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4.31KB ,
资源ID:58548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5篇精选.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5篇精选.docx

1、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以下哪种蚊子?A.库蚊B.按蚊C.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D.曼蚊2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A.发热B.关节痛C.皮疹D.咳嗽3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3-7天7-14天14-21天4 .基孔肯雅热的皮疹常见于以下哪个部位?A.背部B.面部或四肢伸展侧C.腹部D.头皮5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不包括:A.清积水灭蚊虫B.接种疫苗C.使用蚊帐D.穿长袖衣裤6 .归国人员入境后需自我健康监测的天数是:A.3天B.7天12天14天7 .基孔肯雅热的高发地区不包括:A.非洲次撒哈

2、拉地区8 .东南亚地区C.北极地区D.印度洋沿岸8.以下哪种行为不能有效减少伊蚊孳生?A.翻盆倒罐清理积水B.水生植物每周换水C.花盆底盘留积水D.处理卫生死角9.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特点为:A.仅累及大关节B.游走性疼痛,常累及小关节C.疼痛持续不超过1天D.无肿胀表现10.目前对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原则是:A.抗病毒治疗B.对症处理C.抗生素治疗D.免疫增强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L基孔肯雅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是叮咬。3 .伊蚊幼虫主要孳生在容器积水中。4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2+3”原则中,“2个注意事项”指出境前和归国后O5 .基孔肯雅热的皮疹常伴

3、随症状出现。6 .清积水灭蚊虫需定时“”,避免积水。7 .卧室防蚊需安装、纱窗和蚊帐。8 .基孔肯雅热在热带地区的发病季节是。9 .入境时若出现症状,需主动并配合检疫。10 .目前基孔肯雅热无和特效药物。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 .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包括:AlWJ热B.关节肿胀C.结膜炎D.腹泻2 .预防伊蚊孳生的措施有:A.清理水培植物瓶B.轮胎露天堆放C.竹洞填土D.树洞加盖3 .以下哪些地区需警惕基孔肯雅热?A.西太平洋岛屿B.东南亚C.南极洲D.非洲4 .归国人员出现症状时应:A.及时就医B.隐瞒旅行史C.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D.自我隔离5 .防蚊措施包括:

4、A.使用驱蚊手环B.户外穿短袖短裤C.处理卫生死角D.减少草丛逗留6 .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特点:A.游走性B.持续数月C.仅夜间发作D.小关节多见7 .以下哪些属于伊蚊孳生地?A.废弃轮胎B.花盆底盘C.流动河水D.泡菜坛积水8 .基孔肯雅热的预防“3个妙招”是:A.清积水B.接种疫苗C.防蚊叮咬D.及时就医9 .出境游人员需提前:A.查旅游提醒B.学防蚊知识C.带抗生素D.体检10 .伊蚊活跃的环境包括:A.树荫B.草丛C.凉亭D.沙漠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J”,错误打“X”)1 .基孔肯雅热可通过空气传播。O2 .关节痛是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之一。O3 .伊蚊幼虫可在大型

5、湖泊中孳生。O4 .归国人员需监测症状12天。O5 .基孔肯雅热有特效药物治疗。O6 .灭蚊需每周换洗水生植物瓶。O7 .基孔肯雅热疫苗已普及接种。O8 .穿长袖衣裤可减少蚊虫叮咬。O9 .基孔肯雅热仅在夏季发病。O10 .出现症状应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O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L简述基孔肯雅热的三大典型症状。2 .列举两种清除伊蚊孳生地的具体方法。3 .归国人员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如何处理?4 .为什么基孔肯雅热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2.D3.B4.B5.B6.C7.C8.C9.B10.B二、填空题:IL基孔肯雅12.伊蚊13.小型积水14.健康体检;自我监测

