次,由创面和伤口周边开始向外进行,约5cm左右,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用过一面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3 .创面和伤口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拭不得用力,不得用擦拭创面周围的棉球再拭创面和伤口,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过深伤口,注意使用棉球数量“进一出一”,创面有异物应去除异物(线头、死骨及坏组织)。最后再用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4 .处理创面后一般用消毒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敷盖,上面再加盖纱布,然后胶布固定。5 .正确处理使用过的物品。【注意事项】1 .严格执
12、行无菌操作技术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需无菌,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辅料需放入弯盘或污物桶内,不得随便乱丢。2 .换药次序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对特异性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在最后换药或指定专人负责。五、吸氧术(单侧鼻导管法)【准备】1 .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2 .物品准备:中心供氧装置、一次性吸氧管、蒸储水、治疗碗内盛温开水、棉签、弯盘、手电筒、用氧记录单、笔。3 .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病人同意,协助病人取得舒适卧位。【操作】1 .用手电筒检查病人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安装氧气表并检查是否漏气
13、2 .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3 .将鼻导管插入温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4 .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5 .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6 .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热。2 .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3 .吸氧时,注意
14、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等情况有无改善,及时调整用氧浓度。4 .湿化瓶每次用后均需清洗、消毒。5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6 .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放置并挂“满”或“空”的标记,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工作。六、吸痰术【准备】1 .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2 .物品准备:各种型号无菌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引器、容器、治疗碗、无菌敷料、镶子、纱布、一次性手套、生理盐水等。3 .确定是否需要吸痰,正确掌握吸痰的时机,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操作】1 .操作时按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带一次性手套,并适当调高吸氧浓度,使
15、用呼吸机者先给予高浓度氧呼吸Imin。消毒碗倒入无菌生理盐水。2 .打开负压(成人为-120-30OmmHg,儿童-80-12OmmHg,婴儿-50-8OmmHg),吸痰管先试吸引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吸引情况是否满意。3 .将吸痰管末端捏紧,经鼻腔进入,气管插管/切开者通过人工气道进入,经口进入时要防止患者咬嚼吸痰管。至吸痰管有抵触感或越过气管插管末端至隆突上时释放负压,开始吸痰。4 .吸痰时动作轻柔,一边提拉回抽,一边左右旋转。5 .抽出吸痰管后,吸引无菌生理盐水以通畅吸痰管。准备再次吸痰。【注意事项】1 .吸痰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每次时间不超过15so2 .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6、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及时停止。3 .痰液黏稠不易吸引者,可于气管插管内注入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4 .严格无菌操作,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严禁再进行气管内吸引。七、插胃管术【准备】1 .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2 .物品准备:治疗碗、无菌敷料、镶子、纱布、棉签、石蜡油棉球、胃管、注射器、一次性手套、胶布等。3 .插胃管前应先检查鼻腔、口腔,有义齿者先取出;清洁鼻腔。【操作】1 .患者取左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以左侧卧位最常用,头部略向前倾。2 .术者带消毒手套,从事先打开的消毒包中取出胃管,前段IOCm涂以润滑油,末端用止血钳夹住。3 .左手持胃管前端、右手持胃管体部,粗
