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B62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XXXX-XXXX工业遗产普查技术规范TechnicaIspecificationsforindustriaIheritagecensus(工作组讨论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15普查对象界定2EI时间范围界定2E9存在形式界定26价值要点2A1历史价值2A5科学价值2AQ艺术价值2Ad社会文化价值37资源分类37I分类原则379分类对象37R分类内容38资源普查31基本要求39普查准备4R实地调查4R4数据处
2、理5F照片及影像资料6F编绘相关图件69成果内容6附录A(规范性)工业遗产资源基本类型8附录B(规范性)工业遗产普查基本信息表格式10参考文献11本文件按照GB/T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本文件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工业遗产作为文物的一个特定类型,是工业文明发展过程的实物见证。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工作首先需要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分类、普查流程进行标准化。本文件依据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针对新时代新要求、工业遗产资源新类型、科技发展新
3、态势和资源普查新问题编制本文件。以此来界定工业遗产的范围与价值,明确工业遗产普查的原则和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全流程支撑下的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工业遗产普查的工作规范。工业遗产普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遗产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及利用。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工业遗产普查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资源分类、价值要点、资源分类、普查以及成果内容的相关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6309公共文化资源分类WW/T0091
4、文物保护利用规范工业遗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资源普查generaIresourcesurvey按照WW/T0091的规定,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和信息采集。工业遗产资源industriaIheritageresource指在甘肃省范围内所存国内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根据GB/T36309的要求,与工业化相关的历史遗迹、建筑物、设施、技术遗产以及相关的文化、社会和经济遗产。资源单体objectofresource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工业遗产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R资源综合体SyntheSiSofres
5、ource由若干资源单体构成的一个资源组合体。3.E资源调查detailedresourceinvestigation通过实地调研方式,对特定地区或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4总体要求41应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可持续性原则,做到内容完整、简洁、量化,符合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要求,保证成果质量。4;应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融合地方特色及新兴资源,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科学分类。4?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创新普查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4工业遗产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是工业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调查中应保证应查尽查的普查原则,
6、将所有能反映生产特征的工业遗存要素纳入普查范围。4攵工业遗产资源实地调查应先整理编制工业遗产资源预目录,工业遗产资源预目录的编制依据来源于线上、线下的数据收集整理,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补足。5普查对象界定5时间范围界定普查对象聚焦于近现代工业时期的遗产资源。时间跨度界定为自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涵盖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至信息技术革命兴起之前,见证了全球及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变革与成就。在此期间建立、运营并具有显著历史、科技、社会或文化价值的工业设施、场所及相关遗存均为本次普查的重点对象。5/存在形式界定工业遗产的存在形式多样,具体详情见附录A,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7、物质文化遗存:物质文化遗存包含不可移动文物及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含车间、作坊、矿场、提炼加工厂、仓库、办公楼、交通设施、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工业设施设备、工业社区等;可移动文物包含历史档案及文献、商标徽章、生产生活用具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生产工艺、文化遗存及人事活动记录。生产工艺包含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等;文化遗存包含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人事活动记录包含代表人物及代表事件。其它:其它主要为环境,包含山体、水系、植被及交通道路等。6价值要点A1历史价值工业遗产见证中国或甘肃省近现代工业历史的发展成就:a)见证中国或甘肃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或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b
