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县域医共体中医药发展实践探索报告2019年5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纳入试点的县区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多种共同体模式逐步形成1。县域医共体作为医联体建设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的解决、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能的最优化、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某某县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南部,由于县域东西狭长的地理特点、医疗资源布局及区域服务能力的实际,某某县成立了两家县域医共体。其中某某县西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有9家一一文庙街道社区
2、卫生服务中心、八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泗店镇卫生院、东疏镇卫生院、伏山镇卫生院、乡饮乡卫生院、葛石镇卫生院、鹤山镇卫生院、堤城镇卫生院。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笔者所在团队于2024年4月对9家成员单位的中医药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提升方案,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调查中发现的问题1.1中医药设备配备不足某某县西部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辖区内居民的日常诊疗需求,中医药设备配备相对单一。9家成员单位的中医药设备总共只有9种,除电针仪、颈腰椎牵引设备、艾灸仪、推拿床9家全部配备外,按摩治疗床、中药熏蒸设
3、备、TDP神灯有6家配备,中药雾化吸入设备有3家配备,智能通络治疗仪仅有1家配备。中医药品供应和保障方面也得不到满足,9家成员单位中8家无煎药系统、智慧药房,不能保证患者及时、合理的用药;中药饮片、中药颗粒、中药制剂制作与配方也存在不足。1.2基层人才储备不足9家成员单位均人才队伍储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中药师(士)人数严重缺乏、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渠道受限、师承工作室建立情况不佳等情况。调查数据显示: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总数有465人,但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本科及以上人数仅有43人(9.2%),中医(助理)医师仅72人(15.5%);中药师级以上仅有20人;中医药人员主要以专科学历为主,本科
4、及以上学历数量明显不足。1.3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滞后9家成员单位中未接入使用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和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的有2家,未实现县域医共体内中医药信息共享的有6家。由于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所采用的软件和硬件系统也不尽相同,导致中医药信息融合共享存在难度,制约了医共体内中医药信息互联互通,也影响各乡镇卫生院间的工作交流,导致乡镇卫生院会诊只能依靠专家现场指导等线下方式进行。1. 4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卫生院辖区内居民对中医药处于认可状态,但认知程度较低、了解不够。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卫生院走廊等公共场所展示中医药文化环境设施较差,中医药文化走廊形
5、同虚设,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中医药文化宣传意识较为淡薄,乡镇卫生院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效果也参差不齐,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普及率不高,辖区内居民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感不强。2.针对性提升方案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将某某县西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医药发展作为核心,制定了相应的提升方案,并于2024年5月开始实施。2. 1引进新技术在对成员单位推广现有诊疗技术的同时,引进新技术,将中医药适宜诊疗技术由9种扩展到16种,如引进了葫芦灸、耳穴压豆、超短波治疗、中药浴、隔物灸、小儿推拿、中频治疗等7种新项目。其中小儿推拿在9家成员单位全部开展;八仙
6、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庙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东疏镇卫生院鹤山镇卫生院、伏山镇卫生院、葛石镇卫生院增加了中药浴、中频治疗;泗店镇卫生院、乡饮乡卫生院、堤城镇卫生院增加了隔物灸、极超短波治疗;八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疏镇卫生院、伏山镇卫生院增加了耳穴压豆;泗店镇卫生院、鹤山镇卫生院增加了葫芦灸。所有增加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后均能开展使用。2. 2共享中药房建设组建县域医共体智慧共享中药房,创建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服务平台。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后,由接诊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开具处方,通过信息共享系统传至共享中药房,进行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后,送至煎药室煎药并包装,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至患者手中。患
7、者无需在就诊医院等候取药。全环节可视化,在确保药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够方便看中医、放心服中药的贴心服务。同时,统一中药饮片采购、调配、炮制、煎煮和配送服务,实现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同质化、规范化、高效化,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目录、中药学服务、中药采购和储备的统一。2. 3制定中医协定处方由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中医师联合中药师依据临床经验,制定疗效确切的中医协定处方。如静脉炎、糖尿病、腹泻、厌食、养心安神、小儿镇静安神解热、哮喘、乳痈、妇产科外洗、颈椎病、腰椎病、康复、痔漏、皮肤病的协定处方。将中医协定处方制备成标准化的中药制剂
8、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通过智慧共享中药房可共同调剂、使用。中药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而煎煮是中药汤剂的最后关键环节。为了能够承接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的中药代煎服务量,给县域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服务,更好的发挥中药疗效,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提升煎药系统软硬件建设,以保证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中药制剂疗效,保证患者用药效果。2. 4科室共建,优势专科下沉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中药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开设专家门诊,为居民提供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服务。如县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孙秀英进行专业对口帮扶、康复科主任医师刘露等进行专家带教,骨干人才下沉,以帮促建,从实质上
