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75.01KB ,
资源ID:58546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12篇(精选).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12篇(精选).docx

1、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共12篇)目录篇一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篇二2025年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8篇三、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14篇四2025年医院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17篇五医院卫生院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29篇六、2025年小学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34篇七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37篇八2025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指引42篇九2025年基孔肯雅热实验室检测方案45篇十2025年社区基孔肯雅热防

2、控工作方案48篇十一、2025年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指引54篇十二、基孔肯雅热详细全面防治措施57篇-、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字母填在括号内)1 .基孔肯雅病毒对以下哪种条件最敏感?OA.4。C长期保存B.56C30分钟C.冷冻干燥D.紫外线照射后常温2 .我国将流行风险最高的省份列为I类地区,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省份?OA.浙江B.广西C.湖南D.海南3 .根据指南,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病后几天的病毒血症期最具传染性?()A.1天B.3天C.7天D.14天4 .

3、下列哪项不是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OA.双峰热B.腕关节剧烈疼痛C.咳嗽咽痛D.皮疹5 .对境外输入病例的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推荐比例是:A.10%B.三20%C.50%D.100%6 .媒介伊蚊应急控制中,核心区要求布雷图指数在几天内降至5以下?OA.1天B.3天C.5天D.7天7 .按照病例定义,下列哪项实验室结果可确诊基孔肯雅热?OAlgM阳性BlgG阳性C.CHIKV核酸阳性D.血常规异常8 .指南建议,不具备基因测序条件的县级疾控中心应将标本送至哪级疾控中心?OA.国家级B.省级C.地市级或省级D.同级实验室9 .基孔肯雅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下列哪两种伊蚊?OA.白纹伊蚊和埃

4、及伊蚊B.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C.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D.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10 .根据科普附件,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基孔肯雅热减毒活疫苗适用人群年龄下限为:OA.12岁B.15岁C.18岁D.60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科属。2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天,多为天。3 .指南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发疫情指以县为单位近年首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4 .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C或以下环境。5 .指南建议,核心区每天开展伊蚊应急监测,警戒区每周开展次监测。6 .对病例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要求较急性期升高倍及以上方可确诊。7 .蚊媒标本采

5、集后每管装-只成蚊或幼虫。8 .指南指出,I类地区发生疫情的街道或乡镇要积极开展运动,发动单位和群众清理孳生地。9 .指南要求,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小时内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10 .基孔肯雅病毒对70%乙醇、1%次氯酸钠等常用敏感,可有效灭活。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有两个或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 .以下哪些属于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OA.患者B.隐性感染者C.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D.健康伊蚊2 .以下哪些措施可用于伊蚊成蚊应急控制?OA.超低容量喷雾B.滞留喷洒C.热烟雾机D.投放灭蚊幼剂3 .关于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

6、是:OA.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于24小时内网络直报B.二级以上医院可通过前置软件自动报告C.暂不具备直报条件的单位可先电话报告D.病例分类订正可在确诊后任何时间完成4 .以下哪些人群属于基孔肯雅热重症高风险人群?OA.新生儿B.65岁以上老年人C.孕妇D.高血压患者5 .下列哪些消毒剂可有效灭活基孔肯雅病毒?OA.戊二醛B.酚类C.碘伏D.季秋盐化合物6 .本地疫情发生后,省级疾控中心需在每月汇总并上报的监测结果包括:OA.实验室检测结果B.病原学监测结果C.媒介伊蚊密度D.疫苗接种率7 .以下哪些行为可有效防止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OA.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B.着长袖衣裤C,选择装有纱窗的住

7、宿D.旅行归来2周内继续防蚊8 .关于蚊媒孳生地清理,下列属于家庭重点关注的场所有:OA.花盆托盘B.饮水机水槽C.屋顶反堞D.废弃轮胎9 .进行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时,二代测序平台覆盖深度应不低于:OA.5XB.10XC.20XD.50X10 .以下哪些情形可判定为聚集性疫情?OA.同一家庭14天内出现3例本地确诊病例B.同一社区14天内出现10例本地确诊病例C.同一学校14天内出现5例本地确诊病例D.同一建筑工地14天内出现4例本地确诊病例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V”,错误打“X”)1 .基孔肯雅病毒共有3个血清型。O2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均可在我国传播基孔肯雅热。O3 .