8、标志某一工业类型在中国或甘肃省的开端,或在某一行业中具有开创性作用;c)创建该工业企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或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相关联。6 ;科学价值工业遗产体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创造力和影响力:a)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其规模或技术在同领域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b)反映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生产技术的重大发展或变革;c)展现某一工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提高工业技术史的研究水平;d)工业技术具有代表性,其年代和类型独特珍稀或脆弱易损。Y艺术价值工业遗产体现中国或甘肃省地区建(构)筑物或工业区域的美学特征:a)在工业建筑、结构、工艺、规划设计等方面具有美学特征;b)创造和谐的人与自
9、然资源关系,并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性作用;c)具有建筑史料价值,是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h4社会文化价值工业遗产体现中国社会的工业文化记忆:a)包含大量工业时代特征的信息,体现民族凝聚力;b)见证生产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形成社会归属感;c)曾长期提供稳定的就业,形成突出的工业企业文化;d)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或在今后具有较大利用潜力。7资源分类7 1分类原则7.1.1 依据工业遗产资源的性质,即状态、特性、特征、现存状况等重要属性进行划分。7.1.2 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标准。7.1.3 分类和相应的编码体系具有可扩展性。7;分类对象分类对象应包含:a)稳定的、客
10、观存在的或历史上存在的实体工业遗产资源;b)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或历史上存在的工业发展相关事物和现象。7R分类内容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主要层次;a)工业遗产资源共包含3个主类、6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按照附录A的规定;b)每个层次的工业遗产资源类型有相应英文字母代号,以工业遗产资源基本类型分类表为准(见附录A)。8资源普查R.1基本要求8.1.1 应组建各级普查主管部门队伍、普查专家队伍和普查员队伍,各司其职开展普查工作。8.1.2 以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分析、转化和利用,并对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等
11、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进而完成填表、统计和编写调查文件等普查工作。8.1.3 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完成普查工作。8.1.4 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分为3个主类、6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根据附录B,不同类型的资源应在资源基本信息调查表中填写不同的资源类型标签,在填写“概况与价值”栏目时应根据不同资源类型采取不同的描述方式。8J普查准备8.2.1人员准备8. 2,1.1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组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委托普查专家队伍和普查员队伍成立调查区,三类角色按照“归口管理,属地支持,市级统筹,以县为主,专业协助”的原则开展相关普查工作:8.2.1.2普查员应具备与调查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纳
12、当地文化、工业、地学、建筑、历史人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9. 2.2资料准备10. .2.1应收集相关资料,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与资源单体和资源综合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乡土教材、工业遗产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 资源调查区已开展的工业遗产普查数据成果,包括物质工业遗产名录、非物质工业遗产名录等; 与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重点是反映工业环境与资源的专题地图; 与资源调查区和资源单体、资源综合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8.2.2.2应根据收集的资料编制资源预目录。8.2.2.3应按照表B.1收集的资料编制资源普查基础信息表。8.2.3技术准备8
13、2.3.1应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建议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8.2,3.2应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并对应相关调查任务职责。8.2.4培训准备8.2.4.1培训对象宜包括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省级、设区市、区县)、普查专家、普查员及基层单位相关人员;8.2.4.2培训内容宜包括资源分类、技术规程、表格填写等。23实地调查8.3.1基本要求8.3.1.1明确调查区和调查路线,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为便于运作和此后工业遗产资源评价、统计、开发需要,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若干个“调查板块”,调查板块一般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也可按照现有规划中的工业区域划分。如省级调查区,可将地区级的行政区划分为
14、调查板块;地区级的调查区,可将县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板块;县级的调查区,可将乡镇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板块。b)调查线路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板块和主要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8.3,1.2选定调查对象,应选定下述资源单体或资源综合体进行重点调查:a)具有开发前景,有显著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的;b)能代表调查区形象的。8.3.1.3填写资源调查表:应通过平台,填写资源调查基础信息表和专题调查表。8.3.1.4开展资源审核与实地核查。由各级主管部门和普查专家队伍对资源内容进行审核,普查员队伍基于审核结果进行数据更新和实地核查补充。8.3.1.5应对每一个资源单体或资源综合体进行实
15、地资源调查,并填写表B.1的调查表。8.3.2普查要点1.1.1.1 3.2.1不可移动文物a)基本信息记录:记录遗产的名称、位置、坐标、建造年代、设计者、使用功能变迁等;b)现状描述:详细描述建筑物或设施的结构、材料、保存状况(如破损程度、修复历史)、周围环境等;c)测量与绘图:进行精确测量,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及必要的剖面图,利用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留存影像资料;d)环境评估:评估遗产与周边自然环境(如山体、水系)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遗产的影响。1.1.1.2 可移动文物a)实物登记:逐一登记文物名称、材质、尺寸、制造年代、原有用途、现存状态等;b)档案整理:收集与文物相关的文字记录、图纸