17、略测定出鼻尖至一侧耳垂的距离(此相当于鼻尖至咽喉的距离),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此处做标记,顺势将前端送入一侧鼻前庭,沿下鼻道将胃管缓缓插入,达到上述标记时相当于胃管前端接近咽喉部,边令患者做吞咽动作边将胃管送入食管。若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组等现象,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重插。4 .送入胃管达到40Cm标记时,表明接近贲门,边下管边用消毒注射器抽吸,如已有胃液,提示胃管已到胃腔内,插管成功。成人一般插入胃管长度为5055cm,可达胃大弯。如未抽出胃液,可用以下方法检查:将听诊器置于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IOmI空气,若能听到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在胃内;将胃管末端浸入一杯水
18、中,若有持续气泡出现,表示误入气道,应立即拔出重插5 .用橡胶将胃管固定于鼻梁部。6 .用于洗胃时,用IOmI注射器反复用灌洗液灌洗。如用漏斗,将漏斗放置低于胃的位置,挤压橡皮球,抽尽胃内容物;再举漏斗高举过头部30-50cm,将洗胃液(1:5000浓度的高镒酸钾溶液)慢慢倒入漏斗约300-500ml;当漏斗内尚余少量洗胃液时,迅速将漏斗降至低于胃的部位,并倒置于水桶内,利用虹吸作用原理排出胃内灌洗液和胃内容物;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准确记录胃液名称及用量;洗胃完毕,将胃管反折后迅速拔出,以防管内液体误入气管。7 .用于胃肠减压时,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后将胃管连接于胃肠减压器。如系
19、双腔管,则待插管进入75Cm时,从管内抽取少量液体做PH检测,若为碱性,提示管头已过幽门。可向气囊注入2030ml空气,夹闭管口。依靠肠蠕动,管头端可渐渐达到梗阻近端肠管。经X线透视鉴定,或向管内注气后同时在上腹部听诊有音响的部位判定管头的位置。【注意事项】1 .插管动作要轻稳,特别是在通过咽喉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以避免损伤食管黏膜。操作时强调是“咽”而不是“插L2 .在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时应暂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紧张,减轻胃肌收缩;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提示导管误入喉内,应立即拔管重插;如果插入不畅时,切忌硬性插入,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咽部,可将胃管拔出少许后再
20、插入。八、导尿术【准备】1 .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2 .物品准备:(1)无菌纱布、消毒溶液(0.1%新洁尔灭或碘伏)一次性手套(初次消毒用)、无菌手套1副(再次消毒用)、弯盘;导尿外包1个,内含:弯盘、治疗碗、血管钳1把、干棉球810个或直接准备包内物品;无菌导尿包1个,内含:弯盘、治疗碗2个、血管钳1把、镶子1把,导尿管8号与10号各1根、小药杯2个(1个盛干棉球4个、1个盛石蜡油球2个)、孔巾、标本瓶、纱布2块,也可使用一次性导尿包取代导尿外包和导尿包。(2)治疗车下层备便器、便器巾。【操作】(一)男导尿术1、备齐物品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医嘱,告知
21、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2、酌情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患者。移开床旁椅至操作同侧的床尾,将便器放床旁椅上,打开便器巾。3、松开床尾盖被,将右下被角折向对侧,暴露双侧下肢;帮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部,必要时加盖浴巾,对侧腿用盖被遮盖;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平放外展,暴露外阴。4、将小橡胶单和治疗巾垫于患者臀下,做好消毒棉球,弯盘置于近外阴处,治疗碗放于患者两腿之间。5、操作者戴手套,告知患者开始消毒及消毒时感受。一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进行初步消毒,依次为阴阜、阴茎、阴囊。另一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消毒完毕,脱下手套置弯盘中,
22、整理导尿外包置于治疗车下层。6、告知患者再次消毒,肢体勿动,避免污染。将无菌导尿包放置于患者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包布,按无菌技术操作打开治疗巾,用无菌持物钳显露小药杯,倒消毒液于一个药杯内,浸湿棉球。7 .戴无菌手套,用纱布擦去滑石粉,铺孔巾使其与导尿包形成一无菌区,按操作顺序排列好物品,将消毒外阴用物放于近外阴处,以免跨越无菌区。8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用石蜡油球润滑导尿管前端约5cm长(两根都要润滑,分别放于两治疗碗内)。9 .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操作及消毒时感受。一手用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另一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用镶子将盛有污棉球,小药杯,
23、血管钳的弯盘移至床尾。10 .将盛有导尿管的治疗碗置于近外阴处,一手用纱布固定阴茎并提起,使之与腹壁成60度角,瞩患者张口呼吸,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2022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入治疗碗内。如需做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中段尿液,盖好瓶盖。11 .当治疗碗内盛2/3满尿液时,用血管钳夹住导尿管末端,将尿液倒入便器内,再打开导尿管继续放尿(放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并询问患者感受)。12 .导尿完毕,轻轻拔出导尿管放弯盘内,撤下孔巾,擦净外阴,脱去手套置弯盘内,撤去小橡胶单和治疗巾,用物置于治疗车下层。13 .协助患者穿裤,取舒适卧位,整
