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特点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及教育建议摘要本研究以某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为被试,以自测心理健康量表和反事实思维问卷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80份,采用自我报告法、故事情境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ANOVA检验等检验方法,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诱发反事实思维、自发反事实思维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类型在不同性质情境下差异显著:方向上,在积极情境下,上行反事实思维少于下行,在消极情境下则相反;策略上,大学生两种情境下的自我指向的反事实思维都多于他人指向。此外,在性别以及是否应届毕业生上差异显著
2、诱发状态下,女生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多于男生,男生的下行反事实思维多于女生;自发状态下,非应届毕业生方向上的反事实思维以及他人指向的反事实思维都多于应届毕业生。(2)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是否应届毕业生、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结构上差异显著:女生的认知功能高于男生;应届毕业生的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以及认知功能明显高于非应届毕业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总分及正向情绪高于非独生子女;正常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高于单亲家庭。(3)诱发状态下,大学生不同方向的反事实思维类型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部分相关:积极情境下,上行反事实思维越多,总分越高;下行反事实思维越多,总分越低;自我指向的反事实思维越少,总分越高
3、而他人指向的反事实思维越多,总分越高。此外,诱发状态下,后悔越强烈,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越多;消极情境下,庆幸越少,心理健康总分越高,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越少;积极情境下,后悔越强烈,认知功能越好。(4)自发状态下,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类型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部分相关:积极情境下,上行反事实思维越多,正向情绪越少,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越多,认知功能越差;积极情境下,自我指向反事实思维越少,认知功能越好。消极情境下,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越少,正向情绪越多;积极情境下,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越少,认知功能越好。【关键词】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心理健康AStudyontheInfluenceofCollegeStude
4、nts*CounterfactualThinkingonMentalHealthandeducationaladviceAbstractInthisstudy,350studentswererandomlyselectedfromthequestionnaireoftheuniversitystudentswithdifferentgradesasthesubjects,andtheself-testmentalhealthscaleandtheCounterfactualquestionnairewereusedastheresearchtools,280questionnaireswere
5、obtained.Usingself-reportingmethod,storysituationalmethodand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ThispaperadoptstheindependentsampleTtest,ANOVAtestandothertestmethodstofurtherexplorethecollegestudents1inducedCounterfactualthinking,spontaneousCounterfactualthinkingcharacteristicsandtheirrelationshipwithmentalhe
6、alth,drawthefollowingconclusions:(I)ThetypesofCounterfactualthinkingofcollegestudentsaredifferentindifferentcontexts:aboutthedirectionofCounterfactualthinking,inthepositivesituation,upwardCounterfactualthinkingmorethandownward,negativesituationisopposite;aboutthestrategyofCounterfactualthinking,self
7、focusedCounterfactualthinkingofCollegeStudentsundertwosituationsaremorethanotherstoother-fcoused.Inaddition,thetypeofanti-factualthinkingofcollegestudentsinthegenderandwhetherthegraduates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ducedstate,girls*upwardCounterfactualthinkingmorethanboys,boys,downwardCounterf
8、actualthinkingmorethangirls,;inthespontaneousstate,nongraduates*upwardanddownwardCounterfactualthinking,other-focousedCounterfactualthinkingmorethangraduates1.(2) Thelevelofmentalhealthofcollegestudentsinthegender,whethergraduates,whethertheonlychildandfamilystructuredifferenceissignificant:girls,co
9、gnitivefunctionishigherthanboys,;psychologicalsymptoms,negativeemotionsandcognitivefunctionoffreshgraduatesa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non-freshgraduates.Thetotalscoreofmentalhealthoftheonlychildishigherthanthatofthesingleparentfamily.Thetotalscoreofthementalhealthofthenormalfamilyishigherthanthatofth