8、指南规定,IV类地区无需开展任何蚊媒监测。O4 .患者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最高,传播风险最大。O5 .基孔肯雅热可通过日常接触或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O6 .指南建议,对输入疫情须在1天内完成风险区域划定并启动灭蚊。O7 .指南要求,所有本地病例必须采集恢复期血清进行IgG检测。O8 .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O9 .指南规定,疫情终止需核心区连续22天无续发本地病例且蚊媒密度达标。()10 .指南鼓励各地采用诱蚊诱卵器等新技术开展伊蚊监测。()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2 .概括媒介伊蚊应急控制的核心

9、区与警戒区在布雷图指数控制上的差异及时间要求。3 .说明对境外返回旅行者开展健康宣教的三项重点内容。4 .写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局部暴发疫情”的定义及报告时限要求。参考答案一、单选:1.B2.C3.C4.C5.D6.C7.C8.C9.A10.C二、填空:11.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12.112;3713.514,-7015.116.417.10;2018.爱国卫生19.220,消毒剂三、多选:21.ABC22.ABC23.ABC24.ABCD25.ABCD26.AB27.ABCD28.ABCD29.B30.ACD四、判断:31.X32.V33.X34.V35.X36,X37.X38.V39.V

10、40.V五、简答(示例要点):1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一项:CHlKV核酸阳性;分离到CHlKV;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三4倍升高。2 .核心区:3天内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警戒区:7天内降至5以下。3 .提示境外流行区感染风险;旅行期间防蚊措施(驱虫剂、长袖、纱门窗等);归国后2周继续防蚊并主动就医报告旅行史。4 .同一街道/乡镇14天内报告210例本地确诊病例;县级疾控中心2小时内网络直报。篇二2025年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控制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在本辖区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1、结合本卫生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强化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卫生院辖区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控制和救治等工作。二、组织管理(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辖区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疫情监测与报告小组由防保科人员组成,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报

12、告和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信息。(三)医疗救治小组由临床科室骨干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制定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四)消杀灭蚊小组由后勤人员和防保科部分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和实施辖区内的环境消杀和灭蚊工作。定期对医院内外环境、公共场所、疫点等进行消杀,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五)宣传教育小组由办公室和防保科人员组成,负责开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三、责任分工(一)应急指挥小组1

1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疫情防控工作。2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3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二)疫情监测与报告小组1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重点科室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2 .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疫情相关信息,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3 .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和反馈,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 .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三)医疗救治小组1 .负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

14、断和治疗工作,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救治。2 .做好患者的隔离和护理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3 .对重症病例进行会诊和转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4 .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消杀灭蚊小组1 .制定环境消杀和灭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医院内外环境、公共场所、疫点等的消杀工作。2 .指导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环境整治和灭蚊工作,清除蚊虫孳生地。3 .定期对蚊虫密度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杀和灭蚊措施。4 .负责消杀药品和器械的采购、储备和管理。(五)宣传教育小组L制定宣传教育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5 .制作

15、宣传资料,如宣传海报、折页、视频等,发放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6 .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等,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7 .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恐慌心理。四、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内容1 .病例监测:加强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重点科室的监测,对疑似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进行详细登记和排查。2 .蚊媒监测:定期对医院内外环境、社区、学校等场所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掌握蚊虫的季节消长和分布情况。3 .环境监测: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监测,重点关注积水容器、下水道、建筑工地等蚊虫孳生地。(二)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通过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途径收集病例信息,对

16、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2 .蚊媒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指数法等方法进行蚊虫密度监测。3 .环境监测:通过现场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环境卫生状况。(三)疫情报告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人:本卫生院为责任报告单位,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2 .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现疑似病例后,责任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同时,电话报告给防保科和应急指挥小组。五、疫情处置(一)病例救治1 .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按照诊疗规范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2 .对重症病例及时组织会诊和转诊,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二)疫点处理1 .对疫点进行封锁和消毒