24、理床单位,并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二)女导尿术1 .患者仰卧,两腿屈膝外展,露出外阴。2 .将油布、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近外阴处,治疗碗放两腿之间。3 .以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由内向外自上而下消毒外阴,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消毒后将用过的棉球放弯盘拿走,置导尿包于两腿之间,并打开,戴无菌手套,盖无菌洞巾。4 .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小阴唇露出尿道口,再次消毒,自上而下消毒尿道口和小阴唇,用血管钳夹住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约4-6厘米,见尿流出后再插入1厘米。5 .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治疗碗内,如需做培养,用标本瓶接取尿液。6 .导尿完毕拔出导尿管放弯
25、盘内,撤掉孔巾,擦净外阴,如需保留尿管,应以胶布固定,外端止血钳夹闭,管口以无菌纱布包好以防污染。脱去手套,协助病人穿好衣裤。【注意事项】1 .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并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防止尿路感染。导尿管选择大小应适当。2 .导尿过程中,嘱病人勿移动肢体,以保持原有的体位,避免污染无菌区。3 .女病人导尿时,操作者要仔细辨认尿道外口的位置。导尿管一旦误入阴道,应立即更换导尿管后再重新插入。4 .男性尿道较长,有三个狭窄两个弯曲,因此,插管时动作要轻、稳、准。如在插管过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减轻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再缓缓插入导尿管,切忌用力过猛过快而损伤尿道黏膜。5 .若膀胱
26、高度膨胀,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OmL以免导致虚脱和血尿。九、胸腔穿刺术【准备】1 .个人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2 .物品准备:无菌穿刺包、无菌手套、胶布、2%利多卡因、75%酒精、2%的碘酒或碘伏、消毒棉签、治疗盘、盛装集液的瓶子、椅子。3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得到其认可。【操作】1 .体位(1)穿刺抽液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侧手臂搭在椅背,头枕在手臂上,患侧上肢伸举过头顶,取叩诊实音处。(2)气胸抽气一般取半侧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2 .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3 .穿刺部位(1)穿刺抽液一般在肩
27、胛下角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包裹性积液穿刺部位应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定位。(2)气胸抽气穿刺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4 .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局部麻醉应浸润至胸膜。5 .进针应沿下一肋骨之上缘缓慢刺入,与穿刺针相连的乳胶管应先以止血钳夹住。当穿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然后连接注射器,放开乳胶管上的止血钳,即可抽液或抽气(抽气时亦可在证实抽出胸腔积气时连接人工气胸器,行连续抽气)。6 .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按压l3nin,并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7 .危重伤病员穿刺时,一般取平卧位
28、不宜为穿刺而过于移动体位。【注意事项】1 .穿刺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 .操作过程中应防止空气进入胸腔。3 .术中应经常询问病人的感受,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大汗、呼吸急促、胸痛、胸闷、剧烈咳嗽等,如出现不适表现,应及时停止操作。4 .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勿活动、洗浴等。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表现、生命体征变化及可能的并发症。十、腹腔穿刺术【准备】1 .个人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2 .物品准备:无菌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胶布、2%利多卡因、75%酒精、2%的碘酒或碘伏、消毒棉签、治疗盘、腹带、留置送检标本的无菌试管、注射器,并备好血压计、听诊器和卷尺。3 .向病人作好解释,解除顾虑,
29、求得合作。4 .说出目的:检查腹水性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用于治疗。【操作】1 .选择体位并说明。2 .确定穿刺点:左下腹,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右1.5Cm处;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腹水量少或有包裹时,可经B超引导定位。3 .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15cm,打开穿刺包检查手术器械。4 .局部麻醉(1)术者戴无菌手套;(2)盖消毒洞巾;(3)以2%利多卡因在穿刺处自皮肤到腹膜行局部麻醉。5 .穿刺与抽液(1)将与穿刺针连接的乳胶管夹闭;(2)术者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点垂直逐步刺入腹壁;(3)腹水量大时,穿刺针应
