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在统计造假案例学习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近期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统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内容,同时也仔细研究了某地统计造假的典型案例。通过学习,我深切认识到,某地统计造假事件的曝光,凸显出背后政绩观的严重错位,这种行为不但对当地统计生态造成极大破坏,而且严重损害了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我们必须以此为鉴,深刻反省,在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担当、踏实工作,确保统计工作的真实有效。下面,结合这个典型案例,联系我们的统计实际工作,我与大
2、家分享几点思考:一、明确“政绩为谁创造”,确立权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权力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具体要求,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针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出一系列关键论断,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作为统计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务必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取利益。运用权力就必须服务人民、对人民负责,绝不能将权力变为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手段。首先,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本质内涵。政绩的创造应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统计
3、干部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树立民生统计无小事”的理念,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和群众中,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切实了解人民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民、为民谋利、为民尽责,把反映民生、服务民生的统计工作做到实处。其次,探寻正确政绩观的根本路径。“政绩好不好,人民最知晓,由人民来评判”。统计工作的成效并非仅仅体现在数据的多少,而应以是否准确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否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为重要评判标准,以人民满意为根本衡量尺度。我们要做好统计工作,就要紧密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实际,将统计工作与人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统计成果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的发展变化,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统计业绩。最后,筑牢正确政绩观的坚实保
4、障。监督是防止政绩观出现偏差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拓宽统计工作的监督渠道,聚焦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针对焦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对统计人员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定期开展政绩观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引导统计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树立正确政绩观,为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明晰“创造何种政绩”,树立为民服务、为国统计的政绩观政绩观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所在。政绩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统计干部自身的发展,更影响到统计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统计干部,我们要满怀为民情怀,坚定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好统计工作的方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真实准确的数据推动
5、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一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统计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用全局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不能仅仅关注局部数据的表面现象,而要考虑整体数据的协调性和逻辑性。统计数据反映的是经济社会的全貌,每一个局部数据都是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确保每个数据的准确性,以局部的精确来维护整体的科学,让统计数据真正成为反映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晴雨表”。二是要权衡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统计工作既要关注短期的数据波动,更要重视长期的数据趋势。短期数据能及时反映当下的经济社会状况,为政策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而长期数据则体现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长远
6、规划提供参考。我们要像打造“百年老店”一样对待统计工作,既注重当下数据的时效性,又着眼于长期数据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为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三是要协调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统计工作中,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数据的数量而忽视质量,也不能因为过度强调质量而忽视数据的全面性。我们要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使统计数据既能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又能体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三、清楚“依靠什么创政绩”,树立敬业奉献、务实求真的事业观事业观决定着统计干部的工作目标、态度、精神和能力。统计
7、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依据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对于统计干部来说,是否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的质量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统计工作需要至上,把服务人民、做好统计工作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浮夸、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虚名,做到知责奋进、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精神,推动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以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统计工作的最大政绩”。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把人民对统计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最高评判标准。我们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统计思想,心里装着人民,带着
8、感情去做统计工作。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对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切实为群众提供准确、有用的统计信息,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与统计相关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二是以实干推动统计工作发展。统计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制定科学严谨的统计制度,并且确保这些制度能够高效执行。要坚决摒弃统计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统计调查、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等各个环节都要下真功夫,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勇于面对统计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积极探索创新统计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和地方的宏观决策提供高质量的统
