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人群营养餐制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51学分:3适用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先修课程:营养卫生与安全、中医饮食保健学后续课程:食疗药膳制作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特殊人群营养餐的制作方法,对中国传统饮食保健知识有系统认识,紧密联系餐饮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把握市场脉博,全面掌握食疗保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2 .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
2、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餐饮行业饮食保健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的系统组成及各
3、系统的功能,掌握饮食调补的基本原则、食物的合理搭配,了解各种特殊人群的饮食宜忌和养生食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打下基础。1 .知识目标:学生在全面了解食疗保健概念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系统了解各种特殊人群的饮食宜忌,从而会将食疗保健知识应用于烹饪实践,以完善人们的饮食、增进人体健康。2 .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食疗保健的基本理论,懂得烹饪原料的性能、分类、配伍关系以及实际应用。(2)具备利用烹饪原料的合理搭配维护人体健康的能力。(3)能根据不同体质人群烹调相应养生膳食。3 .职业情感目标(1)充分认识食疗保健的重要性,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2)在传统食疗保健知识
4、基础上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具有适应现代饮食结构和需求的能力。三、课程内容及要求序号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及要求活动与建议参考课时1儿童营养餐制作掌握儿童饮食的基本原则,同时了解儿童营养餐制作方法。查阅资料,讲解儿童营养餐制作实例92青少年营养餐制作掌握青少年饮食的基本原则,同时了解青少年营养餐制作方法。查阅资料,讲解青少年营养餐制作实例93中老年营养餐制作掌握中老年饮食的基本原则,同时了解中老年营养餐制作方法。查阅资料,讲解中老年营养餐制作实例94女性营养餐制作掌握女性饮食的基本原则,同时了解女性营养餐制作方法。查阅资料,讲解女性营养餐制作实例85大众常见病营养餐制作掌握大众常见病营养餐制作方法。查
5、阅资料,讲解大众营养餐制作实例86其他人群营养餐制作掌握吸烟族、肥胖族、夜班族的营养餐制作方法。查阅资料,讲解其他人群营养餐制作实例8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L作为一门营养配餐专业方向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应按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教学,模仿教学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疗保健相关知识;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任务引领或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了解食疗保健的基本理念;应以学生为主,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提出要求或做出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动手能力。2 .教学模式科学设计与创新。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理论教学
6、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配备多媒体设备的实训室,理实一体化。使用基于主题式教学、工作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教学、情景模拟、讨论、调研、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法。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情景中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3 .在教学实施中,本门课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行动导向的教学特色;注重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收集和开发,并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加强学生的营养配餐能力培养。(二)教学评价1 .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家长评价相结合。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
7、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 .突出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日常表现、课堂提问、活动参与、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环节,给予学生客观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3 .强调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期中期末测试等手段,考核学生的营养配餐能力。(三)教学基本条件1.专业师资要求:(1)教师必须具备中专教师资格证书。(2)学历在本科以上。(3)具有高级烹调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者。(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5)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6)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7)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8)能准确
8、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9)具有处理相关公开关系的能力。2、实训设备要求: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工作、教研、实训及展示等多项功能,根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核心课程,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配备实训实习室和设施设备,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平衡,将校内实训实习室建设标准分为基本和示范两个等级。基本标准是开设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示范标准是省级及以上示范专业所必须达到的标准,实训实习室内设施设备配备充足、先进。序号实训室名称设施设备名称数量单位1中餐烹调实训室中餐烹调演ZK室不锈钢炉灶1台不锈钢工作台1套不锈钢双
9、星盆台1套不锈钢烟罩1套调味车(全套)1套餐具、容器、炊具足量套万能蒸烤烤箱1台消毒碟盘柜1套配套桌椅32套电化教育设备(示教台)1套基本功训练室不锈钢工作台连单星盆16套排风及新风设备1套电化教育设备(示教台)1套砧板32套餐具、容器及用具足量套电子称2台餐具容器存放架1台刀具存放柜1套磨刀石16套垃圾桶1个模拟灶台炉架32套双耳锅及手勺32套中餐实训室不锈钢炉灶8套不锈钢工作台连下一层8套不锈钢双星盆台10套不锈钢烟罩1套调味车(全套)8套炊具10套餐具、容器、用具足量套万能蒸烤箱1台消毒碟盘柜1台垃圾桶1台(四)教材编写L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
10、为目的”原则。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内容符合岗位要求,将本专业新思想、新工艺、新设备编入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符合现代餐饮发展趋势。3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育内容从一体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五)资源开发与利用1,搭建多维、动态、自主的精品课程训练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联合各学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2 .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日常测试”、“模块考试”等,让学生在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提高学生学习营养配餐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创造有效条件。3 .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教学需求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