10、esingleparentfamily.(3) Intheinducedsituation,theanti-factualthinkingtypeofcollegestudentsindifferentdirectionsispartlyrelatedtothetotalscoreofmentalhealth:inthepositivesituation,themoretheupward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higherthetotalscoreis;themorethedownward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lowerthet
11、otalscoreis;themoretheself-focused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lowerthetotalscoreis;themoretheother-focused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higherthetotalscoreis.Inaddition,themorestronglyregretis,themorepsychologicalsymptomsandnegativeemotionsare;inthenegativesituation,themorefortunateis,thehigherthetota
12、lscoreofmentalhealthis,thelesspsychologicalsymptomsandnegativeemotionsare;inthepositivesituation,themoreintenseregretis,thebetterthecognitivefunctionis.(4) Inthespontaneousstate,thetypeofCounterfactualthinkingofcollegestudentsispartlyrelatedtothedimensionsofmentalhealth:Inthepositivesituation,themor
13、eupward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lessthepositivemoodis,themorepsychologicalsymptomsandnegativeemotionsare,theworsethecognitivefunctionis;thelessself-fbcused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betterthecognitivefunctionis.Inthenegativesituation,thelessthenumberofspontaneous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morep
14、ositiveemotionsare;andinthepositivesituation,thelessspontaneousCounterfactualthinkingis,thebettercognitivefunctionis.Keywordscollegestudents,Counterfactualthinking,mentalhealth1引言O1. 1研究背景O1.2概念界定O1.2 .1反事实思维的概念、类型和功能O1.3 .2心理健康的概念1L3选题的目前研究现状11.3. 1反事实思维相关研究11.3.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31. 3.3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4
15、2研究方法42. 1被试43. 2测验工具41. 2.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42. 2.2反事实思维测量问卷53结果53.1 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现状分析53.1.1 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及情绪表现程度的总状况分析.53.1.2 2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及情绪表现程度的差异分析.63.1.3 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数量与类型的总状况分析83.1.4 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数量与类型的差异分析10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H3.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状况分析H3.2.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123.3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143.3.1大学生在
16、诱发状态下不同方向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43.3.2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不同策略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53.3.3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情绪表现程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53.3.4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不同反事实思维数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63. 3.5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不同方向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64. 3.6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不同策略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74讨论174.1 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现状讨论184.1.1 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及情绪表现程度的讨论184.1.2 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数量及类型的讨论194.2 大学生