6、15.发热16.翻盆倒罐17.纱门18一年四季19.健康申报20.疫苗三、多选题:21.ABC22.ACD23.ABD24.ACD25.ACD26.ABD27.ABD28.ACD29.ABD30.ABC四、判断题:3LX32.V33.X34.V35.X36.V37,X38.V39.X40.V五、简答题:L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5 .例:清理花盆底盘积水;填埋废弃轮胎。6 .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境外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配合隔离治疗。7 .因热带地区伊蚊全年活跃,无季节限制。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1 .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严防疫情扩散。2 .降低蚊媒密度,切断传播途径。3 .提升公

7、众防护意识与能力。4 .实现“零死亡、少重症、控流行”的防控效果。二、组织领导1 .成立防控指挥部由卫健部门牵头,联合疾控、医疗、爱卫办、街道/乡镇等单位组建专班。职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督导检查。2 .明确部门分工卫健部门:病例监测、医疗救治、技术指导。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蚊媒监测与消杀指导。街道/社区:组织环境整治、入户宣传、配合病例管理。爱卫办:协调全民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孳生地清理。三、关键技术措施(一)传染源控制1 .病例早发现医疗机构对发热、关节痛、皮疹患者询问流行病学史(疫区旅居或蚊虫叮咬)。24小时内完成疑似病例网络直报,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送检。2 .病例管

8、理轻症居家隔离:防蚊隔离至发病后5天(病毒血症期),住所安装纱窗蚊帐。重症住院治疗:收治于传染病病房,落实防蚊措施。(二)传播途径阻断1 .蚊媒监测与消杀每周监测疫点周边200米内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指数超标时:立即清除积水容器(轮胎、瓶罐、盆栽托盘等)。喷洒氯氟菊酯等药物灭成蚊,孳生地投放苏云金杆菌(Bti)杀幼虫。2 .环境治理发动群众开展“翻盆倒罐”运动,清除小型积水。废旧轮胎打孔防积水,建筑工地水坑定期清理或养鱼控蚊。(三)重点场所防控社区:每周末开展卫生死角清理,投放灭蚊幼剂。医院:发热门诊设防蚊设施,病房安装纱窗蚊帐。口岸/机场:对来自疫区人员开展体温筛查与健康提示。

9、四、应急响应机制L分级响应标准in级(散发):单例本地病例一疫点20。米内紧急灭蚊。II级(聚集):同一社区3例以上一扩大消杀至500米,启动每日疫情简报。I级(暴发):多区域扩散T政府统筹,全民灭蚊行动。2.响应流程疾控中心24小时内完成流调,划定疫点/疫区。疫区持续灭蚊至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14天。五、保障措施1 .物资储备配备喷雾器、杀虫剂、快速检测试剂、防护服等。2 .能力建设培训医务人员识别诊断能力,社区人员孳生地清理技能。3 .健康宣教宣传核心信息:“防叮咬:外出穿长袖、喷驱蚊剂;清积水:每周检查家中容器;早就医:发热关节痛速就诊。”通过社区公告、短视频、宣传折页多渠道传播。六、监督

10、评估1 .防控指挥部每周督查重点区域蚊媒密度及措施落实情况。2 .对防控不力单位通报整改,造成扩散的依法追责。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幼儿园儿童年龄小、免疫力较低,是易感人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幼儿园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上级卫生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 .让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家长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幼儿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我防护方法。2 .建立完善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体系,实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3

11、杜绝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幼儿园内暴发流行,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和幼儿园正常运转。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先:将预防工作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环境整治、健康教育等措施,从源头上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2 .全员参与:动员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幼儿及家长共同参与防控工作,形成防控合力。3 .快速响应: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疑似情况,立即启动应急程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4 .科学规范:依据基孔肯雅热防控的科学知识和相关规定,规范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组织架构成立XX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园的防控工作。1 .领导小组组成组长:园长姓名(