17、对患者的居住环境、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消杀。2 .清除疫点内的蚊虫孳生地,如积水容器、下水道等。3 .对疫点内的居民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三)蚊媒控制1 .在疫情发生区域开展大规模的消杀灭蚊工作,降低蚊虫密度。2 .指导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环境整治和灭蚊工作,定期清理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3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控制蚊虫孳生。(四)健康教育1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2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清理积水、使用蚊帐、穿长袖衣物等。3 .提醒公众在疫情流行期间避免前往疫区,如有旅行史出现发热等症状及

18、时就医。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防保人员、消杀人员等进行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包括疫情监测、诊断治疗、消杀灭蚊、个人防护等内容,提高防控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演练每年组织1-2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报告、处置等环节,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七、保障措施(一)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消杀药品、器械、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等物资,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期。(二)经费保障争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合理安排疫情防控经费,确保疫情监测、医疗救治、消杀灭蚊、宣传教育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三)人员保障合理

19、调配医务人员,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岗位人员的充足。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八、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二)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篇三、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季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俗称“花蚊”“花斑蚊”“花脚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大多数患者在1-2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为了您

20、和家人的健康,我们诚挚呼吁您积极参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现提出以下倡议:一、常清洁,清积水(一)室内强烈建议您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期弃养水养植物,或换为沙养、土养。确需养殖,水养植物一定要定期换水洗瓶、清洗根须(每隔3天换水1次)。花盆底托、空调冷却水、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的水盘等应及时清理。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理丢弃或翻倒过来。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每3天间隔查看水养植物、储水容器、闲置容器是否有孑4孳生,及时清理处置。(二)室外做好日常保洁,清除卫生死角、生活垃圾和各种类型的废弃容器。水缸、水桶、水槽等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排清可能孳生蚊虫

21、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天台、景观水池、水养植物、轮胎等。二、灭成蚊,防叮咬(一)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二)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桂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三)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再进入室内。也可用电蚊拍或灭蚊器等击杀。三、外出旅游做好防范(一)出发前。了解旅游目的地基孔肯雅热、

22、登革热的流行情况,非必要请勿前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二)旅行期间。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须采取防蚊措施,如穿长袖衣服、喷防蚊液、晚上睡觉时要挂蚊帐等。(三)返程后。如回家后出现发烧、头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外出旅行史。基孔肯雅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无直接人传人,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四、做好健康监护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相关症状,请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是否有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情况。各位师生、家长朋友,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

23、做起,积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防蚊灭蚊,同心协力,共创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感谢您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篇四、2025年医院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切实做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二)防控目标L提高医院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加强医院内部感染控制,防止疫情在医院内传播和扩散。3 .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降低疫情对社会的影响。(三)

24、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控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疾病传播。2 .科学防控:依据疾病传播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确保防控措施精准有力。3 .责任明确:清晰界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层层压实责任,保障防控工作有序高效推进。4 .联防联控: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 .组长:全面统筹医院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重大决策,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 .副组长:协助组

25、长落实防控措施,监督检查各科室工作执行情况,及时向组长汇报防控进展,组织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3 .成员:医务科: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规范门诊、急诊患者的接诊流程,加强对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协调各科室之间的会诊和转诊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落实各项护理防控措施。加强病房管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协助医务科做好患者的转运和交接工作。院感科:制定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

26、用品,防止职业暴露。对医院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隐患。组织开展疫情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协助疾控机构进行疫情处置。预防保健科:负责疫情的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将医院内的疫情信息上报给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和分析,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总务科:保障防控物资的供应,包括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负责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定期开展蚊虫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加强对医院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药剂科:保障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治疗药品的供应,及时采购和储备相关药品。指导

27、临床合理用药,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二)医疗救治专家组由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医疗救治专家组。1 .负责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会诊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2 .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水平。3 .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4 .参与疫情防控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防控意识。三、监测与预警(一)病例监测L门诊和急诊医务人员在接诊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居住史、蚊虫叮咬史等。对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检查,并采集血