30、在腹壁内转向待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接上注射器;(4)打开乳胶管,即可抽吸腹水置于无菌试管内,待送检。6 .拔针(1)针眼处以2%的碘酒或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2)手指压迫数分钟,用护创膏固定;(3)大量放水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7 .术后嘱患者平卧休息,保持穿刺部位在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8 .复测脉搏、血压和腹围。【注意事项】1 .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平卧。短时间不能缓解者可适当补液2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5Oml注射器穿刺取腹水;大量放腹水时,应保持针头固定,用输液夹调整放液速度。放液不宜过快,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水不宜超过3000ml(首
31、次放液不超过100Om1),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或电解质紊乱。若有腹水浓缩回输装置,可放宽此限。3 .腹水流出不畅时,可稍移动穿刺针或稍变换体位。4 .对于腹水量大者,穿刺时勿使皮肤到壁层腹膜的针道在一条直线上,可在针刺达皮肤后,稍微移动穿刺针头方向偏离原针道,再向深层逐步进针到腹腔,以免拔针后针眼漏腹水。如有漏水,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贴粘。十一、腰椎穿刺术【准备】1 .个人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2 .物品准备:无菌腰椎穿刺包、无菌手套、胶布、2%利多卡因、75%酒精、2%的碘酒或碘伏、消毒棉签、治疗盘3 .向病人作好解释,解除顾虑,求得合作。4 .说出目的:检查脑脊液性质,测量颅内压力,作动
32、力试验,鞘内注射药物。【操作】1 .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2 .确定穿刺点:以骼崎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 .常规消毒皮肤,打开穿刺包、手套包。4 .术者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在穿刺处自皮肤到椎间隙韧带行局部麻醉。5 .术者用左手拇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头稍倾向头侧,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阻力突然消失后,缓慢拔出针芯,脑脊液即可流出。6 .接上测压管/压力表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
33、0mmH2Oo7 .撤去测压管,留脑脊液25ml送检。分置于三个无菌试管(或小瓶中)。8 .术闭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9 .去枕俯卧或平卧46小时。【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禁忌症疑有颅内压增高且眼底有视盘明显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时,禁忌穿刺。2 .穿刺时,病人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3 .鞘内注药时,应先放出适量脑脊液,然后以等量液体稀释药物后注入。十二、骨髓穿刺术【准备】1 .个人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2 .物品准备:无菌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胶布、2%利多卡因、
34、75%酒精、2%的碘酒或碘伏、消毒棉签、治疗盘。3 .向病人作好解释,解除顾虑,求得合作。4 .说出目的: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明原因的血检异常,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做骨髓培养和涂片。【操作】1 .体位采用骼前上棘和胸骨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骼后上棘时,患者取侧卧位;采用腰椎棘突穿刺时,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2 .确定穿刺点:a.骼前上棘穿刺点骸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小。B.骼后上棘穿刺点舐椎两侧、臀部上方凸出的部位。c.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平行的胸骨中央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
35、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结果不理想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d.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凸出的部位。3 .术者洗手,打开消毒包,用75%酒精、2%的碘酒或碘伏常规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15Cm,。4 .术者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在穿刺处自皮肤到椎间隙韧带行局部麻醉。5 .术者用左手拇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头稍倾向头侧,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阻力突然消失后,缓慢拔出针芯,脑脊液即可流出。6 .接上没压管/压力表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OmmH20。7 .撤去测压管,留脑脊液