12、园长)副组长:副园长姓名(副园长)、保健医姓名(保健医)成员:各班级班主任、保育员、后勤负责人、保安等2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和家长的防控意识与能力。检查督促各部门、各班级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负责与上级卫生、教育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当发生疫情时,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四、防控措施1 .日常防控管理环境清洁与消杀:每日对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玩具区、户外活动场地等进行彻底清扫,及时清理垃圾和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每周

13、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消杀,重点对墙角、下水道、垃圾桶周边等蚊虫易聚集的地方喷洒杀虫剂。后勤部门负责准备充足的消杀物资,并安排专人进行操作,确保消杀工作规范有效。个人卫生管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教职工在接触幼儿前、处理幼儿排泄物后等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为幼儿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放置在洗手池旁等方便取用的位置。物品消毒:幼儿的玩具、餐具、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品,每日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玩具可采用浸泡、擦拭等方式消毒,餐具采用蒸汽消毒,毛巾、水杯等采用煮沸消毒。消毒后的物品要妥善存放,避免再次污染。户外活动管理:尽量避开蚊虫活动

14、频繁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组织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为幼儿涂抹儿童专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在户外活动场地设置防蚊设施,如安装灭蚊灯等。2 .健康监测与报告入园晨检:每天早晨幼儿入园时,保健医和班主任共同对幼儿进行晨检,测量体温,观察幼儿是否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对晨检发现异常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就诊,并做好登记。午检与全日观察:午睡前后,班主任和保育员要对幼儿进行午检,密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在日常活动中,随时留意幼儿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保健医。教职工健康监测:教职工每日上岗前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不得上岗

15、并及时就医,待康复后凭医院证明方可返岗。保健医做好教职工健康监测记录。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保健医要立即向园长和当地疾控部门、教育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家长。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出现时间、就诊情况等。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进行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3 .健康教育与宣传教职工培训: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提高教职工的防控能力。培训可采用集中学习、观看视频、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幼儿教育:通过儿歌、动画、游戏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幼儿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预防知识,如勤洗手、不玩水、被蚊子咬了要告诉老

16、师等。在幼儿园的宣传栏、活动区等位置张贴防控宣传画,营造防控氛围。家长宣传: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宣传手册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配合幼儿园做好防控工作。建议家长为幼儿准备长袖衣裤和儿童专用驱蚊剂,在家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4 .应急处置病例隔离: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立即将其带至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同时,通知家长尽快将幼儿接往医院就诊,并做好隔离室的消毒工作。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幼儿和教职工进行登记,实施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12天。观察期间,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环境消毒

17、对病例所在的班级、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对病例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或在其指导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停课与复课:根据疾控部门的建议,如疫情较为严重,可采取临时停课措施。停课期间,幼儿园要通过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推送育儿知识和防控信息,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居家防护。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疾控部门同意后,方可复课。舆情应对:发生疫情后,幼儿园要及时、准确地向家长和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回应家长和社会的关切,避免引起恐慌。加强舆情监测,对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和纠正。五、物资保障1 .后勤部门负责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体温计、儿童专用驱蚊剂、洗手液、

18、消毒液、口罩、杀虫剂等。建立物资台账,定期检查物资的数量和有效期,及时补充和更新。2 .设置专门的物资存放室,将防控物资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取用。安排专人负责物资的发放和登记,确保物资合理使用。六、督导与考核1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班级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环境清洁消杀、健康监测、物资储备等情况。2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关责任。七、附件:XX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职责分工表部门/人员职责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是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审批防控工作方案和

19、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各部门的防控工作,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上报。副园长协助园长开展防控工作,具体负责分管部门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检查;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健医负责全园的健康监测工作,包括幼儿晨检、午检和教职工健康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判断和隔离指导;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及时向园长和上级部门报告疫情信息;指导幼儿园的环境消杀和物品消毒工作;对教职工和家长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和咨询。班主任负责本班幼儿的日常健康观察和管理,配合保健医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发现幼儿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保健医和家长;向本班幼儿宣传防控知识,