28、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5 .住院部医务人员在收治患者时,应进行常规的传染病筛查,对疑似病例及时进行会诊和排查。对确诊病例应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疫情。6 .检验科在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时,如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血清中检测出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的标本,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预防保健科。(二)媒介监测1 .总务科定期组织人员对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的排查,重点检查医院的绿化带、花坛、下水道、积水容器、垃圾堆放处等易孳生蚊虫的区域。发现蚊虫孳生地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消杀,定期更换花盆托盘、花瓶中的积水,对下水道、沟渠等进行疏通和消毒。2 .院感科定

29、期对医院环境中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指数法等方法进行监测。当蚊虫密度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通知总务科加强消杀工作,并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三)疫情预警1 .预防保健科密切关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发布的疫情信息,及时掌握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动态。当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及时向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预警。2 .根据医院内部的病例监测和媒介监测结果,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疫情预警:短时间内医院门诊或急诊接诊的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病例明显增多。医院内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达到3例及以上,或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医院环境中的蚊虫密度连续2周超过预警阈值

30、四、疫情报告(一)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报告卡提交给预防保健科。2 .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卡后,应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及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 .对于聚集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保健科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并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二)报告内容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2 .病例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

31、皮疹、关节疼痛、出血倾向等症状和体征。3 .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居住史、蚊虫叮咬史、接触史等。4 .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结果。5 .疫情的发生地点、范围、波及人数等信息。(三)病例订正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订正。明确可能感染来源后,应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境外输入病例需在备注栏标注境外国家或地区名称,省外输入病例需在备注栏标注输入来源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名称。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1 .对于疑似和确诊病例,应按照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

32、025年版)的要求进行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对于重症病例,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进行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力抢救患者生命。3 .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对住院病例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床应安装蚊帐,病房、值班室等房间应安装纱门、纱窗,对院内和周边环境开展灭蚊。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的住院病例,可解除防蚊隔离。4 .医疗机构应告知非住院病例自我防蚊隔离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隔离设施,合理使用驱蚊剂避免伊蚊叮咬,使用蚊香、灭蚊剂等杀灭室内

33、成蚊,清理或倒置住家及周围闲置的积水容器,避免在清晨、傍晚等伊蚊活跃时间段外出等。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的病例,可解除防蚊隔离。自我防蚊隔离期间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非住院病例做好自我防蚊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二)医院感染控制1 .加强病房管理,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识。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环境消毒。2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3 .加

34、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对感染性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标识,并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理。4 .对医院内的公共区域,如门诊大厅、住院部走廊、电梯间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三)媒介控制L一旦发现疫情,总务科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蚊虫消杀工作。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滞留喷洒等方法,对蚊虫孳生地、栖息场所进行重点消杀,降低蚊虫密度。5 .在疫情防控期间,增加蚊虫消杀的频次,每天至少进行1次全面消杀,连续消杀3-5天。之后根据疫情情况和蚊虫密度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消杀频次。6 .加强对医院内积水容器的管理,及时清理或倒置闲置的积水容器,定期

35、更换水培植物的水,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四)流行病学调查1 .县(区)级疾控中心在接到疫情报告后,会同医疗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可能的感染地点,搜索可疑病例,评估发生感染和流行的风险。对重点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重点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省外输入病例,聚集性疫情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首发病例、指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为查明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需要而确定的调查对象等。个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发病、就诊及实验室检测情况、发病前后活动情况等,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填写基孔肯雅热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时间为确诊后72小时内,病例死亡后须及时订正。2 .医院

36、应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相关病例的诊疗资料、活动轨迹等信息,协助疾控机构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五)疫情评估与总结1 .在疫情处置过程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召开疫情评估会议,对疫情的发展态势、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 .疫情结束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部门对疫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1 .医务科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

