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025年上半年,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民政中心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现将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一、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态势(一)工作成效显著,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上半年,县民政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思想舆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一是理论学习成效明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
2、要论述、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上半年共组织集中学习*次,专题研讨*次,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二是宣传引导有力有效。充分利用民政系统各类宣传阵地,如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民政政策、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事迹。上半年共发布微信公众号推文*篇,制作宣传栏*期,其中多篇推文被上级媒体转载,有效传播了民政声音,展示了民政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中
3、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县民政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了县民政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局党组、党组书记、分管领导和各科室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民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加强分析研判。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对民政领域意识形态形势进行分析研判,
4、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上半年共召开分析研判会*次,形成分析研判报告*篇。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对意识形态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问责。(三)网络意识增强,舆情应对能力提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县民政局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一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积极运营民政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民政政策、工作动态等信息,回应群众关切。同时,加强对民政系统其他网络平台的管理,确保网络平台安全有序运行。二是加强舆情监测。安排专人负责对网络舆情进
5、行监测,及时发现涉及民政领域的网络舆情信息。上半年共监测到涉及民政领域的网络舆情信息*条,均及时进行了处理。三是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制定了县民政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了舆情应对的流程和责任分工。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舆论。上半年成功处置了*起网络舆情事件,未引发不良影响。二、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问题(一)民政业务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需关注。民政工作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业务工作中,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可能会引发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从而产生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例如,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由于传统观念的
6、影响,部分群众对生态安葬等新型殡葬方式接受程度较低,可能会对改革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一些非法社会组织可能会利用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漏洞,开展违法违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二)干部职工意识形态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意识形态的思想。在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时,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同时,一些干部职工的宣传引导能力较弱,在宣传民生政策、传播正能量时,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效果不够理想。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部分干部职工对网络传播规律和特点了解不够,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存在
7、能力短板。(三)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不足。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传统思维和惯性做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例如,在宣传工作中,主要以文字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内容不够丰富多样,不能满足干部职工和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方面,还存在技术应用不够熟练、内容创作不够优质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三、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一是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将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
8、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及时向干部职工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分析国内外形势,让干部职工了解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和趋势,提高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加强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融合。在民政业务工作中,要注重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始终,实现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机融合。一是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争取群众的支持
9、和配合。例如,在殡葬改革工作中,要加强对生态安葬等新型殡葬方式的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群众了解生态安葬的意义和好处,逐步转变群众的观念。二是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益服务,发挥社会组织的正能量。同时,要加大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三是在民生保障工作中,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三)提升干部职工意识形态能力。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意
10、识形态工作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开展实践锻炼。通过参与舆情处置、宣传引导等实际工作,让干部职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复杂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四)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可以制作民政政策解读短视频,通过民政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进行发布,
11、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民政政策。二是丰富文化活动形式。结合民政工作特点和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民政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传播民政文化,弘扬正能量。三是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咨询、意见征集等活动,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和联系。(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一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加大对民政微信公众号的投入和管理,优化公众号的功能和内容,提高公众号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积极拓展其他网络宣传渠道,如微博、今日VX等,扩大民政工作的宣传覆盖面。二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提高舆情监测的
12、及时性和准确性。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要迅速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同时,要加强与网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三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民政系统网络平台的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网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总之,2025年上半年县民政局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和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化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赠篇:【写材砂用典】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13、例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理论学习不仅要学而信,而且要学而用、学而行,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也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遵循。只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发展大局。(解放军报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典故】出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释义】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赏析】“知行合一”是明朝学者王阳明提出的哲学观点,“知”是指人们的认识,“行”就是实践。他认
14、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这一观点体现了儒家伦理实用、理性的品格,强调学思结合、道德践履与个体修养的过程一致性。知行合一,是古人倡导的修身之道,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行为原则。从古至今,贤达之士一直把知行合一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重要途径,荀子倡言“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朱熹提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王阳明有箴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与行相一致,毛泽东同志撰写的重要著作实践论,其副标题即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一一知和行的关系”,他在文中讲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
15、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由此可见,知和行分别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和集中体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不可或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知行合一的表率,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和丰富自己,从根本上树立实践的观点,把学习所得运用于实践。【用法】主要适用于教育培训类、理论武装类讲话,侧重强调知行合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例文】一念常惺,纤尘不染。现实生活中,会有“大量灰尘向我们迎面扑来”,党员干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克己,不能丢掉自我革命的精神。杨业功坚持不见送礼者,
16、房门上书“携礼莫入”;郑培民有集邮的爱好,却一生自敛其好他们以不贪为宝,以气节为尚,以清廉为名,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中国纪检监察报能克己方能成己)【典故】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修省,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释义】意思是,每一念头都保持清醒,才能避开奸恶小人的陷害;不被微小的灰尘污染,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入污秽的陷坑。【赏析】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初名将山云被朝廷委派到广西任总兵,他听说广西那时送礼受贿之风盛行,于是就问一位叫郑牢的老吏,“人们说做将帅的,不计较贪或不贪,何况广西素兴贿赂,我是否也可以贪点?”郑牢回答说,大人到广西做官犹如“一袭白袍”,千万不可入
17、乡随俗,否则“白袍点墨”,永远都洗不干净了。在古人眼中,保持清白节操是修身的要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清廉自守,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许多严于律己、清廉自守的党员干部,他们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在清廉上作出了表率。焦裕禄不准儿子“看白戏”,杨善洲始终坚持下乡或出差自己缴伙食费、公车决不私用,杨业功写下“携礼莫入”贴在自家门楣上,始终保持清廉作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带头弘扬优良传统,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廉洁自律。要在躬身力行中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树立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守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共产党人
18、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从小节严起,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例文】古人云,“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具有“识得破”的能力和聪明,却没有“忍得过”的毅力和定力,就很容易未战先乱。纵观历史,公孙仪嗜鱼而不受鱼,杨震用“四知”拒金,子罕以不贪为宝,李汰“黄金难换腐儒贫,哪一个不是节操坚如金石、心志韧如蒲苇的清官廉吏。(中国纪检监察报操存要有真宰)【典故】出自宋代赵善臻自警篇善处事,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乱,何以临事?【释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内心已经混乱,那么他如何能够应对和处理事情。【赏析】重视操
19、守品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古自今留下了诸多警示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都强调了坚持操守的重要。名利面前、得失关口、毁誉之间,该如何取舍和选择,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最是考验品质,最能看出境界。清代举人丁腹松博学多才,参加进士考试屡试不中。在心灰意冷之余,受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聘,做他儿子成德的家庭教师。又值会试之期,明珠明里怂恿他去应试,暗里却为之打通关系,使他金榜题名。丁腹松得知真情后大哭道:“我一生名节全然扫地矣!”立即打点行装,返回家乡隐居起来。临行前,成德受明珠之命送给他的万金汇券,也被他烧掉。在个人利害攸关之际,丁腹松守持“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的人生底线,为人能做到如清风朗月、风骨铮然,不因利害得失而改变其坚贞操守,实属难能可贵。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涵养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既不在居高的“失重”状态下膨胀自我飘飘然,也不在“糖衣炮弹”的腐蚀下迷失自我昏昏然,做到任何时候都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在坚守中锤炼出共产党人的“真我”风采。【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