20、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健康状况和幼儿园的防控要求。保育员协助班主任做好幼儿的生活护理和卫生管理工作,包括幼儿的洗手、饮食、睡眠等;负责本班活动室、寝室、玩具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班级内的垃圾和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在户外活动时,协助做好幼儿的防蚊措施。后勤负责人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和管理,确保物资充足、有效;组织实施幼儿园的环境消杀工作,安排专人进行消杀操作;保障幼儿园的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卫生;负责防控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安负责幼儿园的门禁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园区;对进入园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协助做好园区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

21、幼儿园的正常秩序。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健康监测和防控工作,如发现幼儿有异常症状及时带其就医,并告知幼儿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家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了解防控知识。2025年中小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校园师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匕为扎实做好2025年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疾病防控指南,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控体系,全方位提升师

22、生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确保达到100%;大力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使蚊虫孳生地清除率达到95%以上,将蚊虫密度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建立健全高效的疫情监测与响应机制,实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决杜绝校园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全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二、组织架构及责任分工(一)防控指挥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生处、后勤保障中心、教学管理部、医务室、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控指挥部。校长作为总指挥,全面统筹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全局,负责审批重大防控决策,调配各类防控资源;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具体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协调与监督,确保各项防

23、控措施落到实处。(二)部门职责1 .学生处:牵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控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防蚊控病”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校园电视台每周定时播放防控专题片,在宿舍楼、教学楼设置防控知识二维码墙,方便师生随时扫码学习,全方位提升师生的防控素养。2 .后勤保障中心:严格执行“网格化”卫生管理模式,将校园精细划分为多个责任区,每个区域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卫生维护与监督。每周三定期开展“清积水、灭蚊虫”专项行动,对操场排水沟、教学楼天台、实验室水槽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详细的巡查台账;按照国家标准储备充足的卫生杀虫剂、电动喷雾器等防控物资,同时与专业消杀公司签订应急服

24、务协议,确保在疫情突发时能够迅速响应。3 .教学管理部:提前制定“弹性教学预案”,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合理协调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的错峰使用,避免人员过度密集;将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教学,确保防控知识教育的系统性。4 .医务室:建立完善的“师生健康电子档案”,全面实行“晨午检+随机抽检”双监测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配置基孔肯雅热快速检测试剂盒,对于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症状的师生,立即进行采样筛查;与定点医院开通绿色转诊通道,确保疑似病例能够在1小时内送达医院进行专业诊治。5 .年级组长:认真监督

25、本年级各班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每周定期召开防控工作碰头会,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建立“年级一班级”信息直报群,确保疫情信息能够在30分钟内准确上传下达,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6 .班主任:严格执行“每日三查”制度,即早读前仔细检查学生体温,午休后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态,放学前认真检查班级卫生情况;通过“家校联系册”每周定期向家长推送防控提示,增强家长的防控意识;积极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周末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防控合力。三、核心防控措施(一)环境治理工程1 .校园生态改造:实施“校园生态改造计划”,对校园内的裸露土地进行硬化处理,减少尘土飞扬与积水隐患;在绿化带中铺设防蚊网,有效阻挡

26、蚊虫进入;在教学楼周边合理种植薄荷、驱蚊草等驱蚊植物,形成天然的生态防蚊屏障。2 .积水清零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积水清零”责任制,明确各班级、各部门对责任区域内积水的清理责任。对饮水机接水盘、花盆托盘、废弃容器等易积水处,每日进行检查清理;对校园内的景观水池、喷泉等,定期更换水体并投放杀虫剂,从源头上杜绝蚊虫滋生。(二)宣传教育行动1 .课堂融入:将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防控意识。2 .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防控知识。