9、提升成员单位中医药诊疗水平。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还建立了中医药师承工作室,以老带新,开展学术经验继承工作。2. 5加强人才培训为保障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能顺利开展,医共体进行全体中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I,要求参加培训人员全部掌握新技术。为此,医共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利用“医护助手”APP对中医、中药知识每季度至少培训一次,夯实基础;乡镇卫生院医生轮流进修、精准进修,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帮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建立统一中医药知识库,使医共体内的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和中药特色优势得到明显提升。依据患者需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不定期派中医专家到某
10、某县第一人民医院坐诊,进行帮扶带教,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让医共体内中医药人员足不出户就够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授课。2. 6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快中医药人才引进为吸引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医共体采取多种形式引人、留人,如给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每人每月100O元,连续发放5年;如增加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编制名额、合同员工同工同酬、竞聘上岗等激励做法。结合地方实际,医共体出台规定,在原乡镇卫生院取得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或编制人员,尤其是中医药人员,设定最低服务年限5年,以堵塞医共体模式下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出的漏洞。2. 7加强中医药文化走廊建设为提升中医药文化宣传意识
11、普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鼓励并帮助乡镇卫生院机构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医共体积极借鉴部分地区2“周末宣讲团”,中医基础讲座”等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向群众推广中医药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认知度。3.建设成效3. 1医共体内中医药诊疗水平提升截至2024年9月,开展的16种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其中电针仪、艾灸仪、颈腰椎牵引设备、TDP神灯、推拿床、小儿推拿6种项目9家成员单位全部配备,按摩治疗床有8家配备,中药熏蒸设备、中药浴有7家配备,耳穴、穴位按摩、中频治疗仪有5家配备,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雾化吸入设备、葫芦灸、极超短波治疗仪有3家配备。2024年59月:县
12、第一人民医院为医共体辖区内患者共煎药19469付,惠及数千人,创收近10万元;中医协定处方在医共体辖区内已服务患者4000余人,开出处方8000余张;开具耳穴压豆制剂1836付,中药穴位敷贴制剂4896贴,中药封包制剂4590付,穴位注射12852次。笔者收集2023年79月实施前的医共体内9家成员单位的中药学服务数据,与2024年7-9月实施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详见表1。实施后的总诊疗人次、中医诊疗人次、门诊处方总数、中药处方总数、中药饮片处方总数、中医诊疗复诊人次均,均明显升高,尤其是中医诊疗人次、中药处方总数与中医复诊人次升高比例显著。3. 2人才队伍壮大截至2024年9月,与同年4月相比
13、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由原来的465人增加到500人,其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本科及以上人数由43人增加到62人,中医(助理)医师由72人增加到91人,中药师级以上由20人增加到33人。中医人员参加上级医院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率由原来的38.1%升高到75.4%03. 3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完善2024年5月,医共体建设了智慧药房、中医药大数据与分级诊疗、互联网+中医药与全民健康等内容,实现了医共体内药品资源、信息共享、医共体内用药目录衔接、采购数据共享、处方自由流动、药品一体化配送等机制。目前智慧药房、分级诊疗运行良好,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大大缩短了病人候诊、取药的时间。2024年
14、6月,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全部实现了中医药线上问诊、远程会诊、优势专科和疑难杂症诊断,提升了中医药诊疗服务效率。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由之前的7个增加到9个,中医药信息共享由之前的3个增加到9个。2024年10月,医共体上线了新的处方前置审核软件,建立了区域性审方中心,并作为山东省县域医共体审方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前置审核软件上线前,某某县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中级及以上资质药师对各乡镇卫生院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进行点评,处方合格率仅有86%左右。2024年10月份处方前置审核软件全面上线,软件经过一个月的静默运行后完善相关审核规则。2024年12月,再对各乡镇卫生院每月随机
15、抽取100张处方进行点评,处方合格率已超过90%。3. 4中医药文化宣传大力开展2024年68月,定期举行社区中医药义诊活动,并在医院绿化带内种植中草药,寓教于乐,互动式参与,基层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认知度明显提升。2024年59月,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中医阁建设,增添中医药文化元素,中医药各专科科室也结合自身诊疗特色和医技特点张贴趣味宣传画,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便于就诊患者在候诊时间普及中医药知识,缓解就诊焦虑情绪的同时,也突出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特色,营造基层中医药文化氛围,强化了就诊患者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4. 总结某某县西部县域医共体中医药服务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技术的丰富、医疗质量的提升、中医就诊率的改善、中药饮片处方及中医人才数量的增长,这表明以上提升方案和运行方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尤其是智慧共享药房、远程医疗会诊协作网络的建立,明显改善了群众看病候诊时长、取药等候时长、疑难病症看病难的问题。但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提升在过程中仍面临着挑战,如人才队伍建设仍是难点,需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适当增加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中高级职称数量,拓宽优秀中医药人才职业前景,稳定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技人才队伍。另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处方合格率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然低于医院质量管理中普通处方合格率三95%的标准,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严把质控关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