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运代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进出口业务中,货代始终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延伸和实际操作。二、参考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本门课程从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出发,在介绍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一般知识的基础之上,围绕货运代理如何配合国际物流的运作,阐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商建、报关、国际货运代理如何配合国际物流运作等。培养学生的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实践能力。(一)知识教学目标1 .熟悉管理理论基础知识2 .具有相应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2、3 .掌握物流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4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5 .熟悉法律基础知识6 .熟悉公共关系基础知识7 .掌握物资配送基础知识8 .掌握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1 .具有代理配送能力2 .具有信息采集、处理和管理能力3 .具有数据库的应用能力4 .具有资源配置与控制能力5 .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拓能力,单证处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6 .具有商贸能力,物流企业商务管理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2 .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3 .具有业务精益求精,肯于钻研,善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精神4 .具有开拓思维和创业精神四、设计思路1、
3、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模块为中心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2、以货代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货运代理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以及相关规范与条文循序渐进融于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项目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
4、覆盖货运代理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需用的知识。3、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根据行业专家对货运代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以一个典型的货运代理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内容。在一个设计任务下,根据课程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再往下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课程内容编排的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以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为载体,
5、协助学生建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能力体系。4、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和知识、技能等内容。5、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课程框架结构表序号项目名称课时安排1货运代理业务流程解读42商品类别判断123合同条款解读164合同商订125结算办理126手册管理16合计72五、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货运代理业务流程解读(一)参考学时4学时(二)学习目标1、能了解货运代理业务特征;2、能了解货运代理业务的一般流程。(三)工作任务通过录像、具有动感的
6、业务流程图及相关阅读资料,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特征及其业务流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四)相关实践知识通过某公司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两个案例资料的阅读,让学生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项目二商品类别判断(一)参考学时12学时(二)学习目标1、能了解国际贸易商品市场的概貌;2、能了解商品分类;3、能判断商品类别。(三)工作任务通过互联网资料查询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进出口商品市场的概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四)相关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商品分类,并判断商品类别。如列出某项商品(大豆、T恤等),让学生来判断商品类别。项目三合同条款解读(一)参考学时16学时(二)学习目标1、能了解合同要件;2、能摘录商品品名;
7、3、能摘录商品规格;4、能了解合同中约定品质的方法;5、能选择常用的商品计量单位;6、能了解合同中规定数量的方法;7、能运用“溢短装条款”;8、能了解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9、能辨别包装标志;10、能设计唆头;IK能选择包装方式;12、能了解国际贸易合同中检验条款;(三)工作任务活动一:设计若干个合同文本,通过合同案例分析及项目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合同条款,摘录商品品名、规格和商品的计量单位(如用文字说明品名和规格:漂白棉布,纱支30支义36支,密度72X69,幅度38英寸X121.5英寸)o活动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包装标志,让学生进行辨别包装标志,设计唆头和选择包装标志的操作。活动三
8、通过若干个合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体验贸易规则与重合同守信用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活动四:通过若干个合同的案例分析和汇总表格,使学生了解相关贸易术语。活动五:通过设计计算案例,使学生进行佣金及折扣的计算;活动六:通过设计计算案例,使学生了解商品的价格构成,并进行FOB、CFR和CIF等贸易条件下的价格换算。(四)相关知识1、运用FOB、CFR和CIF等三种贸易术语;2、理解CIP、FCA和CPT等三种贸易术语;3、了解EXW、FAS,DAF,DES,DEQ,DDU和DDP等七种贸易术语;4、了解商品价格构成;5、计算佣金和折扣;6、理解国际贸易合同中装运条款;7、了解国际贸易合
9、同中保险条款;8、了解国际贸易合同中异议与索赔条款。项目四合同商订(一)参考学时12学时(二)学习目标1、能了解合同磋商的业务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及其操作方法;2、能填制合同。(三)工作任务通过录像使学生理解合同磋商的业务环节及其操作方法。(四)相关知识通过书面合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合同签订的基本要求,并能填制合同。项目五结算办理(一)参考学时12学时(二)学习目标1、会办理汇付手续(M/T、T/T、D/D);2、会办理托收手续;(三)工作任务活动一:设计若干个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和教师演示,让学生进行汇付和托收操作,并了解银行交单结汇的相关手续。活动二:通过信用证案例分析,让学
10、生在分析活动中理解信用证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信用证审核和寄单模拟的操作。(四)相关知识1、信用证的主要内容;2、信用证初步审核;3、银行交单结汇的手续;4、按信用证或客户要求寄单。项目六手册管理(一)参考学时12学时(二)学习目标1、能了解加工贸易手册的使用方法;2、能了解海关核销的规定和相关程序。(三)工作任务活动一:通过加工贸易手册的样本展示和手册的登记演示,使学生对手册有感性认识,并了解手册的用途。活动二:通过核销案例分析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关的核销规定和相关程序。(四)相关知识1、能了解进口合同的履行程序;2、能了解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货运代理学生自评与互评表班级姓名学号得分.项目
11、任务目标自行检查记录核查情况核查人知识1理论知识概念是否清楚2实训知识是否清楚3所涉及到的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实训项目1对进行的实训操作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清楚2要求进行的分步的实训是否完成3分步实训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4整体实训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5是否和同学进行合作来完成实训6实训中所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7对自己所作的实训过程的自评货运代理实训项目教师评价表班级:学号:姓名:考核老师:序号考核项目单项得分考核要求考核记录得分1能利用有效途径采集信息5现场观察2选择合理的项目工作方5现场观察案3时间安排合理5现场观察4实训方法规范5现场观察5实训操作过程符合规范15达到标准6实训成果质量符合规范25达到标
12、准7实训资料完备10达到标准8独力工作能力5现场观察9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5达到标准10能正确进行自评和互评5批阅自评互评表11能提出合理改进意见5现场询问12纪律情况5现场观察13综合印象5现场观察总计本课程成绩评定汇总表学号姓名学生自评与互评30%教师评价30%理论知识40%总分等第学校班级学期六、技能考核要求按国家有关“货运代理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考核要求进行考核。七、教学条件需物流师考证平台实验室,作为学生训练的场所。八、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3、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录像、动态流程
13、图、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合同条款的基本职业能力。4、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5、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教学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国际贸易合同
14、的分析方法及国际贸易基本业务的处理流程。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和国际贸易网络实习平台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教学评价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
15、核,并注重平时采分。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九、说明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2、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日常测试”、“模块考试”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5、利用国际商务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