27、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通过校园广播定时播放防控知识音频,营造浓厚的防控氛围。3 .家校共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普及防控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控工作。定期向家长推送防控提示,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形成家校联动的防控格局。(三)监测预警机制1 .个体健康监测:班主任利用“健康打卡系统”,每日精准收集学生的体温数据及健康状况信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与校医务室取得联系;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实行部门日报制,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统计上报,确保及时掌握全体师生的健康动态。2 .医疗监测强化:校医务室专门设立发热诊室,对前来就诊的师生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认真做好症状登记工

28、作,建立完善的就诊台账;每周对就诊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风险。3 .环境监测常态化:每周三固定开展“灭蚊行动日”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绿化带积水、下水道、垃圾堆放点等蚊虫易孳生区域进行重点检查;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定期评估蚊媒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四)应急处置预案疑似病例处理: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校医务室立即将其转移至隔离观察室,进行初步诊断与隔离;同时,在2小时内迅速电话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并在6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确保信息及时传递。1 .确诊病例应对:若确诊病例出现,学校立即启动“双线报告”机制,一方面向教育局报告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影响情况,另一方面向疾控中心提交密切接触

29、者名单;迅速组织应急专班对病例所在班级及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切断传播途径。2 .教学调整安排:根据疫情发展态势,按照“弹性教学预案”,适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疫情影响较大的班级或年级,及时启动“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保障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受影响。四、物资保障与培训演练(一)物资储备后勤保障中心按照疫情防控需求,足量储备各类防控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杀虫剂、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物资的采购、入库、发放、使用等情况,确保物资的合理调配与有效使用。(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I,邀请专业的疾控人员进行授课,内容涵盖疾病的诊断、治疗

30、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流程等方面;对校医、班主任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专业防控能力。(三)应急演练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次的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模拟疑似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转运、环境消毒、教学调整等各个环节,通过实战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协同配合能力。通过以上全面、系统的防控工作方案的实施,我校将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为师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医院卫生院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在本地区的传播,保障居民健康

31、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L提高对基孔肯雅热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2 .规范病例管理和治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3 .有效控制伊蚊媒介密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4 .提高公众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二、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督导检查等。(二)疫情监测与报告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成员包括科室工作人员及各乡村医生。职责为收集、整理和分析基孔肯雅热相关监测信息,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报告

3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协助上级疾控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三)医疗救治组以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按照诊疗规范实施救治,做好病例的防蚊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记录和跟踪随访。(四)蚊媒防控组联合当地爱卫办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伊蚊孳生地清理和消杀工作,定期监测蚊媒密度,评估防控效果;指导居民开展家庭防蚊灭蚊工作,提高环境治理效果。(五)宣传教育组由办公室和公共卫生科共同负责。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

33、意识和能力;及时发布防控工作动态和健康提示,回应社会关切。三、防控措施(一)监测与预警1 .病例监测: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排查。在蚊媒活跃季节,加强对登革热样病例(体温超过38C,伴皮疹或关节疼痛,无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者)的监测,按要求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2 .进境人员监测:加强与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入境人员信息。对入关时有相关健康申报或检疫时有疑似症状的入境人员,及时开展筛查和追踪管理。3 .媒介伊蚊监测:按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

34、25年版)要求,定期开展辖区内伊蚊种类、季节消长、抗药性及孳生地等监测工作。在疫情发生时,增加监测频次,及时掌握蚊媒密度变化,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二)病例管理与救治L诊断与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采集样本送检,按照基孔肯雅热诊断(WS/T5902018)标准进行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2 .隔离治疗:对于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患者原则上须采取住院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若病例不住院,医疗机构应告

35、知其防蚊隔离要求,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指导,患者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3 .医疗救治: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医疗救治组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对重症病例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前后的衔接和信息沟通。(三)蚊媒防控1 .环境治理:发动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容器,填平树洞、竹洞、洼地等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水养植物容器等积水;储水容器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

