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4.30KB ,
资源ID:58521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县示范区管委会2025年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上的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县示范区管委会2025年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上的讲话.docx

1、在县示范区管委会2025年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这个专题会议,既是落实上级关于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示范区当前发展实际、直面问题挑战的“诸葛亮会O刚才,文旅局通报了上半年生态文旅安全工作情况,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分别作了发言,既讲成绩也摆问题,讲得很实在、很具体。借此机会,我结合近期调研、督查掌握的情况,以及暑期旅游旺季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讲三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回望来路明方向、直面当下抓整改、展望未来谋新篇”。一、以“归零心态”看清生态文旅发展的“成长坐标”今年是示范区获批“省级生态文化旅游融

2、合发展示范区”的第三年,也是我们应对疫情后旅游市场复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回顾上半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一喜的是,我们顶住了暑期极端天气、周边景区分流竞争等压力,1-7月接待游客量达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7.6%;旅游综合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31.2%,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更可喜的是,我们的生态底色越擦越亮,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9%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旅低碳发展试点”;文化挖掘更深了,“非遗进景区”“乡贤讲古”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竹编、木作等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人均月增收1500元。这些成绩的背后,

3、是全体干部群众“白加黑”“5+2”的辛苦付出,是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更是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安全为基”发展理念的实践成果。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成长中的烦恼”。比如,上周三市文旅局督查通报中指出,我县3A级景区“云栖谷”部分徒步道护栏锈蚀严重,2家农家乐厨房食品留样不规范;暑期暴雨期间,S203旅游专线发生小规模塌方,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应急响应机制不够灵敏;还有游客反映,部分景区讲解服务同质化严重,“照本宣科”多、“互动体验”少,个别民宿存在“线上图片美、线下设施旧”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小毛病”,实则是影响游客体验、制约产业升级的“大隐患”。这里

4、我想强调一个观点:生态文旅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游客多了、收入涨了”,而是一个“成长一反思一提升”的螺旋上升过程。就像种庄稼,春种夏耘才能秋收冬藏。我们既要看到“亩产”增长的喜悦,更要算清“地力”消耗的账、算准“品种”优化的账。只有始终保持“归零心态”,把成绩当作新的起点,把问题当作改进的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二、以“问题导向”筑牢安全发展的“防护堤坝”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更是生态文旅的“底线工程”O从近期上级督查、群众投诉、舆情监测的情况看,当前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攻坚整改。第一,交通安全要防“堵点”。暑期是旅游旺季,也是交通事

5、故高发期。据统计,7月以来,我县旅游专线共发生交通事故5起,虽均为轻微副蹭,但反映出部分路段标识标牌设置不规范、旅游大巴调度不合理、驾驶员安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S203线“十里画廊”段,旅游大巴占道停车、随意调头现象突出,游客反映“开车比走路还慢”。这里明确要求:交通局要在8月20日前完成旅游专线全路段隐患排查,增设临时停车位100个、减速带20处;文旅局要联合交警大队推行“错峰发车”制度,旺季每日7:00-10:00,14:00-17:00实行分时段预约,避免车辆扎堆;各旅行社要严格落实“一车一检”制度,严禁使用已达报废年限或安全设施不全的车辆。第二,景区安全要盯“重点”。景区是游客最

6、集中的区域,也是安全事故的“易发地”。从近期检查情况看,部分景区存在“重开发、轻维护”倾向:比如“红杉林”景区玻璃栈道防滑垫老化,有游客滑倒擦伤;“清溪谷”漂流项目救生衣破损率达15%,救生员持证上岗率不足80%;还有个别景区消防通道被摊位、电动车占用,一旦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这些问题,各景区要立即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8月15日前完成设施设备维护、救生器材更换、消防通道清理;应急管理局要牵头建立“景区安全台账”,实行“一景一策”,对问题突出的景区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暂停营业。第三,食品安全要守“节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暑期气温高、湿度大,食品安全风险陡增。从市场