17、心理健康的现状讨论204.2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讨论204.3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讨论204.3 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讨论224. 3.1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讨论.224. 3.2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情绪表现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讨论234. 3.3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不同反事实思维数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讨论234. 3.4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不同方向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讨论245. 3.5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不同策略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讨论245结论246关于教育的建议255.1 提高对反事实思维认识并形成合理认知25
18、5.2 加强反事实思维训练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25参考文献26致谢27附录28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特点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及教育建议1引言1. 1研究背景你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早出门十分钟,那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还好我出门前把衣服收了,不然就被雨淋湿了这些与过去结果相反的假设就是反事实思维。反事实思维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的情绪、归因以及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其影响。尤其,人们在做出决断和选择之后,得到一个令其满意或不满意的结果时,人们往往会对这个结果产生反事实思维。其典型表现就是“如果当时”,现在就不会或者就会”。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也能诱发许多
19、复杂情绪,比如后悔、庆幸等,而个体的心理健康就与这些情绪有着密不可分。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人才储备群体,不仅要经历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蜕变,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人生课题,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个性品质的加强与完善,人际关系的处理与积累,人生道路的规划与选择等。这些问题不仅易使大学生产生矛盾和心理冲突,更会引发其焦虑、苦恼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再加上,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使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心理压力更大,心理困扰更严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约在10%到30%之间,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
20、死亡的主要原因,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叫要改善心理健康的不良状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改变大学生的不良思维方式,采用积极的反事实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为此,本研究将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于在校大学生,旨在考察研究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类型、情绪表现以及数量等特点,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能力,改善其思维方式,减少由负性的生活事件带来消极情绪,为大学生自我情绪调控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1.2 概念界定1.2.1 反事实思维的概念、类型和功能反事实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与事实相反。
21、反事实思维是在1982年Kahneman和Tversky发表的模拟式启发中第一次被提出。人们对过去已经出现的结果加以否定,进而在其心理上构建出的另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这就是所说的反事实思维(KahnemanfeTversky,1982;Byrne&McEleney,2000)。国内学者杨红升、黄希庭认为,反事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已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总之,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发生过的事件的一种否定,而不指向未来事件。反事实思维通常是以“如果,那么”的句式出现,例如,“如果我考六级前好好复习,那么就不会过不了。反事实思维由两部分组成:前提(“
22、我考六级前好好学习”)和结论(“就不会过不了)。Markman等根据条件句命题中结论的性质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和下行两种类型。Neidenthal等根据反事实思维的内容将其分成自为导向、行为导向和情境导向三种类型。本研究结合该分类,将自我导向归于自我策略,而行为导向中有自我和他人行为,自我行为归于自我策略,而他人行为则归于他人策略,情境导向也统一归于他人策略,从而将反事实思维分别从方向分析和策略分析上分为上行和下行、自我和他人的两种类型来探讨大学生在诱发和自发状态下大学生的反事实思维。基于反事实思维具有情绪功能和准备功能,本研究也探讨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产生反事实思维时的“后悔”与“庆幸”两种主
