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6.16KB ,
资源ID:58440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县财政局长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布置会议上的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县财政局长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布置会议上的讲话.docx

1、县财政局长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布置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布置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财政预算管理的决策部署,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具体年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准性,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一)部门预算编制是财政管理的基础环节。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反映了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计划的资金需求。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编制,是财政资金有效配置和高效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预算编制工作做细、做实、做准,才

2、能确保财政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益。如果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导致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浪费和腐败现象,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财政的可持续性。(二)部门预算编制是保障全县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还是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门预算编制就是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统筹安排资金,优先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需求。通过合理的预算安排,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用于解决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实效,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

3、的资金支持。(三)部门预算编制是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门预算编制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财政管理工作的成效。通过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可以进一步规范部门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实现财政资金从“分配”向“管理”、从“重投入”向“重绩效”的转变,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四)部门预算编制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部门预算编制要坚持以人民为

4、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通过合理编制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突出重点,准确把握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一)坚持依法依规编制预算。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履行预算编制主体责任,规范预算编制程序。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原则,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要加强对预算编制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准确把握预算编制的范围、标

5、准和要求,确保预算编制工作合法合规、严谨细致。(二)强化零基预算理念应用。零基预算是一种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的方法。各部门要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对所有预算支出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求,重新核定预算支出。要突出保障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对一般性支出和非必要项目要严格控制,该压减的坚决压减,该取消的坚决取消,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项目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整体执行效果。各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前期谋划和论证,确保项目立项科学合理、依据充分。要详细编制项目预算,明确项目的具体

6、内容、实施计划、资金需求等,提高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为预算编制提供有力支撑。(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在预算编制阶段,要科学合理设定绩效目标,明确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确保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要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对绩效目标不明确、不合理的项目,不得纳入预算安排。同时,要积极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在下一年度预算安

7、排时给予优先保障;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要减少或取消预算安排,并责令限期整改。(五)注重预算编制的协调性和统筹性。部门预算编制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统筹兼顾。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和审核,做好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避免出现预算安排重复、交叉等问题。要统筹考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之间的衔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三、强化保障,确保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完成(一)加强组织领导。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预算编制工

8、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抓好落实,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二)明确时间节点。为确保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抓紧推进预算编制工作。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算编制、审核、上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不得拖延推诿。财政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进展缓慢的部门要进行重点督促和指导。(三)加强培训指导。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对编制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财政部门要加强对

9、各部门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开展上门服务等方式,详细讲解预算编制的政策要求、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预算编制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预算编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各部门也要加强对本单位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四)严肃工作纪律。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各部门要如实填报预算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漏报收入和支出。要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程序,不得擅自变更预算编制内容和方法。对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部门和个人,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保密管理,确保预算数据安全。(五)强化沟

10、通协作。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对接,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要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同志们,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做好具体年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赠篇:【写材料用典】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例文】让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作决策、办事情、推工

11、作,决不给自己留“暗箱”、开“后门”,确保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坚定慎初慎微之念,侥幸心理不是凭空而生,常在思想动摇的间隙乘虚而入,所以千万别“破窗”,管住第一次吃拿卡要的手,牢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做到不畏人知畏己知。(中国纪检监察报莫存侥幸心理)【典故】出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概论,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释义】意思是,细微之处不可粗心大意疏忽遗漏,在没人见的地方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即使处于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赏析】古人讲,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一个人独身自处时,少了外在的约束和他人的监督,道德修养“存乎一心”,此时最见修为

12、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大夫蓬伯玉,道德品行优秀,深受世人敬仰。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在宫中夜坐,先听到一阵车声由远而近,之后就渐渐消失了,没过多久又响起车声。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回答,应该是蓬伯玉。卫灵公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夫人回答,君子是非常注意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始终如一坚持朝中礼制,让车夫扶着车辕慢行;M伯玉仁而有智,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蓬伯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我革命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不断锤炼党员党性修养。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真正的共产党人即使在“个人独

13、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当认真对标对表,时常扪心自问,强化自我约束,无论何时何地都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法律法规,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点滴严起、从小事严起,在锤炼自我中远离红线、坚守底线。【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无心即不掺加个人私心杂念,站在公义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官德人品。由此,才能将“去私存公”视为为政的根本。(中国纪检监察报无

14、心者公无我者明)【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无心者公,无我者明。【释义】意思是,没有成见的人,对人对事公正;没有私心的人,做人做事清正廉明。【赏析】古人讲,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自古以来,公私分明就是贤士大夫所推崇的人格修养和为官道德。“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政的根本在于公正,公正的前提在于“无心”,在于“去私”,先把自己心中的主观成见排除,不让私见偏见损害自己的心性,不以个人好恶去评判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至于出现“以邪损正、以私害公”的情况。晋书记载,西晋开国元勋羊

15、祜,“其嘉谋说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羊祜所举荐的人,却不知是谁举荐自己的。羊祜荐人为官,其心心念念的是举荐之人的德才表现,而不是为了让人私下谢恩于自己。从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重要标尺。“四有书记”谷文昌一心为民,被群众尊称为“谷公”。“为民书记”郑培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他爱好集邮,却一生隐藏其所好,只为了“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为政者坦荡做人、清白做事,存公心而“无心”、为大我而“无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同,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新时代党员干部当谨记“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

16、是守住内心”的谆谆告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澄明心境,自觉分清公与私的界限,抵住名与利的诱惑,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真正做到处事以公、守身以正、用权以廉、谋政以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公私分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秉持公心、摒弃私心,立根固本、保持本色。【写材料用典】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例文】孟子尽心上有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意指观察水流需得其法,当着眼于水的壮阔波澜。孟子进一步阐释:“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此语道出唯有登高方能望远

17、胸怀全局才能运筹帷幄,深刻揭示了善谋者须立足全局,运用系统思维谋划长远,以关键突破牵引整体推进。(中国纪检监察报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典故】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释义】意思是,人所处的位置越高,他看下面的事物就会显得越小;所看到的景象越大,那么那些小的景象就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To【赏析】古人讲,“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志向的高度决定格局的高度、精神的高度、情怀的高度和事业的高度。志存高远的人,往往有更广博的视野,能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在把握历史机遇、迎接历史挑战中不断创造辉煌业

18、绩。毛泽东说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井冈山时期,有一次他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们,从这里能看多远?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能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实践证明,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仁人志士,无不具有远大志向、前瞻视野、宏大格局和崇高追求。黄旭华立志科技报国,甘心为国默默奉献,隐姓埋名30年打造“大国重器”;袁隆平立志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杂交水稻前沿领域不断突破,为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南仁东心怀国家天文科学发展,认识到天文领域是未来科技角逐的战略前沿,用22年时间打造“中国天眼”。事实证明,高远志向、大我格局始终是激励我们勇毅前行、成就事业的动力源。【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动员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胸怀大局、登高望远,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