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3.71KB ,
资源ID:58773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分层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分层练习.docx

1、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分层练习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阿骨打B.元昊C.阿保机D.赵匡胤2.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5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是()A.岳飞B.文天祥C.苏轼D.寇准3西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都有利于宋辽、宋夏之间的和平相处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都是在北宋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A.B.C.D.(二)填空题1.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o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真

2、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5o3.1038年,党项族首领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4.宋夏和议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文化。二、能力提升(一)选择题L下列关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B.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C.北宋与辽、西夏签订和约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D.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5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漕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3、B.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之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3 .元昊建立西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下列属于他采取的措施的是()订立官制、军事和法律鼓励开荒耕种,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向北宋称臣,每年送给北宋岁币A.B.C,D.4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下列不属于这种交流的是()A.北宋的丝织品、茶叶等输入辽和西夏B.辽和西夏的马、牛、羊等畜产品输入北宋C.北宋的印刷术、火药等技术传入辽和西夏D.辽和西夏的政治制度传入北宋,被北宋所采用(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

4、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5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漕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5亶州在宋朝亦称漕渊郡,故史称“漕渊之盟”。材料二: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绢、茶25

5、万5千。(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为什么会与辽签订“漕渊之盟”?(2)材料二中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夏和议的背景。(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三、拓展创新(一)选择题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民族政权并立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3 .西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科举制B,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C.用汉文铸造钱币D.放弃

6、本民族服饰,改穿汉服4 .北宋与辽、西夏维持和平有什么意义()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北宋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A.B.CD.(二)简答题1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哪些表现?2 .有人说,漕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给辽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说,漕渊之盟有它的历史作用,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你是怎样看待5亶渊之盟的?请说明理由。答案(一)基础巩固选择题1.C2.D3.B4.A填空题L临潢府2.漕渊之盟3.元昊4,中原(二)能力提升选择题1.C2.B3.A4.D材料

7、分析题(1)宋真宗。原因:宋真宗畏敌,主张议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漕州城下射杀辽将,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2)党项族。背景: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但得利不多,元昊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3)共同点:都是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约.北宋都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都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创新选择题1.B2.B3.D4.A简答题L表现: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有贸易往来,北宋的丝织品、茶叶等输入辽和西夏,辽和西夏的马、牛、羊等畜产品输入北宋。辽和西夏学习中原文化,如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辽也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等。各民族在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影响,如契丹人逐步学会农耕,部分契丹人开始穿汉服等。2.看法:漕渊之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5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双方的贸易往来频繁,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消极影响:北宋每年给辽大量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宋的经济实力。但从长远来看,漕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它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