36、25ml送检。分置于三个无菌试管(或小瓶中)。8 .术闭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9 .去枕俯卧或平卧46小时。【注意事项】1 .术前应做止、凝血检查。2 .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3 .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4 .若穿刺时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时,应做骨骼X线检查,以除外大理石骨病。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十三、心包穿刺术【准备】1 .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2 .物品准备:心包穿刺包:内有12或16号带乳胶管的心包穿刺针1个,50ml及5ml注射器各1个,止血钳1把,换药碗1个,消毒手套2副,消毒洞巾1个,
37、2%利多卡因,胶布,纱布及无菌试管,酒精灯。3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得到其认可。【操作】1 .体位:根据病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2 .穿刺部位选择:有两种心尖部穿刺点:一般在左侧第五肋间或第六肋间,心浊音界内2.0Cm左右;胸骨下穿刺:一般取剑突与左肋弓交点处为穿刺点。3 .皮肤消毒: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洞巾。4 .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自皮肤至心包壁层。5 .穿刺:穿刺前检查器械是否正常完好。无误后,术者持针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入。当针穿过心
38、包壁层时,应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助手协助固定针体,术者将注射器接于乳胶管上,放松止血钳,缓慢抽吸,记液量,留置标本。6 .术毕,拔出穿刺针,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7 .动作准确,操作熟练。【注意事项】1 .应在心电图监视下进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应告知病人,穿刺过程不要咳嗽或深呼吸。3 .抽液过程,应注意随时夹闭橡胶管,以免空气进入心包。排净空气。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用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进针。进针方向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穿刺,针尖对准同侧乳头,指向舐尾外侧,针轴与额面呈45。-60。边进针边回抽血,抽到静脉血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进针深度2.5-3.0cm,以针
39、尖不超过锁骨为度。当血液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固定好穿刺针位置,轻柔送入导丝。缓慢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用扩张器扩张皮下或静脉。轻柔置入静脉导管,待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后,边退导丝边插导管,退出导丝,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一次,连接三通输液。最后用导管固定夹固定好,贴膜覆盖。(二)锁骨下静脉途径1 .患者取仰卧位。穿刺肩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穿刺侧之肩略上提、外展,使上臂三角肌膨出部变平,以利穿刺。也可将床尾抬高,以利穿刺时血液回流,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2 .以锁骨中点下缘ICm处为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3 .铺无菌洞巾。选好穿刺点,以2%
40、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把穿刺针吸取肝素盐水约5ml,排净空气。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进针。针尖指向锁骨内侧端,与胸骨纵轴成40角,与胸壁平面约成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缓缓刺入,边进针边回抽血,抽到静脉血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进针深度成人4-7cm,儿童l-3cm,当血液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固定好穿刺针位置,轻柔送入导丝。缓慢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用扩张器扩张皮下或静脉。轻柔置入静脉导管,待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边退导丝边插导管,退出导丝,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一次,连接三通输液。最后用导管固定夹固定好,贴膜覆盖。(三)股静脉途径1 .患者
41、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稍外旋、外展。2 .选择穿刺点:先摸出腹股沟韧带和股动脉搏动处。在腹股沟韧带内、中1/3的交界处下方2横指(约3cm)处,适在股动脉搏动内侧约Iem处,定为穿刺点。3 .常规消毒铺巾。选好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把穿刺针吸取肝素盐水约5ml,排净空气。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用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进针。针与皮肤呈45-60。角,针尖指向对侧耳进针,缓缓刺入,边进针边回抽血,抽到静脉血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进针深度成人4-7Cm,儿童l-3cm0当血液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固定好穿刺针位置,轻柔送入导丝。缓慢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用扩张器扩张皮下或静脉。轻柔置入静脉导管,待