16、照片、影像资料,包括生产记录、使用说明等;c)保护状况评估:评估文物的保存环境、物理化学稳定性及潜在风险。1.1.1.3 非物质文化遗存实地调查a)口述历史记录:采访老工人、企业管理人员等,记录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故事、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迹;b)技艺展示与记录:拍摄或录像记录关键生产工艺步骤、传统技能操作过程;c)文化内涵挖掘:搜集企业文献、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手册等,分析企业文化特征和工业精神。8.3.2.4环境实地调查a)自然环境记录:记录遗产地的自然景观,如山体形态、水系流向、植被覆盖情况等,评估其对遗产保护的贡献与威胁;b)交通道路考察:调查遗产地周边的交通布局,记录旧有道路、铁路、桥梁等
17、交通设施的现状及历史变迁;c)生态影响评估:评估遗产地生态环境现状,记录是否有因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及其恢复情况。8.3.2.5材料留存a)b)c)d)实物样本图像资料文档资料数据报告对于可移动文物中的代表性物品,考虑采集小样或复制品作为研究资料;高分辨率照片、视频记录,以及三维扫描数据,全面记录遗产现状;所有访谈记录、历史档案复印本、调研报告、技术图纸等应归档保存;编制详细的实地调查报告,包括上述所有调查内容的总结分析。R4数据处理8.4.1数据采集与记录8.4.1.1标准化采集:普查人员应依据本规范规定的资源分类体系,采用统一的工业遗产普查基本信息表和标准化的记录格式(详见附
18、录B),详细记录工业遗产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建筑结构、工艺流程、现状用途等关键信息。8.4.1.2数字化记录:所有现场采集的信息应即时录入电子设备,采用高精度定位技术确定遗产位置,利用数字影像、三维扫描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遗产信息的全面数字化记录。8.4.1.3环境保护意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避免对工业遗产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损害,确保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8.4.2数据整理与分析1.1.1.1 1所有现场调查获取的数据应即时整理并转换为电子格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统一的数据模板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坐标、遗产基本信息、历史沿革、现状描述、价值评估等,并使用安全
19、可靠的电子存储介质进行备份和储存,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与易于检索。1.1.1.2 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检查机制,对采集数据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校验,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1.1.1.3 按照本规范制定的工业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对每项遗产资源进行唯一性编码,便于信息化管理与查询。1.1.1.4 应采用统一的分类编码系统对工业遗产进行编码归类,便于数据的系统化管理和后续分析。1.1.1.5 基于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的认定标准,对普查数据进行初步价值评估,识别遗产的历史、科技、社会、文化及艺术价值。8.4.3数据文档化与归档8 .4,3,1依据调查结果,生成详细的工业遗产资源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20、文字描述、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确保所有遗产信息有据可查。9 .4.3.2完成的调查报告和相关文档需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归档,建立纸质和电子双套档案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与长期保存。BF照片及影像资料8.5.1 影像资料应当全面、真实地记录资源单体的现状,应能反映工业遗产单体的基本形态及相应规模,要确保所记录的影像能够清晰反映其历史、文化和技术特征。8.5.2 影像资料的拍摄和录制应当遵循专业规范。使用合适的摄影和录音设备,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音质,避免产生模糊、失真或杂音等问题。其中照片资料单张应不低于100O万像素,打印文本和电子文本中的照片应确保清晰。8.5.3 应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1、避免丢失或损坏。应有编号或索引号,拍摄内容名称、拍摄部位、拍摄时间,方便后续的查询、分析和利用。Rh编绘相关图件8.5.4 6.1资源总图包括资源总体分布图、各级行政区资源分布图等。8.6.2 资源类型图根据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分别制图。9成果内容91成果内容应包括资源数据库、资源普查报告(包括报告正文和附件)和相关图件。95资源数据库应包含以下内容: 工业遗产普查基础信息表; 资源普查报告; 资源普查台账。9:资源普查报告正文应包含以下内容: 普查工作概况; 区域环境背景; 资源总体价值; 资源基本信息; 工业遗产资源保护; 资源开发利用; 工业遗产资源名录。94资源调查报告附件应包
22、含以下内容: 按附录B中表B.1编制的“工业遗产普查基本信息表”; “资源名录”清单。资源相关图件宜包含以下内容: 资源类型图,包括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的资源分布图; 资源规模图,包括全省、各级行政区的资源数量图。附录A(规范性)工业遗产资源基本类型工业遗产资源基本类型及释义见表A.1。表A.1工业遗产资源基本类型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简要说明A物质文化遗存AA不可移动文物AAA车间按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各个阶段或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专业性质和各辅助生产活动的专业性质而设置,拥有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厂房或场地、机器设备、工具。AAB作坊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也称“作场”、“坊”、“房”、“作”等。AAC