23、要情绪的表现程度以及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的数量。1.2.2 心理健康的概念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许多学者都各抒己见,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Diener提出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主观性。心理健康涉及的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对主观体验有潜在影响的因素。第二是积极方面。心理健康代表着较多的积极因素,较少的消极因素。第三,心理健康的范围涉及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活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总之,国内外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解释,
24、通常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人类的健康下了定义,即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方面的良好状态。1.3 选题的目前研究现状1.3.1 反事实思维相关研究纵观国内外研究,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主要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相关研究。其中,研究内容包括反事实思维的类型、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1. 3.1.1反事实思维类型的相关研究Markman等人根据结论性质,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和下行反事实思维。上行反事实思维简单而言就是想象一种比过去发生的事实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我再努力一点,那么现在就不会只上一所普通二本了。下行反事实思维则是假设一种比过去发生的事实更坏的结果,如
25、要不是我小高考时拿到4个A,恐怕连二本都上不了”。通常,消极情境容易引发上行反事实思维;积极情境则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NeidenthaIM等根据反事实思维的内容将反事实思维分成自为导向、行为导向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是指假设的对象主要在个体的自我层面,包括能力、人格等,如“如果我再细心一些,那么昨天的考试就能及格了行为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则关注个体的行为层面,如“如果我考前认真看书,那么我就不会挂科了”。关注与个体无关且难以掌控的外在情景因素就是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如“要是试卷再简单点就好了”。1.3. 1.2反事实思维功能的相关研究反事实思维的情绪功能主要表现在许多
26、高级情绪常常伴随着反事实思维产生,如庆幸、满足或者后悔、自责等,不同类型的反事实思维诱发的情绪也各不相同。Medvec.Madey(1995)等针对纽约运动会中的115名银牌和铜牌获奖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与银牌得主相比,铜牌获奖者的满意度反而更高,是因为银牌获奖者大多会想“要不然就是冠军了”,进行上行反事实思维,进而诱发消极情绪,相反,铜牌得主却往往会想“要不然就获不了奖”,进行下行反事实思维,进而引发积极、正性情绪。国内学者陈秀兰(2010)研究表明,上行反事实思维更多地引发消极情绪,下行反事实思维则更多地诱发积极情绪。反事实思维的准备功能体现在“如果,那么”条件句命题中,前提是条件,结论
27、是我们所假设的结果,可以是个体在心理上预先演练以避免失败或获得成功,从而为个体的行动提供准备。杨红升、黄希庭(2000)的调查表明,与下行反事实思维相比,上行式有着更强的准备功能,对于个体从失败中得到教训,产生获取成功的行为意图有较大的帮助。1. 3.1.3反事实思维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关于反事实思维的作用机制,前人研究提出三种效应:比较效应、因果推理效应和同化效应。比较效应指产生反事实思维的个体将对过去事实相反地想象与当时的实际相对比,从而得出更加极端的结论。例如,想象事情好点就好了,会使人对现实产生不满;相反地,想象事情差点会更糟糕,则让人对现状比较满足。因果推论效应指在假设条件命题中,构建
28、前提和结论的因果联系,相当于理性的分析。总之,前者往往引发消极情绪,后者则一般产生积极作用。同化效应是产生反事实思维的个体并未将想象与发生的事实相对比,而是沉浸想象中难以自拔。MCMUllenM(1997)指出人们在对发生过的事件进行反事实思维时,关注的信息不同,所产生的情绪也不同。当关注点放在积极的信息上时,个体体验到积极情绪当关注点放在消极信息上时,个体体验到的是消极情绪。1.3. 1.4反事实思维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反事实思维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故事情境法、跟踪调查法和实验法。由被试主动对经历过的某件事进行回忆并按要求报告出想法和感受就是自我报告法。如Kahneman和TVerSk
29、y研究中的经典故事,就是使用自我报告法探讨被试反事实思维的特点。故事情境法一般是先要求被试阅读一篇剧情脚本或短文,内容关于某人由于某种行为得到好或坏的结果,让被试假定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并对此进行反事实思维,或者直接让被试估计主人公可能有何种的思维和情绪感受。跟踪调查法,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某类事件发生之后,研究者通过各种途径与当事人取得联系,调查其在事后对该事件的感受,从而获得相关的资料。实验法是通过创设类似于现实的任务情境,反馈给被试真实的成绩或主试虚造的成绩,要求他们对结果进行假设,进而测量其思维方式及情绪表现。1.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范围较广,研究较为深
30、入。以美国为例,Eisenberg等皿研究估计,美国高校中抑郁或焦虑的流行度约为15.6加本科生)和13%(研究生),自杀观念为2猊同时发现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高的心理障碍危险性。例如,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枪击事件就是由于心理障碍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所导致。大量研究发现我国当下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高。肖建伟(2006)I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大。从国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生源以及年级上的差异研究皆没有一致的定论。彭豪祥、谭平(200