7、监管局抽检情况看,部分农家乐、小吃摊存在“三无”食品、过期食材问题,上个月还查处了一起“野生菌中毒”事件(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性质恶劣)。这里要重中:所有餐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明厨亮灶”制度,食材来源必须可追溯,野生菌加工必须做到“三熟”(煮熟、炒透、确认无毒);市场监管局要联合乡镇食安办,对景区周边餐饮单位开展“晨查+夜巡”,每周至少抽查30家,发现问题当场处罚、公开曝光;同时,要推广“公筷公勺,“光盘行动,引导游客养成健康饮食好习惯。第四,生态安全要控“源点”。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但破坏生态的行为也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近期,有游客反映“月亮湖”周边出现垃圾堆积,经查是部分户外俱乐部组织“

8、野炊”活动后未清理现场;还有个别村民为吸引游客,在河道非法采砂修建“亲水平台”,严重破坏水生生态。这些问题警示我们:生态保护容不得半点侥幸。林业局、生态环境局要联合开展“绿盾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采砂、乱砍滥伐、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依法顶格处罚;各乡镇要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发动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组建“生态护卫队”,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巡查,真正把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同志们,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差不多就行”的侥幸心理、“等靠要”的拖延心态。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当成“天天要过的坎”,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个环节想细、每一个漏

9、洞堵死、每一个隐患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底线。三、以“系统思维”绘就生态文旅融合的“新卷长轴”生态文旅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们正面临“双碳”战略、乡村振兴、文旅消费升级等多重机遇,必须跳出“就旅游抓旅游”的局限,用系统思维统筹好“生态、文化、发展、民生”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旅向“高质量、可持续、有温度”方向发展。一要推动“生态+文化”深度融合,让旅游更有“魂”。生态是底色,文化是灵魂。我们的竹编技艺、木作工艺、红色故事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开发还停留在“展示”层面,缺乏“体验”深度。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转化”:把非遗工坊转化为“

10、研学基地”,与学校合作开发“竹编小匠”“木作体验”等课程,让游客动手参与、感受文化;把传统村落转化为“文化客厅”,在保留古宅原貌的基础上,植入乡贤馆、村史馆、非遗剧场,让老房子讲出新故事;把红色遗址转化为“精神地标”,依托红军长征旧居、抗战指挥部等资源,打造“重走长征路”实景体验项目,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二要推动“旅游+乡村”协同发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生态文旅的最大优势在于“联农带农”。目前,我县通过“景区+合作社+农户”模式,己带动1200余户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但仍有部分偏远村落的群众受益不多o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延伸”:延伸产业链条,鼓励村民发展“后备箱经济”,种植

11、特色水果、养殖生态家禽,让游客“带着土货回家”;延伸就业渠道,针对留守妇女、返乡青年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今年内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延伸利益联结,探索“门票分成”“资产入股”等模式,让村集体和村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比如,我们可以借鉴邻县“民宿合作社”的经验,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村民以房屋入股,年底按比例分红,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要推动“智慧+服务”双轮驱动,让体验更有“质感”。随着游客需求从“看风景”向“享服务”升级,我们必须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一方面,要建强“智慧管理平台整合景区监控、客流监测、应急调度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管全域”

12、比如,在核心景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体温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游客流量;在徒步道设置“电子围栏对越界游客自动预警。另一方面,要优化“贴心服务细节”,比如在游客中心设置“母婴室”“急救站”,提供免费热水、轮椅租赁;在景区入口发放“便民卡”,标注附近卫生间、停车场、医疗点位置;针对老年游客,推出“慢游路线”“方言讲解”等服务,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四要推动“品牌+营销”双向发力,让名气更有“传播力”。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讲好“XX故事”。线上,要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培育一批“本土网红”,拍摄“生态美景”“乡村美食”“非遗技艺”等短视频,打

13、造“指尖上的旅游名片”;线下,要举办“生态文旅节”“乡村音乐节”“非遗市集”等活动,吸引周边城市游客“打卡”。特别要注重“口碑营销”,通过游客满意度调查、建立“好评奖励”机制,鼓励游客分享旅行体验,让“山水XX、人文XX”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同志们,生态文旅是“国之大者”,更是“民之盼者”。今天的会议,既是总结会、部署会,更是一场“攻坚誓师会”。希望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安全作为“生命线”来守护,把融合作为“先手棋”来落子,把民生作为“落脚点”来考量,共同推动我县生态文化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我相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让XX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幸福靠山”,让每一位来XX的游客都能记住乡愁、收获美好,让生态文旅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谢谢大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