37、断标准、治疗方法、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识。2 .培训对象包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重点是门诊、急诊、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网络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3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绩效挂钩,促使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防控知识,提高防控能力。(二)演练1 .院感科定期组织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病例的发现与报告、会诊与诊断、隔离与治疗、医院感染控制、媒介控制、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环节。2 .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疫情防

38、控水平,发现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落实。七、物资保障(一)防护用品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等,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止职业暴1=定各O(二)消毒药品和器械储备充足的消毒药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以及消毒器械,如喷雾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满足医院环境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等需求。(三)治疗药品和器械药剂科根据医院的诊疗需求,储备足够数量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39、治疗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补液药品等,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如血糖仪、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四)其他物资储备一定数量的蚊虫消杀药品和器械,如杀虫剂、蚊香、诱蚊灯、喷雾器等,用于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的蚊虫消杀工作。同时,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如食品、饮用水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八、健康教育(一)对医务人员的教育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医务人员普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二)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1 .在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向患

40、者及家属发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介绍疾病的防治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防蚊灭蚊工作。2 .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再次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防蚊灭蚊的重要性,指导其做好居家康复期间的防护工作。(三)对公众的教育1 .利用医院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健康提示,向公众普及疾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 .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问,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同做好防

41、蚊灭蚊工作。九、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变化,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二)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篇五、医院卫生院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在本地区的传播,保障居民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 .提高对基孔肯雅热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2 .规范病例管理和治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3 .有效控制伊蚊媒介密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4 .提高公众对基孔肯雅热的认

42、知和自我防护意识。二、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督导检查等。(二)疫情监测与报告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成员包括科室工作人员及各乡村医生。职责为收集、整理和分析基孔肯雅热相关监测信息,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协助上级疾控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O(三)医疗救治组以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按照诊疗规范实施救治,做好病例的防蚊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及

43、时将重症病例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记录和跟踪随访。(四)蚊媒防控组联合当地爱卫办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伊蚊孳生地清理和消杀工作,定期监测蚊媒密度,评估防控效果;指导居民开展家庭防蚊灭蚊工作,提高环境治理效果。(五)宣传教育组由办公室和公共卫生科共同负责。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及时发布防控工作动态和健康提示,回应社会关切。三、防控措施(一)监测与预警1 .病例监测: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排查。在蚊媒活跃季节,加

44、强对登革热样病例(体温超过38C,伴皮疹或关节疼痛,无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者)的监测,按要求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2 .进境人员监测:加强与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入境人员信息。对入关时有相关健康申报或检疫时有疑似症状的入境人员,及时开展筛查和追踪管理。3 .媒介伊蚊监测:按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要求,定期开展辖区内伊蚊种类、季节消长、抗药性及孳生地等监测工作。在疫情发生时,增加监测频次,及时掌握蚊媒密度变化,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二)病例管理与救治L诊断与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采集样本送检,按照基孔

45、肯雅热诊断(WS/T5902018)标准进行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4 .隔离治疗:对于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患者原则上须采取住院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若病例不住院,医疗机构应告知其防蚊隔离要求,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指导,患者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5 .医疗救治: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医疗救治组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病

46、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对重症病例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前后的衔接和信息沟通。(三)蚊媒防控1 .环境治理:发动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容器,填平树洞、竹洞、洼地等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水养植物容器等积水;储水容器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2 .化学消杀:在疫情发生时,蚊媒防控组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蚊媒密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疫点及周边区域开展成蚊杀灭工作。超低容量喷雾是杀灭成蚊首选控制措施,要求雾滴大小为10-20微米,每天可多次喷雾。对难以清除的孳生地,投放杀虫剂

47、进行灭蚊幼处理。3 .效果评估:定期对蚊媒防控效果进行评估,通过监测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指标,判断防控措施是否有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四)宣传教育1 .线上宣传:利用卫生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健康提示和疫情动态等信息,提高公众关注度。制作防控知识科普视频、图文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2 .线下宣传:在卫生院门诊大厅、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向就诊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宣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等知识。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面对面为公众解答疑问,提高防控知识知晓率。四、培训与演练1 .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重点培训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防蚊隔离措施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