31、5),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城乡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生源的大学生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城市生源大学生。但也有研究发现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如肖建伟(2006)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生源上差异不显著。刘大伟(2006)I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二、大三次之,一年级最差。李姝(2014)(在大学生挫折应对和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中发现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多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1.3.3 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但根据已有文献可知
32、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反事实思维对于心理健教育的启发与应用策略的研究。赵晶和诸燕(2010)r研究指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把对青少年的反事实思维训练转换为归因训练。通过归因训练纠正错误的归因方式,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朱平与杨莉萍(2014)口力研究得出结论,反事实思维可为心理健康普查预警的大学生提供一种合理且易于掌握的认知方式,以此帮助大学生分析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归因,养成正确的认知习惯。因此,在大学生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积极实践反事实思维的功能与价值,可助大学生走出情绪困扰,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佳状态。朱平(2011)(间
33、研究发现老年群体反事实思维的特点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反事实思维的发生频率越多,其心理健康的指数就越低。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老年群体上行或下行反事实思维均与其心理健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上行反事实思维的产生促使个体产生后悔情绪,而后悔情绪导致个体心理健康指数下降;下行反事实思维促使个体产生庆幸情绪,而庆幸情绪导致个体心理健康指数更为上升。其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即反事实思维是通过其他的诸多中介因素如个体的情绪、应对方式、个性特质、环境的可控与否等,与心理健康发生相互作用的。2研究方法2. 1被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师范学院本科学生350名作为被试进行调
34、查,最后有效问卷一共有280份。其中有118名男生,162名女生;应届毕业生141人,非应届毕业生139人;农村户口166人,城市户口114人;独生子女168人,非独生子女112人。2. 2测验工具2.3.1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本研究采用汪向东(1999)等人编写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中的心理健康自测量表。自测健康量表是一种自评量表,三个评定子量表分别为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和自测社会健康,适用人群为14岁以上的各类人群。该量表较为直观、客观、全面,将个体各项健康状况量化且便于操作分析,适用领域广泛,本研究只需要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只选取心理健康评定子
35、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量表信效度良好,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重测信度系数为0.791,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使用要求。心理健康评定子量表主要包括16个题目,其中,由于最后一题作为分类变量进行独立分析,不参与量表计分,所以本研究删减此题。本研究见附录使用的15个条目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三个维度,其中正向评分的条目有8题,负向评分的条目为7题,采用10级计分法,每一条目的理论最高值是10分,最小值为0分,量表的理论最高值为150分,最低值为0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2.3.2 反事实思维测量问卷该问卷是由胡利平(2010)加关于情绪对反事实思维影响的研究中使用的材料
36、改编而来,第一部分采用故事情境法,是由指导语、不同故事情境、每个情境下的四个思维方式的选项以及“后悔”和“庆幸”情绪表现程度构成,用以评定学生在不同故事情景下的反事实思维类型以及情绪表现程度。5篇文字材料分别是关于资格证考试、朋友关系、专业选择、高考志愿报考及恋人关系,每篇材料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结局。四个反事实思维的选项是根据上行自我、下行自我、上行他人和下行他人四种反事实思维方式的概念编制而成,而“后悔”和“庆幸”情绪表现程度按照1到7级评定。在测量时让被试选择一项最能代表他的想法的选项,这个选项即代表他的反事实思维类型,并从方向分析和策略分析两个角度对被试的反事实思维类型进行计分,符合相应类
37、型即记1分,依次累加。“后悔”和“庆幸”两种情绪的强烈程度用“1”到“7”级进行评定(1分表示非常轻微;2分表示比较轻微;3分表示轻微;4分表示一般;5分表示强烈;6分表示比较强烈;7分表示非常强烈)。首先选取被试进行预测,经过修改后再进行正式测验。第二部分采用自我报告法,是关于回忆积极和消极事件,并在积极和消极事件下根据反事实思维句式进行造句,用以研究学生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类型,并对被试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按个数进行计分,“1”个即记“1”分,“没有”就记“0”分,并对反事实思维类型从方向分析(上行和下行)和策略分析(自我和他人)两个方面进行计分,只要符合相应类型就记“1”分,依次累加。3结
38、果3.1 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现状分析3.1.1 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及情绪表现程度的总状况分析通过对280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得出大学生分别在积极与消极的诱发故事情境下的反事实思维类型和情绪表现程度的总体情况,如表1与表2所示:表1大学生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的描述分析平均分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一一积极情境上仃方向消极情境1.991.19O.OO5.OO4.071.001.005.OO分析十一积极情境下行消极情境3.011.19O.OO5.OO0.931.00O.OO4.OO占#积极情境自我4.290.831.005.OO策略消极情境4.030.97O.OO5.OO分析积极情