23、矿场包括若干矿井或露天矿的区域,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地面运输、电力供应、通讯调度、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等设施。AAD提炼加工厂一种专门从事原材料初步或深度加工以提取有价值成分或改变物质形态的工业场所。AAE仓库用于贮存和保管大宗物品的专用建筑物或场所,通常负责接收、存储、保护、管理和分发各类货物。AAF办公楼一种专门设计和建造用来供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办公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业务用房。AAG交通设施保障工业用地的交通系统安全、高效、有序运行而建设的各种固定或移动的硬件设施和装置。AAH运输及其基础设施支撑工业运输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永久性、固定的物理设施和设备集合。AAl工业设施设备工业
24、生产活动中所必需的、为完成特定工艺过程或提供服务而购置、安装和使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工具、附属设施及其他相关硬件资源。AAJ工业社区在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中,围绕着工业生产活动集中区域形成的特定社区类型。AB可移动文物ABA历史档案及文献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并保存起来的,具有查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以及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工业历史的资料。ABB商标徽章带有特定商标图形的徽章。ABC生产生活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为满足不同目的而制造、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器械、器皿以及其他辅助物品。B非物质文化遗存BA生产工艺BAA工艺流程指从原材料投入开始,经过
25、一系列连续或间歇的加工、装配、转换等工序,直到最终产出合格产品的全过程。BAB生产技术指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将原材料、零部件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全部技术和工艺手段、方法与系统的总称。BB文化遗存BBA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道德准则、企业形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氛围的总和。BBB工业精神指在工业遗产所代表的工业活动和技术实践中孕育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它是对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认同,体现在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对团队的责任和担当、对技术的追求和创新,以及对品质的精益求精等方面。BC
26、人事活动记录BCA代表人物在工业园区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知名度或在当地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BCB代表事件当地发生过的比较重大的历史或现代事件。C其他CA环境CAA山体是与国家工业遗产紧密相邻或具有一定距离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实体。这些山体不仅具有自然地理特征,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还可能因为长期的工业生产活动而呈现出特定的工业印记或影响,例如,工业废气排放可能导致的山体植被变化,或者矿山开采造成的山体形态改变等。CAB水系指与国家工业遗产紧密相邻或具有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水库、运河等水体及其相关水域。它们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还可能因为工业遗产的存在而具
27、有特殊的工业印记或影响,而具有特定的流向、形态和水质特征,如为工业生产提供水源、排放废水或冷却水等。CAe植被在国家工业遗产所在区域及其邻近范围内,生长和分布的植物群落及其所构成的绿色生态系统。这些植被不仅包括自然生长的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还可能包括人工种植的绿化植物,如行道树、公园绿地等。CAD交通道路在国家工业遗产所在区域及其邻近范围内,为了满足人们出行和运输需求而建设的公路、街道、铁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这些交通道路不仅连接了工业遗产与周边地区,还承载着工业遗产内部以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流量。附录B(规范性)工业遗产普查基本信息表格式工业遗产普查基本信息表格式见表B.1。表B.1
28、工业遗产普查基本信息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行政位置地理位置东经。,北纬。是否属新发现是否口资源照片张资源视频个资源典型照片:见本表后附页A.概况与价值(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以及单体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描述)B.所在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以及与周边工业遗产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外道路情况、士.一级公路口三级公路口高速路口二级公路口四级公路口周边市/县名称距离公里其它说明:C.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单体保存现状保存良好口少量破损口破损严重口是否已开发
29、是口否保护措施情况优口差良口无口其它说明:D.现有规划/文件中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向规划/文件名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规划/文件名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填表人联系电话普查日期年月日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版),2015年4月24日,第28号主席令公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年版),2016年2月6日,第666号国务院令公布。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15年4月发布。4古建筑开放导则(征求意见稿)(2017年)。5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下塔吉尔宪章,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6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2013年版),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2013年。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8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文化部,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