42、导管进入股静脉后,边退导丝边插导管,退出导丝,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一次,连接三通输液。最后用导管固定夹固定好,贴膜覆盖。【注意事项】1 .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2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3 .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每天暂停输液时,用0.4%枸檬酸钠生理盐水l-2ml或肝素稀释液2ml注入硅胶管进行封管。4 .穿刺点上的敷料应每日更换,潮湿后要立即更换,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十六、静脉切开术【准备】1 .个人准备: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洗净双手。2 .物品准备:无菌静脉切开包,清洁盘及常规消毒用品,输液器材,局部麻醉用品,胶布等。3 .部位选择:一般选择四肢表浅静脉切开,最常用的
43、是内踝前或卵圆窝处大隐静脉。以内踝前大隐静脉切开为例。【操作】1 .患者仰卧位,术侧下肢外旋,静脉切开部位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2 .在内踝前上方3cm处,横形切开皮肤,长约22.5cm。3 .用小弯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将静脉挑出并在静脉下穿过细丝线2根,用1根先结扎静脉远侧端,暂不剪断丝线,留作安置导管时作牵引用。4 .牵引远侧丝线将静脉提起,用小剪刀在静脉壁上剪一“V”型切口,以无齿镶夹起切口上唇静脉壁,将静脉切开导管快速插入静脉腔,深约5cm,结扎近侧丝线,并将导管缚牢。将备好之输液器接头与导管连接,观察液体输入是否畅通及有无外渗。5 .剪去多余丝线,
44、缝合皮肤切口。用1根皮肤缝线环绕导管结扎固定,以防滑脱。外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6 .无菌观念强,注重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切口不可太深,以免损伤血管。2 .分离皮下组织时应仔细,以免损伤静脉。3 .剪开静脉壁时,剪刀口应斜向近心端,且不可太深,以免剪断静脉。4 .静脉切开导管插入静脉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充满液体,以防空气窜入。5 .注意无菌技术,慎防感染。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d,如系硅胶管,留置时间可稍长。如无禁忌,可每日定时用小剂量肝素溶液冲洗导管。若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管。十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与包扎(下颌伤)【准备】1 .个人准备: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洗
45、净双手。2 .物品准备:消毒钳、持针器、镶子、缝合线、三角针、剪刀、外用生理盐水、75%酒精、双氧水、消毒纱布、棉垫、绷带、三角巾、胶布等。【操作】1 .清洁创面:除去下颌伤口周围污垢油脏物,用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及周围皮肤。2 .伤口消毒:用75%酒精棉球,自伤口处向周围消毒,必要时还可用双氧水清洗。3 .止血: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再用一块或二块纱布或棉垫覆盖伤口。4 .将三角巾叠成3指宽带状,放于下颌伤口敷料处。5 .两手将带巾两底角分别经耳部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颗部交叉成十字。(或用绷带包扎:一手持绷带放于下颌伤口敷料处托住敷料,一手将绷带经耳部、颍部向上经头顶,环绕至另一
46、侧经颗部、耳部至下颌,如反复绑扎4至5圈,当绷带绕至颗部时进行反折,使绷带成水平环绕,经额、颗、耳部、枕部,如此环绕包扎4至5圈固定。)【注意事项】1 .迅速暴露伤口并检查,采取急救措施。2 .有条件者应对伤口妥善处理,如清除伤口周围油污,局部消毒等。3 .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覆盖伤口的纱布应严格无菌,没有无菌敷料则尽量应用相对清洁的材料,如干净的毛巾、布类等。4 .包扎不能过紧或过松,打结或固定的部位应在肢体的外侧面或前面。十八、脊柱损伤的搬运【准备】1 .个人准备:(1)明确脊柱损伤的判断方法: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者;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者;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者;正处于腰弓背
47、时受到挤压力;腰背部的脊椎有压痛、肿胀,或有隆起、畸形;双下肢有麻木,活动无力或不能。(2)明确脊柱损伤搬运原则: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2 .物品准备:可就地取材,木板床或硬质平板担架。【操作】1 .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不能硬拉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和骨折的损伤。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2 .颈椎骨折要一人托住其头部,其余人协调一致用力将伤病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或木板上,然后头部的左右两侧用软枕或衣报等物固定。3 .胸腰脊柱骨折要23人并排在患者一侧,同时分别抬住头肩(1人)、腰臀(1人)及双下肢(1人),一齐将患者平移至担架上、模板或门板上,身两侧用枕头、转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4 .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在木板或硬质门板上,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移动。5 .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