9、计服务。三是以清正廉洁维护统计形象。清正廉洁是统计干部的基本操守,也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保障。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在做出统计成绩的同时,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遵守统计工作的纪律和法律法规,牢记统计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持公正统计,做到数据为民所用、统计为民所系、成果为民所谋。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习惯在监督环境下开展统计工作,确保每一项统计成果都能经得起检验,维护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上是我的交流发言,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赠篇:【写材料用典】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例文】让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作决策、办事情、推工作,决不给自己留“暗箱”、
10、开“后门”,确保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坚定慎初慎微之念,侥幸心理不是凭空而生,常在思想动摇的间隙乘虚而入,所以千万别“破窗”,管住第一次吃拿卡要的手,牢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做到不畏人知畏己知。(中国纪检监察报莫存侥幸心理)【典故】出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概论,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释义】意思是,细微之处不可粗心大意疏忽遗漏,在没人见的地方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即使处于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赏析】古人讲,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一个人独身自处时,少了外在的约束和他人的监督,道德修养“存乎一心”,此时最见修为。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大夫蓬伯
11、玉,道德品行优秀,深受世人敬仰。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在宫中夜坐,先听到一阵车声由远而近,之后就渐渐消失了,没过多久又响起车声。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回答,应该是蓬伯玉。卫灵公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夫人回答,君子是非常注意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始终如一坚持朝中礼制,让车夫扶着车辕慢行;M伯玉仁而有智,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蓬伯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我革命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不断锤炼党员党性修养。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真正的共产党人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
12、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当认真对标对表,时常扪心自问,强化自我约束,无论何时何地都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法律法规,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点滴严起、从小事严起,在锤炼自我中远离红线、坚守底线。【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无心即不掺加个人私心杂念,站在公义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官德人品。由此,才能将“去私存公”视为为政的根本。(中国纪检监察报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典故】出
13、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无心者公,无我者明。【释义】意思是,没有成见的人,对人对事公正;没有私心的人,做人做事清正廉明。【赏析】古人讲,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自古以来,公私分明就是贤士大夫所推崇的人格修养和为官道德。“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政的根本在于公正,公正的前提在于“无心”,在于“去私”,先把自己心中的主观成见排除,不让私见偏见损害自己的心性,不以个人好恶去评判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至于出现“以邪损正、以私害公”的情况。晋书记载,西晋开国元勋羊祜,“其嘉谋说议,皆焚其草
14、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羊祜所举荐的人,却不知是谁举荐自己的。羊祜荐人为官,其心心念念的是举荐之人的德才表现,而不是为了让人私下谢恩于自己。从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重要标尺。“四有书记”谷文昌一心为民,被群众尊称为“谷公”。“为民书记”郑培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他爱好集邮,却一生隐藏其所好,只为了“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为政者坦荡做人、清白做事,存公心而“无心”、为大我而“无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同,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新时代党员干部当谨记“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的谆谆告诫,时
15、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澄明心境,自觉分清公与私的界限,抵住名与利的诱惑,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真正做到处事以公、守身以正、用权以廉、谋政以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公私分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秉持公心、摒弃私心,立根固本、保持本色。【写材料用典】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例文】孟子尽心上有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意指观察水流需得其法,当着眼于水的壮阔波澜。孟子进一步阐释:“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此语道出唯有登高方能望远,胸怀全局才能运筹帷幄,深
16、刻揭示了善谋者须立足全局,运用系统思维谋划长远,以关键突破牵引整体推进。(中国纪检监察报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典故】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释义】意思是,人所处的位置越高,他看下面的事物就会显得越小;所看到的景象越大,那么那些小的景象就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To【赏析】古人讲,“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志向的高度决定格局的高度、精神的高度、情怀的高度和事业的高度。志存高远的人,往往有更广博的视野,能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在把握历史机遇、迎接历史挑战中不断创造辉煌业绩。毛泽东说过:“没有全局
17、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井冈山时期,有一次他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们,从这里能看多远?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能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实践证明,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仁人志士,无不具有远大志向、前瞻视野、宏大格局和崇高追求。黄旭华立志科技报国,甘心为国默默奉献,隐姓埋名30年打造“大国重器”;袁隆平立志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杂交水稻前沿领域不断突破,为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南仁东心怀国家天文科学发展,认识到天文领域是未来科技角逐的战略前沿,用22年时间打造“中国天眼”。事实证明,高远志向、大我格局始终是激励我们勇毅前行、成就事业的动力源。【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动员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胸怀大局、登高望远,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