39、境他人消极情境0.710.83O.OO4.OO0.970.97O.OO5.OO由表1可知,在方向分析上,积极情境下的上行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L99,接近最小值,下行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3.01,接近最大值;消极情境下的上行反事实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4.07,接近最大值,下行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0.93,接近最小值。由此可知,积极情境下的上行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低于下行反事实思维,消极情境下则相反。在策略分析上,积极情境下的自我指向的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4.29,接近最大值,他人指向的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071,接近最小值;消极情境下的自我指向的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4.03,接近最大值
40、他人指向反事实思维的得分均值为0.97,接近最小值。由此可知,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自我指向反事实思维的均值都远多于他人指向的反事实思维。表2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情绪表现程度的描述统计平均分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积极情境后悔15.605.775.OO32.00庆幸22.545.995.OO35.OO消极情境后悔25.635.657.OO35.OO庆幸10.684.915.OO29.OO由表2可知,在积极情境中,后悔均值为15.60,接近最小值,庆幸均值为22.54,接近最大值,后悔均值小于庆幸;而在消极情境中,后悔均值为25.63,接近最大值,庆幸均值为1068,后悔均值大于庆幸。3.1.2 大学生
41、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及情绪表现程度的差异分析3.1.2.1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的性别与是否应届毕业生的差异分析通过对280名被试进行在诱发状态下不同反事实思维类型进行2(性别)*2(是否应届毕业生)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表3大学生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的描述统计方向分析策略分析性别是否应届毕业生上行下行自我他人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男是(N=59)5.971.734.031.738.361.448.361.44否(N=59)5.691.584.301.588.151.608.151.60总计(N=118)5.831.664.17
42、1.668.251.518.251.51女是(N=82)6.241.473.761.478.441.428.441.42否(N=80)6.201.553.801.558.301.268.301.26总计(N=162)6.221.503.781.508.371.348.371.34总计一是(N=141)6.131.583.871.588.401.428.401.42否(N=I39)5.991.574.011.578.241.418.241.41总计(N=280)6.061.583.941.588.321.428.321.42表4大学生诱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类型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方
43、向分析上行反事实性别10.46110.464.23*0.04思维是否应届毕业生1.6911.690.690.41性别*是否应届毕业生0.8810.880.360.55总计10968.00280下行反事实性别10.46110.464.23*0.04思维是否应届毕业生1.6911.690.690.41性别*是否应届毕业生0.8810.880.360.55总计5048.00280策略分析自我指向反性别0.9110.910.450.50事实思维是否应届毕业生2.0012.000.990.32性别*是否应届毕业生0.0710.070.040.85总计19948.00280他人指向反性别0.9110.91
44、0.450.50事实思维是否应届毕业生2.0012.000.990.32性别*是否应届毕业生0.0710.070.040.85总计1348.00280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5(下同)由表4可知,性别在上行反事实思维类型上主效应较为显著(F,l2q=4.23,P0.05),在上行反事实思维类型上主效应较为显著(F1,280)=4.23,P0.05)O结合表3,具体表现为女生的上行反事实思维要多于男生,男生的下行反事实思维要多于女生。3.1. 2.2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情绪表现程度的差异分析通过对280名大学生在诱发状态下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境中产生反事实思维时的后
45、悔与庆幸两种情绪的表现程度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所示:表5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的不同诱发情境下后悔与庆幸情绪表现程度的差异分析平均分(M)标准差(SD)tP积极情境后悔-消极情境后悔-10.036.31-26.6*0.00积极情境庆幸-消极情境庆幸11.877.3027.20*0.00由表5可知,大学生的后悔的情绪表现程度在积极情境与消极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t=-26.61,P0.OOl),庆幸的情绪表现程度在积极情境与消极情境下存在差异显著(t=27.20,P0.OO1)。结合表2,大学生后悔的情绪表现程度在积极情境下明显低于消极情境,大学生庆幸的情绪表现程度在积极情境下
46、明显高于消极情境。3.1.3 大学生在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数量与类型的总状况分析通过对280名被试在自发状态下积极与消极情境中的反事实思维数量与类型进行描述统计,得出大学生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数量与思维的总体状况,如表6所示:表6大学生自发状态下反事实思维数量与类型的描述分析平均分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数量积极情境1.981.291.008.00消极情境1.921.241.004.00方向上行积极情境1.000.94O.OO4.OO分析消极情境0.970.88O.OO4.OO下行积极情境1.480.88O.OO3.OO消极情境0.420.57O.OO3.OO策略自我积极情境1.360.92O.OO4.OO分析消极情境0.610.90O.OO4.OO他人积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