36、水。2 .化学消杀:在疫情发生时,蚊媒防控组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蚊媒密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疫点及周边区域开展成蚊杀灭工作。超低容量喷雾是杀灭成蚊首选控制措施,要求雾滴大小为10-20微米,每天可多次喷雾。对难以清除的孳生地,投放杀虫剂进行灭蚊幼处理。3 .效果评估:定期对蚊媒防控效果进行评估,通过监测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指标,判断防控措施是否有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四)宣传教育1 .线上宣传:利用卫生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健康提示和疫情动态等信息,提高公众关注度。制作防控知识科普视频、图文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广

37、泛传播,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2 .线下宣传:在卫生院门诊大厅、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向就诊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宣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等知识。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面对面为公众解答疑问,提高防控知识知晓率。四、培训与演练1 .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重点培训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防蚊隔离措施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水平。对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与报告、蚊媒防控等知识和技能培训I,提升防控工作能力。2 .演练: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

38、展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和完善防控工作流程,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五、督导与评估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小组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疫情监测与报告、病例管理与救治、蚊媒防控、宣传教育等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在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组织开展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总结一、工作开展背景与目标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相

39、似。当前全球流行范围持续扩大,我国因媒介伊蚊分布广泛且境外输入病例增加,本地传播风险日益升高。本次防控工作以“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为原则,旨在通过强化监测预警、控制媒介传播、提升公众意识等措施,有效降低疫情发生风险,保障公众健康。二、主要防控措施及成效(一)疾病监测与病例管理1 .多渠道监测体系构建落实进境人员监测,对入境时有相关症状或流行区旅居史者及时筛查并发放就诊方便卡,通报疾控部门。在I、II类风险地区(如广东、浙江等)的基层医疗机构,针对登革热样病例(发热伴皮疹或关节痛,无呼吸道症状)开展基孔肯雅病毒等多病原核酸检测,实现早期发现。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疑似病例报告及时率达95%,确

40、诊病例均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2 .病例规范处置严格按照基孔肯雅热诊断(WS/T5902018)标准,分类管理疑似、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工对确诊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其传染期(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未发生二代病例传播。(二)媒介伊蚊防制1 .孳生地清理重点针对伊蚊依赖积水繁殖的特点,组织开展“全城清积水”行动,清理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小型积水容器,对景观池等无法清空水体投放灭蚊幼虫药剂。以佛山为例,通过清理孳生地和灭杀成蚊,98%的疫点村居风险等级降至中风险以下,66%达到安全水平。2 .成蚊密度控制在蚊媒活跃季节(711月),对居民区、医院等重点区域开展化学

41、消杀,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l)控制在5以下,低于传播风险阈值(BINlO)o(三)公众宣传与社会动员L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社区讲座等渠道,宣传基孔肯雅热“发热、皮疹、关节剧痛”等典型症状及“防蚊叮咬”核心措施,覆盖人群超500万次。推广“每人每日清积水”行动,提高居民主动参与意识,家庭积水清理覆盖率提升至80%o3 .区域联防联控联动海关、交通、教育等部门,在学校、口岸等场所开展专项防控,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三、经验与不足(一)工作亮点精准分类施策:依据流行风险将全国划分为I一IV类地区,重点区域(如广东、云南)强化监测与消杀,低风险地区(如新疆、青海)落实输入病例排查,资

42、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技术指南支撑:参考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规范病例诊断、媒介监测等流程,确保防控科学性。(二)存在问题基层检测能力不足:部分II类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核酸检测设备,确诊病例依赖上级实验室复核,延误风险较高。公众认知度差异:农村地区居民对“清积水防蚊”重要性认识不足,孳生地清理存在死角。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提升基层能力:为II类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快速核酸检测试剂,开展病原检测技术培训,缩短确诊时间。2 .强化长效管理:将媒介伊蚊监测纳入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工作,定期评估孳生地清理效果。3 .扩大宣传覆盖:针对农村及老年人群体,采用方言广播、入户宣传等方式,提高防控知识普及率。通过本次防控工作,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为后续疫情应对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需持续巩固措施,补齐短板,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